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学的现实论

──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外国文学院讲──

一 近代两大思潮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二 现实主义为近代思想主潮  三 佛学现实论与现实主义之异同  四 佛学之现实论  五 现实论之宇宙观与人生观

通常的人以为佛法主张虚无寂灭,是消极而且抹煞现实的。这种测想、完全谬误,因佛法纯粹是真实、和注重现实的学问。谈到现实这个名词,就和西洋近代的两大思潮──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发生了联带的关系。所以、在未释佛法的现实论之前,将此两大思潮略述梗概。

一 近代两大思潮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在西洋各种主义中,可以代表近代思潮的,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种主义,是以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和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哲学为根据,而应用到人生实际和社会上去的。理想主义根据的,是哲学上的理性派,就是注重推论,用论理学上的演绎法,先立一个一切事事物物的共通的标准,而据以应用到一切事事物物的各方面去,这样的求他的实在。现实主义根据的,是哲学上的经验派,就是注重事实,用论理学上的归纳法,凭经验和知觉去观察一切事事物物的现象,归纳起来,这样去求他的真理。哲学上有此二派,科学上也有此二派,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上也有此二派。但理想主义近于哲学,偏于社会方面,现实主义近于科学,偏于个人方面。这两种主义,互为消长。近来日人作的“近代思潮”里,就把代表近代的思潮,归到这两种主义上去。

二 现实主义为近代思想主潮

近代思想的特色,专重现实方面。比方各种科学的发明进步,是受了经验派的影响,近代思想所以有非常进步,也是为了专重现实的原因。所以在两种潮流中,现实主义要算是近代的主潮,科学上是如此,哲学上也是如此。在起初、哲学上原是重理想方面的,后来英国哲学家洛克继培根之后,提出人类知识论,以为人类精神初如白纸,后由经验遂成种种知识。经验以前,如像神秘事就是不可知的,实际上经验到的事物都是现象的事,这才是现实的。法国的哲学家近于理想派,英国的哲学家近于经验派,后来德人康德才出来调和而成为新理想派。可是、康德的哲学已受了经验派的影响,著重现实方面了。其后、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说所起的各派进化论,也是以现实为根基的,其研究结果又是以现实为最后判断的。这样、又应用到人生实际的社会运动上去,作出改造进步的办法,企图达到现实的满足,实现黄金世界于人间的将来。至于理想的超自然的所谓天国,则终于成为现实主义者所反对的迷梦。

三 佛学现实论与现实主义之异同

上面已经把近代思潮的现实主义讲了一个梗概,这儿又来论佛学现实论和现实主义的关系,究竟两者的同异在那裹?因为、两者都以现实的一切事事物物为根据,佛学用“法尔如是”的道理──法就是诸法,统指一切事物──去解决人生宇宙究竟问题。法尔如是,就是说:诸法性相原来如此,还他如此。用这个道理来证明,真实不在现前的事物外,当下便是。近代的现实主义也注重,即从现前的事物证明出真实,这是二者的同的方面。不过、现实主义的办法,总不外乎用五官感觉,及意识知觉──概念思想及归纳、演绎种种方法来推论,终脱不了分别戏论的遍计所执。所以、现实主义是平凡的人有限度的、不完全的知识经验所得的结果,究非宇宙的究竟真相,而佛则是无上正等正觉者,他所经验到的是无限的圆融的现实境界。从这点说起来,佛学的现实论又和现实主义不同。

四 佛学之现实论

甲、现行实事──流行之不常不断 一切显现的事物,我们不但叫他为现实的事,而说他是现行的事,因为、他都是流行变化的;因为他既不是固定常住,又不是断尽绝灭的。譬如住的房子,起初是新的,后来便旧了,当中经过无量刹那的渐渐积久的结果,这就是所谓流行变化,不是固定常住的道理。要是更过了些时间,或是房子烧了,人死了,这便显然是一种非常的变化,可是还是相续不断的。人死了不过是肌肉起了地、水、火、风等分化,经验的精神知识还是继续流行不断不灭,房子烧了不过不是房子了,但是他的物质终于不灭,当中不过是起了一种极严重的变化而已。所以说:一切都是恒时流行不断不灭。像这样的情形,佛典上有个名词,就叫“诸行无常”。又如一个朝代,明洪武开国至崇祯而亡,但是他的民土文物非开国而始生有,亦非亡国即归灭无,这就是“国破山河在”的道理。在科学上、也认有一种常住“本体”,如唯物论所谓的原子、电子,佛学还是认为流行不常的东西。总之、佛学于一切现实都认为流行而不常不断的。各家所谓神我、上帝、原子、电子的常执,与死坏即绝灭的断执,就此打破了。

乙、现事实性──缘成之非有非空  流行转变,而非常非断之事事物物,皆假众缘聚集而成;缘至则集,缘尽则散。譬如一学校,假学生、教授、学制、学舍等种种聚集组合而有,此地本无学校而今有学校,则非有而有有由众缘,由众缘故自体非有,虽无自体而不无众缘,故非空。又如一人身,揽四大五蕴而成,离四大五蕴觅人身则非有,假四大五蕴名人身则非空。此非有非空、万物万事之实际显现,本是如此;实实在在宇宙万物皆不能外众缘所成义。唯识家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之说,天台及贤首空假中三观之说,皆据乎此。实非主宰创造各不平等因之妄说所可同年而语。

丙、现性实体──亲证之言绝思绝 以上所说,一切事物皆是缘成的,而以非有非空为其性,但是非有非空的理性,犹是假智诠上的共相道理,其自相实体究竟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要想证得他,如果用言论思想来推考,断没有得到的可能。因为言论思想,终于与实体是隔离的,他们是永久不能见面的。这条路达不到,只有走另一条路,就要根据佛法里面修慧亲证的办法,要办到止观并行,引出无分别智,将平常有对待的分别知识突然遣尽,这样始可以证得非有非空的理性所显的诸法真体。

丁、现体实能──唯识之显现变现 证得言绝思绝的实体以后,始见无量的真实功能都不外乎智识。总之、根身、器界唯识变现,宇宙诸法皆识显现。所以、佛智为诸法中王,一切诸法无不为佛智所调御,而佛法即以宇宙诸法为身,号称法身,人们有心识,都可成佛,那怕宇宙万变纷纭,都以心识为主动力,都以心识为出发点。所以、人们各各都有转变全宇宙改换一切的本能,谈到此处,就要赖各个人的勉奋了!

五 现实论之宇宙观与人生观

事事物物既是刹那刹那地流行变化,无始无终,又假众缘结合而成,无边无中的。统计一切事物曰宇宙,指其特殊之一部分曰人生。从宇宙的观点上以观人生,人生原与一切事物不异的。佛已证到人生和宇宙一致的实性,所以佛法的法身即宇宙──人生性即宇宙性──,那时、不但能受用宇宙,而且能够转变宇宙。但人们则尚须依据佛法去修持,其修持的出发点,前头说过一切唯识的道理。所以宇宙一切,我们都可以自动变化,不待外求,只须发展心识的本能,便可证得人生和宇宙的澈底的现实真相。这样说来,佛法正是指示人们发展本能,就在这世界中实证无上的真境,并不是所谓抹煞现世,虚无寂灭,离却人生和宇宙实在实际显现之象,而凭虚创造异论以为高奇的学问。但是、现在人们之智慧未完全,不能亲证,又不免为向来积迷的识所变起的种种对象所惑而认识不真,故时有谬误知解。故人类等一切有情之改善宇宙,皆须从改善自己之心识做起。(袁辅臣、王天中合记)(见西来讲演集)

  


猜你喜欢
  性 释·太虚
  卷十九·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卷第三·晦翁悟明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卷下·佚名
  卷第七十·李通玄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二十卷·一行
  鼻奈耶卷第七·佚名
  卷之二·德清
  覆仁山法师等书·太虚
  解深密经卷第五·佚名
  卷十五·道世
  宝镜三昧本义·行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淳熙稿卷十四·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十四 宋 赵蕃 撰 七言律 宜春县斋寒食日作 故知寒食住为佳可奈携家更忆家忧乐相寻定何种死生如梦本无涯节中天色少来旧诗里风光别去嗟李迳桃蹊事虽退柳行因雨未抛花 三月初二日雨人以为风止

  • 卷二十三·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二十三宋 范成大 撰初秋二首急雨过窗纸新凉生簟藤蹒跚老铃下来炷壁间灯壮岁故多病老年知不堪何须看公案只此是真参蝙蝠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蛩壁下秋虫语一蛩鸣独雄自然

  • 卷四百九十九 元符元年(戊寅,1998)·李焘

      起哲宗元符元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戊寅朔,改元。(五月十九日詔。)   權吏部尚書葉祖洽言:「近照驗在部官腳色狀,伏見原方澤,熙寧十年為提舉官,奏請乞放罷見雇役人,將三等人戶仍舊差役,坐不知職守,詔送審官東院與合入差遣

  • ●卷一百七十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六。   起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尽其日。   韩肖骨。又奏曰:臣窃谓逆臣刘豫藉黠虏(改作强敌)这兵驱胁从之众自以为功在漏刻逆天不祥叛国不义虽不烦干戈鬼神雷霆犹得诛之而况陛下神武亲御戎略以作王

  • 皇王大纪卷五十七·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景王十三年冬十一月有星出于女郑禆灶曰晋君将死矣齐栾髙氏皆嗜酒信内多怨彊于陈鲍氏而恶之或告陈无宇曰栾施髙彊将攻陈鲍无宇授甲见鲍国使视二子则皆将饮酒无宇曰彼虽不信闻我授甲则必逐我及其饮

  • 绎史卷二十四之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周礼之制【三】觐礼仪礼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再拜使者不答遂执玉三揖至于阶使者不譲先升侯氏升听命降再拜稽首遂升受玉使者左还而立侯氏还璧使者受侯氏降再拜稽首使者乃

  • 钦定元史语解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六地理格【尔】济农 【格尔房屋也济农名号之称卷六十三作哥疾寜】克布【尔 地潮湿之谓卷六十三作可不里】巴达【克】山 【今新疆地名卷六十三作巴达哈伤】图【斯 迎面也卷六十三作途思

  • 惠帝纪·房玄龄

    孝惠皇帝名衷,字正度,是武帝的第二个儿子。泰始三年(267),立为皇太子,当时九岁。太熙元年(290)四月二十日,武帝死,当天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罪人,改年号为永熙,尊皇后杨氏为皇太后,立太子妃贾氏为皇后。夏五月十三日,葬武帝于峻陽

  • 杨嗣复传·欧阳修

    杨嗣复的字是继之。他父亲杨于陵,开始受浙西观察使韩氵晃赏识,韩氵晃把女儿嫁给他,并回去对妻子说:“我看到的人很多,今后显贵并长寿没有比得上他的,他有儿子一定当宰相。”后来生了杨嗣复,韩氵晃摸着他的头说:“你的名声和地

  • 子罕篇·孔子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 卷十三·梁寅

    <经部,诗类,诗演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十三 明 梁寅 撰 北山之什 北山 大夫行役而作也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六章皆赋也?者枸?【阙】也春可羮而微苦偕偕强壮貌又并行也大夫而曰

  • 在科仑坡与佛教徒大会主席马拉拉舍扣喇博士摩诃菩提会拉甲佛教监督金刚智博士谈话·太虚

    ──三月一日──马:大师一星期就走,我们想办一永久联络的机关!  师:在缅甸办有中缅佛学研究会,会中拟出中缅文的月刊,并举行佛学考试,后来另有中缅文化协会的设立。  马:中国是不是预备办英文佛学杂志?中国有人懂得巴利文

  • 卷第三十五·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五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论藏 释经论第一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四十卷北作六十卷) (南颇牧用军最北用军最精宜威)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将释经义,总

  •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佚名

    唐善无畏奉 诏译独部别行总摄二十五部大曼荼罗尼印。以二手无名指小指。相叉于内。二中指直竖相拄。二头指屈。附二中指第一节。二母指捻左右手无名指中节。若有召请。二头指来去。佛言此咒印能灭十恶五逆一切重罪。

  • 卷第三十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二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众不差辄教授苾刍尼学处第二十一之三尔时诸苾刍。见如上事咸复生疑。重白佛言。世尊。何意愚路苾刍因少教诫自发正勤。于生死中速能出离。证得究竟安隐涅槃。世尊

  • 至顺镇江志·俞希鲁

    元俞希鲁编著。成书于至顺年间。共21卷。前列郡县、官制两表,次分27门。体例大体取法宋卢宪《嘉定镇江志》,内容颇详备。希鲁字用中,永嘉平阳(今属浙江)人。从其父德邻侨寓镇江。曾官从仕郎、衢州路江山县尹。此书前

  • 明会要·龙文彬

    清龙文彬编纂。龙文彬(1821—1893),字筠圃。清永新 (今江西省永新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吏部主事。治明史多年,熟悉明朝掌故。是书于同治、光绪间成书,共80卷。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职官、选举、民政、

  • 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具名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法天译。持世陀罗尼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