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边备对

南宋地理著作。程大昌撰。6卷。淳熙年间,作者在讲筵,因孝宗问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地理等情况,后遂撰此书,以备问对。该书载自古以来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和战争涉及到的地理情况。首叙四海为全书纲要,次载秦汉以来的缘边州郡,凡北方少数民族名号、境内的山川、沙漠、关塞、城障和牙庭所在地皆加以辨析。今仅有1卷本的《古今说海》、《历代小史》、《古今逸史》等版本流传,当已非原本。

《北边备对》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水道提纲·齐召南
  今水经·黄宗羲
  晋录·沈思孝
  东三省舆地图说·曹廷杰
  西河旧事·佚名
  何氏沈阳纪程·何汝霖
  光福诸山记·张郁文
  舆地广记·欧阳忞
  雍正河南通志·田文镜
  七十二候考·曹仁虎
  嘉泰会稽志·施宿
  圣寿万年历·朱载堉
  东城志略·陈作霖
  诸蕃志·赵汝适
  炎徼纪闻·田汝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翠微翁·唐圭璋

      水调歌头   贺赵可父七月初六   蓂荚才开六,宝历已当千。人间收尽繁溽,凉意入琴弦。尽道荐衡交剡,更值生申时节,喜色动闾阎。终夜望银汉,文宿贯台躔。   定燕秦,封晋魏,信当然。处处红莲开幕,曹掾岂能淹。见说玉堂

  • 孔平仲·唐圭璋

      平仲字毅父,武仲之弟,清江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元祐二年(1087)召试,授集贤校理。仕至提点京西刑狱。坐党籍,谪惠州安置。徽宗即位,召为户部员外郎、迁金部郎中,出使陕西、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职卒。有清江集。

  • 卷一·汪广洋

    钦定四库全书凤池吟稿卷一    明 汪广洋 撰五言古体大祀维皇建有极庚戌値时康二气迭敷宣允若协雨阳季秋成物际报祀礼有常扫地事明荐穹庐列两行鼓钟宿在悬玉帛灿成筐陶匏湛醴齐大登具牛羊匪侈礼物丰贵在诚意将今

  • 列传第四十七 沈约 范云·李延寿

    秦末有沈逞,征丞相不就。汉初,逞曾孙保封竹邑侯。保子遵自本国迁居九江之寿春,官至齐王太傅,封敷德侯。遵生骠骑将军达,达生尚书令干,干生南阳太守弘,弘生河内太守勖,勖生御史中丞奋,奋生将作大匠恪,恪生尚书关内侯谦,谦生济阳太

  • ●卷三·司马光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相,车驾因出,急幸其第。时两浙钱ㄈ,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

  • 皇王大纪卷三·胡宏

    宋 胡宏 撰五帝纪帝尧陶唐氏元载甲辰论曰或传自开辟或曰自燧皇至于春秋获麟之嵗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六纪在包羲前三纪在包羲后而末纪流讫于黄帝者也谨按包羲始画卦造书契夫孰知其前之六纪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自包羲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纪昀

    金纪 【四】世宗 【二】○世宗二大定十二年春正月戊寅诏有司凡陈言文字皆国政利害自今言有可行以其本封送秘书监当行者录副付所司丙申以水旱免中都 西京南京河北河东山西陕西去年租税二月壬寅帝谕诸王府长史曰朕选汝

  • 崔光传·李延寿

    崔光,清河人,原名叫孝伯,字长仁,这是孝文帝赐给他的名字。祖父崔旷跟随慕容德南渡黄河,住在青州的时水。慕容氏败亡,崔旷入仕南朝任宋国乐陵太守。宋在黄河南边建立冀州,设置郡县,他便成了东清河俞阝地人。崔光的父亲崔灵廷任

  • 源乾曜传·刘昫

    源乾曜,相州临漳人。隋朝比部侍郎源师的孙子。父源直心,高宗时曾任司刑太常伯,因犯错误流配岭南而去世。乾曜中进士,在景云年中(710),任谏议大夫。当时公卿百官三九射礼已久废,源乾曜却上疏道:“圣王教天下百姓,必制礼来正人

  • 附录二 湖南广东情形·梁启超

    中国苟受分割,十八行省中可以为亡后之图者,莫如湖南、广东两省矣。湖南之士可用,广东之商可用,湖南之长在强而悍,广东之长在富而通。余广东人也,先言广东。守旧之徒谈及洋人则嫉之如仇,与洋人交涉则畏之如虎。此实顽固党之公

  • 第十六章 南方王朝之消沉【南朝宋齐梁陈】·钱穆

    一、南朝帝系及年历(一)宋 宋八帝,六十年。【凡四世,六十六男。骨肉相残,无一寿考令终者。】 (二)齐 齐七帝,二十四年。【人物历运,于南朝为最下。】 (三)梁 梁四帝,五十六年。 (四)陈

  • 卷一百三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舆地考古冀州下元元起朔漠并西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其地北踰隂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泰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

  • 课儿八法·石成金

    熟读子弟读生书,须于清晨令其连读,自百遍至二百遍,熟如流水,乃及别事。盖今日之根本既深,嗣后永不遗忘,及理书时不烦多读,即通本一气滚下,何等省力。每见乡塾中不乘其朝气熟读生书,日午纠督,一句一格,先生挞之,而加怒子弟,愈久而气

  •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一·王顼龄

    虞书集传虞舜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也书凡五篇【陆氏徳明曰虞书凡十六篇十一篇亡】尧典虽纪唐尧之事然本虞史所作故曰虞书其舜典以下夏史所作当曰夏书春秋传亦多引为夏书此云虞书或以为孔子所定也集说【孔氏颖逹曰庄八年

  • 成正觉品第二十二·佚名

    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降伏魔怨。灭其毒刺建立法幢。初离欲恶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内静一心灭觉观。定生喜乐入二禅。离喜受圣人说住於舍。有念有想身受乐入第三禅。离忧喜舍苦乐。念清净入第四禅。尔时菩萨住於正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切佛语心品之三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云何为三。所谓三昧乐正受

  • 圣箭堂述古·道霈

    鼓山释 道霈 述天童宏智觉禅师僧堂记。夫灵山之笑温。少林之坐寒。东西绳绳。三十三传。老卢受衣钵而逃。厥事显着。开阖翕张。波澜光焰。肆口而说。肆心而应。道传器受。源深流长。南岳青原。代以得人。或默有所宗

  • 敦煌录·佚名

    五代敦煌地志。册页装,首尾全,共八十行,内容记敦煌郡境内之效谷城、贰师泉、莫高窟、鸣砂(沙)山、甘泉水、金鞍山、李先王庙、阳关、玉女泉、张球故居、石膏山、河仓城、长城等佚闻遗事。所记莫高窟天王堂绘赞普部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