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凡六十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经疏、新华严经疏、清凉疏、华严大疏、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疏叙述新译华严经(八十卷华严经)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系针对当时华严宗僧多违背祖师法藏之教说,故作此书复兴祖师本旨。全书分十门,即:(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三)义理分齐,(四)教所被机,(五)教体浅深,(六)宗趣通局,(七)部类品会,(八)传译感通,(九)总释经题,(十)别解文义。其中‘藏教所摄门’,载述菩提流支、鸠摩罗什、昙牟谶、慧远、印法师、刘虬、岌法师、真谛、慧观、惠光、吉藏、法云、智顗、元晓、慧苑等之判教理论,并阐释华严宗之小、始、终、顿、圆等五教判教学说,主张华严经属于圆教。其‘义理分齐门’,则广立门目,论理事无碍等教理。有关本书之撰著年代,依宋高僧传卷五澄观传载,始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成于贞元三年(787)。另据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十八载,则谓建中四年(783)起稿,历时四年乃成。本书之注疏有澄观自着之随疏演义钞九十卷、疏演义钞三十卷,及净源之疏注一二○卷、贤昱之略注经百卷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全部章节目录

(1)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
(2)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
(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
(4)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
(5)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
(6)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六
(7)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七
(8)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八
(9)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九
(10)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
(11)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一
(12)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二
(1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三
(14)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四
(15)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五
(16)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六
(17)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七
(18)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
(19)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九
(20)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
(21)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一
(22)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二
(2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三
(24)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四
(25)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五
(26)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六
(27)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七
(28)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八
(29)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九
(30)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
(31)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一
(32)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二
(3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三
(34)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四
(35)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五
(36)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六
(37)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七
(38)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八
(39)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九
(40)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
(41)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一
(42)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二
(4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三
(44)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四
(45)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五
(46)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六
(47)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七
(48)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八
(49)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九
(50)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
(51)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一
(52)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二
(5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三
(54)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四
(55)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五
(56)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六
(57)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七
(58)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八
(59)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九
(60)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六十

猜你喜欢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佚名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佚名
  鸯崛摩经·佚名
  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佚名
  当来变经·佚名
  莲华眼陀罗尼经·佚名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佚名
  咒目经·佚名
  观心论·智顗
  普陀列祖录·潮音通旭
  祖庭事苑·睦庵善卿
  观心玄枢·延寿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水鉴慧海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净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杨博士翮(佩玉斋类稿)·顾嗣立

    翮字文举,上元人。父刚中,字志行,大德间,仕至翰林待制卒,有《霜月稿》。翮初为江浙行省掾,至正六年,官休宁主簿,历江浙儒学提举,迁太常博士卒。按文举所著有《佩玉斋类稿》,刻于至正间。陈众仲、虞伯生、杨廉夫皆为之序。而刘仔

  • 独自的时候·戴望舒

    房里曾充满过清朗的笑声,正如花园里充满过蔷薇;人在满积着的梦的灰尘中抽烟,沉想着消逝了的音乐。在心头飘来飘去的是什么啊,像白云一样地无定,像白云一样地沉郁?

  • 卷十·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十吏部侍郎汤右曾撰和新城先生早春三咏花下游丝白日春昼余亭亭脉脉花枝疎不妨靓好如静女冶叶倡条空笑渠春日忆樊川旧游南山苍翠去天低铃驮秋风记旧题【谓公奉使蜀道】今日樊川重囘首落花残雨灞

  • 卷三百三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古梅吟藳一吴龙翰字式贤新安人咸淳元年领乡荐授编校国史院实录宋亡不仕筑楼三层终日吟啸其中楼前有古梅一树即以自号晓发姑孰城鹃啼惊梦欹春枕花落

  • 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六·赵尔巽

      吕贤基 邹鸣鹤 戴熙汤贻汾 张芾 黄琮陶廷杰 冯培元 孙铭恩 沈炳垣 张锡庚   吕贤基,字鹤田,安徽旌德人。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持正敢言,数论时政得失,多所采用。文宗即位,应诏上封事,请懋圣

  • 卷八·黄以周

      哲宗   △元祐八年(癸酉,一○九三)   1、七月丙子朔,观文殿学士、大中大夫范纯仁为通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纪事本末》卷九十九。案:《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召范纯仁为右仆射,侍御史来之邵论纯仁师事程颐,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八十·徐乾学

    元纪二十八【起上章困敦七月尽黓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顺帝至正二十年七月辛酉博啰特穆尔大败贼王士诚于台州 乙丑陈友谅浮梁守将于光等遣人以其县降于江南 乙亥诏博啰特穆尔总领达达罕尔军马为总兵官仍便宜行

  • 第四十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吕思勉

    自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直到公元907年朱全忠篡位为止,唐朝一共还有了152年的天下。在这一个时期中,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对外的威风亦未至于全然失坠,然而自大体言之,则终于日入于衰乱而不能够复振了。因安、史之乱而直

  • ◎拥护共和纪念会·李定夷

    十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二十五日止,为滇省首先起义拥护共和周年之纪念日。南各界人士,追维诸将士之遗烈,诸志士之辛劳,迄今倏届岁周。痛定思痛,特发起斯会,俾国人晓然于再造共和之艰难。是日通衢夹道,均扎彩绷,各铺户一律张灯结

  • 世家卷第三 高丽史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成宗。成宗康威章宪文懿大王讳治字温古戴宗第二子母曰宣义太后柳氏光宗十一年庚申十二月辛卯生景宗六年七月甲辰受内禅卽位。八月癸未御

  • 读例存疑卷二十·薛允升

    兵律之一宫卫太庙门擅入宫殿门擅入宿卫守卫人私自代替从驾稽违直行御道内府工作人匠替役宫殿造作罢不出辄出人宫殿门关防内使出入向宫殿射箭宿卫人兵仗禁经断人充宿卫冲突仪仗行宫营门越城门禁锁钥太庙门擅入:巻首凡(无

  • 明法解第六十七·管仲

    明主者,明于术数而不可欺也,审于法禁而不可犯也,察于分职而不可乱也;故群臣不敢行其私,贵臣不得蔽其贱,近者不得塞其远,孤寡老弱不失其所职,境内明辨而不相踰越,此之谓治国;故明法曰:“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明主者,上之所以一民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

    【原文】 齐必变食①,居必迁坐②。 食不厌精,脍③不厌细。 食噎而啈④,鱼馁而内败⑤,不食。色恶,不食。息(6)恶,不食.失饪(7),不食。不时(8),不食。割不正(9),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0)。 唯酒无量,不及乱(11)。

  • 卷四十八·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八宋 陈经 撰文侯之命【周书】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东迁之后不能自强周家遂不复兴皆自平王始也孔子定书曷为有取于此篇盖此篇之书乃平王东迁之始也文武之遗风余泽尚存如人之病元气犹在调以

  • 洪范口义卷下·胡瑷

    宋 胡瑗 撰五皇极皇建其有极自此而下至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是箕子广皇极之义也以大中之道至深圣人之教至广故箕子慇懃丁宁而备言之皇大极中也自圣人治天下当大立其大中之道而后可然则谓之中道者如何夫王者由五常

  •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一]譬喻品第三   爾時舍利弗踊躍歡喜卽起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踊躍   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受記作佛而我等不預斯事.甚自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三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三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之五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作是思惟。何法能为大般

  • 铜鼓书堂词话·查礼

    词话。清人查礼撰。一卷。查礼原名为礼,又名学礼,字恂叔,号俭堂,一号铁桥,顺天宛平(今属北京)人。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官至湖南巡抚。有《铜鼓书堂词》。此编收词话十五则,主要评述宋代词人的作品。查礼推许“雅正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