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阅竟无居士近刊

距今三十三载,我参加金陵刻经处杨仁老所办只桓精舍,时竟无居士──欧阳渐──亦每函杨仁老问研佛学,尝见其手扎,颇涉法界观义,始心识其人。民元,居士与李政纲等办佛教会,我则办佛教协进会,嗣闻继主杨仁老刻经事。民七,我于沪上组觉社而出季刊,载居士答徐蔚如诸问,传有支那内学院之创设。民八冬,余过金陵访之,始与居士晤谈,吕君秋逸亦随出见。民九,海潮音创刊后,我与居士虽时上下其议论,两方门下亦往往辩言杂出,然我过金陵仍频访叙,徒侣亦转相问学,法喜靡间。惟近十年卒致不通闻问,学侣形之攻难者其气渐粗,则民二十后涉及俗事问题,余乃默避之也。

阅杂刊五六七及中庸传,觉居士气壮神旺如昔,学有进益,剀切敷陈以求解人,真挚恳诚之意洋溢于字里行间,堪示为学良范。爰藉之为推衍,以重结法喜之缘。

居士自述学程,初习程朱,继学陆王;看起信、楞严,年濒四十;学唯识、瑜伽至涣然冰释,年五十余矣;发愤治智论而般若娴习;进治涅槃,年六十而后知无余涅槃之至足重。当其瑜伽冰释,尝力非起信、楞严;迄宗涅槃,则幡然又变。然详察居士顷年所提倡者,在“宗趣唯一,无余涅槃;法门无量,三智三渐次”二语,其余事则辟汉、宋伪儒,显真孔同佛而已。试略分别之:

宗趣唯一,无余涅槃;法门无量,三智三渐次,是诚居士之学有增益,能揭示其要者也。又云:念念无心是地上境界,凡夫有漏从何觅得?然无路可通而有方便,大智慧人苦心婆心贻我大宝,岂堪忽视?无漏则无心,有漏则有心──无心有心带语病──,虽则有心而心之内境有自证分,亦现量得,此之现量世间现量,但能建在率尔堕心上,稍一刹那则寻求、决定、染净与六识俱矣。发生六识之根基,是四惑相应之末那,缠眠演绎,无有出期。若自证分则有漏中至善,久久缘习忽无漏生,所谓径路绝而风云通也。此即随顺依处依之立引发因,能引发无漏者也。诸修道人都恃此心,而于宗门唯一取用”。

于教外别传之秘,亦能从教理中点出睛光,与吾去年请示于真现实论者,语意密迩。然居士以刻苦工夫得此,又因憍慢素深──在居士或以狂狷自许──,遂夸为创获之旨,欲据之以凌轹古今,则仍不免陷于疏忽也。其说大涅槃三德:

不即不离,不一不异,至微至妙,妙于相应。夫相应者,不可思议,法尔如是,境界也。经云:“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及以我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复当安住是中入于涅槃。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别亦不成;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细味经言,而知相应至妙之义,一语具三玄,一玄具三要是也。举一涅槃而即具三德,一语具三玄也。举一解脱,法身以充其量,般若以显其得。举一法身,清净无垢本于解脱,功德无边资于般若。举一般若,因之为无分别起于解脱,果之为一切种智成于法身,则所谓一玄具三要也,皆相应义也。并则一画,纵则一贯,谁居左右?谁为始终?面目无序,君臣无位,混淆一团,法相乱三,是则即也,一也,有过也。别不具三,解脱则有小而无大,法身则详增上而略本质,般若则明用而非诠体,非圆相也;异地而处,三法虽具,不相连属,非妙相也,是则离也,异也,亦有过也。伊之三点,非并非纵,亦非别异,而仍三法,以法相谈则治而不乱,以至理言则融冶无间,相应之妙如是哉!’此不惟天台之圆三谛义相合,而起信之真如如来藏体相用三大,以至楞严、圆觉等天台,贤首疏义,亦何尝违异?

至于‘据是三智,有情成佛凡有初中后三渐次,引生无漏为初渐次,由凡入地历七方便,加行智境也。无相无功用住为中渐次,自初至八烦恼障尽,根本智境也。圆满菩提为最后渐次,一切智智乃证极地,后得智境也’。则常途或谈五行,或立五位,或开十三位以至五十二位,开合之差别耳。而言‘唯一宗趣无余涅槃,是则澈上澈下澈始澈终须臾不离无余涅槃也。故般若为地上事,为根本智相应涅槃矣,而三智所系皆不离乎根本’。尤宛然天台从性起修,全修在性,即而常六、六而常即之六即义。六之等一即圆三谛理,亦即大涅槃三德义,第二第三第四则随顺无漏趣向无漏临入无漏之地前加行也。第五第六则地上根本智地上最后后得智也。其不同处亦开合及名字之异尔。

不宁惟是,其致李政刚书中所言:‘自小乘经四含,论六足各部执,而归极于俱舍。如是中观──大般若、四论、瑜伽──六经、十一论。如是而一乘三德,所谓经涅槃、密严。分为四段,段段精研以为教’。

亦近于天台小乘三藏,般若通,瑜伽别。法华涅槃圆之四教。居士能虚心再一读天台诸部,不将视今日所谓:‘台、贤、藏、密绝口不谈,盖法华、华严自有真谛,决不可容一家之垄断也。密不尊教,藏时背理,皆法界之陷害也’。同于自己攻诃自己,而哑然失笑耶!天台之书具在正续藏,在今观之,虽不必皆精当,亦不能与居士之说尽符。然此数端之恰合,固不容诬也。

至辟汉、宋伪儒,显真孔同佛,质言之即孔学同佛之无余涅槃、三智三渐次也。于答陈真如论学书外,旁见复张溥泉、梁寒操书,而致力乃在中庸一传。其辟除宋儒之锢蔽,以免国人再堕入汉、宋门户窠臼,进求于孔、孟先秦学术之真,亦诚有振发聋聩之处。然无余涅槃三智三渐次之佛法,非易明也,居士历程、朱、陆、王、唯识、智度四十年仅乃得之,加之斥二千年之儒皆伪,又于孔、孟掩人伦仁义之显,揭同佛寂净之隐,均非内外学者所公认,则更难上加难。纵令孔、孟真同佛,亦何如直谈显了佛法之易起人信哉?况孔、孟为人乘道德之宗,强拉同佛,两失之,曷若王恩洋人生学之位置者为得当欤!

居士求法勤苦,为学真切,诚有可钦者。当其得益处猛力激扬,每发隐奥;而偏至之势亦随以生,由之执此斥余,故立言往往功过参半。宝持其精刻而择取其精义,则光严佛国之功德亦足多已。(见海刊二十二卷七期)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德清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三十二(阳字号)·朱时恩
  荊溪龍池老和尚列傳·佚名
  第十二章 第三结集时代·多罗那他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三·佚名
  题汉藏教理院二期毕业同学录·太虚
  第九 静虑相应·佚名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祖琇
  卷第六·佚名
  谈论品第七·佚名
  大乘止观法门卷第四·慧思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九·佚名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沧江散人徐舫(沧江散人集)·顾嗣立

    舫字方舟,睦之桐庐人。幼有侠气,好驰马试剑,兼善攻球踘之戏。稍长,幡然悔,即从师受章句,治进士业,为文烂然成章。已而又悔曰:曷习古歌诗以吟咏性情,庶几少遂其愿耳!先是睦多诗人,世号「睦州诗派」,舫悉取而讽咏之,积之既久,圆熟璀璨

  • 卷四百四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九白居易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寮出城观稼谨书盛事以俟采诗清晨承诏命丰岁閲田闾膏雨抽苖足凉风吐穗初早禾黄错落晩稻绿扶疎好入诗家咏宜令史馆书散为万姓食堆作九年储莫道如云稼今

  • 职方考第三·欧阳修

    呜呼,自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而自秦、汉以来,为国孰与三代长短?及其亡也,未始不分,至或无地以自存焉。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以容,岂非一本于道德哉!唐之盛时,虽名天下为十

  • 卷七十七·志第五十三·食货一·张廷玉

        ◎食货一   《记》曰:“取财于地,而取法于天。富国之本,在于农桑。”明初,沿元之旧,钱法不通而用钞,又禁民间以银交易,宜若不便于民。而洪、永、熙、宣之际,百姓充实,府藏衍溢。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

  • 序·王得臣

      予年甫成童,亲命从学于京师。凡十阅寒暑,始窃一第。已而宦牒奔走,辙钞本无辙字。环南北,而逮历三纪。故自师友之余钞本作绪。论、宾僚之燕谈与耳目之所及,苟有所得,辄皆记之。晚踰耳顺,自大农致为臣而归。阖扉养疴,日益无

  • ◎文化汉奸柳雨生·佚名

    柳雨生,谁都觉得他的可鄙与可耻,他是敌伪统制时“新兴文人”之一,讲到他的文章根本称不上作家,惟因为他不顾廉耻专门在公共场所站起来,打着装腔作势的京片子,摇头摆尾的喊几句“大东亚——”

  • 今献备遗卷十四·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魏骥魏骥字仲房浙江萧山人也举永乐三年乡试为松江府学训导励志作人诸生宿号者携茶视之夜分则以粥供诵读者九载满去诸生诣阙请留复任三年两考江西乡试十七年吏部尚书师逵荐升南京太常博士侍昭皇帝北上留行

  • 第八十一册 族档(无年月)·佚名

    第八十一册 族档(无年月)第三族第一塔坦。万历三十八年【原档残缺】。达尔汉巴图鲁,野儿定河卫都指挥佥事【原档残缺】阿尔敏泰珠,万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原档残缺】。海西沙岭卫都指挥使特永格之子岱察,【原档残缺】年

  • 金佗续编卷十九·岳珂

    <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金佗稡编__金佗续编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九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三章尚书颖经进鄂王传之三四月黄佐袭周伦寨击之伦大败走杀之及掩入湖死者衆禽其统制陈贵等九人夺衣甲器仗无数焚其寨栅

  • 曾鲁传·张廷玉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仅七岁时,就能默诵《五经》,一字不漏。稍稍长大后,博古通今。大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他没有不知道的。以文学才华闻名于当时。元至正年间,曾鲁率领里中豪杰,聚集少壮保卫乡里。准备牛和酒,开陈顺逆

  • ●叙·戴兆佳

    天台治略者舒庵戴君宰天台之政绩也戴君于己亥孟秋捧檄莅台台邑在万山中地硗埆号称难治君精心擘画济之以勤凡前令之所怠弛与他邑令力所不能且视为不必者无不次第整饬期月而化成时余方抚浙于诸属吏中心□之既奉命长柏台

  • 一、姜之世系·傅斯年

    《左传》一部书是如何成就的,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切地断定;但,一、必不是《春秋》的传;二、必与《国语》有一亲密的关系;则除去守古文家法者外,总不该再怀疑了。《国语》《左传》虽是混淆了的书,但确也是保存很多古代史料的书。

  • 卷二·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二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周南二卷耳篇卷耳尔雅云卷耳苓耳郭璞云广雅枲耳亦云胡枲江东呼常枲或曰苓耳形如鼠耳丛生似盘○陆疏云叶青白色似胡荽白叶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

  • 第2章·老子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1)。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3)。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

  • 大智度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佛世界願第十三   願受無量諸佛世界.   諸菩薩見諸佛世界無量嚴淨.發種種願。有佛世界都無衆苦乃至無三惡之名者.   菩薩見已自發願言.我作佛時世界無

  • 瓶花斋集·袁宏道

    《瓶花斋集》是明代袁宏道撰诗文集,十卷。瓶花,插在瓶中供人观赏的花。作者好插花,故以之名斋。明曾可前《瓶花斋集序》:“石公《瓶史》,以谐谑为文章,余读而好之”,“顷又示余《瓶花斋集》。瓶可以史,复可以文,可以诗,瓶何事物

  • 天启吴兴备志·董斯张

    浙江地方志。明董斯张纂,三十二卷。斯张字遐周,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监生,著《广博物志》等书。是编天启四年(1624)告成。记事止天启初年,约二十三万字。分帝胄、宫闱、封爵、宦师、人物、建置、岩壑、田赋、水利、选

  • 春秋毛氏传·毛奇龄

    明末清初经学家毛奇龄依据《左传》,兼采他说,评述南宋胡安国《春秋传》之书。36卷。是书仍从《春秋》经文12公为序,中分《改元》、《即位》、《生子》、《立君》、《朝聘》、《盟会》、《侵伐》、《迁灭》等22门,又总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