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序

台湾郑氏之平也,提督施琅自海道驰奏,七日达京师。圣祖嘉之,封靖海侯。总督姚启圣得台湾报,乃奏,已迟旬日,故不得封。然启圣经营台湾二十年,黄梧、施琅皆郑氏故将,为启圣招降,本遣平台;琅功实启圣功也。乃琅封而启圣不封,当时大臣无有言者。启圣以此大恚。疽发背,卒。后数十年,鄞人全祖望乃摭其事,作第二碑,纪实也。

当日台湾有事,巡台御史径奏,不由总督。盖自有台湾,即为定制矣。乾隆中,罢御史巡台,乃令镇道径奏。而台湾总兵,初皆以提督之有功爵者为之,道职较小,故列衔其后。嗣是,总兵非功爵之提督,亦相沿而不改。迨林爽文乱,总兵柴大纪受诛,上怒台道不先奏劾,敕台道自尽;福文襄乃奏请台道加按察使衔,得专折自奏事,毋庸会总兵衔。盖台镇兵额为天下最,又专制海外,设有异谋,内地难制,故使台道奏事,弭患之意甚深远也。而总兵多武人,不能自为奏;未几,复由道主稿会奏,以示和衷,无复有知当时故事者矣。

近廷寄至台,竟使总兵传谕台道,而总兵每次称加提督衔,台道则屡去其加衔,盖军机亦不知台道加衔之所由来矣。

道光十九年,闽督某公怪台湾奏事不由督抚,吴公荣光为藩司,对曰:台湾奏事乃国制也。某公曰:制虽如此,镇道何得居之不疑。吴公贻书戒余,始知见忌。未几,某公移督云贵去,乃解。

余既得吴公书,倍益谨慎。故每奏,皆在台言台,无一语他涉。不宁惟是,总兵所与共事者也,而猜忌尤甚。一稿往复商改,至于三四。恐台道见长,或掩之也。余悉如其意。其设施自道不能牵及总兵者,则不以闻,乃悦。最后奏讯夷囚疏及嘉庆中松相国语,总兵见之,愕然曰:如此,是有道无镇矣。余曰:请易为「相国告君语」何如?总兵思之累日,乃曰:我未识松公,倘异日召问,其何以对!无已,则从实耳。嗟乎!一奏疏也,总督忌之、总兵忌之,虽谨慎让功而卒不得免。总督既以台湾奏事为不然,大臣复轩轾镇道太甚,向非天子圣明,安知其事变之所极哉!而高庙君臣所以维持海外、弭患无形之意,不可以不白于天下也。在台诸疏,皆已发抄,无所讳隐,乃叙列其始末于此,俾世之言故事者有所考焉。  

猜你喜欢
  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司马迁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范晔
  列传第五十七 玄宗诸子·刘昫
  卷之一千八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纪昀
  八一九 军机大臣奏将前命馆臣编录明季奏疏事写入纂辑明代奏议谕旨片·佚名
  一二八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查明实无图谱金石等书折·佚名
  卷一百十五·张守节
  二八 咳嗽药·周作人
  第七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梁启超
  司马消难传·李延寿
  孔绍安传(附孔祯、孔若思传)·刘昫
  附录(三) 读江永《乡党图考》·钱穆
  二年·佚名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外扮孟府尹同老旦王夫人领家僮上。诗云)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请皇家俸,但得身安抵万金。老夫姓孟,双名从叔,祖居汴梁扶沟县人氏。嫡亲的三口儿家属,老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曰孟光,小字德耀。老夫幼年间曾为

  • 楔子·李寿卿

    (老旦扮观音领小末扮善才上,诗云)宝座巍巍法力强,慈悲极乐住西方。慧眼才开能救苦,眉间放出白毫光。吾乃南海洛伽山观世音菩萨,这一个是童子善才。累劫修行,才离苦海。只为慈悲心重,遍游人间,广说因缘,普救苦难。阐明佛法,天

  • 卷133 ·佚名

    黄庭坚 次韵春游别说道二首 青春倚江阁,万象客愁中。 江水不胜绿,檐花无赖红。 欹斜半帘日,留滞一帆风。 携手离筵上,清樽不易空。 黄庭坚 次韵崔伯易席上所赋因以赠行二首 迎新与送故,渠已不

  • 病中与病后·刘半农

    害了病昏昏的躺着。求你让我静些吧!可是谁也不听我的话:那纷杂的市声,还只顾一阵阵的飘来!飘来了也就听听吧:唉!这也是听过的,那也是听过的,算了吧!世界本是这么的一出戏:把许多讨厌的老调堆积起来了,就算是宝贵的人生了!病好了出

  • 卷九十二·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九十二吴融融字子华越州山隂人【融有田在长洲东百里松江傍为诗云故隠茅山西今来笠泽涘葢尝寓吴云】融力学富辞调龙纪初及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迁侍御史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久之召为

  • 外篇 忤时第十三·刘知几

      孝和皇帝时,韦、武弄权,母媪预政。士有附丽之者,起家而绾朱紫,予以无所傅会,取摈当时。会天子还京师,朝廷愿从者众。予求番次在后,大驾发日,因逗留不去,守司东都。杜门却扫,凡经三载。或有谮予躬为史臣,不书国事而取乐丘园,私

  •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一·孙承泽

    吏部侍郎孙承泽 撰○太祖朝定厯法十五年耶律楚材进庚午元厯楚材为辽宗室通术数之学尤邃于太玄上召至处左右以备顾问楚材以金大明厯不应制庚午元厯上之颁行国内角端见十七年上灭回回国进师印度国铁门关见一兽鹿形马尾

  • 卷之二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六十一 蜀书十六 潘濬陆凯传第十六·陈寿

    (三国志潘濬传、三国志陆凯传、三国志陆胤传)潘濬传,潘濬,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他成年时跟随宋仲子学习。年纪不到三十时,荆州牧刘表征召他为本州江夏从事。当时沙羡县县长贪赃枉法不修品行,潘濬依法将他杀死,全郡都受到震

  • 源子恭传·魏收

    源子雍之弟源子恭,字灵顺,聪慧好学。起初被征召为司空参军事。后任司徒祭酒、尚书北主客郎中,代理南主客之事。从萧衍那里逃亡而来的人许周,自称曾任萧衍的给事黄门侍郎,朝廷官员都亲近他,对他十分信任。源子恭上奏皇上说:“

  • 张定和传·魏徵

    张定和字处谧,京兆万年人。 年少时贫寒低贱,有志气,守节操。 起初做侍官。 时逢平定陈国的战争,定和理当去打仗,但生活不能自给。 他要把妻子的嫁衣卖掉,妻子坚决不给他。 从此定和就走了。 因作战有功,被任命为仪同,赏赐布帛

  • 卷三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英宗时知谏院傅尧俞陈十事奏曰臣伏自念愚拙亡状久无云补不敢频乞入对以烦天听今有十事条列于後一窃见军营摧倒极多材用人力猝未能办集恐朝廷以军人暴露督役苛

  • 卷五十一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郑玄

    (陆曰:“?音闲。郑云:‘名《孔子?居》者,善其倦而不亵,犹使一子侍,为之说《诗》。着其氏,言可法也。退燕避人曰?居。’”)[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孔子?居》者,善其无倦而不亵,犹使一弟子侍,为之说《诗》。着其氏,言可法

  • 提要·陈祥道

    臣等謹案論語全解十卷宋陳祥道撰祥道字用之福州人元祐中為太常博士秘書省正字李廌師友談記載其本末甚詳晁公武讀書志云王介甫論語注子雱口義其徒陳用之解紹聖後皆行於場屋為當時所重又引或人言謂用之書乃鄒浩所著托之

  • 卷十八·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十八明 孙防 编礼稽命征运有兴衰教有因革皆稽之乎礼礼也者命之元也故惟礼文质可以征命礼之动淆也与天地同气四时合信隂阳为符日月为明上下和洽则物兽如其性命天子祭天地宗庙六宗五岳得其宜则五

  • 卷十五下·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五下   元 王天与 撰说命下第十四       商书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旣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曁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麴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修予罔予弃

  • 手镜录·王士祯

    清初新城(今桓台)王士祯(1634—1711)撰。作者次子王启汸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任唐山知县。以唐山为小县,土瘠民贫,为使其洁己爱民,遂书《手镜录》一册付之。前有自序,凡五十条。原为手写本,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