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刘笠青问(四则)

问一:各教下手工夫,俱重持戒,其义云何?  问二:自修之士,对于人事一切烦恼,如何屏除?  问三:入道之始,志愿若何,方可成就?  问四: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正信欤?抑迷信欤?

答一:戒者、去其染业而不使之复染也。孔子戒色、斗、得,释氏戒贪、嗔、痴,同为扫除根本烦恼。譬如擒贼,擒王为先。而其守持之法,如子思之戒欺求慊,颜子之心斋、四勿、不贰过,皆所以去妄存真,省之又省,以至于无。必也四相尽绝,一尘不染,永久不退,方为戒律精严。故曰:“万法无真,持戒近是”。一切圣贤莫不始基于此,此第一义谛也。

答二:旧缘无碍而已矣。儒者下学上达,尽人以合天;佛子出世不舍世法,要皆以心照境,不以境蔽心,久则心境双忘,逆顺爱嗔,犹如光满太虚,声传空谷,不相留碍,所谓烦恼即菩提也。夫奔雷掣电起于心目,可谓暴矣,天地反覆,身入玄冥,至深远也。大空如日,三界煊赫,或成冰海,晶莹无际,此亦极宇宙之至变也已。而此种种幻相,灿若空华,终不令翳我明觉,何况寻常人事?一切烦恼皆由无明发生,理障既灭,事障自销,无劳屏除。故曰:“大定无出入”,在学者融会焉可耳。

答三:但发愿心,决定成就。愿海无边,各随心量。阿弥陀佛以愿力结成净土,接引三界十方众生。观世音、地藏菩萨等,皆各以度尽众生为其本愿。仁者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即愿即行,即人即己。良以万类为一原之分,万法为一心所造,无愿无成。愿量不宏,成就不大;扩而充之,终而成之,则专视学者精进之心与广大之怀以为断。

答四:正信非迷信也。夫太虚、一心之所弥纶,性为体,神为用,其于物也,体而不遗。人之生也,神与俱来。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诗曰:“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即此之谓。凡夫之人,蔽于物欲,囿于形体,性不复见,神失其所依,而不可以终失也。圣人于是教以事神之道,其言曰:正汝形,一汝志,神将来舍,降神也。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侑神也。上帝临汝,无二尔心,事神也。其竭诚致敬,凝神一志若此,实为复性之初步。梵网经曰:“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当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欲成正觉,先具正信,正而后信,何迷之有!(见觉社丛书第四期)


猜你喜欢
  致国民政府函·太虚
  卷第六十(善诵毗尼序卷上)·佚名
  利养品第十三·佚名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佚名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佚名
  卷第二十三·祖琇
  卷四百五十二·佚名
  卷四百四十六·佚名
  卷第五·永觉元贤
  卷二·佚名
  卷九十五·佚名
  致汉院员生书·太虚
  佛说须赖经(曹魏白延译)·佚名
  高僧傳卷第三·慧皎
  卷第四十二(第七诵之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论曲禁第二十三·王骥德

      曲律,以律曲也。律则有禁,具列以当约法:   重韵。(一字二三押。长套及戏曲不拘。)   借韵。(杂押傍韵,如支思,又押齐微韵。)   犯韵。(有正犯--句中字不得与押韵同音,如冬犯东类。有傍犯--句中即上去声不得与平声相犯,

  • 高安道·隋树森

    高安道,生平事迹不详。其一生甚为落拓,怀才不遇,混迹风尘,放浪形骸,当为一穷愁潦倒文人。元·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于“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四人之中。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

  • 卷二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二十七五言絶句张起【爵里无考】春情画阁余寒在【梁简文帝诗绮窓临画阁张説诗江上春来早可观巧将春物妬余寒】新年旧燕归【张説诗唯愿圣君无限寿长取新年续旧年鲍照双燕诗悲歌辞旧爱】梅花犹带

  •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三·柯劭忞

      ○百官二   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兵事之机密及宫禁宿卫、军官选授简阅之政令,知院六员,从一品。同知四员,正二品,副使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参议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

  • 卷四百八十九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起哲宗紹聖四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六月癸未朔,日有食之,陰翳不見,羣臣具表賀。   丙戌,三省、樞密院同班致詞,賀不見虧蝕。上顧三省曰:「卿等更當修政事,以進賢退不肖為意。」章惇曰:「朝廷未嘗不以進賢退不肖為事,然眾

  • 宋史全文卷六·佚名

    宋真宗二戊申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召王旦、王钦若等,上曰:『去年十一月,见神人曰: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适睹皇城司奏左承天门屋之南角有黄绢曳于鸱吻之上。盖所降之书也。』旦等皆称贺。戊辰,大赦改元。赵德明尝以民饥

  • 卷之一千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牌光绪四年三月十日一一二○四-二·佚名

    台北知府林,对各匠首发给腰牌及戳记特调福建台北府正堂、加三级、随带加二级、纪录十次林为给发牌戳事。照得额设某匠首,向系按任颁给牌戳,责令奉公,并令约束小匠,毋许滋事,历经饬遵在案。兹本府莅任,除

  • 卷六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六十七 【起癸卯唐代宗广德元年止癸亥唐德宗建中四年】 凡二十一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唐自肃宗瓜分河北故地付授叛将大历建中之际乱人乘之遂效战国肱脾相依以土地传子孙谓之藩

  • 齐太公世家第二·司马迁

    赵季 译注【说明】《齐太公世家》记载了姜姓齐国自西周初太公建国起,至公元前379年齐康公身死国灭,总计近千年的历史。姜姓齐国,是春秋时代我国中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在地理上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自

  • 卷二·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二圣谕二训示世祖章皇帝谕防顺治九年勅谕国子监祭酒司业等官圣人之道如日中天上资之以图治下学之以事君尔等当严督诸生尽心训诲诸生当敬奉师教身体力行教有成效时惟师长之功学有实用方尽弟

  • 奏谳书十·佚名

    原文:蜀守讞:采鐵長山私使城旦田,舂女為 ,令內作,解書廷,佐□等詐簿為徒養,疑罪。廷報: 為偽書也。译文:蜀郡郡守呈请审议断决。采铁长山擅自使役刑徒城旦为私田、舂女煮粥,在室内劳动。而在呈送郡府的文书中,佐史等却谎称刑徒

  • 第十七章 2·辜鸿铭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辜讲孔子说:“人的本性相仿,但是经过实践,人却变得千差万别。”

  • 第六章 12·辜鸿铭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辜讲有一次,孔子的一位学生(子游)被派做一个重镇的长官时,孔子问他:“你有没有成功得到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去帮你?”“是的,”弟子道:

  • 卷十·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十邳州知州王植撰作者篇第十发明此篇论帝王以及贤大夫皆达而在上其道行之事三十篇论孔子以及门人皆穷而在下其道明之事愚按此篇凡二十一节前十三节论古帝王之事有分论有合论周有八士以下八节论

  • 卷一 晋·宝唱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净捡,本姓仲,名令仪,彭城人也。父诞武威太守,捡少好学,早寡家贫。常为贵游子女教授琴书,闻法信乐,莫由谘禀。后遇沙门法始,经道通达,晋建兴中于宫城西门立寺,捡乃造之。始为说法,捡因大悟,念及强壮,以求法利,从

  • 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目连。晡时从禅觉。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时尊者大目连白佛言。世尊意有所疑今欲诘问唯愿听许。佛告目连听汝所问当为汝说。目连即白佛言。世尊若比丘比丘尼无惭

  •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佚名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十诵波罗提木叉戒本、十诵比丘戒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为萨婆多部所传之比丘戒本。内容系随布萨说戒之仪例,列有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二不定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