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复朱铎民居士书(二通)

铎民居士慧鉴:惠书览悉。所提可纠正偏失,甚佳!佛法诚以众生为对象,然中国佛徒旧习,济救鬼畜,漠视人群罪苦之化度,于佛出人间,佛身同人,佛说人身难得,古德云“端心虑趋菩提者唯人为能”等义,致成偏失。佛教于人群失其重要性,重人事者亦轻佛教,为近世佛教衰落之要因。乃证明佛对一切众生,尤以度众生中之人类为先务,世出世善法之进修以人乘为初步,因为对治。激而过者,起佛法以人为本位倾向,甚而唱言人本主义,陷佛法于世教俗学之浅狭,忘佛法对一切众生之深广立场,亦成偏失。正两端之偏失,彰一贯之中德,已发其机于门弟子所集之人生佛教。人乘重戒善,天乘基戒而重定,出世三乘基戒定而重慧,戒定慧亦视乎当此而已矣。病废不能多运思走笔,略而未详。复讯法喜!太虚启。四、二十七。(见海刊二十六卷六七期合刊)

铎民居士玄览:昨晚得长笺,未能尽读,今晨始阅之毕,为法殷勤乃尔,能不力疾略答乎!一、于“常途知见”一言,从飏落知见为说,非吾此言意。法华唯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十号一曰正遍知,八正道之第一曰正见,知见其可轻欤!知见非一类,有圣真,有凡俗。吾此言意在常途二字,常途一词亦唐贤常用,指习常通俗之途;而彻真或切要之特见,每多殊胜,故未可据常途之解概之耳。二、方便一词,解亦欠彻。孔子云:“可与适道,未可与权”。盖必透彻乎道而活用乎道,乃可与权,权即方便也。维摩曰:“无方便智缚,有方便智解”。大日曰:“方便为究竟”。法华曰:“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十度之第七曰方便波罗密。自行化他,皆有事乎方便,吾所谓适切时机之要旨,亦存乎方便耳!三、乘字义,以佛法为运达究竟言,唯一佛乘,则二乘亦不得为乘;顺众生机先运载达所欲达之地言,则缘觉、声闻固与佛乘并称三乘,而五戒、十善、八次第定,运载出四恶趣而住人天,深密等经佛亦说人乘、天乘,与三乘并说为五乘。以乘为出世善法,天乘、人乘为世间善法,同有善法之运载用耳。佛之说法,非但为出家比丘说,亦为一般人说。其为一般人说,皆先说施论、戒论(五戒、十善等)、生天之论。遇有胜根,乃为说出世法,非如后师动不动为说大乘也。亦正唯明二乘而后说大乘,乃显大乘之胜;明人乘、天乘而后说出世三乘,乃显出世三乘之胜。正唯不明人天乘,乃儒道混,若知儒人乘而道天乘,犹为世间善,而出世三乘乃唯佛为胜耳。  宜办者一至宜办者十,与商榷者一、二:大抵为向所倡言而施行尚艰也。商榷者三、四:缅甸、暹罗、锡兰无大乘经咒,咒音今闻有正以西藏者,但今已有习梵文者,当正以梵文耳。抗战起后,中国佛教会随京、沪沦陷而停顿,陪都迄未能复立。兼之组织未健全,议行亦时捍格,吾以聊尽吾心而已。吾之所说,亦非专为缁流而说,为缁徒说者每多未布文字,布之文字者大抵为一般人说。其中自多鼓励白衣弟子为之者,尝病白衣好谈习缁流事,而缁流又趋习白衣事,不能各随其分宜而精进。居士盍亦力行居士所应行事,并力为诸居士阐说居士所应行事而共策励乎?缙云山居尚佳,暑热渐增,惟珍卫!太虚手启。六、二十六。(见海刊二十六卷十期)


猜你喜欢
  第六十一卷·佚名
  佛说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佚名
  第六 利得与供养相应·佚名
  卷第二·佚名
  卷十六·赞宁
  卷第一百六十七·佚名
  论佛教伦理讲话·太虚
  南岳道阶法师小传·太虚
  希叟和尚广录卷第七·希叟绍昙
  净名玄论卷第四(宗旨上)·吉藏
  卷九·道世
  叙·呆翁行悦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十九、平常是道·慧开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七·法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余忠宣公阙(青阳集)·顾嗣立

    阙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居武威。父官合肥,徙家焉。少孤,授徒以养母。与吴草庐弟子张恒游。登元统癸酉进士第二名,除同知泗州。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待制。至正十三年,江淮用兵,改淮东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为副使,佥

  • 王士祯·龙榆生

    王士祯(避雍正讳改士正)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年十八,中顺治八年(一六五一)乡试,十五年(一六五八)举会试,选扬州推官,由礼部主事累迁少詹事,奉命祭告南海,官至刑部尚书,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卒,距生明

  • 卷二·孟浩然

    ○七言古诗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闲卧

  • 卷四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十五元稹新政县新政县前逢月夜嘉陵江底看星辰巳闻城上三更鼓不见心中一个人须鬓暗添巴路雪衣裳无复帝乡尘曾沾几许名兼利劳动生涯涉苦辛南昌滩渠江明净峡逶迤船到明滩拽迟橹窡动揺妨作

  • 读礼通考卷四十四·徐乾学

    防仪节七成服仪礼士丧礼三日成服杖【注既殡之明日全三日始歠粥矣曲礼曰生与来日 疏上厥明灭燎是三日之朝行大敛之事今别言三日成服则除上三日更加一日是四日矣而言三日者谓除死日数之为三日也】【敖继公曰云成服者向

  • 国宝新编·顾璘

    ○名氏 ·亡友十三人江西按察副使李梦阳陕西按察副使何景明应天通州祝允明云南参政朱应登国子博士徐祯卿山东按察副使赵鹤验封郎中郑善夫太僕少卿都穆太子中允景暘太僕少卿王韦解元唐寅山人孙一元大学生王宠&mi

  • 舆图·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舆图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古称左图右史惟春秋列国尤不可不图亦惟春秋列国尤难图以其强兼弱削大小无定形不可画定分封时疆界为某国又犬牙相错棼如乱丝有以今之一县而四国

  • 大学衍义卷十·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一明道术天理人伦之正【臣事君之忠】子曰君子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将犹承也】匡救其恶【匡正也】故上下能相亲【臣】按进谓入见其君则思尽己之忠退谓出适私室则思补君之过无一时一念之不在

  • 卷二十三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三目録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检讨【臣】吴 泰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僻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 卷十四·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十四安溪李光坡撰○大司乐掌成均之灋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注曰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学成均之灋者其遗礼可灋者国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学者谓之国子文王世子曰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然则

  • 四十三、首山竹篦·慧开

      首山和尚拈竹篦示众云:“汝等诸人若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汝诸人且道,唤作甚么?”   无门曰: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有语,不得无语,速道速道。   颂曰:拈起竹篦,行杀活令。背触交驰,佛祖乞命。

  • 小品经序·佚名

    释僧睿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何以登道场成正觉。正觉之所以成,群异之所以一,何莫由斯道也。是以异教殷勤,三抚以之频发;功德叠校,九增以之屡至。如〈问相〉

  •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中·法照

    南岳沙门法照撰  佛说阿弥陀经(一名小无量寿经。后秦罗什法师译。宗嘉元年。求那跋陀罗重译。名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

  • 金天缘品第二十·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此国中。有一长者。其家大富。财宝无数。生一男儿。身体金色。长者欣庆。即设施会。请诸相师。令占吉凶。时诸相师。抱儿看省。见其奇相。喜不自胜

  • 续古尊宿语要目录·佚名

     日本 道忠编续刊古尊宿语要目录 (龙华新写)天集 (总八十七丈)临济(序一丈二十九板藏古卷四)  汾阳昭(六板藏古卷十)  琅琊觉(三板藏古卷四十六)  慈明圆(一十二板藏古卷十一)  翠岩真(六板)  黄龙南(三

  • 本草新编·陈士铎

    成书于1687年。清代陈士铎撰,日本宽政元年(1789年)东园松田义厚翻刻本(卷1刻本,卷2、卷3、卷4、卷5均抄本)。该书采用问答的形式,讨论药物的临床应用,配伍等。主要是著者的心得,体会及个人见解,回答问题详尽而透彻。

  • 议处安南事宜·佚名

    议处安南事宜,一卷,不着撰者姓氏。所载为毛伯温疏文、兵部揭帖及韶旨一通。嘉靖十八年。复命仇鸾、毛伯温征安南。伯温抵广西,传檄谕意。莫登庸自至镇南关请降,伯温承制赦之,驰疏以闻。诏改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此本列伯

  •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佚名

    佛典注疏。P.2328。作者不详,疑为唐法成。一卷。首存尾残。此疏在归敬偈中称:“所有《稻杆》未决义,今当次弟略解释。”从现存内容看,此疏解释的是《佛说大乘稻杆经随听手镜记》中的未尽之义。《随听手镜记》第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