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宝要义论 第九卷

大乘宝要义论 第九卷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如入楞伽经中。大慧菩萨问如来藏。佛言。大慧。何故汝今问于如来自性明亮清净本来清净如是之说。如来具三十二相。在一切有情身中。如无价宝为弊垢衣之所缠覆。蕴处界衣缠覆亦然。彼贪嗔痴不实计执。此之垢染是无常法。是不坚牢。是不究竟。大慧白佛言。世尊。外道所说神我之语。何故不能等比如来藏语。以外道说神我是常。我能造作。离系自在而永不灭。彼说如是神我之语。佛言。大慧外道我语不可等比如来藏语。大慧。然我所说实际涅槃无生空无相无愿等诸句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为诸愚者令离无我惊怖之法。故以方便说无分别无所对碍如来藏门。此中亦非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着我所作。大慧。譬如窑师取土成泥用水及绳并其工具勤力所作成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住法无我离分别相。故以种种胜慧方便善巧相应。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法。以多妙巧文句言词譬喻而说。以是缘故外道我语不可等比如来藏语。大慧。又我所说如来藏语。但为降伏诸外道辈执我语者。故以方便说如来藏。如是等辈何故意乐堕在无实主宰计执见中。若于三解脱门意乐具足。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以是义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说如来藏法与外道我语不可等比。是故大慧。为令外道离诸见执。使其当得随顺如来无我藏法。此所宣说。是谓无上成就究竟之法。是谓诸菩萨空无生无二无自性法。是谓甚深之法。若有宣说及受持者。即能普摄一切大乘经中甚深之义。何以故。此甚深法于一切法一切经中摄故。此经又云。大慧。此空无生无二无自性相。普摄一切诸佛及一切经典故。月灯三昧经中。如来说偈云

三千大千世界中  我所宣说诸经典

种种文句皆一义  故复不能周遍说

乃至一切诸如来  及广宣说多种法

于一句中修学已  一切修习得成就

一切诸法皆空性  若人于义明解了

此句义中学所成  而诸佛法不难得

于甚深法能信解  获得一切胜福生

诸有世间出世间  办所作事至成佛

宝授经云。复次妙吉祥。若菩萨经百千劫善修六波罗蜜多具善巧方便。若有人于此正法勤求听受者。比前福蕴此复倍多。何况以无所求心听受书写为他广说。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云。佛言。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殑伽河中所有沙数。彼一一沙为殑伽河。是诸河中所有沙数宁为多不。须菩提。言诸殑伽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佛言。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善男子善女人。于诸殑伽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世界。以七宝满尔所世界。持用布施诸佛如来。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缘故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须菩提。若有人于此正法乃至受持一四句偈为他说者。其福胜彼。梵王问经云。仁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所乐修福事者。应当于此正法听闻信解及受持等即能获得色相富盛广多眷属于法自在。人天之中受诸快乐。舍利子说般若波罗蜜多经云。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若复有人得闻说此般若波罗蜜多。闻已信解者。是人即于菩提得不退菩。慈转氏萨言。世尊。若有闻说此般若波罗蜜多闻已信解者。是菩萨即得近佛果位。妙吉祥菩萨言。世尊若有闻说此般若波罗蜜多。闻已信解者。见是菩萨当如佛想一切罪染恶作而悉解除。一切业障皆得清净。于甚深法能生胜解。如来藏经云。佛言。迦叶。最极十不善业者。所谓一者假使有人缘觉为父而兴杀害。是为最极杀生之罪。二者侵夺三宝财物。是为最极不与取罪。三者假使有人阿罗汉为母而生染着。是为最极邪染之罪。四者或有说言我是如来等。是为最极妄语之罪。五者于圣众所而作离间。是为最极两舌之罪。六者毁呰圣众。是为最极恶口之罪。七者于正法欲杂饰为障。是为最极绮语之罪。八者于其正趣正道所有利养起侵夺心。是为最极贪欲之罪。九者称赞五无间业。是为最极嗔恚之罪。十者起僻恶见。是为最极邪见之罪。迦叶。此等是为十不善业。皆极大罪。迦叶若一有情有如是罪具行十不善业者。如来即为宣说因缘和合之法使令解入。尔时亦无我人有情寿者之想。若能解了此法无作无为如幻之法。离染清净自性明亮。解一切法本来清净。于一切法净信胜解者。我不说彼有情堕于恶趣。何以故。无诸烦恼聚性可得。生已即时一切破散。故知诸烦恼一聚因缘和合所生。生已即灭。若起心遣除。而诸烦恼随即有生。若如是信解者。彼复何有罪之分位。无处容受故若言有诸罪障而可住者。无有是处。持律优波离尊者问降魔品云。汝诸恶魔云何是苾刍真持律行。魔言。尊者。若苾刍了知一切法毕竟调伏。诸罪本来无前后际。离边际故。若犯堕罪及余恶作。而悉解除勿生坚着。以如是法为他开示。彼之所有五无间罪。尚悉蠲除。况复少略破戒垢染。解是法律者。不为客尘烦恼所染。生出离想。知诸烦恼非内非外亦非中间。非离染智能除烦恼。离染之性亦不可遣。智者如实观诸烦恼。犹如浮云风飘流散。随所向方何适何住又诸烦恼如水中月。遍计影像对现其前。又诸烦恼是黑暗境界慧灯光明而能照破。又烦恼贼窃害色相如夜叉罗刹。若深固作意如实观察。即无所住。又诸烦恼常伺其便。若不深固作意。即烦恼增长于空无相无愿智慧法中即不违害。又于如是诸烦恼中。智者以智于彼染着烦恼诸有情所对住其前起悲愍心为说无我无有情法。令其离染。此即是为真实持律。阿阇世王经云。佛言。阿难。我今实言告汝。若有造五无间罪者。得闻如是正法已能生胜解。我不说彼人有业及业障。阿难。以要言之。此所宣说甚深正法。应生胜解广大称赞。数于彼彼经中专勤听受不离善巧方便菩萨应当如是勤行说甚深法。是故慧及方便二法不离。是为菩萨相应正法。维摩诘经云。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何谓无方便慧缚。若菩萨于空无相无愿法中调伏其心。不以相好庄严佛土成熟有情。此即是为无方便慧缚。何谓有方便慧解。若菩萨能以相好庄严佛土成熟有情。于空无相无愿法中调伏其心。习力勤行而不疲懈。此即是为有方便慧解。何谓无慧方便缚。若菩萨于诸见烦恼生起随逐有所住着。然复发起一切善根回向无上菩提。此即是为无慧方便缚。何谓有慧方便解。若菩萨于诸见烦恼生起随逐断诸有着。而发起一切善根回向无上菩提悉无所取。此即是为有慧方便解。此等慧及方便二法和合。当知皆是菩萨之行。云何是菩萨行。所谓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在于生死不为染污。在于涅槃不永寂灭。是菩萨行。虽求四谛智亦不非时取证涅槃。是菩萨行。虽观内空而常思念于三有中示现受生。是菩萨行。虽观无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萨行。虽摄一切有情而不染着。是菩萨行。虽行于空而常勤求诸相功德。是菩萨行。虽行无作而勤修一切善行获得轻安。是菩萨行虽修止观之行而不毕竟堕于寂灭。是菩萨行。虽转法轮示现大般涅槃而不舍菩萨所行之行。是菩萨行。凡如是等皆是菩萨所行之行。降魔经云。复次所有诸菩萨摩诃萨最上正行。谓即胜慧智增上相应。若方便智即普摄一切善法之行。胜慧智者即无我无人无有情无寿者无儒童等。方便智者即成熟一切有情之行。胜慧智者即遍摄诸法之行。方便智者即正法摄受之行。胜慧智者即一切佛法界无分别行。方便智者即一切佛法尊重供养承事之行。胜慧智者即一切佛刹如虚空行。方便智者即一切佛刹功德庄严之具作清净庄严之行。胜慧智者即一切贤圣修无为行。方便智者即于一切师尊所起尊重心。施作种种作用之行。胜慧智者即观察佛身无漏之行。方便智者即修佛相好之行。胜慧智者即观察一切行无生无起之行。方便智者即常思惟于三有中示现受生之行。无尽意经云。何等是为菩萨方便。复何等是菩萨胜慧。所谓若入定时起大悲所缘深固之心观察有情。此即方便若于定中住寂遍寂。此即胜慧。若入定时起大悲心随顺佛道。此即方便。若无所有依止观察。此即胜慧。若入定时观察普摄彼一切法。此即方便。若观法界无所分别。此即胜慧。若入定时佛身庄严所作现前。此即方便。若观察法身分位。此即胜慧。维摩诘经云。佛言。慈氏。菩萨有二相。一者信乐杂句文饰。二者不畏甚深之法。如实解入是为二相。若菩萨信乐尊重杂句文饰者。当知是为初学菩萨。若复于此清净甚深经典。普摄种种文义差别之门。听受宣说生胜解者。当知是菩萨久修梵行。复有二法。是即初学菩萨为自毁伤。不于甚深法中调伏其心。一者于昔未闻甚深经典。闻已惊怖生疑亦不随顺。返生轻谤作如是言。我昔未闻此法从何所来。二者于大法器宣说甚深法者。善男子所不乐亲近亦不尊重。或时于中密说其过。是为二法。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甚深之法亦自毁伤。不能速证无生法忍。一者轻毁初学菩萨不为摄受。不为决择复不教诲。二者虽信解甚深之法。而不习学亦不尊重。不行财施法施摄受有情。是为二法。此中应知。若诸有情解入诸佛菩萨大威德力。斯极难得。何等是为菩萨大威德力。维摩诘经云。维摩诘言。大迦叶。所有十方世界现作魔王者。皆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善方便成熟有情故现魔相。又十方世界或有菩萨从其求乞手足耳鼻血肉筋骨头目身分妻子奴婢人民国邑象马车乘。凡如是等或来求者。皆悉给施。菩萨以如是相故行逼迫。此等皆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迦叶。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凡夫亦复如是不能如是逼迫菩萨。而菩萨者乃能如是逼迫菩萨

猜你喜欢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四·湛然
  第十三章 大云林园之奉献·佚名
  正源略集目录·佚名
  顯揚聖教論大科·欧阳竟无
  卷第三·佚名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印光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九·念常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唐梵文字一卷·全真
  俱舍论疏 第二十七卷·法宝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一卷·佚名
  西方发愿文·祩宏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五·彦悰
  卷第二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梅岩野人郭豫亨(梅花字字香)·顾嗣立

    豫亨,自号梅岩野人,性爱梅花。见古今诗人梅花杰作,必随手钞录而歌咏之。暇日辄集其句得百篇,目为《字字香》。其中工妙之句,如:「不禁夜雨轻欺着,却怕春风漏泄香。」「十年世事三更梦,斜日阑干万古心。」「春回积雪层冰里,人倚

  • 第一折·石君宝

    (外末云)(老孤做住)(卜儿云)(正末做住)(卜儿叫住)(正旦云)娘呵,没钱事叫唤则甚?(卜儿云了)(正旦云)俺勾当呵,没一日曾净! 【仙吕】【点绛唇】怎想俺这月馆风亭,竹溪花径,变得这般嘿光景。我每日撇嵌为生,俺娘向诸宫调里寻争

  • 岁时杂咏巻二十七·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七夕和公达过潘楼观七夕市司马光织女虽七襄不能成报章无巧可乞汝世人空自狂帝城秋色新满市翠帟张伪物逾百种烂漫侵数坊谁家油壁车金璧照面光土偶长尺余买之珠一囊安知杼柚劳何物为蚕桑纷华不足悦浮侈真

  • 樵云独唱巻四·叶颙

    (元)叶颙 撰○絶句题时苗留犊圗二首秩满言归父老忧临岐分犊较蝇头男儿利物忘天下未必区区在一牛留犊归牛骇见闻古今唯数一时君设令买宠生贤嗣未必邦人敢见分示小儿阿真牡丹二首荼■〈艹縻〉春暮各一首绛色罗裳緑色襦沈

  • 卷七十九·志第三十二·律历十二·脱脱

        ◎律历十二   ○纪元历   崇宁《纪元历》   演纪上元上章执徐之岁,距元符三年庚辰,岁积二千八百六十一万三千四百六十算;至崇宁五年丙戌,岁积二千八百六十一万三千四百六十六算。   步气朔第一  

  • 卷七十一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1009)·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丁巳朔,召輔臣至內殿朝拜天書。自是,歲以為常。因觀殿庭假花樹,上曰:「此花舊多翦繒綵為之【一】,今止用草。自今郊禋,青城園苑,亦令準例。」   癸亥,以封禪慶成,召宗室、輔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十)·陈寅恪

    有学集柒为高会堂诗集,其中绝大部份乃游说马进宝响应郑成功率舟师攻取南都有关之作。清史列传捌拾逆臣传马逢知传略云:马逢知原名进宝,山西隰州人。顺治三年从端重亲王博洛南征,克金华,即令镇守。六年命加都督佥事,授金华总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佚名

    嘉靖十六年十月丁未朔○己酉巡按广西御史诸演劾镇守两广总兵官安远侯柳珣分守浔梧左参将孙继武武备不设致弩滩残夷劫营杀掠请治以法诏革继武回原卫听勘珣方有事安南令用心镇守以图后功○庚戌代府乐昌等王聪涓等奏举代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正统四年闰二月己卯朔狭西咸宁县民徐四奏居近秦愍王坟园内使占据其地四十余亩 上令三司巡按御史覆视得实给还之○晓刻火星犯垒壁阵○辛巳升赤斤蒙右卫指挥同知可儿即为指挥使所镇抚阿儿结桑儿加肖宗塔儿赛因帖木儿及

  • 完颜永蹈传·脱脱

    郑王完颜永蹈本名完颜银术可,他开始名叫石狗儿。大定十一年(1171),完颜永蹈被封为滕王,不到一个月又被封为徐王。大定二十五年(1185),完颜永蹈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大定二十六年(1186),完颜永蹈任大兴尹。金章宗即皇帝位,完

  • 附錄·佚名

    ○明純王妃書下行錄。大行大王,辛卯六月十七日午時,誕降于慶幸坊私第。是日,純元聖母夢中,永安國舅,奉進一小兒以告曰:『善養此兒』,聖母覺而異之,因記其事,藏于篋笥矣。及己酉奉迎時,日表龍顔,果如夢中所見,而老宮人,感稱酷肖純廟

  • 提要·王宏撰

    (臣)等谨案正学隅见述一卷国朝王宏撰撰宏撰有周易筮述别着録是编以周子无极之说陆九渊争之于前朱子格物之说王守仁轧之于后诸儒聚讼数百年而未休大抵尊朱者则全斥陆王为非尊陆王者则全斥朱子为谬迄无持是非之平者宏撰则

  • 卷四百九·佚名

    △第二分胜军品第八之二世尊,我於如梦如响如光影如阳焰如像如幻如化五蕴若增若减不知不得。如何可言:此是如梦五蕴乃至如化五蕴。如梦五蕴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如梦五蕴等义无所有故。如梦五蕴等名都无所住亦非不

  •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卷上·佚名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传法大师三藏沙门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鹫峰山南面佛境界大树林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目乾连。尊者摩诃迦叶尊者

  • 古夫于亭杂录·王士祯

    笔记。清王士祯(1634—1711)撰。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罢官归田后所作,写于《香祖笔记》之后。因既无凡例,又无次第,故曰杂录,以所居鱼子山之“古夫于亭”名之。全书四万余字。内容颇杂,经

  • 太上三生解冤妙经·佚名

    太上三生解冤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唐宋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称寻声救苦天尊为净梵国王及其后妃臣民演说正一妙法。皇后请问:「今王年老,子嗣或流产或早夭,未知是前生今世何罪所致

  • 清微斋法·佚名

    清微斋法,原不题撰人。从书中所列清微派师承谱系看,应为元代道士所作。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叙说清微宗派源流,列举元始、灵宝、混元、正一等四派宗谱,认为清微派融合四派而归于一

  • 谭曲杂札·凌濛初

    古典戏曲论著。明人凌濛初著。这部著作共15则。本文以元曲的“本色”为其论述明传奇优劣的标准,开宗明义就说:“曲始于胡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其当行者曰本色。”因而他认为梁辰鱼始为工丽之滥觞,并对王世贞盛赞梁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