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五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十五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三

洪州黄檗断际希运禅师(南三百丈海嗣)

上堂。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与么行脚何处更有今日。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时有僧问。祇如诸方尊宿尽聚众开化。为什么却道无禅师。檗曰。不道无禅。只是无师。

仰山寂云。鹅王择乳素非鸭类。

五祖戒代僧云。谢和尚说得道理好。

石门聪云。黄檗垂示不妨奇特。才被这僧拶着。失却一只眼。

翠岩真云。诸方尽道黄檗坐却者僧。又道黄檗被者僧上来直得分疎不下。殊不知雾豹泽毛未尝下食。庭禽养勇终待惊人。

法昌遇云。我要无禅底做国师。

径山杲云。且道是醍醐句是毒药句。

天童悟云。黄檗大似龙头蛇尾。当时待道诸方匡徒领众又作么生。何不和声便打。更若拟议。连棒打出。

开先金云。黄檗者汉眼空四海。因甚被个布衲拶着便见瓦解冰消。且道黄檗意作么生。要会么。三盏酒庄公子面。一枝花插美人头。

愚庵盂云。黄檗一时将个正法眼擉瞎要津坐断。却被个噇酒糟汉一拶粉碎。

洞山莹云。黄檗虽则眼盖乾坤气吞寰宇。要且太煞唠嚷。还有知黄檗落节处的么。良久云。险。

资福广云。黄檗此语泪出痛肠。不知者以为凌驾诸方。恁么则深屈古人也。弁山管见略露一班。良久云。短歌微吟不能长。

法云古云。黄檗老汉大似倚势欺人压良为贱。才被者僧一拶。便乃眼睛卓朔口里模糊。虽然如是。还知古人落处么。惯钓鲸鲵澄巨浸。却嗟蛙步辗泥沙。

黄檗因百丈问甚么处去来。檗曰大雄山下采菌子来。丈曰还见大虫么。檗便作虎声。丈拈斧作斫势。檗遂与丈一掴。丈吟吟而笑便归。升堂谓众曰。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仰山寂云。百丈只解骑虎头。不解把虎尾。

五祖戒云。百丈大似作贼人心虚。黄檗熟处难忘。

云居庄云。师资相得。针芥相投。机锋互换。照用齐行。譬如二龙争珠。拏云攫雾不动波澜。二虎夺食。活捉生擒不伤物命。有者道百丈无陷虎之机。黄檗有超师之作。如斯理论。刺脑入胶盆。以拂子划一划云。劈开华岳连天秀。放出黄河彻底清。

白岩符云。尽谓这汉在草窠里拨出个三脚虾蟆。便尔向十字街头夸张卖弄。岂大方之识度欤。然据山僧看来。也只好信他一半。

法忍谧云。看他父子拳来拳应。踢来踢应。大似虎骤龙骧。令人不可捉摹。复乃升堂告众。是甚好心。检点将来。总是有头无尾。

黄檗在南泉为首座。一日斋时捧钵向南泉位上坐。泉入堂见。乃问长老甚么年中行道。檗曰威音王已前。泉曰犹是王老师儿孙。下去。檗便捧钵过第二位。

沩山佑云。黄檗大似欺敌者亡。仰山寂云。不然。须知黄檗有陷虎之机。沩云子见处得与么长。

雪窦显云。可惜王老师只见锥头利。我当时若作南泉。待伊道威音王已前。即便於第二位坐。令黄檗者汉一生起不得。虽然如此。也须救取南泉。

云峰悦云。丛林尽道黄檗有陷虎之机。南泉具杀虎之用。若作与么说话。诚实苦哉。殊不知者老贼有年无德。吃饭坐处也不依本分。若向云峰门下说甚威音王已前。更有大於王老师者。总须吃棒趂出。

径山杲云。何待问他甚年行道。才入堂见他在主位。便捧钵向第二位坐。直饶黄檗有陷虎之机。拟向甚处施设。

宝华忍云。有收有放。互换主宾。黄檗固是作家。不但骑虎头。亦解收虎尾。南泉更为好手。沩山云欺敌者亡。也是火上着油。仰山云须知黄檗有陷虎之机。大似冷处着把火。四大老分疆列土各自称尊。全提则俱全提。败缺则俱败缺。山僧今日将沩仰父子南泉叔侄缚作一团。抛向诸人面前了也。还有为四大老出气者么。

愚庵盂云。王老师年尊何不退位。致使后代儿孙向头上屙。是何道理。

灵隐礼云。山僧住持事繁。无暇为诸子葛藤。只将者两个汉放在语下作个注脚。今日莫有坐山僧位者么。若有。山僧捧钵便归方丈。看他作么生合煞。

寿昌存云。二大老一等声应气求。大似埋兵掉斗。检点将来。要且不是好心。

西遁超举沩山欺敌者亡语毕云。沩山此语似乎蹉过黄檗。殊不知沩山者汉惯於垂钩。所谓借他香饵投青海。引得鲲鳌上直钩。仰山道黄檗有陷虎之机。此语似乎智过于师。检点将来。也是擎将清水祭潮神。沩山道子见处得与么长。人都谓深肯仰山。不觉满口称赞。不知沩山手脚更捷。即就仰山之机。还用仰山身上。后来尊宿将此药头往往送入人口。而往往当面蹉过。或有道当时仰山因甚无后语。向他道再参三十年。

黄檗因百丈问运阇黎开田不易。檗曰随众作务。丈曰有烦道用。檗曰争敢辞劳。丈曰开得多少田。檗将镢筑地三下。丈便喝。檗掩耳而去。

沩山喆云。黄檗开田。功不浪施。百丈住持。令不虚行。

琅琊觉云。百丈一喝。可谓垂丝於万丈潭中。黄檗掩耳。独耸於千峰顶上。

黄檗行脚在洪州开元寺。偶裴相国休公到。见壁间画像问院主曰。壁间是甚么像。主曰高僧真仪。公曰。真仪可观。高僧何在。主无对。公曰者里有禅师否。主曰。近有一僧投寺。颇似禅者。公遂请相见。举前话问曰。真仪可观高僧何在。檗朗声曰裴休。公应诺。檗曰在甚么处。公於言下领旨。

径山杲云。裴公将错就错。脱尽根尘。黄檗信口垂慈。不费心力。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虽然如是。黄檗只有杀人刀且无活人剑。今日大资相公或问云门真仪可观高僧何在。云门亦召相公。相公若应诺。云门即向道今日堂中特谢供养。

天宁琦云。斐相国道高僧何在。分明换却眼睛。黄檗更召相公。刚把钵盂安柄。老妙喜与人错下注脚。便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蹉过了也。天宁则不然。亦召相公。相公应诺。劈脊便棒。免教者汉向死水里淹杀。

博山奉云。黄檗虽因风吹火用力不多。检点将来。只有杀人刀且无活人剑。

黄檗因游天台。路逢一僧如旧识。熟视之目光射人。乃偕行。属涧水暴涨。植杖而立。僧率同渡。檗曰兄要渡自渡。僧乃褰衣蹑波若履平地。回顾曰渡来渡来。檗曰。咄。者自了汉。我早知当斫汝胫。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

慧云盛云。黄檗有胆无心放过者僧。见他渡去好向道。你只解恁么去。不解恁么来。待其渡来。拈拄杖痛与一顿。

黄檗一日捏拳曰。天下老和尚总在者里。我若放一线道。从伊七纵八横。若不放过。不消一捏。僧便问放一线道时如何。檗曰七纵八横。曰不放过不消一捏时如何。檗曰普。

云门偃因僧问如何是七纵八横。偃云念老僧年老。如何是普。偃云天光回照。如何是天光回照。偃云骼觜少人知。

黄檗示众。自达磨大师到中国。惟说一心。惟传一法。以佛传佛。不传余佛。以法传法。不说余法。法即不可说之法。佛即不可取之佛。佛乃是本源清净心也。

瑞岩愠云。黄檗将达磨大师鼻孔出气。将谓无人检点。山僧不是抑他威光。祇要家平户怗。

黄檗因裴相国捧一尊像跪请曰乞师安名。檗召裴休。公应诺。檗曰与汝安名竟。公乃作礼曰谢师安名。

雪窦显代休当时便喝。

径山杲云。裴公黄檗可谓如水入水似金博金。虽然如是。检点将来不无渗漏。今日蔡郎中或捧一尊像请云门安名。即向道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若云谢师安名。更向道下坡不走快便难逢。

天宁琦云。裴公捧像。黄檗安名。冷地看来如阿家教新妇相似。直是好笑。笑须三十年。妙喜既不能坐断。未免随例颠倒。便唤作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周人以栢。殷人以栗。

黄檗因南泉问。定慧等学。明见佛性。此理如何。檗曰十二时中不依倚一物始得。泉曰莫便是长老见处么。檗曰不敢。泉曰。浆水钱且置。草鞋钱教谁还。檗休去。

云峰悦云。若不同床睡。焉知被底穿。

径山杲云。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天宁琦云。又是得便宜。又是落便宜。

愚庵盂云。老僧则不然。南泉还浆水钱。黄檗偿草鞋钱。不见道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黄檗因六僧新到。五僧作礼。一僧提起坐具作一圆相。檗曰我闻有一只猎犬甚恶。曰寻羚羊声来。檗曰羚羊无声到汝寻。曰寻羚羊迹来。檗曰羚羊无迹到汝寻。曰寻羚羊踪来。檗曰羚羊无踪到汝寻。曰与么则死羚羊也。檗便休去。明日升座曰。昨日寻羚羊僧出来。僧便出。檗曰昨日公案未了。老僧休去。你作么生。僧无语。檗曰。将谓是本色衲僧。元来祇是义学沙门。连棒打出。

雪窦显云。只如声响踪迹。既无猎犬向甚处寻逐。莫是绝声响踪迹处见黄檗么。诸禅德。要明陷虎之机。也须是本分衲子。

古南门云。黄檗钩头有饵。者僧随钩直上。虽然。既为猎犬。因甚羚羊到面前也不识。若是个汉。待黄檗云羚羊无声到汝寻。便把住云者老汉原来只在者里。恁么则稍有衲僧气息。黄檗纵有陷虎之机。又向甚处施设。

龙华体云。雪窦龙头蛇尾。带累黄檗堕在声迹坑阱。当时者僧若是个本分衲子。待道羚羊无声到汝寻。便好云不劳再勘。拂袖便出。直饶黄檗通身是眼。也鉴伊不得。

保福达云。与么答话。大似酒后。当时接临济的甚处去。也不妨令人疑着。乃曰昨日公案未了老僧休去你作么生。龙头蛇尾汉。好与者僧一状领过。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南三百丈海嗣)

住大沩时号懒安。室中每问僧。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疎山仁闻。特入岭请益。值庆泥壁次。便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岂不是和尚语。庆曰是。山曰。忽遇树倒藤枯。句归何处。庆放下泥盘呵呵大笑归方丈。山随后曰。某甲三千里卖却布单。特为此事而来。和尚何得相弄。庆唤侍者取钱二百与者上座去。且嘱曰。向后有独眼龙为汝点破在。山后到明招举前话。招曰大沩可谓头正尾正。祇是不遇知音。山亦不契。犹问曰。树倒藤枯句归何处。招曰却使沩山笑转新。山於言下大悟。乃曰沩山元来笑里有刀。

开福宁举有句无句语了。良久云。会么。深秋帘幙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天目礼云。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坐断千差毒蛇当路。树倒藤枯句归何处。老僧直得五年分疎不下。报恩秀云。当时若问万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树倒藤枯句归何处。但向道苍天苍天。为什么。不见道春行冬令。

高峰妙云。有句无句。金乌吞玉兔。如藤倚树。癞马系枯桩。树倒藤枯。一冬烧不尽。句归何处。石虎当途踞。呵呵大笑。龙头蛇尾。捺倒烂泥里。刚刀不斩无罪之人。且道沩山过在甚处。乃呵呵大笑下座。

杭州大慈寰中禅师(南三百丈海嗣)

上堂。山僧不解答话。祇能识病。时有僧出。慈便归方丈。

报慈遂征云。且道大慈识病不识病。此僧出来是病不是病。若言是病。每日行住不可总是病。若言不是病。出来又作么生。

雪窦显云。大凡扶树宗乘须辨个得失。且大慈识病不答话。时有僧出便归方丈。雪窦识病不答话。或有僧出劈脊便打。诸方识病不答话。有僧出必然别有长处。敢有动着。大唐天子只三人。

黄龙南云。可惜放过。当时见伊出来。劈脊便打。待伊知得行棒来处。免见千古之下遭人检点。黄龙今日也识病。会答话。忽有个汉出来掀倒禅床。者里合作么生支准。诸上座。请代一转语看。

翠岩芝云。者僧才出。大慈便归方丈。并无个道理。什么处是识病处。如今也须子细。

天童觉云。大慈雪窦二俱作家。要且祇顾目前不防脚下。或有个不识好恶不问东西底汉出来便掀倒禅床。直饶你全机大用。祇恐着手脚不办。正当恁么时。还有识病底眼么。

保宁茂云。大慈只好依方修合。自病却难下药。

南堂欲云。雪窦可使千古流芳。要且未得剿绝。若据山僧见处。直须打了拖出。何故。大海不宿死尸。

愚庵盂云。不是者僧怎见国手。且道者僧是甚么病。我道者问便是。还甘么。

古南门云。古南亦不解答话。祇能识病。有僧出但云。膏肓之疾不堪医治。大众动着了也。若善承当。便是千佛一数。

天童忞云。大唐天子只三人。雪窦太煞肋胸自点。诸方必然别有长处。布袋里盛锥子。不出头是好手。虽然。既已见义。不为非勇。如今山僧亦识病不答话。设有僧出。便乃呵呵大笑。若是诸方长处。座中尽有江南客。

宝寿新云。大慈与雪窦非唯识病亦且擅药。饶你卢医扁鹊也须缩手归降。虽然。祇如病犯膏肓。作么生治。瞎七瞎八。

龙华体云。弁山亦不解答话。祇是识病。待有僧出。但向道太岁头上不要动土。才拟议。连棒趂出。

白岩符云。龙门万仞雪浪稽天。自非擅攫雾拏云技者。到者里未免点额而归。虽然。还识者僧么。

大慈言云。性空老汉虽则放去较危。收来太速。检点将来。总被者僧一状领过。

西山音云。山僧不识病。祇解答话。待有僧出。山僧今日牙痛。

大慈因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慈曰般若以何为体。州呵呵大笑而出。明日州扫地次。慈却问般若以何为体。州下扫帚拊掌大笑。慈便归方丈。

雪窦显云。前来也笑。后来也笑。笑中有刀。大慈还识么。直饶识得。也未免丧身失命。

沩山喆云。才见呵呵大笑。便与一掌。明日问。待伊大笑。又与一掌。大慈若下得者两掌。可谓生铁铸就。风吹不入。宗师家一等是摇撼乾坤。直教如旱天霹雳。万里无云轰一声。教他眼目定动。岂不俊哉。要识赵州大慈么。莫怪从前多意气。他家曾谒圣明君。

黄龙新云。赵州金鍮不辨。玉石不分。直饶分去。也未梦见大慈在。

黄龙震云。般若非是无体。二老不能知。般若非是无用。二老不能用。若也能知能用。一言可以截断众纷。何必再三。

南华炳云。两个汉只解掩耳偷铃。不解移风易俗。或有问南华般若以何为体。劈脊便打。待伊眼目定动。却问般若以何为体。灵俐汉忽然蹋着。必定自知落处。

古南门云。雪窦与贼过梯。古南则不然。前来也笑。后来也笑。明眼衲僧分疎不下。忽有个汉出来道古南也是与贼过梯。直向道还我刀来。

大慈因僧辞。问甚么处去。僧曰江西去。慈曰我劳汝一段事得否。曰和尚有什么事。慈曰将取老僧去得么。曰更有过於和尚者亦不能将去。慈便休。

洞山价因其僧来举似前话。山责曰阇黎争合恁么道。僧曰和尚作么生。山曰得。

法眼益别僧云。和尚若去。某甲提笠子。

汾阳昭代慈云。知汝力微。

净因成云。者僧可谓担头不泊蝇。是则固是。要且只是个孤生独死汉。

天童觉云。大慈合伴不着。者僧不如独行。也须是恁么始得。直饶大慈古佛也不奈者担板汉何。且道者汉别有什么长处。

宝寿方别僧云。某甲无者闲气力。

大慈示众。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

洞山价云。说取行不得的。行取说不得的。

云居膺云。行时无说路。说时无行路。不行不说时。合行甚么路。

洛浦安云。行说俱到则本分事无。行说俱不到则本分事在。

天童觉云。绝是非。没踪迹。相逢不识面。识面不相逢。诸尊宿各有长处。如今舌头上无十字关。脚跟下无五色线。要行便行。要说便说。若有人问长芦如何是要行便行。向伊道。步。如何是要说便说。向伊道。啊。

广胤标云。者一伙汉一期拈弄各逞己见。於唱教门中足可称尊。若到祖师门下。各吃拄杖有分在。虽然。点石化为金玉易。劝人除却是非难。

天台平田普岸禅师(南三百丈海嗣)

僧参。田打一拄杖。僧近前把住拄杖。田曰老僧适来造次。僧却打田一拄杖。田曰作家作家。僧礼拜。田把住曰是阇黎造次。僧大笑。田曰者个师僧今日大败也。

鼓山贤云。平田伸缩安闲。自是惯战老将。者僧前倨后恭。遭他活陷。真个弄巧成拙。虽然。今日讨者师僧亦不可得。

广州安和寺通禅师(南三百丈海嗣)

仰山作沙弥时。一日唤寂子。与我将床子来。山将到。和曰却送旧处着。山从之。和复召慧寂。山应诺。和曰床那边是什么物。山曰枕子。和曰者边是什么物。山曰无物。和复召慧寂。山应诺。和曰是什么。山无对。和曰去。

高峰妙云。潦倒安和用心不臧。仰山命蹇为魅所着。山僧恁么道。也是逆风秉炬。

洪州百丈法正禅师(南三百丈海嗣)

尝诵涅盘经。不言姓名。时呼为涅盘和尚。一日谓众曰。汝等与我开田。我为汝说大义。众开田了。礼拜曰。请和尚说大义。丈乃展两手。众罔措。

沩山喆曰。百丈说大义。可谓今古罕闻光前绝后。大沩即不然。但向道开田劳力。请归堂歇。教他天下衲僧亡锋结舌。何故。鹤有九皋难翥翼。马无千里谩追风。

广教玉云。百丈可谓将金弹子博他泥弹子。虽然剖腹刳心。未免钉桩摇橹。山僧今日领众开田。大众请说大义。但与唱个村田乐。不特为兄弟释烦慰劳。要令天下衲僧个个解黏去缚。且道是何节拍。击拂子云。久立珍重。

赵州从谂禅师(南三南泉愿嗣)

因南泉上堂。州出问。明头合。暗头合。泉便下座归方丈。州曰。者老汉被我一问。直得无言可对。首座曰。莫道和尚无语好。自是上座不会。州便与座一掌曰。者一掌合是堂头老汉吃。

五祖戒云。正贼走了。逻贼人吃棒。又云。南泉当断不断返招其乱。

云居舜云。诸人作么生会。有底道首座落他绻缋。与么会又争得。山僧道赵州大似傍若无人。

赵州游方时到临济。才入门洗脚次。济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曰恰值山僧洗脚。济近前作听势。州曰会即便会。啖啄作甚么。济便归方丈。州曰三十年行脚。今日错为人下注脚。

法云秀云。众中商量道赵州不识临济作贼。却为他下个注脚。临济当时作听势。何不劈耳便掌。若恁么。何曾梦见赵州识得临济。殊不知两个尽是老贼。须知一个好手。敢问诸人。那个是好手。具眼者辨取。

教忠光云。临济有验人眼。赵州又饱丛林。等闲略露风规。自然头正尾正。还会么。若不得流水。还应过别山。

赵州因侍者报。大王来也。州曰万福大王。者曰未到在。州曰又道来也。

黄龙南云。头头漏泄罕遇仙陀。侍者只解报客。不知身在帝乡。赵州入草求人。那觉浑身泥水。

径山琇云。侍者报客不知客是何人。赵州虾为子屈。不觉打失眼睛。且道径山恁么批判又且如何。巡人犯夜。

愚庵盂云。侍者虚报君情。赵州望敌轻进。直得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龙海上驾山来。

佛日晳云。赵州古佛犹作者般去就。山僧即不然。今日御驾亲临。设有侍者报和尚万岁来也。便与劈面掌云。莫诳山僧好。何故。天威不违颜咫尺。何曾少间至尊前。

白岩符云。赵州费尽盐酱劳而无功。侍者黄袍加身承当未敢。二者俱不济事则且置。祇如道万福大王。者里合作么生。始堪与赵州相见。

赵州因台山路上有一婆子。凡游台僧问台山路向甚么处去。婆曰蓦直去。僧才行三五步。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有僧举似州。州曰待我去勘过。明日州便去问。台山路向甚么处去。婆曰蓦直去。州便行。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州归院谓众曰。台山婆子我为你勘破了也。

报慈遂征云。前来僧也恁么道。后来赵州去也恁么道。且道甚么处是勘破婆子处。又云。非唯被赵州勘破。亦被者僧勘破。

雪窦显云。还知天下衲僧出者婆子圈缋不得么。

琅琊觉云。大小赵州去者婆子手里丧身失命。虽然如此。错会者多。

宝峰文云。大小赵州若检点来。也好吃婆子手中棒。且道赵州过在什么处。若检点得出。方解不受人瞒。归宗门下莫有不受人瞒底么。喝一喝下座。

沩山喆云。天下衲僧只知问路老婆。要且不知脚下泥深。若非赵州老汉。怎显汗马功高。

仰山钦云。错。婆子心肝。赵州五脏。一捏捏碎。撒在诸人怀里了也。且道是有勘破无勘破。良久云。错会者多。

高峰妙云。诸方判断。尽道赵州勘破婆子。若据高峰见处。正是婆子勘破赵州。且道以何为验。以手指云。蓦直去。

瑞岩愠云。婆子如虫御木偶尔成文。赵州见义勇为翻成特地。诸人还会么。云收雨霁长空阔。一对鸳鸯画不成。

笑岩宝云。婆子率快平生。只得一橛。赵州惯能勘辨。放过当阳。当时才见道好个师僧又恁么去。但只鼓掌呵呵大笑而归。不独与天下行脚衲僧增锐。亦使者婆子向去别有生涯。

愚庵盂云。者婆子学得个红绵套索底法儿。不知陷害了多少良民。不期撞着个鲁智深华和尚。人在他圈缋里。打个筋斗跳出来。者婆子直得无计可施。且那里是赵州打筋斗处。

弁山音云。且道那里是赵州勘破处。只为梅花寒未彻。故来霜上又加雪。冻开平地起龟文。连累青山迸白血。

育王雪云。婆子勘破赵州。作家始终作家。赵州勘破婆子。钝置递相钝置。且道其中人又作么生。良久云。负恩者多。

崇庆古云。赵州拶崄崕句。婆子施陷虎机。虽则二俱作家。未免傍观者哂。

义山讷云。台山大路今古平夷。无端被者婆子添土添沙。高下成迹。赵州虽能高处高平低处低平。检点将来。怎奈反成坑堑。

西遁超云。先辈大老有谓赵州问台山路时。婆子不应与那僧一例而答。此是婆子失机处。故被赵州勘破。如此判断。恐赵州叫屈。愚庵老人问。赵州勘破婆子意旨如何。超云。火烧牛尾。有雷无雨。老人云未在更道。超云。重阳服甘菊。到老眼不花。

东塔熹云。赵州者汉大似假虞伐虢。惜山僧不预其会。当时若见伊说勘破了也。但对云和尚今日亦被大众勘破。管教赵州者汉无杀合在。

本觉微云。有者道婆子被赵州勘破。有者道赵州被婆子勘破。殊不知赵州婆子总被者僧勘破。且道节文在什么处。以拄杖一画云。路从平处险。人向静中忙。

四祖浪云。尽谓台山婆子被赵州勘破。殊不知赵州却被婆子勘破。且道勘破在什么处。

□□润云。大小赵州於婆子手里纳败。却来者里拔本。当时润上座若在。待道我为汝勘破了也。但把火照看者老汉面皮厚多少。

赵州因僧问。承闻和尚亲见南泉是否。州曰镇州出大萝卜头。

愚庵盂云。要见南泉则易。见赵州则难。要见赵州则易。见萝卜头则难。还有要见萝卜头者么。请来与老僧相见。老僧卖身供养他。不见道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

胜法法云。赵州古佛得南泉平常之道。等闲拈出不妨塞断天下人口。检点将来。犹是鼓粥饭气。今日有问新胜法。亲见磬山是否。山僧但蓦头与伊一棒。何故聻。曹溪波浪如相似。无限平人被陛沉。

东塔熹云。铁壁银山截断众流。不无他赵州。者汉然要且只明陷虎机。无出身路。设有问山僧闻和尚亲见龙池是否。但对道。问话即得。礼拜了退。

青龙操云。赵州塞者僧口则得。塞天下人口则难。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十五

猜你喜欢
  卷第六·佚名
  卷第一·元来
  卷第三十·居顶
  别行大般若经第七分第十六分序·太虚
  第十五章 受纳大精舍·佚名
  说无垢称经卷第四·佚名
  卷三十五·赜藏主
  大雲初分福田健度第三十四·佚名
  翻译之记·佚名
  序论 ·佛音
  序·佚名
  高僧傳卷第六(義解三)·慧皎
  省庵法师传(附录)·宝贤
  四分律卷第五十六(第四分之七)·佚名
  释摩诃衍论 第二卷·龙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吴殳

      或问曰:“初盛中晚之界如何?”答曰:“商、周、鲁之诗同在《颂》,文王、厉王之诗同在《大雅》,闵管、蔡之《常棣》与刺幽王之《》、《宛》同在《小雅》,述后稷、公刘之《豳风》与刺卫宣、郑庄之篇同在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十一·丘逢甲

    (戊申稿)(清光绪三十四年)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春阴和覃孝方(二首)极目平芜欲化烟,春愁黯黯不成眠。半醒半醉帘垂地,微雨微晴水拍天。望里花光浑暗淡,梦中云气太缠绵。伏雷未起蛟龙蛰,闲过东风混沌

  • 卷二十九·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九目录名胜类题潇湘八景【元戴良】题仲经家江贯道潇湘八景图【元程钜夫】题陈氏潇湘八景图【元陈旅】潇湘八景画【明宣宗】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

  • 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晩眺十韵汲黯匡君切亷颇出将频直词才不世雄略动【一作用】如神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层城临暇【一作媚】景絶域望余春旗尾蛟龙会楼头燕雀驯地平江动蜀天濶树浮秦

  • 尚史卷八十·李锴

    列传五十八説客传陈轸 【子应附】陈轸者游説之士去楚之秦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秦攻陉韩使人驰南阳之地【驰反走示服也】秦已驰【驰进也韩避而秦进也】又攻陉韩因割南阳之地秦受地又攻陉陈轸谓秦王曰国形不便故驰交不亲

  • 卷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七 陈世系表畧 陈氏汉太丘长陈寔之後也世居颍川寔元孙准晋太尉准生匡匡生达永嘉南迁为丞相掾历太子洗马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後我子

  • 一六一 北大感旧录七·周作人

    十一,胡适之 今天听说胡适之于二月二十四日在台湾去世了,这样便成为我的感旧录里的材料,因为这感旧录中是照例不收生存的人的,他的一生的言行,到今日盖棺论定,自然会有结论出来,我这里只想就个人间的交涉记述一二,作为谈话的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七。·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七卷列传七零零零零列传第七。[奚论][素那][骤徒][讷催][薛 头][金令胤][官昌][金

  • 苏亮传·令狐德棻

    苏亮字景顺,武功人。祖父苏权,任魏国中书侍郎、玉门郡守。父亲苏..,任泰山郡守。苏亮自幼通达机敏,知识广博,好写文章,善于起草奏章。最初被举荐为秀才,到洛阳,遇见河内人常景。常景很器重他,回头对人说:“秦中才学能够与太行山

  • 结论·梁启超

    新史氏曰:吾侪读史何为乎?察往以知来,鉴彼以诲我而已。吾读泰西列国近世史,观其事业及其人物,无不使吾气王而神往,而于意大利建国史,尤若养养然有所搔抓于余心,趯趯然有所刺激于余脑。使余笑,使余啼,使余醉,使余舞。余求其故而不

  •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孔子

    【原文】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 孔子说:“老百姓对于仁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水与火,我还看见因跳进去而死了的,却从没有看见过因实践仁德而死了的。”

  • 士容论第六 士容·吕不韦

    士容原文:一曰:士不偏不党 。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朗然不儇,若失其一。傲小物而志属於大,似无勇而未可恐狼,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

  • 卷三十五·道世

    △法服灾第三十(此有六部)▲述意部第一夫袈裟为福田之服,如敬佛塔;泥洹僧为衬身之衣,尊之如法。衣名销瘦,取能销瘦烦恼;铠名忍辱,取能降伏众魔。亦喻莲华,不为汙泥所染;亦名幢相,不为邪众所倾。亦名田文之相,不为见者生恶;亦名救龙

  • 甲三 依教奉行分·太虚

      甲三 依教奉行分  嘱累品第十三   此经全部三大分,第一教起因缘分──序分,第二圣教正说分──正宗分,已经讲完了,今讲此第三依教奉行分,即是流通分。嘱累者,嘱托以此事而烦累彼的意义,如法华文句云:“嘱是佛所付嘱

  • 农桑衣食撮要·鲁明善

    元鲁明善撰。明善元史无传,其始末未详。此本有其幕僚导江张序一篇,称明善威乌尔人,以父字鲁为氏,名铁柱,以字行。于延祐甲寅出监寿郡,始撰是书,且锓诸梓。又有明善自序、则称叨宪纪之任,取所藏农桑撮要刊之学宫。末署

  • 宴会·鲁彦

    夏天的一个午间,一家狭窄的饭铺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宴会。 那里是十三个互称为同志的革命党人,衣襟上备有相同的蓝色而长方的徽章,操着声调各别的官话,占据了两张方桌合并的座位,低小的房子的空气因着这几个人的来到,骤然变得

  • 餐樱庑随笔·况周颐

    况氏为晚清词学大家,兼治野史掌故,著述甚丰。该书即其中的一种,杂记清代宫廷辛秘,朝野轶闻,典章学术,市井风情等,稍兼前清历代野史。该书原连载于《东方杂志》(十三卷),现据此标点整理,参考了今人的整理成果。

  • 心与禅·李叔同

    本书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与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