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八

△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三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巧方便分别智。何等为十。所谓入一切佛刹巧方便分别智。入一切众生处巧方便分别智。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巧方便分别智。入一切众生根巧方便分别智。入一切众生诸行业报巧方便分别智。入一切声闻行巧方便分别智。入一切缘觉行巧方便分别智。入一切菩萨行巧方便分别智。入一切世间法巧方便分别智。入一切佛法巧方便分别智。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巧方便分别智。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诸佛无上巧方便分别智。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正受三昧。何等为十。所谓一切世界正受三昧。一切众生身正受三昧。一切法正受三昧。见一切诸佛正受三昧。善巧住持一切劫正受三昧。巧方便出生不可思议身正受三昧。一切如来身正受三昧。巧随顺觉一切众生平等正受三昧。於一念中正受一切菩萨三昧。於一念中以无碍智具足成就一切菩萨行不舍大愿善巧智慧正受三昧。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正受三昧。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三昧,则得一切诸佛无上巧方便智正受三昧。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一切处。何等为十。所谓一切众生处。一切佛刹处。一切众生性处。一切火灾处。一切水灾处。一切佛处。一切出生庄严处。一切如来无量功德处。一切分别说法处。一切如来种种供养处。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一切处。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处,则得如来无上一切大智处。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法门。何等为十。所谓一身充满一切世界法门。示现一切世界种种无量色法门。一切世界入一佛刹法门。住持一切众生法门。如来庄严身充满一切世界法门。遍至一切世界法门。於一念中游行一切世界法门。於一佛刹示现一切如来出世法门。一身充满一切法界法门。於一念中示现一切诸佛神力法门。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法门。若菩萨摩诃萨住此法门,则得如来无上法门。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神通。何等为十。所谓出生念宿命方便智通。出生无碍天耳方便智通。出生知一切众生不可思议心心数法方便智通。出生无碍天眼观察众生方便智通。出生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示现众生方便智通。出生一身示现不可思议世界方便智通。出生於一念中往诣不可说世界方便智通。出生不可思议庄严具庄严一切世界方便智通。出生不可说不可说化身示现众生方便智通。出生不可说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思议示现众生方便智通。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神通。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通,则得无上大方便智通。显现诸佛自在神力。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明。何等为十。所谓出生知一切众生业报方便智明。出生知一切众生境界解脱寂灭净心方便智明。出生入一切境界一切众生种种决定一切法无所有金刚方便智明。出生不可思议净妙音声无量世界无不普闻方便智明。出生智慧除灭一切毁害染著方便智明。出生受生方便不受生方便方便智明。於一切境界转诸受想方便智明。知一切法无性无非性。无相无非相。一性无性故。而於无量劫种种说法。修习善根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方便智明。知一切众生生。亦知无生。知一切众生灭。亦知无灭。知因知缘。知事知境界知行。知生知灭。知众生说。知愚痴知离愚痴。知颠倒知非颠倒。知垢浊知清净。知生死知涅槃。知有知无。知著知不著。知坚固知离。知转知不转。知起知不起。知坏知道知成就知根。知众生受化。随器应故。教化众生。未曾忘失菩萨所行。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教化众生故。是故菩萨摩诃萨。常化众生。而不失菩萨行。身无疲倦。不违一切众生。观察缘起方便智明。不著诸刹不起著心。不著诸佛不起著心。不著一切法不起著心。不著世界不起著心。不著众生不起著心。不见众生。不化众生。不调伏众生。不为众生说法。而亦不舍菩萨行愿。长养大悲。见一切佛。听受正法未曾忘失。得佛依果种诸善根。於如来所不舍恭敬供养之心。增长恭敬供养之心。具足成就法界等心。自在神力六种震动不可思议无量世界知种种说法。知众生数。知种种众生。知苦起知苦灭。知一切行苦。知一切行悉如电光。行菩萨行永断一切生死根本。悉能救护一切众生。行菩萨行无所染污。不断一切如来种性。发须弥山王心。不可倾动。除灭一切颠倒众想。一切智门悉现在前。不动不坏成等正觉。於生死海悉能济渡一切众生。方便智明。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明。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明,则得如来无上巧方便智明。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解脱。何等为十。所谓烦恼解脱。邪见解脱。炽然解脱。阴界入解脱。超出声闻缘觉地解脱。无生法忍解脱。不著一切佛刹一切众生一切诸法。住无量无边诸菩萨祝离一切菩萨行。住如来地解脱。於一念中悉能了知一切三世诸法解脱。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解脱。若菩萨摩诃萨住此解脱,则能普为一切众生。而作无上佛事。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园林。何等为十。所谓生死园林。行菩萨行不起忧恼故。教化众生园林。不厌众生故。一切劫园林。摄取菩萨一切大行故。清净世界园林。性无著故。一切魔宫殿园林。降魔境界故。听受正法园林。正念观察故。六波罗蜜四摄法三十七道品园林。修习慈父境界故。十力四无所畏乃至一切佛法园林。不念异法故。菩萨示现一切无量无边功德神力园林。转净法轮调伏众生故。於念念中为一切众生现成正觉园林。法身如虚空充满一切世界平等觉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园林。若菩萨摩诃萨住此园林,则得如来无上离忧快乐园林。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宫殿。何等为十。所谓发菩提心宫殿。不忘失故。十善业迹功德智慧宫殿。教化成熟欲界众生故。四梵住处宫殿。教化成熟色界众生故。净居天受生宫殿。一切烦恼不能染故。无色界天受生宫殿。除灭众生障难处故。降生不净世界宫殿。欲令众生断一切烦恼故。现处深宫采女妻子色味宫殿。教化成熟本同行众生故。现为四天下王四大天王帝释梵王宫殿。为调伏自在心众生故。一切菩萨神力自在命行宫殿。一切诸禅解脱三昧智慧自在故。於诸佛所受无上自在一切智王记宫殿。十力庄严行一切法自在法王事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宫殿。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法王受记自在法。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乐。何等为十。所谓乐寂静。不散乱故。乐明慧。善分别法故。乐往诣一切佛所。现前闻法受持故。乐一切佛。充满十方故。乐菩萨自在神力。无量法门示现众生身故。乐三昧。於一三昧门。出生一切三昧门故。乐陀罗尼门。持一切法。教化众生。不忘失故。乐辩才。於一句身味身不可说劫说无穷尽故。乐菩提。以无量法门。现众生等身。成正觉故。乐转法轮。如法调伏一切外道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乐。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乐,则得一切诸佛无上法乐。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庄严。何等为十。所谓力庄严。不可坏故。无畏庄严。不生恐怖故。义庄严。说不可说义法门无穷尽故。法庄严。说八万四千法藏不忘失故。愿庄严。一切菩萨愿事不退转故。行庄严。究竟普贤菩萨行故。佛刹庄严。受持一切佛刹为一佛刹故。妙音庄严。雨大甘露法。充满一切佛刹故。受持庄严。於一切劫。行菩萨行。不断绝故。变化庄严。於一众生身。示现一切众生等身。一切众生无不知见。专求十力一切智不退转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庄严。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诸佛无上庄严。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不动心。何等为十。所谓一切所有皆悉能舍发不动心。出生一切诸佛正法发不动心。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发不动心。等心观察一切众生发不动心。摄取一切众生发不动心。一向专求一切佛法未曾休息发不动心。一切众生等劫修菩萨行发不动心。成就有根信不浊信离垢信明净信恭敬供养一切佛信不退转信不坏信发不动心。具足成就究竟一切智发不动心。成就一切菩萨诸行发不动心。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发不动心。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得无上一切智不动心。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不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觉一切佛菩提不舍深心。教化成熟一切众生不舍深心。不断一切诸佛种性不舍深心。亲近善知识不舍深心。於一切佛刹恭敬供养一切诸佛不舍深心。专求大乘及一切功德不舍深心。於一切佛所修行梵行护持净戒不舍深心。摄取一切菩萨不舍深心。闻持一切佛法不舍深心。修习一切菩萨行愿一向专求一切佛法不舍深心。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不舍深心。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诸佛不舍深心正法。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观察。何等为十。所谓智慧观察善巧分别一切诸法。智慧观察三世一切善根。智慧观察一切菩萨行神力自在。智慧观察一切诸法巧方便门。智慧观察一切佛持。智慧观察一切陀罗尼门。智慧观察一切世界常说正法。智慧观察深入一切法界。智慧观察十方一切世界不可思议。智慧观察一切佛法。智慧观察无障碍智。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智观察。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观察。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分别法。何等为十。所谓分别一切法悉从缘起。分别一切法皆悉如幻。分别一切法皆悉无诤。分别一切法无量无边。分别一切法无所依止。分别一切法悉如金刚。分别一切法悉是如来。分别一切法皆悉寂静。分别一切法悉是正道。分别一切法悉是一相一义。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分别法。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得巧方便。悉能分别一切诸法。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无垢。何等为十。所谓深心无垢。除灭疑惑无垢。远离邪见无垢。境界无垢。欲得一切智无垢。诸辩无垢。无畏无垢。一切菩萨所住无垢。一切菩萨正受三昧无垢。三十二相百福庄严成就一切诸白净法究竟逮得无上菩提无垢。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无垢。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佛无上无垢法。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樱何等为十。所谓菩萨摩诃萨知苦苦。变易苦。行苦。不生懈怠修菩萨行。一向专求无上菩提。不恐不怖不惊不畏。不舍大愿菩提之心。坚固不退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第一樱一切凡夫众生悉有烦恼颠倒惑乱。彼诸众生粗鄙恶言诃骂菩萨。或以刀杖瓦石而加害之。菩萨尔时心无忧恼。修菩萨行正向菩提。修习忍法受证离生。是为第二樱菩萨摩诃萨。闻甚深佛法赞一切智。闻已一向信解。是为第三樱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我发菩提心。究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生流转五道受无量苦。我当令彼皆大欢喜。勤行精进修习善根。度生死流永得安乐。是为第四樱菩萨摩诃萨。解如来智无量无边。而未与如来等。於如来所闻无量无边智。於文字中。分别解了与如来等。是为第五樱菩萨摩诃萨成就善欲。不可坏欲。甚深欲。胜欲。功德欲。庄严欲。无比欲。无上欲。坚固欲。究竟正求无上菩提一切众魔外道及其眷属不能坏欲。不退无上菩提欲。是为第六樱菩萨摩诃萨不惜身命无所怖畏。修菩萨行发菩提心趣一切智。得一切佛智慧光明。不舍佛菩提。不舍善知识。是为第七樱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学大乘者,长养诸佛善根。安住善根。摄取一切智。心不退菩提。是为第八樱菩萨摩诃萨令一切众生。住平等心。修一切智。为众生说法。悉令不退无上菩提。长养大悲。是为第九樱菩萨摩诃萨。随顺三世诸佛一切善根。绍继佛种生一切智。是为第十樱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智樱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樱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具足如来无上智樱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慧光明。何等为十。所谓菩萨摩诃萨。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决定智慧光明。见一切佛智慧光明。见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智慧光明。开悟一切众生。悉令正求修多罗法智慧光明。依善知识。发菩提心。长养善根智慧光明。示现一切诸佛智慧光明。化一切众生。悉令成熟安住佛地智慧光明。分别解说不思议法智慧光明。於一切佛神力住持善巧方便智慧光明。满足一切波罗蜜智慧光明。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智慧光明。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佛法无上智慧光明。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不可称量祝一切众生及声闻缘觉不能称量。何等为十。所谓菩萨摩诃萨。住实际住而不受证一切所愿未成满故。是为第一菩萨住不可称量。菩萨摩诃萨。种如法界等清净善根。於彼善根无所染著。是为第二菩萨住不可称量。菩萨摩诃萨。解菩萨行犹如变化。一切诸法皆悉寂灭。於诸佛法不生疑惑。是为第三菩萨住不可称量。菩萨摩诃萨。离生死心。於不可说劫修菩萨行。满一切大愿。而不中起厌怠之心。是为第四菩萨住不可称量。菩萨摩诃萨。住一切法无所依止。皆悉寂灭而不证涅槃。一切智道未成满故。是为第五菩萨住不可称量。菩萨摩诃萨。知一切劫非劫。而实说一切劫。是为第六菩萨住不可称量。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非行。而不舍道行正求佛法。是为第七菩萨住不可称量。菩萨摩诃萨。解心是三界心是三世。了知彼心无量无边。是为第八菩萨住不可称量。菩萨摩诃萨。为一众生故。於不可说劫修菩萨行。欲令安住一切智地。如一众生。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生厌心。是为第九菩萨住不可称量。菩萨摩诃萨。虽具足满菩萨诸行。而不取正觉。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我不受正觉故行菩萨行。於无量劫中。无量众生。悉令安住无上菩提。是为第十菩萨住不可称量。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佛法无上大智不可称量祝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无懈怠心。何等为十。所谓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我降伏一切魔及其眷属。发无懈怠心。如法调伏一切外道。发无懈怠心。说深妙法令一切众生皆悉欢喜。发无懈怠心。满足一切法界等诸波罗蜜。发无懈怠心。令一切众生积集成满一切功德藏。发无懈怠心。一切如来无上菩提。弥广大事甚难成满。我当修菩萨行具足成就。发无懈怠心。以无上法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悉令成熟。发无懈怠心。於一切世界种种异色无量庄严成就正觉。发无懈怠心。菩萨摩诃萨。发如是心。我修菩萨行时。若有众生来求我身。或求手足耳鼻血肉。骨髓妻子象马国土。如是等类皆悉能舍。乃至不生一念悔心。悉能惠施。饶益安乐一切众生。不求果报。大慈悲心以为上首。发无懈怠心。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於一念中。三世一切佛。一切佛法。一切众生。一切刹。一切世界。一切空界。一切法界。一切施设语界。一切寂灭涅槃界。如是等一切诸法。以一念相应慧。悉别相觉知。明了修。分别修。知智断证。於一切法不取虚妄。无一无异无所分别无所修习。无境界无所有。无二智慧。觉一切二。无相智慧。觉一切相。无劫智慧。觉一切劫。无异智慧。觉一切异。光明智慧。觉一切世间光明界。趣智慧。觉一切世界。非世智慧。觉一切世。众生地智慧。觉一切众生界。无著智慧。究竟无著行。无坚固智慧。觉一切坚固无染智慧。觉一切烦恼。无尽际智慧。觉一切荆法界等智慧。於一切世界示现其身。离一切言音智慧。出生一切微妙言音。一性智慧。说无性法。一境智慧。示现种种诸异境界。觉不可说诸法智慧。示现无量大自在神变。觉一切地智慧。显现大自在神变。一切智自在神变。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发无懈怠心。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发无懈怠心。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心,则得一切诸佛无上无懈怠法。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须弥山王正直之心。何等为十。所谓菩萨摩诃萨。常修正念一切智法。是为第一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弥山王正直之心。菩萨摩诃萨。观察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所有。是为第二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弥山王正直之心。菩萨摩诃萨。於无量无数劫。行菩萨行。以一切具足白净法。发心决定。了知如来无量智法。趣向积聚诸白净法。是为第三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弥山王正直之心。菩萨摩诃萨。为一切佛法等心。恭敬供养诸善知识。不起疑心不求利养。又复远离盗法之心。但起无上恭敬供养一切施心。是为第四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弥山王正直之心。菩萨摩诃萨。若一切众生诃责骂辱。生一切苦。乃至夺命。菩萨摩诃萨。不因此故舍菩提心。心亦不散。不生恚心。於一切众生不舍大悲庄严。长养大悲。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法如如舍故。决定了知如来大忍法故。是为第五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弥山王正直之心。菩萨摩诃萨。成就增上功德。天增上功德。人增上功德。色增上功德。力增上。眷属增上。欲增上。王法增上。自在增上。智慧。彼菩萨不著味乐。不著欲乐。不著财乐。不著眷属乐。但专求正法谛满正法谛辨正法。究竟正法。向正法灯明。向正法救护。向正法归依。向正法道。向正法义。乐求正法乐住寂静法。菩萨摩诃萨。虽成就如是一切快乐。而悉远离众魔境界。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於过去世发如是心。令一切众生。皆悉远离众魔境界。住佛境界。是为第六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弥山王正直之心。菩萨摩诃萨。勤修精进。正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阿僧祇劫修菩萨行。犹谓我今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不惊不怖不畏。行菩萨行虽能速成正觉。为化众生故。於无量劫修菩萨行。是为第七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弥山王正直之心。菩萨摩诃萨。知一切众生难伏难度。不知恩不知报恩。为彼众生故。发大庄严而自庄严。欲令一切众生。心得自在随意境界。不生恶心。不於他所生烦恼心。是为第八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弥山王正直之心。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我不依他发菩提心修菩萨行。都无有人助我修习菩萨之行。但我一身尽未来际劫修菩萨苦行。积集一切诸佛正法。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身自清净。亦令一切众生清净。自知境界知他境界。我当悉同三世诸佛境界。是为第九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弥山王正直之心。菩萨摩诃萨。如是知见。无有一法修菩萨行。无有一法满菩萨行。无有一法调伏众生。无有一法化度众生。不见有法恭敬供养一切诸佛。不见有法过去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见有法未来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见有法现在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一法过去说法未来说法现在说法。无有一法能说法者亦无法可说。而菩萨摩诃萨。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愿之心。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如是出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深入一切甚深诸法行。无所有行。而此菩萨摩诃萨。修习积聚善业善根。清净一切诸对治法。智慧成满。於念念中悉能积集长养一切诸善根法。若一切法无所有者,我有何义求无上道。是故不生恐怖惊畏之心。是为第十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弥山王正直之心。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须弥山王正直之心。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心,则得一切诸佛无上智慧须弥山王正直之心。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十。所谓入无量一切众生界。是为第一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入一切世界不取虚妄。是为第二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知一切虚空界等入十方一切世界。无所障碍。是为第三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善入法界。入无碍。入不断。入不常。入无量。入不生。入不灭。入知一切。是为第四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於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菩萨法师声闻缘觉。及一切众生所种善根。过去诸佛已成无上菩提善根。未来诸佛当成无上菩提善根。现在诸佛今成无上菩提善根。过去诸佛说法教化调伏成熟众生善根。未来诸佛说法教化调伏成熟众生善根。现在诸佛说法教化调伏成熟众生善根。菩萨摩诃萨。皆悉随喜。长养积集如是等一切善根。心无厌足。是为第五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於念念中入过去世。观察不可说劫。於一劫中。或百亿佛出兴于世。或千亿佛。百千亿佛。无量佛。阿僧祇佛。不可思议佛。不可称量佛。无分齐佛。无边际佛。不可说。不可说佛。算数譬谕所不及佛。出兴于世。彼诸如来。及其眷属菩萨大众。诸声闻僧。说法教化。寿命住持。种种法祝如一劫中。一切诸劫亦复如是,若无佛劫中。有诸众生。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种善根。亦悉了知。又睹众生种见佛善根。得值未来无量诸佛。如是观察过去一切劫。而无厌足。是为第六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入未来世观察一切劫。知劫有佛知劫无佛。知彼诸劫各有几佛出兴于世。世界如来名号何等。又知所度众生多少。亦知如来寿命长短。如是入未来世一切诸劫。分别了知而无厌足。是为第七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入现在世。观察十方一切世界。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诸世界中。一切如来舍家学道往诣道常菩提树下藉菩提草结跏趺坐。降魔官属。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起入城邑昇天宫殿。说微妙法转正法轮。调伏教化无量众生。现如来无量自在神力。付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舍寿入无馀涅槃。如来灭後。大众普会结集经藏。护持正法令久住世。为舍利故起无量塔。种种庄严恭敬供养。又化众生。令见诸佛听受正法。忆念护持智慧观察。长养胜趣深心。充满无量法界。於一切佛法而无错谬。何以故?菩萨摩诃萨。知一切如来皆悉如梦。而能往诣一切佛所。恭敬供养。不著自身。不著佛身。不著世界不著大众。不著闻法不著诸劫。见佛闻法观察世界。解一切劫而无厌足。是为第八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於不可说不可说劫。恭敬供养无量诸佛。於一一劫中。恭敬供养不可说不可说佛。示现没此生彼。以出三界众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大众及声闻僧。诸佛灭後。以无上供具供养舍利。广行大施。满足一切众生意愿所行。大施不可思议。不求果报。为哀愍饶益摄取众生。於不可说不可说劫。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护持正法化度众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无厌足。是为第九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於一切佛所。一切菩萨所。一切法师所。一向专求教菩萨法。菩萨威仪。菩萨随顺法。菩萨清净法。菩萨长养法。菩萨调伏法。菩萨平等法。菩萨出生道。受持菩萨陀罗尼门。摄取一切众生。而为说法调伏成熟。令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发一切智心。得不退转。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顺修习一切佛法。教化众生而无厌足。是为第十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诸佛无上智慧大海。

猜你喜欢
  佛说随勇尊者经·佚名
  精诚团结与佛教之调整·太虚
  佛说四自侵经·佚名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二(末)(论第二)·智周
  卷二百六十六·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力庄严三昧经卷下·佚名
  论倭铿赫克尔·太虚
  卷第九·佚名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佚名
  卷第四(从第四经六纸至第六经九纸)·澄观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唐慧琳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名伽耶山顶经)·佚名
  佛说四愿经·佚名
  第十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86 ·佚名

    张道洽 梅花七律 皎然玉色耿无邻,回首千花总后尘。 数要罗浮山下月,一枝大庾岭头春。 与时无竞抱幽质,於我有情真故人。 众志独清天不管,自临野水照精神。 张道洽 梅花七律 冰氏根苗出涸阴,一

  • 卷212 ·佚名

    陆游 晨起 日高霜渐释,睡起发犹蓬。 小圃经行外,新蔬检校中。 水开闻跃鲤,天远看飞鸿。 粥熟还归舍,吾生亦未穷。 陆游 晨起 鸡已参差唱,窗才纔曨明。 高林风不止,丛竹露如倾。 梦为多

  • 卷六十九·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十九目録耕织类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题耕织图【明李进二首】题蚕桑绮陌册【明董其昌】禾簇簇题邹福所藏勤耕图【元傅若金】省耕

  • ●簪花髻·沈泰

    (松陵君庸沈自徵撰西湖君珊张佩玉评武林三陈云瑞、孟含朱炯阅) 正名滇中妓龙蛇竞练裙, 杨升庵诗酒簪花髻。 (〔正旦、贴旦白衣扮上〕铜柱南边白草春,行人几日到金。玉环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奴家翠柳的便是,这妹

  • 第六回 公主钟情再婚志喜 孤臣败死一炬成墟·蔡东藩

      却说宋太祖既登大位,追崇祖考,用兵部尚书张昭言,立四亲庙,尊高祖眺为僖祖文献皇帝,曾祖珽为顺祖惠元皇帝,祖敬为翼祖简恭皇帝,妣皆为皇后,父弘殷为宣祖昭武皇帝,每岁五享,朔望荐食荐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庙祀既定,尊母杜氏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四·佚名

    正德七年十一月辛未朔钦天监进正德八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尚宝司司丞徐文焕为南京尚宝司卿○壬申总制四川军务都御史彭泽奏讨贼事宜其略谓蜀盗凶狡非增兵选将不足以折其奸谋请选京营长箭

  • 卷之一 癸未岁至甲申岁(万历十一年至十二年)·佚名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癸未岁至甲申岁(万历十一年至十二年)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觉罗勒德洪总裁官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程太师元白墓志铭欧阳修上即位之十有六年以今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程公自三司使吏部侍郎为参知政事乃诏有司宠其祖考于是赠其皇考故袁州冝春县令为太子少师公在政事迁尚书左丞又赠太子太

  • 先考荫堂公家傅·林献堂

    先考讳朝栋,字荫堂,号又密,以世职袭骑都尉。小好读孙子兵法、韬钤行阵诸书。年十八、先慈杨太夫人来归,劝其攻举子业;然以八比取功名,非其志也。越年,先叔祖为彰化知县王文棨、道委凌定国所害,举家冤痛。先考

  • 世系·林献堂

    第一表(林姓以前族系)说明一、古史不可稽,谨据旧谱以轩辕为始。二、轩辕即黄帝,元妃螺祖。三、安溪湖,坵乡林姓族谱及温彦博谱序,皆曰轩辕子二人:长名云相,次名昌意;云相子名玄嚣。惟「通鉴」则称玄嚣系黄帝子

  • 职官九·徐松

    司封部【宋会要】司封主封爵,以朝官一人主判。 太宗雍熙三年十一月,诏:「县尉在任如三限捉获劫杀贼,须子细批历及劫获时日、断遣刑名。应书较考第,须考帐内事节分明,第一限获者与折两度不获劫杀贼,第二、第三限获者与折一度

  • 一本第一凡十四章·湛若水

      邓生问:&ldquo;忠信也,礼也,敬也,孰先?&rdquo;甘泉子曰:&ldquo;曷或先焉?曷或后焉?其一本乎!忠信、其心也,礼、其事也。莫非敬也。故敬而后有忠信,有忠信而后有礼容。&rdquo;   陈公赞问:&ldquo;三年学不至于谷。&rdquo;曰:&

  • 卷九·高诱

    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九汉 高诱 注主术训【主君也术道也君之宰国统御臣下五帝三王以来无不用道而兴故曰主术】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敎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揺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

  • 卷四·陆九渊

    卷四与李德远某生七岁读书,十三志古人之学,今二十有四矣。而漫刺未尝有所投,乃汲汲登阁下之门,固众人之所耶俞以为狂且怪。然而甘心犯之,惟以古人自慰耳。教且进之,于阁下固宜。得解见提举古之见者必以贽,今世之贽以文。文之

  • 卷四十七·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四十七   宋 程公说 撰内鲁第一子言之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知我者其惟春秋乎则何以约乎鲁史如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杞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宋不足征也吾

  • 制分·韩非

    夫凡国博君尊者,未尝非法重而可以至乎令行禁止于天下者也。是以君人者分爵制禄,则法必严以重之。夫国治则民安,事乱则邦危。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且夫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所制

  • 转注假借说·章太炎

    《说文叙》曰:&ldquo;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rdquo;前后异说,皆琐细无足录。休宁戴君以为考老也,考老也,更互相注,得转注名。段氏承之,以一切故训皆称转注。许瀚以为同部互训,然后称转注。由段氏所说推之,转注不系

  • 答张曦问(八则)·太虚

    问一:唯识不认识外有境,一本十支,皆反覆推明此义,然影像之外,非无本质。成立本质,取证虽多,以破极微和合、方分种种反证为最有力。按本质之名,易混外物,迷者易执。精而言之,外物有无,可置勿许,纵许实有,终非吾识之所得缘,所得缘者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