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评佛教哲学通论

  此书商务印书馆出版,迈格博士原著,大约是英国人,江绍原译。我因要知道欧美人近来对于佛法的思想如何,特取来看了一遍。

  译者云:上座部的主张,乃是用古于梵文的巴利文纪载的。巴利文的作品,支那历来没有多译过。迈格文博士陈述佛家宇宙论之时,既然把巴利文佛典也算作研究对象的一部,所以我想单为这一点,本书已有翻译的价值。关于其余两派佛家──一切有部及瑜伽宗,他所用的虽是支那文原料,但他的方法,或者也很足供我们参考。我以为译者这两层意思很中肯,此中所述巴利文的上座部之说,虽似无特长之处,但的确有若干名物及组织为我们向来所未闻见过的──若色法有三十二数,及生住异灭亦入色法中等──殊足珍异。至他的方法,谓不知佛家的宇宙论则不能懂佛家玄学──形而上学──,远过于不知西洋科学则不能懂西洋近代哲学,这是很对的。日本人作的佛教哲学,大致分为二部:一、缘起论,二、实在论。缘起论近于此所谓宇宙论,实在论近于此所谓玄学。然缘起论不同此之宇宙论者:一、缘起论通论世间与出世之缘起,而此宇宙论仅论世间。二、缘起论大抵只谈如何生起世间及出世诸法,而对于此中之宇宙综合,宇宙分析等基础,鲜能注意及之。然此必令人阅之感其空漠无凭,故此能先注意及宇宙之综合与分析,未始非其方法之长处;但出世的缘起及缘起的出世如何,论者未能言及,亦未始非大缺点。

  论者于绪论开头处,言佛、法、僧三,略去佛、僧而单言法,亦为拿佛法来当哲学讲者应取之态度。然佛法实以佛及三乘圣众之智证为源泉而流出,不探其源而酌其流,则终不免皮相。此所云宇宙论及玄学皆境,而佛及圣众为行、果。境与行、果为佛法一贯之道,焉能割取?况行的历程与果的成就,亦为所应知境之一部。故谈佛学应分三分:一、世间论,二、真实论,三、出世论。依法的源流程序,应先出世论、次真实论、复次世间论;依人的学习程序,乃可由世间而真实而出世。而谈哲学者,误视出世论为神学,谓系宗教而不关哲学,去之不谈,此支那佛家所以不愿有人称佛法为哲学。且佛法的出世论乃行智的果证,绝非建立一宗教论之神学,故尤不愿人误会为宗教或神学也。故译者虽云我们绝不曾臆定佛家的主张之来源是理智,而论者则显然处处将佛的法义,作为从理智而来之研究。此因哲学者之哲学,但由推想而安立,不能确知有可由“出世间圣智”而证明之事;故佛学则佛学,非哲学之所能限。或问:然则比利时学者普胜亦否认佛法为“宗教”而称之为“出世修持法”,则又如何?答曰:佛学名为佛学,最为合宜;否则应名“真觉修证法”,谓契真如的正觉之修学证成法也。对世间论虽可名为出世论,然单名为出世修持法,则易滋误解。如译者以其滑稽的语调云:“至于居住在我们现在所知或所假定的世界里面的人,能否信受悦服居住在另一种宇宙里面的佛家所奉行的出世修持法或住世法,自然是个重要问题”,亦此种误解的表现。彼以谓出世乃离开这个世界而住于另一宇宙故。殊不知出世乃“出迷妄”而“得真觉”之别名耳。在迷而妄,谓之世间;契真而觉,谓之出世;即人界而超人界,超人界而即人界,故应名“真觉修证法”乃无过。

  论者对于宇宙叙述中──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之类,往往故举一二在今人视为可笑之点以为嘲弄,故译者云:“迈格文博士对于佛家的玄学,虽然还很尊崇,然佛家的宇宙论,他却不敢辩护,这自然要使支那的佛学家又发现一件可叹的事。然要了知佛法所称的世间──宇宙综合──三界、五趣、九有情居,是重要的。至于苏迷卢、四洲的是如何,是没大交涉的。故此种尽可借用印度的当时或地球的现代之常识来说。然亦非不可为之辩护,实以无辩护之必要而不辩护。盖古代的天文、地理与现代的天文、地理,大致皆建立于推测的假定上的,原不能定谁实谁假,不过现代人的常识上以现代的天文、地理为真实,亦所谓世间真实而已。且此中叙述亦时错误,如谓一一世界皆有苏迷卢等同样安立,仅指此娑婆大千中之各小世界而已;若此大千外其余的世界,固不一例。相对以观,仰、覆、正、侧,诸相无定,华严言之矣。且时劫与方量的标准亦各殊。而世间大抵三界、九地、五趣,或仅人天而无三恶,故欲叙佛说的综合世间,亦说明三界、九有情居可耳。至宇宙分析及宇宙动转,则皆为佛法要义之所存,论者若谓与事实相悖,则吾必能为证明非与事实相悖,而仅与论者及现代常识之情执相悖也。

  论者以凭借西洋惯于分析的科学理智故,于宇宙分析中颇有许多说甚清透。于分析及动转中,对佛法中一贯之反神我的反实质的缘生论,颇能见及。但此或即彼所云佛家悖于物理的事实之处,亦即吾所谓仅悖于论者及凡情的妄执之处;此若不悖,佛心何异凡识!

  论者于所依的三家,大概巴利文的上座部说,以译成西文者颇多,故知之较广;其次为一切有部说;至瑜伽宗说所窥甚少,误以华严宗等之真心一元论为瑜伽宗。不知瑜伽宗乃为无元的心枢论。所谓真如乃色心等平等真相,非是心也。又后来护法等谓极微为假想慧上分析假立,非事实有,亦引瑜伽师地论之成说;论者谓瑜伽宗初期之无著等采用原子说,亦误。兹不一一辩之。(见海刊八卷十一、十二期合刊)


猜你喜欢
  佛说救疾经一卷·佚名
  重订西方公据叙·彭绍升
  山家义苑卷上·可观
  各人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太虚
  卷六·性音
  大乘宝要义论 第四卷·佚名
  佛说檀特罗麻油述经·佚名
  再论心理学与行为学·太虚
  卷第十八·祖琇
  三法度论卷下·佚名
  题居士传偈·彭绍升
  妙法莲华经纶贯·智旭
  卷第三十·佚名
  佛说阿弥陀经疏·元晓
  山铎真在禅师语录·山铎真在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致吴景超·闻一多

    景超:让你先看完最近的两首拙作,好知道我最近的心情。“不出国不知道想家的滋味”——这是我前日写信告诉繁祁、方重的;你明年此日便知道这句话的真理。我想你读完这两首诗,当不致误会以为我想的是狭义的“家”。不是!我所

  •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范晔

    杜根 栾巴 刘陶 李云 刘瑜 谢弼杜根字伯坚,颍川定陵人也。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京师贵戚慕其名,或遣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及后捕案贵戚宾客,安开壁出书,印封如故,竟不离其患,时人贵之。位至巴郡太守

  • 卷二百一十三·表第四·脱脱

        宰辅四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九·毕沅

      ◎宋纪九 ∷起柔兆困敦十二月,尽屠维单阏二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帝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即位二年改今讳,太祖同母弟也。晋天福四年十月甲辰,生于浚仪官舍,是夜,赤光上腾如

  • 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统除奸 洪秀全纠众发难·蔡东藩

      却说道光帝身体违和,起初尚勉强支持,日间临朝办事,夜间居圆明园慎德堂苫次。孝思维则。延至三十年正月,病势加重,自知不起,乃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内

  • 卷之一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五百八十四·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戊午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丙戌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朕钦奉皇太后懿旨、礼部奏、元旦礼仪一摺。元旦令节。皇帝率王公百官。着

  • 崔日用传·欧阳修

    崔日用,是滑州灵昌人,参加科试考中进士,任芮城尉。大足元年(701),武后临幸长安,路过陕州,陕州刺史宗楚客将供应膳食之事交给崔日用,崔日用供应极为丰厚,且说奉宗楚客之命,遍馈随从。宗楚客知道后大加赞赏,极力荐举他,得以提升为

  • 卷三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十六礼略【臣】等谨按自古帝王经国治世之典莫大於礼礼也者事神理人班朝治军由仁孝诚敬之思以达於尽伦尽制之实治法所由大备也自有虞氏命典三礼成周始有吉

  • 卷二十一·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一 嘉礼五 册亲王 总序 古者王世子之下皆曰衆子至汉立嫡长为皇太子而又立诸子为王若高祖封齐王肥赵王如意等是也然册拜之礼犹未之闻至武帝元狩六年庙立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此册亲

  • 三鱼堂剩言卷十一·陆陇其

    太仓王石隐刻说文论正自云此书十年静悟十年考正彚成三十万言诚宇内所未有之书亦宇内不可少之籍其自喜如此诸庄甫言石隐少习医壮而友桴亭确庵乃勉于学二子皆兄事之其学不从八股入而能刻励成一家言陆翼王博闻而朴实君子

  • 卷十四·孔颖达

    毛诗注疏卷十四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逹疏国风曹序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廹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音义【蜉音浮蝣音由】疏【正义曰作蜉蝣诗者刺奢也昭公之国既小而廹胁扵大国之间又无治国之法以自保

  • 司市/掌节·佚名

    司市掌管听断市场的争讼、教道经营、[掌管有关的]政令、刑罚、度量单位和禁令。按照次和叙的设置来区分地段、划分市场,按照货物的不同来分类陈列店铺而使买卖公平,用政令禁止出售细巧侈靡的物品而使买卖合理,通过招致商

  • 宋文纪·梅鼎祚

    十八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上承魏、晋,下启齐、梁,其间清俊之体犹存,纂组之风渐盛,居文质升降之关;虽涉雕华,未全绮靡。观此编所录,可见风气转移,日趋日变

  •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乔吉

    全名《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一作《唐明皇匹配金钱记》。简名《金钱记》。杂剧剧本。元乔吉著。清梁廷楠《曲话》说:“以白引起曲文,曲所未尽,以白补之,此作曲圆密处,元人百种多未见及。《金钱记》第三折韩飞卿占封白中,连篇

  • 月灯三昧经·佚名

    梵名Sama^dhi -ra^ja 。凡十卷。高齐那连提黎耶舍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记述佛陀为月光童子说由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及因地所修之无量三昧,或由如实了知一切法之体性而证得菩提;成就施、戒、忍等法,则

  •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佚名

    三卷,唐不空译。佛在祇园,莎底苾刍为众破薪,被黑蛇螫,苦痛之极,阿难白佛求救。佛为说大孔雀咒,并诸神诸天诸佛菩萨名,及神咒,救之。与今流通本同。

  •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彦悰

    亦称《沙门法琳别传》、《沙门法琳传》、《法琳别传》等。佛教传记。唐彦悰撰。三卷。是一部记述唐代僧人法琳生平事迹的传记著作。以纪年为纲,除记载法琳行状及重要言论和著作外,还汇集了不少反映唐初佛道斗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