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朱铎民居士书(二通)
一
铎民居士慧鉴:惠书览悉。所提可纠正偏失,甚佳!佛法诚以众生为对象,然中国佛徒旧习,济救鬼畜,漠视人群罪苦之化度,于佛出人间,佛身同人,佛说人身难得,古德云“端心虑趋菩提者唯人为能”等义,致成偏失。佛教于人群失其重要性,重人事者亦轻佛教,为近世佛教衰落之要因。乃证明佛对一切众生,尤以度众生中之人类为先务,世出世善法之进修以人乘为初步,因为对治。激而过者,起佛法以人为本位倾向,甚而唱言人本主义,陷佛法于世教俗学之浅狭,忘佛法对一切众生之深广立场,亦成偏失。正两端之偏失,彰一贯之中德,已发其机于门弟子所集之人生佛教。人乘重戒善,天乘基戒而重定,出世三乘基戒定而重慧,戒定慧亦视乎当此而已矣。病废不能多运思走笔,略而未详。复讯法喜!太虚启。四、二十七。(见海刊二十六卷六七期合刊)
二
铎民居士玄览:昨晚得长笺,未能尽读,今晨始阅之毕,为法殷勤乃尔,能不力疾略答乎!一、于“常途知见”一言,从飏落知见为说,非吾此言意。法华唯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十号一曰正遍知,八正道之第一曰正见,知见其可轻欤!知见非一类,有圣真,有凡俗。吾此言意在常途二字,常途一词亦唐贤常用,指习常通俗之途;而彻真或切要之特见,每多殊胜,故未可据常途之解概之耳。二、方便一词,解亦欠彻。孔子云:“可与适道,未可与权”。盖必透彻乎道而活用乎道,乃可与权,权即方便也。维摩曰:“无方便智缚,有方便智解”。大日曰:“方便为究竟”。法华曰:“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十度之第七曰方便波罗密。自行化他,皆有事乎方便,吾所谓适切时机之要旨,亦存乎方便耳!三、乘字义,以佛法为运达究竟言,唯一佛乘,则二乘亦不得为乘;顺众生机先运载达所欲达之地言,则缘觉、声闻固与佛乘并称三乘,而五戒、十善、八次第定,运载出四恶趣而住人天,深密等经佛亦说人乘、天乘,与三乘并说为五乘。以乘为出世善法,天乘、人乘为世间善法,同有善法之运载用耳。佛之说法,非但为出家比丘说,亦为一般人说。其为一般人说,皆先说施论、戒论(五戒、十善等)、生天之论。遇有胜根,乃为说出世法,非如后师动不动为说大乘也。亦正唯明二乘而后说大乘,乃显大乘之胜;明人乘、天乘而后说出世三乘,乃显出世三乘之胜。正唯不明人天乘,乃儒道混,若知儒人乘而道天乘,犹为世间善,而出世三乘乃唯佛为胜耳。 宜办者一至宜办者十,与商榷者一、二:大抵为向所倡言而施行尚艰也。商榷者三、四:缅甸、暹罗、锡兰无大乘经咒,咒音今闻有正以西藏者,但今已有习梵文者,当正以梵文耳。抗战起后,中国佛教会随京、沪沦陷而停顿,陪都迄未能复立。兼之组织未健全,议行亦时捍格,吾以聊尽吾心而已。吾之所说,亦非专为缁流而说,为缁徒说者每多未布文字,布之文字者大抵为一般人说。其中自多鼓励白衣弟子为之者,尝病白衣好谈习缁流事,而缁流又趋习白衣事,不能各随其分宜而精进。居士盍亦力行居士所应行事,并力为诸居士阐说居士所应行事而共策励乎?缙云山居尚佳,暑热渐增,惟珍卫!太虚手启。六、二十六。(见海刊二十六卷十期)
猜你喜欢 第六十一卷·佚名 佛说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佚名 第六 利得与供养相应·佚名 卷第二·佚名 卷十六·赞宁 卷第一百六十七·佚名 论佛教伦理讲话·太虚 南岳道阶法师小传·太虚 希叟和尚广录卷第七·希叟绍昙 净名玄论卷第四(宗旨上)·吉藏 卷九·道世 叙·呆翁行悦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十九、平常是道·慧开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七·法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