首页 / 正文

答王达五问(三则)

问一:因果法则与忏悔,是不是矛盾的?染业可以忏悔吗,那就是有因不一定有果;不能忏悔吗,那忏悔又有何益?

答一:忏悔有两面的意义:一面是消灭往昔的旧业,一面是止息以后的新业。引句成语,就是“毕故不造新”。往昔的诸业大多是可以忏悔的,但业因甚强而已成熟者,是不可转的定业。然悔的本身,也是一种因果,新的恶业不生,新的善业即生长;而往昔的恶业也因善业的生长,由慢慢的减退以至消灭。善犹水也,恶犹火也,以水制火,火焉得不灭?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是一定的因果法则。但是瓜、豆种下之后,如果又加以催毁,维有播种的因,却不能生出以后的果。这就是因果法则与忏悔并不矛盾的明证。至已经成熟而强有力的业何以不能忏悔的道理,就是缓不济急;这与弦上之箭一经射出无法收回是一样的。以上是说的事忏悔,除此还有一种理忏悔,六祖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为理忏的说明。惟本来无一物是空寂而清净的诸法实相,非登地菩萨不能体证,在初学尚未证得的凡夫,只可把住念头时时觉照。禅宗用功大抵如是,理忏即使未能实证,也可以使定业重报轻受。问二:小乘发心但求自了,也能果证罗汉解脱生死,那学佛何必以大乘是尚?再反转来说,大乘利人即是自他俱利,而其证果还可超出罗汉以上,但求自了的小乘人,又何必不发大乘心?

答:小乘罗汉还有法执所知障,他的解脱只解脱了三界六道的分段生死,没有解脱菩萨的变易生死,不能称为究竟,所以学佛的人都应该发大乘菩萨心,修大乘菩萨行。但求自了是不合算的,所以本唯大乘。可是、这是大乘菩萨的看法,在小乘人因为根器的关系,他是不能觉得的。佛应小乘人的根机,使先得自了,所以便又有了小乘。

问三:净土仗他力可以带业往生,不再退转,皆习净土者所常道;不知净土所谓一心不乱,何尝不仗自力?业未灭尽,又何能往生就不退转?往生既不退转,是学佛了生死之目的已达,那么见佛闻法还求甚么?

答:第三问题,净土的确不能离自力,因为必须自心了解净土法门,深信切愿,又加以若多若少持念佛名,习行众善的心力,才能与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感应,才能临命终时仗佛力接引带业往生。佛说十方虚空有无量世界,净秽不一,所以西方净土也的确是有的,并非诳说。往生以后,但受诸乐无有众苦,相处的伴侣又都是不退转的菩萨,更加见佛闻法,那有新染能生?那有旧染不灭?怎么会退转呢?所谓仗他力,明白的说,未往生以前及正当往生时,要仗自力感他力,往生以后依仗他力增自力。不退转的意思,是说带去的业在佛土净缘增上力中,定可以消灭至尽,故可不退。见佛闻法,正是增上净缘,怎么能说往生以后再无闻法的必要?(王达五记)(见海刊二十七卷九期)

(附注) 原题“敦请虚公本师开示的几个问题”。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二·元来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佚名
  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八·王日休
  说法品第二·佚名
  卷三十八·佚名
  第一 因缘相应·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卷·佚名
  六离合辞例释义·太虚
  卷第七十·佚名
  南岳大乘止观序·慧思
  奉法品第三·佚名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二·法藏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四十三酒类五言古子夜歌         【晋】乐 府举酒待相劝酒还杯亦空愿因微觞防心感色亦同前有一罇酒行      【晋】傅 ?  置酒结此防主人起行觞玉罇两楹间丝

  • 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八·柯劭忞

      李璮 王文统   李璮,小字松寿,益都潍州人,李全子也。或曰璮本衢州徐氏子,其父尝为扬州司理参军,全盖养之为子。太祖二十一年,全叛宋,举山东州郡归附国王孛罗,承制拜全山东淮南楚州行省,而以其兄福为副元帅。太宗三年,全

  •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赵尔巽

      ◎礼八嘉礼二   大婚仪皇子婚仪王公婚礼附公主下嫁仪郡主以下于归礼附   品官士庶婚礼视学仪临雍附经筵仪日讲附策士仪   颁诏仪迎接诏书附进书仪进表笺仪巡狩仪乡饮酒礼   大婚仪清初太祖戊子年,叶赫国贝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七·佚名

    万历四十七年十月庚戌朔孟冬享 太庙遣候陈良弼恭代○颁赐辅臣中历十本民历一百本○先是房山县人陈槐于万寿圣节向午门前声冤据称 东宫才人今薨逝王氏乃其次女先年被王昇等朦胧妄认未经辩明至是复因颁历于文华门声冤

  •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抢匪之黑幕·李定夷

    鄂人王国桢,向在淞沪警厅充当勤务督察员。其妻冯氏,赁居闸北天保里。一日,忽有衣服华丽之匪徒一人,故作仓皇之状,来向冯氏声称,王先生刻因私通革党案发,被徐厅长拘禁,移时即解军署讯办。特命我前来通信,望尔速进城,有要言嘱付云

  • 戚衮传·姚思廉

    戚衮字公文,吴郡盐官人。祖父戚显,齐给事中。父戚霸,梁临贺王府中兵参军。戚衮少时聪慧,到京师游学,受《三礼》于国子助教刘文绍,不出一两年,已大致通晓其大义。十九岁时,梁武帝下敕策考《孔子正言》及《周礼》、《礼记》义,戚

  • 彭泽传·张廷玉

    彭泽,字济物,兰州人。从小跟着外祖父段坚读书学习,为人很有志向和操守。参加会试两场考完,听说母亲生了病,就立即回家去了,他母亲的病也就好了。他后来考中弘治三年(1490)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转任刑部郎中。有豪强杀了人,彭泽

  • 第六章 11·辜鸿铭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辜讲孔子对一位学生(子夏)说:“当在文化修为上希望努力要做到无所不知的时候,应当做一个聪明而高尚的人 ,而不要在努力的过程中做一个笨蛋。”辜解《论语》中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

  • 第63章·老子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1)。大小多少,报怨以德(2)。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3)。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5)。是以圣人犹难之,

  • 续高僧传卷第六·道宣

      义解篇二 正传二十一 附见一十六。   梁大僧正南涧寺沙门释慧超传一。   梁国师草堂寺智者释慧约传二。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释昙峦传三。   梁蜀郡龙渊寺释慧韶传四。   梁会稽嘉祥寺释慧皎传五。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五·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菩萨施行庄严尊者护国本生之义次第三十。发生施义菩提胜因。清净觉慧默静能离。本修制度忍行寂静。梵行调伏。三灾运载。十善能离。吉祥胜定趣

  •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而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善贤。有大财宝富饶自在。然彼长者。于诸外道尼乾陀等。深生信重。长者一时。以彼

  • 评修持各法·印光

     ●窃维修持法门, 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 以迄断惑证真, 了生脱死者, 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 持佛名号, 以期仗佛慈力, 往生西方者, 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 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

  • 卷第二十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八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佛事 戊寅冬师在金粟为西堂挂板拈楗云佛祖眼睛衲僧鼻孔这里分明荐得便已八穴七穿其或未然元上座符到奉行代新此令去也乃鸣楗云霹雳一声催电急狞

  • 卷第十六·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十六阿罗汉行至摩偷罗国往优娄曼陀山。坐于绳床。有兄弟二龙王。随从五百眷属。舍那婆私思惟。欲降伏之。即以神力。震动山谷。二龙王嗔。往婆si处起疾风雨雷电器仗猛火等。时婆私入慈三昧。能令风雨火等

  • 上清集·白玉蟾

    诗文别集。宋白玉蟾(葛长庚)著。八卷。计记一卷,诗三卷,词一卷,文三卷,有赋、序、说、铭、赞、疏语等。编入《道藏·洞真部》之《修真十书》卷三七至四四。

  • 古今诗话·李颀

    宋代诗评汇编。本书曾经《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全唐诗话》、《诗人玉屑》、《竹庄诗话》、《诗林广记》等多次称引,但意见诸家著录。《宋史·艺文志》文史类著录有李颀《古今诗话录》七十卷,郭绍虞、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