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宗室

    ◎宗室

  ○义宗倍(子平王隆先 晋王道隐) 章肃皇帝李胡(子宋王喜隐) 顺宗濬 晋王敖卢斡

  义宗,名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母淳钦皇后萧氏。幼聪敏好学,外宽内挚。神册元年春,立为皇太子。时太祖问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尝从征乌古、党项,为先锋都统,及经略燕地。太祖西征,留倍守京师,因陈取渤海计。天显元年,从征渤海。拔扶余城,上欲括户口,倍谏曰:“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太祖从之。倍与大元帅德光为前锋,夜围忽汗城,大諲歙穷蹙,请降。寻复叛,太祖破之。改其国曰东丹,名其城曰天福,以倍为人皇王主之。仍赐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称制,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汉法。岁贡布十五万端,马千匹。上谕曰:“此地濒海,非可久居,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驾将还,倍作歌以献。陛辞,太祖曰:“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倍号泣而出。遂如仪坤州。

  未几,诸部多叛,大元帅讨平之。太祖讣至,倍即日奔赴山陵。倍知皇太后意欲立德光,乃谓公卿曰:“大元帅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乃与群臣请于太后而让位焉。于是大元帅即皇帝位,是为太宗。太宗既立,见疑,以东平为南京,徙倍居之,尽迁其民。又置卫士阴伺动静。倍既归国,命王继远撰《建南京碑》,起书楼于西宫,作《乐田园诗》。唐明宗闻之,遣人跨海持书密召倍。倍因畋海上。使再至,倍谓左右曰:“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立木海上,刻诗曰:“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携高美人,载书浮海而去。

  唐以天子仪卫迎倍,倍坐船殿,众官陪列上寿。至汴,见明宗。明宗以庄宗后夏氏妻之,赐姓东丹,名之曰慕华。改瑞州为怀化军,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复赐姓李,名赞华。移镇滑州,遥领虔州节度使。倍虽在异国,常思其亲,问安之使不绝。后明宗养子从珂弑其君自立,倍密报太宗曰:“从珂弑君,盍讨之。”及太宗立石敬瑭为晋主,加兵于洛。从珂欲自焚,召倍与俱,倍不从,遣壮士李彦绅害之,时年三十八。有一僧为收瘗之。敬瑭入洛,丧服临哭,以王礼权厝。后太宗改葬于医巫闾山,谥曰文武元皇王。世宗即位,谥让国皇帝,陵曰显陵。统和中,更谥文献。重熙二十年,增谥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及谥二后曰端顺,曰柔贞。

  倍初市书至万卷,藏于医巫闾绝顶之望海堂。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焫之术。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善画本国人物,如《射骑》、《猎雪骑》、《千鹿图》,皆入宋秘府。然性刻急好杀,婢妾微过,常加刲灼。夏氏惧而求削发为尼。五子:长世宗,次娄国、稍、隆先、道隐,各有传。

  平王隆先,字团隐,母大氏。景宗即位,始封平王。未几,兼政事令,留守东京。薄赋税,省刑狱,恤鳏寡,数荐贤能之士。后与统军耶律室鲁同讨高丽有功,还薨,葬医巫闾山之道隐谷。平王为人聪明,博学能诗,有《阆苑集》行于世。保宁之季,其子陈哥与渤海官属谋杀其父,举兵作乱,上命轘裂于市。

  晋王道隐,字留隐,母高氏。道隐生于唐,人皇王遭李从珂之害,时年尚幼,洛阳僧匿而养之,因名道隐。太宗灭唐,还京,诏赐外罗山地居焉。性沉静,有文武才,时人称之。景宗即位,封蜀王,为上京留守。乾亨元年,迁守南京,号令严肃,民获安业。居数年,徙封荆王。统和初,病薨,追封晋王。

  论曰:自古新造之国,一传而太子让,岂易得哉?辽之义宗,可谓盛矣!然让而见疑,岂不兆于建元称制之际乎?斯则一时君臣昧于礼制之过也。束书浮海,寄迹他国,思亲不忘,问安不绝,其心甚有足谅者焉。观其始慕泰伯之贤而为远适之谋,终疾陈恒之恶而有请讨之举,志趣之卓,盖已见于早岁先祀孔子之言欤。善不令终,天道难诘,得非性刻嗜杀之所致也?虽然,终辽之代,贤圣继统,皆其子孙。至德之报,昭然在兹矣。

  章肃皇帝,小字李胡,一名洪古,字奚隐,太祖第三子,母淳钦皇后萧氏。少勇悍多力,而性残酷,小怒辄黥人面,或投水火中。太祖尝观诸子寝,李胡缩项卧内,曰:“是必在诸子下。”又尝大寒,命三子采薪。太宗不择而取,最先至;人皇王取其乾者束而归,后至;李胡取少而弃多,既至,袖手而立。太祖曰:“长巧而次成,少不及矣。”而母笃爱李胡。

  天显五年,遣徇地代北,攻寰州,多俘而还,遂立为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太宗亲征,常留守京师。世宗即位镇阳,太后怒,遣李胡将兵击之。至泰德泉,为安端、留哥所败。太后与世宗隔潢河而阵,各言举兵意。耶律屋质入谏太后曰:“主上已立,宜许之。”时李胡在侧,作色曰:“我在,兀欲安得立?”屋质曰:“奈公酷暴失人心何!”太后顾李胡曰:“昔我与太祖爱汝异于诸子,谚云:‘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我非不欲立汝,汝自不能矣。”及会议,世宗使解剑而言。和约既定,趋上京。会有告李胡与太后谋废立者,徙李胡祖州,禁其出入。穆宗时,其子喜隐谋反,辞逮李胡,囚之,死狱中,年五十,葬玉峰山西谷。统和中,追谥钦顺皇帝。重熙二十一年,更谥章肃,后曰和敬。二子:宋王喜隐、卫王宛。

  喜隐,字完德,雄伟善骑射,封赵王。应历中,谋反,事觉,上临问有状,以亲释之。未几,复反,下狱。景宗即位,闻有赦,自去其械而朝。上怒曰:“汝罪人,何得擅离禁所!”诏诛守者,复置于狱。及改元保宁,乃宥之,妻以皇后之姊,复爵,王宋。喜隐轻僄无恒,小得志即骄。上尝召,不时至,怒而鞭之,由是愤怨谋乱。贬而复召,适见上与刘继元书,辞意卑逊,谏曰:“本朝于汉为祖,书旨如此,恐亏国体。”帝寻改之。授西南面招讨使,命之河东索吐蕃户,稍见进用。复诱群小谋叛,上命械其手足,筑圜土,囚祖州。宋降卒二百余人欲劫立喜隐,以城坚不得入,立其子留礼寿,上京留守除室擒之。留礼寿伏诛,赐喜隐死。

  论曰:李胡残酷骄盈,太祖知其不才而不能教,太后不知其恶而溺爱之。初以屋质之言定立世宗,而复谋废立。子孙继以逆诛,并及其身,可哀也已。夫自太祖之世,剌葛、安端首倡祸乱,太祖既不之诛,又复用之,固为有君人之量,然惟太祖之才足以驾驭,庶乎其可也。李胡而下,宗王反侧,无代无之,辽之内难,与国始终。厥后嗣君,虽严法以绳之,卒不可止。乌乎,创业垂统之主,所以贻厥孙谋者,可不审欤!

  顺宗,名濬,小字耶鲁斡,道宗长子,母宣懿皇后萧氏。幼而能言,好学知书。道宗尝曰:“此子聪慧,殆天授欤!”六岁,封梁王。明年,从上猎,矢连发三中。上顾左右曰:“朕祖宗以来,骑射绝人,威震天下。是儿虽幼,不坠其风。”后遇十鹿,射获其九。帝喜,设宴。八岁,立为皇太子。大康元年,兼领北南枢密院事。

  及母后被害,太子有忧色。耶律乙辛为北院枢密使,常不自安。会护卫萧忽古谋害乙辛,事觉,下狱。副点检萧十三谓乙辛曰:“臣民心属太子,公非阀阅,一日若立,吾辈措身何地!”乃与同知北院宣徽事萧特里特谋构陷太子,阴令右护卫太保耶律查剌诬告都宫使耶律撒剌、知院萧速撒、护卫萧忽古谋废立。诏案无迹,不治。乙辛复令牌印郎君萧讹都斡等言:“查剌前告非妄,臣实与谋,欲杀耶律乙辛等,然后立太子。臣若不言,恐事发连坐。”帝信之,幽太子于别室,以耶律燕哥鞫案。太子具陈枉状曰:“吾为储副,尚何所求。公当为我辨之。”燕哥乃乙辛之党,易其言为款伏。上大怒,废太子为庶人。将出,曰:“我何罪至是!”十三叱登车,遣卫士阖其扉。徙于上京,囚圜堵中。乙辛寻遣达鲁古、撒八往害之,太子年方二十,上京留守萧挞得绐以疾薨闻。上哀之,命有司葬龙门山。欲召其妃,乙辛阴遣人杀之。帝后知其冤,悔恨无及,谥曰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玉峰山。乾统初,追尊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妃萧氏贞顺皇后。一子,延禧,即天祚皇帝。

  论曰:道宗知太子之贤,而不能辨乙辛之诈,竟绝父子之亲,为万世惜。乙辛知为一身之计,不知有君臣之义,岂复知有太子乎!奸邪之臣乱人家国如此,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晋王,小字敖卢斡,天祚皇帝长子,母曰文妃萧氏。甫髫龀,驰马善射。出为大丞相耶律隆运后,封晋王。性乐道人善,而矜人不能。时宫中见读书者辄斥,敖卢斡尝入寝殿,见小底茶剌阅书,因取观。会诸王至,阴袖而归之,曰:“勿令他人见也。”一时号称长者。及长,积有人望,内外归心。保大元年,南军都统耶律余睹与其母文妃密谋立之,事觉,余睹降金,文妃伏诛,敖卢斡实不与谋,免。二年,耶律撒八等复谋立,不克。上知敖卢斡得人心,不忍加诛,令缢杀之。或劝之亡,敖卢斡曰:“安忍为蕞尔之躯,而失臣子之大节!”遂就死。闻者伤之。

  论曰:天祚不君,臣下谋立其子,适以杀之。敖卢斡重君父之命,不亡而死,申生其恭矣平!

猜你喜欢
  第二十二回 攻三镇悍帅生谋 失两川权臣碎首·蔡东藩
  第五十九回 骆中丞固守长沙城 钱东平献取江南策·蔡东藩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一·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二·佚名
  卷十六·佚名
  二一六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明募选额外供事情形折·佚名
  世家卷第三十 高丽史三十·郑麟趾
  卷四十七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范晔
  裴伯茂传·李延寿
  完颜光英传·脱脱
  冯坚传·张廷玉
  卷八十·阿桂
  卷三·楼昉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北郭集卷六·徐贲

    (明)徐贲 撰○五言絶句题坦率子画林屋閟烟萝归樵已罢歌独吟斜日里谁复此相过送吕庸南雪色上征衣云沙鴈自飞去家千万里只解送人归萱草翠叶春初解香苞晓尚含东风生百草何尔独宜男次衍师韵偶因故人留不遂林下期遥知看月处

  • 慎独叟遗稿·陈深

    元 陈植 撰心远堂为清夫赋渊明去千载吾犹识其心清风在遥遥白云深张子抱竒尚搆堂太湖隂发挥陶公蕴髙视古犹今茫茫方寸地肯受尘垢侵翛然坐遥夜片月生髙林朗咏止酒诗笑拂无弦琴世味如嚼蜡勇进忘华簪凉风起藂薄秋气

  • 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五十七·赵尔巽

      志锐刘从德 春勋 良弼 宗室载穆万选 德霈 同源 文瑞承燕 克蒙额 恒龄德霈等 朴寿 谢宝胜姚霭云 黄忠浩杨让梨等   志锐,字公颖,他塔拉氏,世居紥库木,隶满洲正红旗,陕甘总督裕泰孙。父长敬,四川绥定府知府。志锐幼颖异

  • 第十二回 掘园陵淫寇逞凶 张挞伐降王服罪·蔡东藩

      却说建武二年五月,册立郭贵人为皇后,子强为皇太子。郭氏即刘扬甥女,随驾入洛。当光武帝即位时,得产一男,取名为强。时阴丽华也迎入洛阳,阴丽华见第七回。与郭女同受封贵人。丽华容色,实过郭女,并且性情和顺,毫无妒意,光武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佚名

    隆庆六年八月甲寅朔赠故遂安伯陈鏸太保 乐陵王观燔薨讣至 上辍朝一日赐祭一坛谥曰恭僖○巡抚顺天右佥都御史杨兆巡抚保定右佥都御史宋纁各自陈乞罢○敕取户部银三十万两兵部马价银三十万两工部银二十万两并内库一百

  • 二六 俟堂与陈师曾·周作人

    鲁迅在教育部的同事中有几个熟朋友,以时代先后为序是张燮和,陈师曾,其次是许季茀。他于清戊戌(一八九八)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同宿舍的便是张邦华,字燮和,还有芮体乾,毕业后改名顾琅,字石臣。陆师学堂的总办最初是

  • 卢昶传·魏收

    卢敏之弟卢昶,字叔达,小字师颜,学涉经史,早年就受到世人称誉。太和初年(477),卢昶任太子中舍人、兼员外散骑常侍,出使萧昭业。临行前高祖对卢昶说:“你到了彼方,不要分彼此。江南、扬州近在眼前,非早即晚,定成我手中之物。你们

  • 晋纪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七年(辛亥、351)·司马光

    晋纪二十一 晋穆帝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 [1]春,正月,丁酉,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丁酉(初一),出现日食。 [2]苻健左长史贾玄硕等请依刘备称汉中王故事,表健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秦王。健怒曰:“吾岂堪为秦王邪

  • 治浙成规卷一·佚名

    藩政一 ◆藩政一 浙江省仓收放南米章程 省仓粜余米小户改折色 开垦田地严禁滋扰四款 垦荒给照永为世业毋许勒充佃户 禁丈量补造鱼鳞册等事 严禁庄册等书查报税契嗣后设柜大堂征收 严禁验契推收及大收诸弊以除民累 契

  • 245.闯王李自成·林汉达

    崇祯帝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628年,陕西闹了一场大饥荒。老百姓没粮吃,连草根树皮也掘光了,只好吃山上的泥土。但是一些地方官吏,照样催租逼税,叫老百姓没法忍受下去。陕西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这年冬天,明王朝从甘肃调了一支军

  • 惜时第五十三·佚名

    夫停灯于缸,先焰非后焰,而明者不能见;藏山于泽,今形非昨形,而智者不能知。何者?火则时时灭,山亦时时移矣,天回日转,其谢如矢,騕褭迅足,神马弗能追也。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以过,唯立德贻爱,为不朽也。昔之君子,欲行仁义于天下,则与时

  • 卷八十一·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八十一     婺源江永撰樂制    樂一補伏羲樂名扶來亦曰立本神農樂名扶持亦曰下謀【見帝系譜及孝經緯文按隋樂志云伏羲有絢同之詠伊耆有葦籥之音葛天八闋

  • 卷十九·李钟伦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纂训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十九安溪李钟伦撰秋官司冦第五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秋官司冦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刑官之属大司冦一人小司冦中大夫二人士

  • 庄子年表·马叙伦

    庄子年表序  庄子生卒,书阙不可考。史记庄子列传云:周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又云: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然梁惠王二十九年,齐宣王始立,又三年,为楚威王元年。威王立十一年卒。(六国表)威王聘周。不知在何年。计其卒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三·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三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二云何根律仪。谓如有一能善安住密护根门。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乃至广说。云何名为密护根门。谓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广说乃至防护意根。

  • 吉堂禅师传·太虚

    焦山定慧寺吉堂禅师,名迦泰,籍江苏兴化县。父朱士衢,母孙氏,皆有德泽。昆季五人,禅师行第三。初生时、绝而复苏,异香满室。幼不与群儿为伍,喜作佛事。至十三岁,闻人述出家事,生大欢喜,遂走东台古佛堂求剃度。未几、归依师逝,持诵

  • 评郭沫若论文化·太虚

    自梁漱溟说佛法为“反身消灭”之后,不少的人皆受了他的暗示,动不动都看成佛法是以消灭人生世界为究竟的。郭沫若的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与论中、德文化书,对中国的儒、道文化,原有许多说得很好的地方;但因不彻了大乘佛法的缘

  • 庄子通·王夫之

    哲学著作。明清之际王夫之撰。运用《庄子》的思想资料发挥自己的哲学观点。书中肯定了庄子“大小无定量”、大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但又强调,大小并非没有界限,大小的区别和转化依赖于一定的“情”或“势”,从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