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各人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

──卅二年十月在汉藏教理院讲──

今天是民国三十二年的国庆日,庆祝中华民国的诞生。这种庆祝会的举行,是普通规定每年必须举行的。但今年的国庆纪念日,除了这一点的庆祝而外,还有特别值得庆祝的两点:

第一、是中华民国之所以诞生,及诞生以前和诞生以后的几十年间,中间经过种种的痛苦,是因为有了国际不平等条约的束缚。直到今年元旦,百年来之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才解除。但这种解除只是名义的,而实际上我们抗战的胜利,还待恢复沦陷区并完成建国之大业。然而这种胜利已确立了,且已日近一日。所以重九与陶居士作诗,有“预庆黄龙茶当酒”句。宋时岳武穆说的痛饮黄龙,也就是指的东三省;这失去已有十二年之久的东三省,将随著抗战胜利的到来而归复。这是今天特别值得庆祝的一点。

第二、是蒋主席就任国府主席。中国近十几年来,无论军事、政治等,能有一个中心的力量,对外抗战,乃至使战事稳定,取得国际的同情等等,都是蒋主席努力奋斗的结果──所以国民革命军自北伐到现在,中华民国已有光明的前途。现在就任国府主席,不但是他个人实至名归的荣誉值得庆祝,也是全中国的独立自由乃至全人类的永久和平上值得庆祝的事。

不过在这种种值得庆祝的意义上,中华民国的光明前途虽已确立,但依蒋主席所著的中国之命运里说:中华民国的束缚虽已解除,抗战胜利虽亦有希望,但要迅速达到完全胜利及建设成一个真正自由平等的现代国家,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成立独立自由的民族;其成功的原因已不在外,而是在全国人民自强奋发与团结努力之上。他说:责任尤其重大而更应加倍努力的,是中国国民党与三民主义青年团全体党员与团员。能在这已有基础上更加努力,不但中华民国可以复兴,且可以促成世界大同。相反的,如果党员和团员乃至于全国人民不将现实认识清楚,把理想确定起来,仍如以往散漫,懈怠,无组织,无团结,中国不但不能复兴,并且会造成永远不能翻身的灭亡。所以中国之命运的决定,是在每个国民的身上。这是我们今天庆祝时,人人所要警惕的。

中国之命运决定于全体国民的自身,而我们佛教又何尝不是如此?平常一般人说:国人轻视佛教僧徒,侵提寺产。但中华民国对宗教的信仰是自由的,无论是现在的法律或将来的宪法,都有明文规定。并没有对佛教有什么特别的摧残和压迫,一切宗教都可以自由发展。然一般寺僧为什么会遭人轻视和提产呢?这只怪自己无学无德,能力不够,散漫而无团结,混乱而无组织,于佛教无发扬,对国民无贡献,不足以兴起社会人士的崇敬,以致有此种种的现象发生。譬如一县或一乡,如有一个人或一个团体能够领导僧众及信徒,或能作一些对社会人民有利的公益事业,那一地的佛教不但不受摧残,而且可以兴盛起来。就拿本院来讲吧,在北碚附近的区域以内,一些僧寺的产业,十年前差不多提光了,而自本院成立以来,不但没有提,且得到拥护赞仰,甚至有些小庙产业要送归本院。所以佛教徒之被人轻视,寺产之被人提去,只是自己本身的堕落、散漫、腐败造成的;政府并无任何障碍佛教发展的法令。故今后佛教兴亡盛衰,其命运也只决定于全体僧众及信佛的在家弟子。全体佛徒在这种重大责任之下,如果不能有全国一致的组织,努力上进,前途是很可虑的。所以全体佛教徒要奋发振作,共同努力才是!

说到这里,又想起一般老年的僧众和信徒,虽不能适应时代而作振兴佛教的工作,但他们已渐渐地要到过去的时候了,一切旧习惯难于改变,我们无须责备他们,也不必希望他们。由此佛教的责任又全在壮年和青年的身上。然在这广泛的壮年和青年的范围之内,也有大部分是未受教育不知不识的,因此这责任尤其在二三十年来受过僧教育陶冶的,具有现代知识的壮年青年的僧众和在家徒众。然事实上,就二十余年来各处受过僧教育的壮年和青年观察起来,前途虽稍有希望,但还是不能有力量的有何表现出来。就我个人亲身的经验来说,我办了二十几年僧教育,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各有一些特长,从各方面去努力推动佛教的新兴事业;但详细观察起来,能够完全负起复兴责任的全才,和有组织有力量的集团,还很难见到。

而正在修学的青年,更是其中的重要分子。可是事实上,现在一般在学的青年,每多不如过去的学生,无论在思想上、以及精神、行为、志学种种的表现,都有降低的倾向,这是最深堪忧的!所以现今在本院就学的各生,要深深的反省,振作精神,加强充实自己的志愿兴趣和毅力!在求学期间,要守住自己的岗位,要安分的在自己的范围之内,努力精进。在这里,我提出两个标准:一、在求学时期,做学生的要时时警策自己,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充实自己。怎样警策自己而适应环境?譬如本院的环境,是一个高等的佛教专门学院,而且是一个有规律的佛教团体生活,周围有优美的山林,比你们未到这里来所处的环境要高一等。你们既来自各各不同的环境中,到了这个环境之内,就应将旧染革除,恶习汰净,时时警策,提高自己,以适应此时此地的环境,使身心发生悦乐。凡是院中所规定一切,都应遵循以进修。

这里既有如此胜美的环境,那末,就应好好的利用它来充实自己。如所讲授的学程,规定修养的功课,乃至阅报室、图书馆设备的书籍等等,都应取之用来充实自己。我主办的教育,就一般说来,是最为开放的,如本院在规定上本是佛教的专门教育,然有种种的机会得名人或专家时来演讲,又叠曾介绍你们参加夏令营等。其目的在使你们见闻宽广,四通八达,应变无碍。但要紧的仍是自己在本院修学本位为中心。可是有些幼稚无知的,见闻到些后,回来就觉得本院原有的一切都不满意了;要来什么添设风琴哪,篮球哪……这好像一班留洋学生,回到中国,便觉得自己的国家一切都不好。譬如在法国留学的,就想将中国改成法国那样的国家,甚至恨自己不能变成红毛绿眼的外国人。这种现象,就是中国近年来乱无底止的大原因之一。你们参加过夏令营或其他社会行动,只应取其能适宜于现在专受之本位教育以为资益。

此间既为高等的佛教专门学院,对于普通一班中小学的设备当然无须要了。如果说要锻练身体,课外可自动练习,且本院已有规定的早操。如再不够,在山上便可爬山,并不一定要泅水;如北极人可毳雪滑冰,并不一定要学南洋人洗海水澡。他若努力劳作,亦是很好的运动。日本高野山大学的学僧,每天规定朝拜弘法大师塔一次,往来二十余里。这一方面运动身体,另一方面又能与信仰的精神生活符合。你们如果仿行,课外在佛殿礼佛,坐禅一二小时,或每天去朝拜太虚台一趟,岂不是更好的运动么!  讲到音乐,佛教的团体生活,原来是与礼乐配合的,所以宋儒称赞说:“三代礼乐,尽在僧寺中矣”。但你们不能享受,才要反慕粗俗的。又如佛曲、梵呗,以及晨钟、暮鼓、磬韵、鱼声等,都是很高妙的歌唱和音乐。如本年杨仲瑚、李思齐两君在此过夏,不但耽悦这里的山林幽美,而且还留恋这里早晚的钟鼓和歌呗,感动的不忍返去。所以如有音乐之好的,能够利用这种佛乐的环境,加深练习,自然也可以充实自己。否则,世间的东西多得很,那里可以在专科内配得齐!一科内配齐了,反要成为杂货摊!一个人东学西习,那便是马浪荡,还能有什么专门深造!住在这里,就当适应这里的环境,进而利用此环境以充实自己,要使身心得些禅悦法喜,才算于佛法宝山中不曾空回。

二、在学各生,将来便须出去做事,现在也顺便提出一个标准:那就是要透视现实,确定理想,根据理想去改造现实。这现实两字宽泛得很,如依佛法讲:全法界一切众生是现实,使皆成佛是理想;或全人类是现实,使均得自由幸福为理想;中国佛教是现实,使之复兴为理想;乃至教书办事务等,无不包涵于现实之内,所以这个现实是可大可小的。总之无论大事小事,要想把它办好,必定要把它透视清楚,进而确定理想(包括方法和目标);再根据理想促其实现。如本院,在民国十九年时,刘甫澄督办要派汉僧入藏留学,我当即建议不如设学院召收康藏与内地之青年学习,依当时事实即确定了此理想,故有十多年来本院之实现。现在正在做事的壮年与就学的青年,第一要对中国佛教的现实认识清楚;第二是认识清楚以后,确定其理想,进而促其理想之实现。你们不久即将毕业,或者去办佛教会,或办僧教育,或办慈善公益,或接管寺院等,一定要遵循这个标准,方可有成功的希望。

目前要振兴佛教,苦的就是缺乏人材;因此、佛教的前途发展,虽教外无何障碍,但于教内仍无办法。现在佛教是自由的,因为是自由,所以是自生自灭的。正在受佛教教育的僧青年,不但要知求学标准,还要知做事标准,以便将来事事能干。如此则佛教方可以兴,否则即衰。故佛教之命运,可作如此之判断。今在本院求学的学生,能够亲近办僧教育二三十年的老僧,还来训诫你们,教导你们,千里万里外,八年十年后的人,不知如何的歆慕你们;如果你们还不好好修学,真是愚蠢极了!所以你们必应生起希有难遭之想,努力精进,佛教的光明前途才有希望!复兴的理想才可以实现!或在五年十年后,中国佛教也在中华民国国庆日,可以特加一重值得庆祝的意义。

(光宗记)(见海刊二十四卷第十二期)

  


猜你喜欢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欧阳竟无
  阅东方杂志漫感·太虚
  苏州自造寺莲社规章题辞·太虚
  关于弥勒道场之谈话·太虚
  卷之七·牧云通门
  佛说海八德经·佚名
  卷十四·佚名
  辟邪集附·智旭
  八识规矩颂讲录·太虚
  成实论 第五卷·佚名
  卷五十五·佚名
  佛教国家同情中国抗战·太虚
  光赞经卷第四·佚名
  卷第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三·彭定求

        卷33_1 【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于志宁   陋巷朱轩拥,衡门缇骑来。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色动迎春柳,花发犯寒梅。宾筵未半醉,骊歌不用催。   卷33_2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趣】令狐德棻

  • 卷四十八·阮阅

      ●卷四十八·艺术门  钟传领江西日,客有以覆射之法求见,传以历日包桔置袖中令射。客云:“太岁当头坐,诸神不敢当。其中有一物,常带洞庭香。”〔《唐宋遗史》〕  何龙图中正初登第,闻西川郭从周精于

  • 沈和·隋树森

    沈和, 字和甫。生年不详。《录鬼簿》列其入“方今已死名公才人相知者”, 小传中又称“近年方卒”,据王钢《录鬼簿三种校订·前言》,《录鬼簿》第一次修订传世当在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年)至五年(一三四五),则

  • 卷十·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 宋 王十朋 撰 简寄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於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次公是岁仁宗皇帝嘉佑六年也先生生於丙子时年二十六以颍滨遗老传考之先生与子由俱以贤科中第?除签书

  • 卷十八·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八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方孝孺【十三首】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临海人建文中文学博士靖难兵至首以身殉没后严禁文字门人王稌藏之传有逊志斋集【徐子元云希直文章大家诗亦豪壮非所长也李时逺云正学诗

  • 卷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卷五预宴八十七人诗九十四首【巡捕中营副将】陈 杰【年六十三】弧南星彩烛三辰黄髪差肩衎燕申元防引年逢有庆圣皇锡福被无垠翘闗自与材官选击兼充汛扫人【臣初由武进士补巡捕营守备】歴奉

  • 第九场·田汉

    报告员:新群那天晚上救回了那个因偷人剩饭而挨打的小毛头,这孩子成了她的学校的第一个学生。一个颇大的前楼现在成为弄堂小学的筹备处,也是现在新群的工作、生活的地方。〔新群正在辛勤地写钢板,外面小孩踢球,一个小皮球从

  • 列传十·薛居正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

  • 卷九十一·志第四十一上·百官七·宋濂

        ◎百官七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八景泰元年三月乙巳朔 太上皇帝在迤北 升南京工部右侍郎吴政为本部左侍郎 襄陵王冲秋奏近者韩王宛逝宫眷无以养赡乞仍给岁禄从之 户部奏福建广东缺粮欲行本处并附近三司会同镇守巡抚等官劝谕军余民舍

  • 第77章 一心一意要做袁世凯的蒋介石·冯玉祥

    最近,蒋介石拉了所谓青年党、民社党加入他的伪政府,于是美国的反动派说蒋介石的政府,已经民主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加入一个汉奸曾琦、一个小政客张君劢,蒋介石的政府就算民主。不论怎么说的好听,蒋介石的政府还是一个专政的

  • 鲁迅的国学与西学·周作人

    这篇文章的题目本来想叫作“鲁迅的新学与旧学”,因为新旧的意义不明了,所以改称“国学与西学”,虽然似乎庸俗一点,但在鲁迅的青年时期原是通行的,不妨沿用它一下子。鲁迅的家庭是所谓读书人家,祖父是翰林,做过知县和京官,父亲

  • 张琼传·李百药

    张琼,字连德,代地人氏。年轻时强壮健康,有武艺,魏朝时从荡寇将军升为朔州征虏府外兵参军。随葛荣作乱,荣败,尔朱荣拜他做了都督。因征讨元颢有功,除汲郡太守。建明初,为东道慰劳大使,封行唐县子,食邑三百户。转太尉长史,出为河内

  • 卷十七·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十七安溪 李光坡 撰有司彻第十七郑目録云少牢之下篇也上大夫既祭傧尸于堂之礼若下大夫祭毕礼尸于室中无别行傧尸于堂之事天子诸侯之祭明日而绎有司彻注曰彻室中之馈及祝佐食之爼卿大夫既祭而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一]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二]諸菩薩聞此 最勝微妙地 其心盡清淨 一切皆歡喜.   皆從於座起 踊住虚空中 普散上妙華 同時共稱讚.   善哉金剛藏 大智無畏者 善說於此地 菩

  • 第六十卷·佚名

    观天品之三十九(夜摩天之二十五)复次夜摩天王善时鹅王。及说法鸟众现前。为令魔王大臣放逸等得调伏故。说迦叶如来修多罗。从昔天子传闻而说。已说六种白法。断除尘垢。我今当说第七垢法。白法能断。何等垢法。所谓见

  • 译语·尹耕

    民族地理著作。明尹耕撰。一卷。耕字子华,号岷峨山人,代州(今山西代县)人。嘉靖进士,官河南按察司兵备佥事,为张万纪所劾,谪戍辽左。是志约作于正德间,因叙蒙古事迹,故取《说文》释“译”之意,名之曰《译语》。约一万五千字。

  • 玄帝灯仪·佚名

    玄帝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末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真君」及诸神仙灵官,礼拜赞颂,启告发愿,即可「求祈百福、殄灭千灾」,除罪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