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宝要义论 第四卷

大乘宝要义论 第四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如日子王所问经云。佛言。大王。彼染欲人爱着欲事。乐见女人行染欲法。不乐亲近具戒沙门及婆罗门。为彼有戒德者而共嫌厌。减失所有信戒闻舍慧等法。彼秽恶门恶气充盈不净流溢。故起耽染。不生厌弃处其秽恶。与蛆虫等非所依着。远离惭愧。天人法灭。残毁身命。智者呵厌。为彼女人之所降伏。与彼女人而为仆使。涎液涕流诸不净物。取以为味。于不净境中与彼牛羊鸡猪狐及驴等。同其所行。于父母沙门婆罗门所远离孝爱。于佛法僧减劣净信。当堕地狱饿鬼畜生趣中。于其险恶怖畏岸侧登铁叉树。堕在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号叫炎热极炎热阿鼻大地狱中。皆由与彼女人。俦侣亲狎。爱恋喜笑。嬉戏娱乐。歌舞唱妓。如是等事常思念故。于出离事不起思念。又复不念父母生育极甚为难。十月怀担不净流溢。于诸艰苦而悉甘忍。及其生已转复增长诸苦恼事。养育存惜乳哺爱怜。洎至长立。教彼阎浮提中种种事业。欲令子得安隐利乐。时彼父母为欲令子得安乐故。选择上族与娶其妻。妻至家已子生爱着。迷醉耽湎缠缚闷乱。以彼爱着其妻室故。不念尊重孝养父母。返于父母轻慢弃背。其后父母年迈衰朽。诸根劣弱多所阙乏。子设方计遣其父母令出自舍。佛言。大王。汝观彼人。无悲愍心生舍离心起损害心。不念父母生育极难。而彼父母常与其子作安乐事。方便存惜令得安隐。彼子背恩遣其父母出自舍已。乃与妻子常所欢聚。饮食衣服随意受用。由是因缘弃舍善趣。行斯非法。决定当堕诸恶趣中

复次宣说一切有情共行邪行。唯诸菩萨而乃不行。所谓杀生偷盗欲邪行等。如是作已决定当获不可爱果。如月灯三昧经偈云

愚者耽着诸欲事  亲近女人染秽身

还当向彼染秽中  随业堕在诸恶趣

佛不赞说染欲事  亦不听近于女人

大怖畏绳所萦缠  欲女之绳极坚恶

欲火猛炽当远离  如恶蛇毒智应知

女人无信不可凭  智于此道应觉了

当观菩提最胜道  是即先佛所亲近

观已菩提圣道圆  获得诸佛无上智

如正法念处经云。诸地狱中所有罪人。时彼狱卒于日日中数教示云。汝等罪人自造恶业。决定无失随其所造。彼无数种不善业行亦然。今受无数种苦。因相等故取果无异。种子等故受果亦然。由如是故汝诸罪人于今堕在炎热大地狱中。由自所作不善业因昔充满故。而今所受不善业果亦悉充满。如是经于百千岁中所作罪业。在不死地无利乐欲。时彼罪人受罪乃至地狱果满。或暂放释即求救护。罪人遥见如大黑云冥然无际极大勇悍。复大力势如金刚嘴大恶狗众。大恶吼声而来围绕。罪人见已四向奔驰。即时诸狗前来。搏噬罪人恣意食啖。皮肉丝裂筋脉断坏。支体骨节各各分离。乃至一切身分皆悉食啖。无复遗余如芥子许。如是食已业力所持而复还生。展转长时。又复食啖。凡如是等业果报者。谓由杀生取其肉食。害有情故果报如是

复次偷盗业果报者。如彼罪人虽见作业果报真实而为恶业。幻惑所迷随逐不了。侵取他财。摄为己有。由斯罪故而彼狱卒执取罪人。执已即持利刀割截支节断坏。断已还合。见余罪人亦悉奔走。为彼狱卒各执取已。或持利剑。或烁吉帝。或都摩啰。或复捣杵。皆有炽焰。斩斫打击种种治罚。此等皆是行偷盗法不善业果。经于无数百千岁中在是地狱。乃至偷盗业果坏散。极尽边际然后放释

复次宣说欲邪行果。谓染欲者见彼女人在灰河地狱或浮或沈叫呼怖畏。而彼地狱炽焰猛恶。其状如流。时彼女人悲涕号哭呼其人言。我自作业今堕于此灰河地狱极险恶处无救无依。愿为救护。时染欲人闻其女人号哭声已业幻痴迷。即时奔驰入彼河中。是人入已流焰触身遍体融溃。无复遗余如芥子许。业力所持即复还活。又复如前见彼女人在灰河中叫呼求救。是人见已亦复奔前持捉女人。时彼女人返捉前人。即以炽焰铁所成棒而为打击。是人为捧所击流血遍满全身碎坏。无复遗余如芥子许。其染欲人业力所持即时还活。染因重故又复奔前持捉女人。同在灰河。大地狱中。经于无数。百千之岁。乃至染欲。业果坏散。极尽边际然后放释。又复还生如经广说

此中当知。财富寿命勿生取着。生取著者是为邪行

如胜军王所问经云。佛言。大王。譬如世间若男若女梦中或见可爱园林或可爱山。或见可爱人众阛阓。及睡觉已都无所有。大王。又如众果树林茎干枝叶。最初青润渐变赤色。次第含蕊后乃开华。华开不久即时结果。果落衰残后见凋谢。如前华果都无所有。今汝大王亦复如是。世间王者所有快乐。王富盛乐。王五欲乐。广有象马车步仓库财谷宫阙园苑金银珍宝臣佐宰官后妃宫属童男童女。乃至一切王族亲枝。凡如是等皆当弃舍应求出离。此等一切悉是无常。是不坚牢。是不究竟。是变易法。是不真实。是不久住。是动是摇。刹那坏散。毕竟是罪。是尽是灭。极其边际为减失法。为怖为恼。多起忧苦。是损是堕。是断是破。是离散法。大王。如是应知。又如有四大山从四方来。其山坚实不破不缺。妙峰圆满从虚空中一时堕地。尔时大地诸有情类。乃至一切树林草木。而悉摧毁。是诸有情及草木等皆不能避。设有力势不能奔走。复无方术及诸作用而为制止。大王四种大怖彼彼若来亦复如是。一切有情皆不能避。设有力势不能奔走。复无方术及诸作用而为制止。何等为四。大王。老怖若来坏少年相。病怖若来坏安乐法。死怖若来坏灭寿命。邪行若生坏失正行。大王。又如师子为兽中王。若入兽群取一兽食。随其所欲不以为难。然彼师子虽有大力。若入咩拏大恶飞鸟口中极不自在。尽食无余。大王。死箭射人亦复如是。中是箭者极甚迷乱无救无归。支节将断血肉干枯。渴恼所逼面相恐畏。手足战掉无力无能。涎液涕流大小便利秽污染身。眼耳鼻舌身意诸识不行。喉颈阗咽欲语不能。医师弃舍无以为疗。众味饮食其何能进。是人尔时随自业力欲奔他趣。无始时来生老病死。轮回流转循环不止。此识若舍他识还依。此命余业复取有身。阎魔狱卒甚可怖畏。黑暗长夜常履其中。将舍识时。彼出入息渐渐微细。单己无侣无所堪任。此界既谢他界即行。长广路中孤然游履。大恐怖处而生极怖。深隐道途隐覆而行。入大黑暗处大艰险。没溺生死长流大海。业风所吹飘扬无定。不辩方隅莫知所诣。尔时无救亦无归趣。佛言。大王。唯除善法当于尔时是所依归是为救护。大王。世间富乐等法都无所得勿生耽着。诸有所作皆为邪行。是故大王。应修正行

所言正行者。如真实品云。王者若行八种想行。是为护世相应正法。何等为八。一者世间无子孤露之人与为子想。二者将护恶友如病人想。三者见有诸苦起救拔想。四者见有诸乐起欢喜想。五者于诸冤对随观彼缘离过失想。六者于诸善友起随护想。七者见诸富乐犹如药想。八者于身作无常想

又如破恶慧经云。王者若能具足四种法者。应受王之灌顶即成不退堕法。速得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爱念。获受广大富乐具足。何等为四。一者护持如来教法令得久住。二者弃舍罪不善法。三者摄取空无相无愿法门。四者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中云何是为弃舍罪不善法。如日藏品云。佛言。大王。未来世中诸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于彼一类修行正法之者。以其所有舍宅田土园苑奴婢坐卧之具病缘医药乃至四足等。如是一切而悉侵夺。或自受用或与他受用。此等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即于现生获二十种不可爱法。何等二十。一者贤圣舍离。二者所向方隅讥谤流布。三者友爱远离。四者多生冤对。五者财物资具而悉破坏。六者多生散乱。七者身分残缺。八者不得睡眠。九者渴恼常逼。十者饮中有毒。十一者朋友轻侮。十二者常与他诤。十三者父母妻子奴婢眷属教令不行。十四者自隐密法及隐密财为他显示。十五者自隐密人及隐密事悉为他说。十六者财物销荡散归五分。十七者轻重病恼而来侵逼。十八者奉医药人而悉舍离。十九者血肉干枯受诸苦恼。二十者其身流注。大小便利染污而终。大王。如是二十种不可爱法。彼等现生决定速获皆由于彼修行正法人所侵夺彼有受用资具或自受用或与他人。由是因缘彼命终已当堕阿鼻大地狱中。尽其一劫渴饮铜汁饥吞铁丸身被火衣。如是种种受大恶苦。尽彼劫寿从地狱出。还复生于饿鬼趣中。处大旷野极恶险难枯涸之地。四方炽盛炎风所吹。其地坚利状若刀锋。经于无数百千岁中受彼趣苦。其后暂时或彼灭已。于大海中为一肉团。量百由旬以其宿业因故。令彼海中周百由旬悉成炎热铜汁。如是经于多百千岁。于大海中受地狱苦。从彼灭已还来于此极恶险难大旷野中。化成肉团与山相等。周匝四方炎风所吹。其四方面飞禽走兽皆来食啖。过长时已或暂彼灭。还复生于大地狱中。地狱灭已数数受是大恶苦果。其后成满一劫乃得人身。虽生佛国土中。然五浊具足空无智慧。眼目角睐又复聋痖。大王。凡如是等皆由于彼修行。正法人所侵夺彼有受用资具等。如月藏品云。诸仁者。于我法中出家人所起大罪者。所谓杀生偷盗欲邪行妄语等极不善业。谓彼刹帝利啰惹乃至州城聚落官属。于出家人所若国土州城住处寺舍。多行制止不令居处。或语调伏。谓恶言呵毁。或身调伏。谓加诸杖责。彼一切处如是循环皆不解脱。于天人趣有所减失。当堕阿鼻大地狱中

尔时诸天乃至羯吒布单那等。随其所来一切大众。咸于三宝发生最上清净之心。以种种相极生尊重。俱发是言。我等从今已往誓于一切世尊教中而作卫护。所有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下至破佛戒者。下至于佛法中不持戒行。但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无所摄受者。我等于彼起大师想。皆为作护。一切资具长养摄持。若复随诸方处或有官属。于彼剃除须发被袈裟者。以多种缘加诸杖责。我等于彼不为作护。弃舍一切彼境界事。随其国中若起种种谄诳不实斗诤杀害疾疫饥馑他兵侵扰非时风雨或旱或涝种子散坏。有如是等诸娆恼事。我不为彼作其止息。我等当往别国土中有佛弟子之所当为作护我乃空其境界舍离而去

如地藏经云。佛言。地藏。过去有国名半左罗。王名最胜军。是时彼有法。应刑戮之人。以护命故潜剃须发。以袈裟衣片缠于颈上。时宰杀者执其罪人系缚五处。驱逐往诣尾体朅蓝嚩迦大丘旷林中弃置而还。即于是夜彼丘旷林中有罗刹女名曰恶眼。与五千眷属来入是林。忽见其人五处系缚剃除须发被袈裟片。见已即时右绕顶礼出林而去。次有罗刹女名佉祢啰[木*柰]帝。与千眷属。次有罗刹女名狰狞发。次有罗刹女名曰剑口。次第而来入于林中。各见其人剃除须发被袈裟片。见已虽复彼彼饥急不敢侵食顶礼而去

又复过去有王名最胜福。彼有智臣。以其法应刑戮之人付于醉象。是人以赤袈裟片潜被其身时彼醉象举鼻。卷取罪人双腨。尽其力势欲掷于地。时象乃见罪人身被赤袈裟片。见已即时生清净心。乃以罪人徐置其地。跪伏于前涕泣悔谢。复以其鼻摩洗双足。佛言。地藏。且观彼象虽受无暇傍生趣身。彼时见被袈裟片者。尚能舍离而去不造罪业。况复未来世中有旃陀罗啰惹及其官属沙门婆罗门长者等中旃陀罗人。本实愚痴起聪明慢。以谄曲言诳惑世间。谓言我是求无上大乘之者。彼等愚痴旃陀罗人。不怖不观后世果报。于我法中出家人所。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以种种缘伺求过失。谓以恶言克责楚挞其身。制止资身所有受用。复于种种俗事业中而生条制。或窥其迟缓。或觇其承事。求过失已而为条制。如是乃至欲害其命。彼诸人等于三世一切佛世尊所生极过失。当堕阿鼻大地狱中。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常所远离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七(寒字号)·朱时恩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五卷·一行
  卷五十五·佚名
  人生的自由问题·太虚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七卷·佚名
  楚林上睿禅师住潭州南云兴化禅林语录卷之一·楚林上睿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序·太虚
  ○净修三业第三·玄觉
  四十二、女子出定·慧开
  卷第八·佚名
  佛法应如何普及今世·太虚
  舒州投子山妙续大师语录·投子义青
  卷第三十一·白岩净符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五·介庵悟进
  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附録·杨维桢

    荆山璞赋谢一鲁吾尝挟秋空之飞仙夜跻太华之危巅闯牛斗之消息覩神光之烨然白气殊虎丘之金精红光异古狱之龙泉温其瑞霭之明润无乃荆山竒璞之寳烟乎是山也派分南北之条脉界龙门之河侔大行之演迤嫓王屋之嵳峩北揖翠于贺兰

  • 卷八十·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八十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薛季宣浪语诗钞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年十七起从荆南帅辟书写机宜文事由武昌令召为大理寺主簿大理正出知湖州改常州年四十而卒季宣为程门再传而所言经术则浙学也故浙人宗之

  • 九日巴丘登高·张说

    张均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七·焦竑

      都督府二(都督同知)   ◆都督同知   大都督同知何文輝傳   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陳質傳(忠節錄)   鳳陽守將都督同知孫岳傳(忠節錄)   右軍都督同知韓觀傳   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贈涇國公謚襄敏陳公亨神道碑(金

  •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纪昀

    列传宋 【十】○宋十李昉【宗讷 宗谔昭述 昭遘】 吕蒙正 张齐贤【宗诲】贾黄中李昉吕蒙正张齐贤贾黄中△李昉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父超晋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 【东都事畧作集贤院学士】 无子以昉为后荫补斋郎选授

  • 一七四 日本管窥·周作人

    《日本管窥》是我所写关于日本的比较正式的论文,分作四次发表于当时由王芸生主编的《国闻周报》上头,头三篇是在民国廿四年下半年所作,可是第四篇却老是写不出,拖了一年多,到得做成刊出,恰巧是逢着七七事件,所以事实上没有出

  • 野史无文卷一(阙)·郑达

    让皇帝本纪(上)(阙)

  • 卷之三十九  立齋閒錄一(明)宋端儀 著·邓士龙

    (立齋閒錄,四卷,明宋端儀著。端儀,字孔時,福建莆田人。成化十七年進士。歷禮部主事、主客司員外郎,後以按察僉事督廣東學校,卒於任。明史卷一六一有傳。此為端儀雜採明代官府檔案、方誌、明人文集、碑誌及聖諭錄、水東日記、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 洪武十三年八月己未朔。 庚申,皇第二十一子模生。 以广西都指挥同知耿良为都指挥使。 辛酉,遣使敕谕广东都指挥使司及南海卫指挥使司官曰:“戍边御侮,不致民艰,将之善也,若居斯任者,为国不

  • 卷八 太甲中第六·孔颖达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汤以元年十一月崩,至此二十六月,三年服阕。○阕,苦穴反。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冕,冠也。逾月即吉服。○冕音免。[疏]“惟三”至“于亳”○正义曰:周制,君薨之年属前君,明年始为新君之元年。此殷法,君薨之

  • 思顺第九·佚名

    七纬顺度,以光天象;五性顺理,以成人行。行象为美,美于顺也;夫人为失,失在于逆。故七纬逆则天象变,五性逆则人道败。变而不生灾,败而不伤行者,未之有也。山海争水,水必归海,非海求之,其势顺也。蹇利西南,就土顺也;不利东北,登山逆也。

  • 第七章 29·辜鸿铭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辜讲孔子随后继续说:“道德生活是某种遥不可及或困难重重的事情吗?如果有人仅仅希望过上道德生活,那么现在,他的生活就会变成道德生活。”

  • 卷三十一·吴澄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三十一    元 吴澄 撰坊记【此篇所记每章皆取以礼坊民之义故曰坊记】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踰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辟音譬旧读为邪僻之僻与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佚名

    夫遍知委照浑真俗于心源深慈普洽演半满于言派(云云)所言夫者。发语之端绪也。绪者蚕口总丝曰绪。此总因总而有故。又总者头绪之义。能成疋帛以蔽寒热满人所愿也。言遍知者。谓凡夫迷闇都名不知。二乘虽知知有分齐。起

  • 坚瓠集·褚人获

    笔记小说集。作者褚人获,参见附录小传。本书除正集十集外,另有续集、广集、补集、秘集,余集,全书共十五集,六十六卷。其中二集彭榕序作于康熙辛未(1691),余集张潮序作于康熙癸未(1703),可见成书时间大约从康熙三十年

  • 黄帝阴符经注·刘处玄

    一卷。金刘处玄(1147—1203)撰。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又称刘长生,清人避玄字讳,称刘处元。东莱 (今属山东)人,王重阳弟子,全真道随山派创建人,全真道称为北七真之一。撰有《仙药集》、《至真语录》、《阴符经注》

  • 守护大千国土经·佚名

    梵名A^rya -maha^-sahasra-pramardini^ 。凡三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佛在王舍城鹫峰山南面佛境界大树林时,毗耶离城为诸鬼神所恼乱,灾难竞起,国土人民仰面号哭乞请加护,佛乃以神力集会一切诸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