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台湾郑氏之平也,提督施琅自海道驰奏,七日达京师。圣祖嘉之,封靖海侯。总督姚启圣得台湾报,乃奏,已迟旬日,故不得封。然启圣经营台湾二十年,黄梧、施琅皆郑氏故将,为启圣招降,本遣平台;琅功实启圣功也。乃琅封而启圣不封,当时大臣无有言者。启圣以此大恚。疽发背,卒。后数十年,鄞人全祖望乃摭其事,作第二碑,纪实也。
当日台湾有事,巡台御史径奏,不由总督。盖自有台湾,即为定制矣。乾隆中,罢御史巡台,乃令镇道径奏。而台湾总兵,初皆以提督之有功爵者为之,道职较小,故列衔其后。嗣是,总兵非功爵之提督,亦相沿而不改。迨林爽文乱,总兵柴大纪受诛,上怒台道不先奏劾,敕台道自尽;福文襄乃奏请台道加按察使衔,得专折自奏事,毋庸会总兵衔。盖台镇兵额为天下最,又专制海外,设有异谋,内地难制,故使台道奏事,弭患之意甚深远也。而总兵多武人,不能自为奏;未几,复由道主稿会奏,以示和衷,无复有知当时故事者矣。
近廷寄至台,竟使总兵传谕台道,而总兵每次称加提督衔,台道则屡去其加衔,盖军机亦不知台道加衔之所由来矣。
道光十九年,闽督某公怪台湾奏事不由督抚,吴公荣光为藩司,对曰:台湾奏事乃国制也。某公曰:制虽如此,镇道何得居之不疑。吴公贻书戒余,始知见忌。未几,某公移督云贵去,乃解。
余既得吴公书,倍益谨慎。故每奏,皆在台言台,无一语他涉。不宁惟是,总兵所与共事者也,而猜忌尤甚。一稿往复商改,至于三四。恐台道见长,或掩之也。余悉如其意。其设施自道不能牵及总兵者,则不以闻,乃悦。最后奏讯夷囚疏及嘉庆中松相国语,总兵见之,愕然曰:如此,是有道无镇矣。余曰:请易为「相国告君语」何如?总兵思之累日,乃曰:我未识松公,倘异日召问,其何以对!无已,则从实耳。嗟乎!一奏疏也,总督忌之、总兵忌之,虽谨慎让功而卒不得免。总督既以台湾奏事为不然,大臣复轩轾镇道太甚,向非天子圣明,安知其事变之所极哉!而高庙君臣所以维持海外、弭患无形之意,不可以不白于天下也。在台诸疏,皆已发抄,无所讳隐,乃叙列其始末于此,俾世之言故事者有所考焉。
猜你喜欢 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司马迁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范晔 列传第五十七 玄宗诸子·刘昫 卷之一千八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纪昀 八一九 军机大臣奏将前命馆臣编录明季奏疏事写入纂辑明代奏议谕旨片·佚名 一二八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查明实无图谱金石等书折·佚名 卷一百十五·张守节 二八 咳嗽药·周作人 第七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梁启超 司马消难传·李延寿 孔绍安传(附孔祯、孔若思传)·刘昫 附录(三) 读江永《乡党图考》·钱穆 二年·佚名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