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释
中国自古言性,如:孔子曰性相近、孟子曰性善,荀子曰性恶,杨子曰性善恶混,乃至漆雕开、世硕、公孙丑、王充、言善恶以人殊、上中下三品,皆为性上之差别义,而于性之本义尚未谈及。今此论性当先定性之为义,即必如何乃谓之性,非此即不得谓之性。此义有三:一者、本现成义。谓凡言性,必是从本以来现成如此,此简由积集后起不得言性也。二者、不变坏义。谓凡言性,又必常住不变永存不坏,此遮随缘改转有变有坏者不得言性也。三者、遍一切义。谓凡言性,复须遍一切法无所偏缺,此遮各有体用义相不得言性也。
持此三义,以衡法界诸法而观世间及圣教等所言之性,今试约为述之:一者、指「诸法离言自性」(亦曰诸法离名种分别之自相,亦曰胜义胜义)以为性,此即强名一真法界,又名非安立谛,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二者、或指诸法空理以为性,此即我法二空所显之真如理,真如理与诸法不一不异。若说定一,则无为与有为应无分别,若说定异,则应诸法之理性而别有一物曰真如。然即诸法本来空寂之性名曰真如,亦即诸经所说之三无性。三者、或指诸法不增益不损减之如实相以为性,此即唯识等所说之三自性,谓一切法遍计所执自性,从本以来乃至究竟是虚妄;一切法依他起自性,从本以来乃至究竟是如幻;一切法圆成实自性,从本以来乃至究竟是真实。此三自性,不增不减,法尔如是。如其实相而为施设,故名实相。以上三种言性,皆是无为,实即一法,惟随方便施设而异。以第一非安立,二三皆属安立。二就遮诠安立名法空,即三论宗之所明;三就表诠安立名实相,即唯识宗之所明。四者、指心心所之自性以为性,此即觉体。在庄子名灵台,后人或名灵觉,亦名灵知,在佛法,如云一切有情皆有佛性者,即说凡属有情皆有心灵知觉。虽其觉有份量不同,不可言无,若无觉则不可言心,亦不名有情。如言火定有热性,无热则不得名火,言水定有湿性,无湿不得名水;言心定有觉性,亦复如是。五者、指各各有情之自体以为性,此即一切有情一期生中之总报体,即第八果相之真异熟识。是一报之主体,于有情受生先至,死时后去,即八识规矩颂所云:「去后来先作主公」者是也。六者、或指诸现行法亲能生之种子因以为性,此即第八识所藏无始以来亲生诸法一一自果之功能差别。名一切种;以种为诸现行法各各之自因,故多说为诸法所由生之本性。七者、或指亲能生起无漏佛智之无漏种以为性,依此说为佛性,故说佛性三无二有。涅盘经等说一切皆有佛性,指一真法界言,或指心之觉体而言。此言佛性即无漏种,亦名二空智种,谓有此智种,方能起二空智断我法二执,圆满清净无漏成大菩提。八者、或指异生之分别二执所具生之二障种子以为性,此即二十四种不相应行中之异生性,与佛种性圣种性相违者。然论指分别所起之二障现行分位言,故属假法;今指其种子言,故亦属实,如以无漏种为圣性佛性。若得二空无分别智现前时,即能断除。九者、指诸法相似不相似之差别分位以为性,此即通俗所云类性,胜论所谓同异性,小乘萨婆多部所谓同分,大乘百法明门所谓众同分之分位假法。如人与人有其相似同类分,天与天亦有其相似之同类分,兽与兽亦复如是。又人与天与畜等相望,复各有其不同类之分,即指此类与不类之分理曰性。十者、指所谬计妄执之一个实在质体以为性,盖一切法皆缘生自性空,无实在之体质,而异生从依他起上起遍计执,执为有固定实在之体质。简单言之,即我法二执所执之我法实质性。盖能执是心心所法,所计似我法相乃心心所所变之相分。如病目者见空中有华,本不了无华,执实有华,了华本空华即无实。目惟有病,虽了是病,而病犹有,一切异生之所言性,不出此所执我法性。然皆于依他上不了而起,或依心体、或依报体、或依内种、或依类分、执为实我法之本体,故不能通达三自性三无性,遣二执而证真法界。
如是已分别所言之性竟,今更总辩:如前说一至三,虽皆无为,而实相、以三自性分之,则依他属于有为,而所执无法则非有无为。自四至九概属有为;其十则双非有无为。前三及第七唯属无漏,但第三依三自性分,亦可依他一分及遍计属有漏。第五第八第十唯有漏,余通有漏无漏。前二全真,三则通真幻妄,四至九皆幻,十则全妄。一至八皆实,九十皆假。一至九皆有法,十属无法。如是种种观察,可知世间圣教之谈性差别。在通达诸法离言自相者,其谈性皆方便假施设言。要之,未悟一切法皆缘生如幻无自性,此缘生如幻无自性之诸法自相,终非比智假诠能及,则所谈性总不离遍计所执实我法性而已!
严核于必如何乃谓之性之三义,则十中唯第一第二足当之耳。故唯识性亦指此二,而余则皆唯识相也。
(大圆记)(见海刊四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出国宏化临别之演辞·太虚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七·吹万广真 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五·佚名 法华义疏卷第五·吉藏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二卷·李通玄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三·王日休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七·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五·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天童宏智觉禅师语录序·正觉 辟支佛因缘论卷上·佚名 卷上·佚名 卷第十五·道宣 卷第九(日字号)·朱时恩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