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一

太和郭子章相奎着

秀水李衷纯玄白辑

如皋张玉成成倩

 

李之桢克生

 

李之本道生

 

李之椿大生仝阅

人主自为社稷计

义纯取法天地

圣人绥之以道

主将务览英雄之心

○人主自为社稷计

人主计安天下、则必有所以寄之矣、夫天下大物也、未易卒举也、人主以渺然之躬、托之乎臣民之上、将兀然穆然、抱一为式、听其自正自理乎、则其势必不能、徒弊弊焉以独智往、彼其来者、轇轕纷员、万举而万不可穷。而其力益以不支。故不得不举而寄之天下士。而士与主迹疏而势鬲。又未易卒致也。以未易卒举之器。寄之未易卒致之士。而人主又有不得不举。不得不寄之势。故其需士急于辅车。好士甚于方?甾衣。而其爱士也不啻若加诸膝夫岂为身与士计哉计安天下焉尔矣元城刘氏谓爱惜人才、人主自为社稷计、深哉乎其言之也、葢闻之善作者好谋。善建者为度。图回天下事未有计不先定。而终能底就。况有国家者谋及社稷而諰諰焉以一手足一耳目尝试而漫为之非计也。槩夫昔之为国家者、大氐有四、而其计亦四、有不终朝之计。有终身之计。有数禩之计有千万禩之计。日旰旰睢睢。堕于四肢之逸驰于五遁之乐。佞试幸措视九有若燕越人。不旋踵而乱亡乘其后。鉴佚虞之辙者。劳心雕虑。程书传飡。自贤而少人。自智而愚人。以为足传之异日者、而堇足以圽其身。三材传而文霸。蹇由百里入而穆公强。晋世为盟主。秦之后继周而帝。此其为帝亦足延数世。而一蛇三良有余恫矣古今称善作人者、无如周文王以姜散之徒。遗其子。以戡定旤乱。以周召之徒。遗其孙。以光辅太平故其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宁文王。宁周也。荣名蔽天壤。光祚延来晜。此岂非圣主治安之休谟。社稷千万年之完计哉。夫社稷者人主之社稷也。先王建国启土、为民立社、以聚百神故计之短。则神怨神恫。有胜国之屋。有故都之黍。其为惧无加焉。计之长。则来飨来歆。有八百之卜。有四七之符其为祥无加焉。人主舍其短而图其长。释其惧而迎其祥。避其怨恫。而觊其歆飨则所以为之计者甚不可不蚤也毛以示物。血以告杀。献具为斋敬。可为社稷羞。而无与于安危。冐以黄土。苴以白茅。可为社稷封。而何所计于修短。语曰、祀所以昭孝息民、抚国家、定百姓也、故怀柔百神、在敉万民。敉定万民、在集群策朝廷社稷之主也而启沃一人。材官万物。寄之乎相臣边场社稷之卫也而坐据津圉。捍御寒险。寄之乎守臣夷寇社稷之孽也而剪刜戎翟。扫除奸宄。寄之乎鬪臣列士社稷之华也而修六礼。明十教。寄之乎黉序之臣钱谷社稷之命也而收经入。行姟极。寄之乎会稽之臣。故人主与社稷相为存亡。社稷与贤人君子又相为休戚。夫其所以资之者甚殷。而国家所以遇之者甚疏。则人主非轻士也。固自轻其社与稷也。故始而长养之周。既而搜罗之广。既而招徕之勤。终而恩礼之隆。非重士也。亦自重其社与稷也。何以明其说也、千里而一士。比肩也。百世而一圣。接轸也。清淑扶舆之气。间出而乍见。不尽钟之人士。故材、戕之易。育之甚难。士藏岩穴。宝爱其神。不自炫暴。以邀荣名。搜罗不广。即夔龙与俱。匹夫易之矣。苐令知之、彼芥千驷。细万物。而志属于大。不甘为人牺。吾招徕之礼。不合古人。能挽其不内履去乎。况夫国家之官、无虑千百。贞信之士。所指几何。人不足官而比其官者。徒以众人之遇。羁豪杰之迹。亦必无几矣。此而不爱惜成就之也、必其无社稷之责、则可人主而有社稷之责也。是尚可不加之意哉。农夫脱衣就功。旦莫从事于南埜。寒而击菒。春而除田。时雨至而加芟。非诚有爱于谷也。封君之居、所需柱梁欂栌。材不过千章。而陆阜陵墐。各致其时。鉏夷金欘。不轻以入。非诚有爱于木也。耕者之计。在食。在居者之计。在屋也。夫人主亦有食屋焉则社稷是也。故曰一岁之计树榖。十岁之计树木。百岁之计树人人也者亦人主之谷木也曾元曰人主之志卑者。轻物。轻物者。不求助。苟不求助。何能举氐羗之虏也。荀卿曰利夫秋毫。靡及国家。然且为之。不知计矣。夫知二子之议为不知计。则人主自为社稷。宜何如计哉。虽然、人主势至重而形至佚。心至愉而志无所诎。即计士待理而必乎士士计之也犹弊生役身也士之品有二、有国士、有庶士、国士者庶士之率也。彻于一事。察于一词。审于一枝。动成兽。止成文。蓼菜成行。甂瓯成堤者。庶士也。言称先王而一能应万。节物甚高而细利弗愿。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宽裕不訾而中心甚厉。今日相君而旦服海外。国士也。人主得百庶士。不若得一国士。国士垂绅。庶士辐凑矣。今夫爚蝉者。在明其火。振其树。人主而得国士、天下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尧举一舜。而禹稷契益之徒。繇舜而集。成王任周公。而公日所吐握以迎者。不必王之乎诏之也。此其操术甚简而得士甚博。握机不繁而至理弘巨。树谷者。不以纤茎先长稠。树木者不以繁枝先劲干。树人者。不以庶才先国士。圣主之上计。不可不省也。国士先庶士以劳于下。人主恭巳以听于上。由是百神嘉祚。社稷休享。故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禅。神无间行。民无淫心。时无逆数。物无害生。受帝之丰福。享民之勋力。而国家厝于泰山之安。系于苞桑之固。永永乎终将赖之矣。嗟乎此人主之计也。士之计。与人主微异。而实以相成。方其徒步畎亩、卑处间燕、此身虽困、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一遇主知错质为臣。则报生以死。报赐以力。人之道也、国家平日爱惜长养之谓何。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矣故人主惜士以安社稷士不惜身以勤社稷其为社稷计一也。语曰为君必君。为臣必臣。是主臣交相成也。

李公玄白评曰此辛未试南宫笔也传播海内脍炙人口久矣闳博淹通计安剀切可预卜其为社稷臣

○义纯取法天地

人君制全胜于天下、要惟知所法而巳、言至大者、莫如天地、言至无私而所当法者、亦莫如天地、无私以法其大。不废刑罚以法其无私。而全胜之道在此矣。上戴大圜、下履大方、中执大权、能外天地以有法乎。能外赏罚以法天地乎。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恃固不拔。中处无敌。而制全胜于万里者。恃此道也。故兵家之说神莫贵于天。势莫便于地。天地莫大于赏罚之无私。赏罚无私而得胜为矣。司马氏曰、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从命为士上赏、逆命为士上戮其善言天子之义者乎。赏业及易、遏恶扬善。业及书、命德讨罪。皆言致治之道也。非所以论兵也。今司马氐议兵、乃以赏罚为天地大义、人君所当法者、何居、观之天地、可识矣、天地之道、荡荡无际、宜无所纲维是也。即有所主、宜无所生杀于其间也。然春规与冬权并。农土与湿土并。勾芒与玄宜并。生植长养与震曜杀戮并。万物流行、不能外此两者、以为柄。人君欲握全胜之柄、其能废此乎。人君之位。一天地之位。人君之义。一天地之义。则人君之生杀。孰非一天地之生杀哉。夫高城深池。矢石若雨。而士争先登。平原广隰。白刃交接。而士争先合。若此者非轻死而乐伤也。赏信罚必使之也。况人君之制全胜、无先可登、无先可合、而得于神武者。非明赏罚。能有此乎。昔秦献公将重赏右主然、而重罚茵改、监突争之、遂复右主然之罪。而赐茵改官大夫。卒制胜一国。以霸功犹然若此、则帝王之道能法天地者、可知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恶之也。用观其所要也。所要善。虽恶之赏所要不善。虽爱之罚所要于公。则其赏也为恩当而见重。其罚也为威当而见惕。德刑之施。一天地之生杀也。所要于私。其赏以分赏而不为恩。其罚以失当而不为武。斯玩之矣。言兵始于有熊氏、有力牧凖斥。鵊治决法矣。而犹晋能稽功。引载岐伯。以诹治道。诛蚩尤于绝辔之野矣。犹不赦迭震之盗。制璧瑞裳服以示赏矣。而茄丰违命。则刑而放之。此黄帝所以象天效地垂法万亿载而至今称胜主也车之所以能转千里。以其有乎三寸之辖。兵之用千里不留行者。不有赏罚为之辖乎。两垒相攻。鼓錞相望。使赏以一人借。罚以一人滥。斯时也、欲三军为我用命。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是禄位者鹤。而欲民之我战也。以主鸟之故杀人。而欲民之我翼也。讵可得哉。以饮有功之爵、而复饭佞幸。有功者思唾之矣。以刑罪人之桎梏、而加武畧之士。罪人不知儆矣。故一避螳螂而士倍勇。一去狗恶而士倍奋。一辩击剧而劳佚齐。知其可为兵主、一决狱不辜、援龙渊而切其股。以自罚、战武士必其死、而谓兵之制、不系于赏罚者、不然也、斩首之功必全、遁北之怯必绌、死事之死必录、博影之玩必诛、审赏则可以战、谓之圣、审罚则可以战、谓之猛、审赏罚而一以至公行之、而巳不与焉、则可以无战而功建、鼓不出库而诸侯慑??夌、谓之天地、一此者帝、明此者王、故曰战而胜者、非维枹绾而鼓之际也素赏罚明故也、赏罚明则心相通、心相通则形相通、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不相属、譬之蝼螳焉、所以能有统者、无论一拳之宫。与众共处。至一虫之髊。必众口?帀之。一罪无疑。必众戮之。所以能有统而不溃者、此术也、同好相死、同恶相成、不金帛而劝、不铁钺而惩、前无蹈难之赏。而若有赏趋之。后无避敌之罚。而若有罚沮之。斯为天地之于万物、育以春规。肃以冬权。温以农士。凛以湿土。一至公之法也。而帝王制全胜、能外此而有法哉。虽然天地不易法也、语曰天圜而无端、不得而观、地方而无垠、莫窥其门、此以法象言之也、不有道乎、道者体圆用方、履幽戴明、变化无常、得一之原、以应无方、而后法之、皆义、天地在我、修政庙堂之上、折冲万里之外、此用兵之上也、吾身无恶公罚之本吾身有善公赏之本故曰善形者弗法、所贵道者贵能无形也与其审劝惩于维抱之日。其亦豫贵道于庙战之时。

张成倩曰阐发赏罚大端呼于九天之上吸于九地之下

○圣人绥之以道

圣人之于天下、一天乎。不得巳而兵之用者。一所受于天乎。葢治之以文。而不能独废武。化之以德让。而不能独去征伐。以制五礼。而不能无司马之官。若是者似扰之也而实绥之也似以厉也而实以道也群而不足者。不至于争。役物为养者。以消其竞。甚矣圣人绥之以道也道一天也。爱恃怒而不败。德须感而益久。是天之生植长养。资于震曜杀戮。以相成也。去变诈昏嫚。而反卒复始。以要于至治之极。谓非一天之道哉。吴子言图国而曰圣人绥之以道、其识兵之原乎、今夫人之始生、爪牙以供嗜欲。毛羽以御寒暑。含血戴角以相游逐。五材百昌以相接应。不能无群。群而忮懻。不能无争。争而不能不于足以群天下之圣人者而共君之也。而君人之君天下、必思有以陈之原野。布之夷服。与天下反卒复始。而果何在乎。使闇于大较、狡云德化。仓卒号呼之起。何以为卫。此承桑氏之君可鉴也。故谓文谋之。而非武以遂之。不可也。谓生养以居之。而非肃杀以成之。不可也。然遂之成之有道也。道一天也。非徒玩兵以逞之谓也。若有扈贵众。夏桀贵权。孙膑贵势。关尹贵清。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斩离皮革。烁以象犀。长戟利铩。谩轮笼毂。以是为尚。非道也。非圣人所绥之也。太公之对文王曰、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孙子亦以一道二天、道者、令民兴上同意、固吴子立言之旨也、李靖曰、绥者御辔之索、司马法曰、奔逐不远、纵绥不及言绥之交有法也。王良之所以使马者约。审之以控其辔。而四马莫敢不尽力。圣人之所以绥天下者。亦有辔。以古帝王之得是道者言之、黄帝有涿鹿之战。颛项有共工之陈。尧有南蛮之师。舜有兵卫之说。禹有曹魏之攻。启有屈骜之征。汤武有南巢牧野之伐。是皆圣人绥之以道也是为无军之兵。无战之武。夙沙之民、自攻、来归帝魁、密须之民、自缚、以与文王、是巳。周公所谓攻礼为贼、攻义为残、攻其失民者为王、是巳。其用兵为道而用也。为天而用也。尧曰若何而为及日月之所烛。舜曰若何而服四荒之外。禹曰若何而治青北伐九阳奇恠之所际。是圣人用兵之心也。是圣人绥之之道也。裁万物。制群聚。服性命之情。去好恶之念。而纯以天之震曜肃杀之道行之。义以行事立功。而道则至义忘义矣。礼以动众轨物。而道则至礼不让矣。谋以违害就利。而道则大谋绌谋矣。要以保业守成。而道则总要无要矣。是道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智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大鼓旌旗之警。不得希功。手握兵刄之枋。不得希捷。是圣人有至兵者在。而规规于韬钤之间。何足与此。故曰通乎道之情。则旷弩发机。不为疾。绝地峻坂。不为险。蒺莉扶胥。不为限。如辔之绥逐奔舒徐无不如之而方马埋轮不足恃矣。是一天之至神之道也。吴子善于言兵者哉自为是说、而后之兵家、莫不祖之、曰道之说、至微至深、易所谓神武不杀者是也、亦善发其旨矣、说者以起猜忍人也、啮臂而盟母。就名而忍于妻。亦薄甚哉。太史公曰、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岂不信欤、然斯言也、则与吾儒之言不异以尝学于尝子而有闻邪。而于大勇之旨有合。史称起节□而自喜名。知形势不如德。则尚论者。取节焉可也。

李克生曰富甲兵于胷中运韬钤于笔底

○主将务览英雄之心

古之至兵岂其必枹鼓干戈哉、岂其必伍两车徒哉兵之所以佐胜者众。而所以必胜者寡。得一士焉亦足以维众而制敌。而所谓士者知之难、知之而用之而得其死力难。用士于太平暇豫之日。垂绅搢笏。纵志舒节。吾驭之不必急疾。彼承之不必捷先。亡难也。兵天下凶器也、勇天下凶德也、举凶器、行凶德则急疾捷先之候矣。垒相向。刄相接。鼓錞相望。敌得生于我。则我得死于敌。敌得死于我。则我得生于敌。当此之时、眯不暇抚。呼不暇吸。而士不一出死力相角。众涣而国随之。故善将者在知士而得其死力。而得其死力在得其心。夫人心孰不欲生恶死、而吾欲夺其所甚欲、予以甚恶、匪其甘心。孰能致命。故上畧曰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语兵之至也、夫所谓英雄者、非枹鼓干戈之夫也。非伍两车徒之俦也。则所谓士也、夫草之精英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士亦有之、士之英、聪明秀出之谓也。士之雄、胆力过人之谓也。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故能业隆当年、福流后世、说者谓斯英也、子房孔明之徒似之、斯雄也韩信李清之徒似之、斯英雄也、太公尚父之徒似之、国家幸而四海宁谧、三光章明、虹蜺不出、贼妖不行、呴喻覆育、拱揖指撝、而天日无鬪。车不发轫。骑不被鞍。鼓不振尘。旗不解卷。甲不离矢。刃不尝血。即有英雄将焉用之、顾兵之所自来者上矣、未有蚩尤。民固剥林木以战矣。家无怒笞。则竖子婴儿争。国无形罚。则百姓侵。天下无诛伐。则王侯君公凌暴而不可制。故世之不能不争侵凌暴也、即不能不兵也、非英与雄、其谁戢而敉之试舟于溟澥者。延篙师以凌波。驰车于羊肠锯齿之坂。市骏足而后走。英雄者固兵之篙师骏足也。不可不揽也。夫士惟不英与雄耳、果其英也。惟英役英。非英者莫之英也。果其雄也。惟雄役雄。非雄者莫之雄也。何也兕虎之圈。非林薄之犬能群也。鸾凤之薮。非枪榆之鷃能栖也。而世之秉钺建牙、为人主将者、果皆兕虎鸾凤乎。则亡恠士之英与雄者、裹足销声而莫之来也。幸而来矣多陈处宜。则以为无稽。而韩淮阴囚。静听不事事。则以为空虚。而庞士元诎。倨野抗直。扪虱谭世故。则怒其不逊。而王景略去。忿旧怨宿。不录其新。则宜其非材。而李卫公械。历发售奇。见谓多端。而范亚夫疽。虑旤尽正。见谓沮众。而蹇叔百里奚哭。若是乎英雄之未易知也。既知矣、而不之用、与不知同。既知而用之矣、而不揽其心、与不用同。夫英雄之心、深哉睭睭。远哉悠悠。未易以测者。车坚马良兵利甲固井灶通辎治行收藏于后廷舍不离此一卒之效也。立卒伍定行列正纵横振马噪徒御枚誓糗此禆将之任也。主行奇谲设殊异诡符印闇忽往来荧其耳目此权土之变也。而英雄之心不与存焉英雄之心、我知之矣、上焉者其心滔滔如春。旷旷如夏。湫漻如秋。典凝如冬。修政庙堂之上、而折冲千里之外、放仁而行、蹈义以动、善之善者也。其志在不战。次焉者、严号令、信庆赏刑罚、慎徙举、进退参伍、于窥敌观变、两军相当、招义而责之、流矢未接、劲弩未发、而可以朝大国、下小城其志在心战。下焉者、朋利害之权、悉奇正之变、熟战守攻围之法、设鱼丽鹅鹳之阵。援桴而鼓之、勇怯尽应、三军皆哗、百战而百胜之其志在力战。斯人也、聪明秀出、胆力过人、以之握兵定乱。能使天下之人、且死者也而生。且辱者也而荣。且苦者也而逸。苟卿所谓天下之将也。而吾欲其出死力、以为国用、以与敌角、则非可以富贵饵之。非可以智术笼之。非可以币帛招而罗之。葢亦曰揽其心焉耳。故其未得也。削心约志以求之。古人有有辛之聘。有使编之卜。有渭阳之田。有帝赉之梦。有三日之斋。有三至之见。有三顾之勤。其既得也降尊下贱以师之。古之人、有爟火之爝。有牺猳之衅。有后车之载。有上父之号。有三浴之柭。有三酌之礼。有举帷之契。有筑坛之拜。有殿庑之迎。有鱼水之驩。其推毂而遣之也。避之正殿。戒之太庙。授之斧钺。喻之无天无地。盟之不从中御。其既将而信之也。不投三至之杼。不惑一箧之谤。不疑十夫之椎。不摇于敌人之间。不浸于左右之毁。其既胜而反舍也。大之开国承家。次之赏吏迁官。予之铁券。申之丹书。赐之田宅。通之婚媾。铭之太常。勒之彛鼎。藏之金匮。副在有司。凡此皆所以揽其心俾出死力以定国家以靖旤乱者也为人主者推赤心以揽英雄之心。而主臣一心。故士之英雄、者亦推赤、心以揽三、军之心。而将卒一心。主臣将卒、动静如身、心之所之、前亡横敌、上者不战而屈人。次者心战而服人。又次者力战而摧人。计定而发、分决而动、辟之若虎之牙、若兕之角、若鸟之羽、若蚈之足、必行必举、必噬必触、矢石繁下、卒争先登、刃戈始分、卒争先赴夫卒非好死而乐伤也。以报其将也。夫将亦非趋其卒赴死而蹈伤也。以报其主也。则一心之相通故也。故曰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用。此知兵之至矣。虽然、天下危、注意将、危且平矣、诸将往往触疑冐忌、不保其元于牗下、楚夷而员刳。吴沼而种诛。项蹙而彭醢。蜀降而邓槛。当敌未灭时、驩同父子。约为昆弟。若步之与影。惟恐其离。时平事巳。弃之刍狗弁髦。惟愳一朝跋扈。为吾子孙梗。不芟夷之不止。鸟尽弓藏、敌破臣亡、嗟嗟四君、亦何忍哉。汉光武谢绝西域之后、事责三公、列侯就第、皆以功名自终、宋太祖释兵权杯酒之间、且曰我与尔曹、君臣之间、两无猜疑、呜呼世乱揽其心。俾不我负。为吾犯危行苦底定宗社。世平体其心。俾不我猜。以终河山之盟于来裔。夫人主使人臣不我负不我猜也。斯善驭英雄哉。

李道生曰英雄之气勃欝于毫楮间

郭青螺先生小论卷之一终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五·志第七十八·礼二十八等·脱脱
  卷一七九 隋紀三·司马光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三·杨仲良
  ●卷二十。诗文一·梁章钜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纪昀
  列传卷第十六 高丽史一百三·郑麟趾
  后废帝本纪·沈约
  袁枢传·姚思廉
  张慎言传·张廷玉
  清朝柔远记选录·王之春
  卷五·黄佐
  苏秦说齐闵王·佚名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五·雍正
  通制条格卷第二十七·拜住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瑞·唐圭璋

      瑞字山玉,号松巢,鄱县人。宝祐二年(1254)生。咸淳间,应举不第,后推为本邑书院山长。约卒于延祐以后。有松巢集三卷,附词。   点绛唇   多事春风,年年绿遍江南草。罗裙色好。莫把相如恼。   梦入瑶台,搔背麻姑爪。还

  • 《词综》(卷十八)·朱彝尊

    宋词六十二首杏花天汪莘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怅江南日暮。白洲畔花无数,还忆潇湘风度。 幸自是断肠无处,怎强作莺声燕语?东风占断秦筝柱,也逐落花归去。好事近汪莘夹岸隘桃花,花下苍苔如积。蓦地轻寒一阵,上桃花颜色。 东邻西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九·黄昇

    宋词禅林僧觉范名惠洪,许彦周称其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云。凤栖梧梅花碧瓦笼晴香雾绕。水殿西偏,小驻闻啼鸟。风度女墙吹语笑。南枝破腊应开了。道骨不凡江瘴晓。春色通灵,医得花重少。爆暖酿寒春杳杳。江城画角留残

  • 歳时杂咏巻八·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上元【今诗】恵州上元苏 轼前年侍玉案【一作辇】端门万枝灯璧月挂罘罳珠星缀觚棱去年山中守老病亦宵兴红旗穿夜市铁马响春氷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散防桄榔林林疎月鬅鬙使君置酒罢

  • 明诗平论二集卷十三·朱隗

    七律一叶向高二首利瓦伊祯十八首顾起元三首邢 侗一首董其昌九首邹廸光六首曹学佺六首钱谦益十七首王思任七首程嘉燧八首娄 坚三首李流芳二首葛一龙五首沈德符九首尹 伸三首米万钟一首周 祝一首钟 惺七首谭元春三

  • 日涉园集巻一·李彭

    宋 李彭 撰五言古诗次正平上座韵赠子充吾宗大宛种未入十二闲膺门沬流赭气已无燕山何时黄金羁鞍辔长楸闲皎皎自空谷待君当御还戏赠兼简李翘叟荆州有醉客踏雪至我庐缺月寒皎皎挂在东南隅索我五字句慙非竞病徒卖菜欲求

  •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范晔

    周变 黄宪 徐稺 姜肱 申屠蟠《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孔子称「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然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诚也。故其行也,则濡足蒙垢,出身以效时,及其止也,则穷栖茹菽,臧宝以迷国

  •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二十三 卷清光绪宣统·缪荃孙

    司 道 徐州道(光绪二年改徐海道为徐州道)吴世熊 浙江仁和监生,元年任。二年五月十一调江西督粮道。段 起 湖南清泉监生。三年五月十一调自江西督粮道,六年六月十五广东盐运使。薛书常 河南灵宝癸亥进士。四年补

  • 一五一二 礼部尚书纪昀奏拟续缮四库全书事宜十条折·佚名

    一五一二 礼部尚书纪昀奏拟续缮四库全书事宜十条折嘉庆八年四月初七日臣纪昀跪奏:本月初三日内阁传抄初二日奉上谕:《四库全书》内恭缮皇考高宗纯皇帝圣制诗文,存贮诸阁,奎文炳焕,垂示万古。惟圣制诗自四集以后,文自二集以

  • 卷二十七·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二十七    元 吴澄 撰经解【此篇四节第一节解说六经之所以教故以经解名篇皇氏曰解者分析之名分析经教不同故云经解六经其教虽异总以礼为本故记者録入於礼】

  • 卷二百八十三·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二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四静虑清净。四静虑清净故不还果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四静虑清净。若不还果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四无量四无色定清净。四无量四无

  • 翻译之记·佚名

    一初菩萨。功行普修。依德立名。字号平等。随所显发。称谓不同。说法问论。多依自字。故奋迅王问奋迅法。如来为说四种奋迅。其有人能具此奋迅,则於一切皆能奋迅。魏尚书令仪同高公。今欲以此四种奋迅。於一切处普奋迅

  • 卷第四十·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四十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一百四十一波夜提法之余佛住舍卫城。尔时迦梨比丘尼。安居中受僧床褥已而舍游行。诸比丘尼以是因缘语大爱道瞿昙弥。乃至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安居中游行。从

  • 往生集序·祩宏

    世尊始成正觉。为诸有情普演佛乘。既而机难尽投。由是于一乘中示三乘法。而复于三乘中出净土一门。今去佛日远情尘日滋。进之不能发神解超圣阶。退之伥伥乎有沦坠之险。而匪仗此门。其何从疾脱生死。大矣哉。可谓起末

  •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大广智不空译摩诃毗卢遮那遍照薄伽梵。游法界宫与寂光海会俱。自受法乐从如来寿量金刚下大悲胎藏。说自证偈言。归命本觉心法身  常住妙法心莲台本来具足三身德  三十七尊住心城普门尘数诸三昧  远

  • 竹轩杂著·林季仲

    宋代诗文别集。林季仲著。《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的《竹轩杂著》为15卷,其书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录其诗文,重编为诗2卷(《四库全书总目》误标为“诗一卷”),文4卷,凡6卷。宋代陈岩肖《庚溪诗

  • 瑜伽论手记·法成

    又名《瑜伽师地论随听疏》、《瑜伽师地论手记》。佛典注疏。唐法成述。原著卷数不详。此疏是唐大中年间国三藏法师法成在敦煌向众僧开讲《瑜伽师地论》时的记录。听讲及笔录者有智慧山、一真、恒安、明照、洪真、谈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