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性 释

  中国自古言性,如:孔子曰性相近、孟子曰性善,荀子曰性恶,杨子曰性善恶混,乃至漆雕开、世硕、公孙丑、王充、言善恶以人殊、上中下三品,皆为性上之差别义,而于性之本义尚未谈及。今此论性当先定性之为义,即必如何乃谓之性,非此即不得谓之性。此义有三:一者、本现成义。谓凡言性,必是从本以来现成如此,此简由积集后起不得言性也。二者、不变坏义。谓凡言性,又必常住不变永存不坏,此遮随缘改转有变有坏者不得言性也。三者、遍一切义。谓凡言性,复须遍一切法无所偏缺,此遮各有体用义相不得言性也。

  持此三义,以衡法界诸法而观世间及圣教等所言之性,今试约为述之:一者、指「诸法离言自性」(亦曰诸法离名种分别之自相,亦曰胜义胜义)以为性,此即强名一真法界,又名非安立谛,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二者、或指诸法空理以为性,此即我法二空所显之真如理,真如理与诸法不一不异。若说定一,则无为与有为应无分别,若说定异,则应诸法之理性而别有一物曰真如。然即诸法本来空寂之性名曰真如,亦即诸经所说之三无性。三者、或指诸法不增益不损减之如实相以为性,此即唯识等所说之三自性,谓一切法遍计所执自性,从本以来乃至究竟是虚妄;一切法依他起自性,从本以来乃至究竟是如幻;一切法圆成实自性,从本以来乃至究竟是真实。此三自性,不增不减,法尔如是。如其实相而为施设,故名实相。以上三种言性,皆是无为,实即一法,惟随方便施设而异。以第一非安立,二三皆属安立。二就遮诠安立名法空,即三论宗之所明;三就表诠安立名实相,即唯识宗之所明。四者、指心心所之自性以为性,此即觉体。在庄子名灵台,后人或名灵觉,亦名灵知,在佛法,如云一切有情皆有佛性者,即说凡属有情皆有心灵知觉。虽其觉有份量不同,不可言无,若无觉则不可言心,亦不名有情。如言火定有热性,无热则不得名火,言水定有湿性,无湿不得名水;言心定有觉性,亦复如是。五者、指各各有情之自体以为性,此即一切有情一期生中之总报体,即第八果相之真异熟识。是一报之主体,于有情受生先至,死时后去,即八识规矩颂所云:「去后来先作主公」者是也。六者、或指诸现行法亲能生之种子因以为性,此即第八识所藏无始以来亲生诸法一一自果之功能差别。名一切种;以种为诸现行法各各之自因,故多说为诸法所由生之本性。七者、或指亲能生起无漏佛智之无漏种以为性,依此说为佛性,故说佛性三无二有。涅盘经等说一切皆有佛性,指一真法界言,或指心之觉体而言。此言佛性即无漏种,亦名二空智种,谓有此智种,方能起二空智断我法二执,圆满清净无漏成大菩提。八者、或指异生之分别二执所具生之二障种子以为性,此即二十四种不相应行中之异生性,与佛种性圣种性相违者。然论指分别所起之二障现行分位言,故属假法;今指其种子言,故亦属实,如以无漏种为圣性佛性。若得二空无分别智现前时,即能断除。九者、指诸法相似不相似之差别分位以为性,此即通俗所云类性,胜论所谓同异性,小乘萨婆多部所谓同分,大乘百法明门所谓众同分之分位假法。如人与人有其相似同类分,天与天亦有其相似之同类分,兽与兽亦复如是。又人与天与畜等相望,复各有其不同类之分,即指此类与不类之分理曰性。十者、指所谬计妄执之一个实在质体以为性,盖一切法皆缘生自性空,无实在之体质,而异生从依他起上起遍计执,执为有固定实在之体质。简单言之,即我法二执所执之我法实质性。盖能执是心心所法,所计似我法相乃心心所所变之相分。如病目者见空中有华,本不了无华,执实有华,了华本空华即无实。目惟有病,虽了是病,而病犹有,一切异生之所言性,不出此所执我法性。然皆于依他上不了而起,或依心体、或依报体、或依内种、或依类分、执为实我法之本体,故不能通达三自性三无性,遣二执而证真法界。

  如是已分别所言之性竟,今更总辩:如前说一至三,虽皆无为,而实相、以三自性分之,则依他属于有为,而所执无法则非有无为。自四至九概属有为;其十则双非有无为。前三及第七唯属无漏,但第三依三自性分,亦可依他一分及遍计属有漏。第五第八第十唯有漏,余通有漏无漏。前二全真,三则通真幻妄,四至九皆幻,十则全妄。一至八皆实,九十皆假。一至九皆有法,十属无法。如是种种观察,可知世间圣教之谈性差别。在通达诸法离言自相者,其谈性皆方便假施设言。要之,未悟一切法皆缘生如幻无自性,此缘生如幻无自性之诸法自相,终非比智假诠能及,则所谈性总不离遍计所执实我法性而已!

  严核于必如何乃谓之性之三义,则十中唯第一第二足当之耳。故唯识性亦指此二,而余则皆唯识相也。

  (大圆记)(见海刊四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出国宏化临别之演辞·太虚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七·吹万广真
  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五·佚名
  法华义疏卷第五·吉藏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二卷·李通玄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三·王日休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七·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五·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天童宏智觉禅师语录序·正觉
  辟支佛因缘论卷上·佚名
  卷上·佚名
  卷第十五·道宣
  卷第九(日字号)·朱时恩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二十三·彭定求

        卷223_1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杜甫   漾舟千山内,日入泊枉渚。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   石根青枫林,猿鸟聚俦侣。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   中夜怀友朋,乾坤此深阻。浩荡前后间,佳期付荆楚。

  • 清献诗钞·吴之振

    赵抃题周敦颐濂溪书堂吾闻上下泉,终与江海会。高哉庐阜间,出处濂溪派。清深远城市,洁净去尘壒。毫发难遁形,鬼神缩妖怪。对临开轩窗,胜绝甚图绘。固无风波虞,但觉耳目快。琴樽日左右,一堂不为泰。经史日枕藉,一室不为隘。有莼

  • 山谷集补钞·吴之振

    黄庭坚记梦众真绝妙拥灵君,晓然梦之非纷纭。窗中远山是眉黛,席上榴花皆舞裙。借问琵琶得闻否,灵君色庄妓摇手。两客争棋烂斧柯,一儿坏局君不呵。杏梁归燕语空多,奈此云窗雾阁何。宗室公寿挽词昔在熙宁日,葭莩接贵游。题诗奉

  • 卷八十九·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八十九目录花卉类次韵袁起岩送示郡沼双莲图【宋范成大】绘莲【宋白玉蟾二首】赵昌荷花【元刘因】题曹农卿双头莲图【元吴澄二首】秋荷图【元陈旅】莲藕花叶图【元吴师道】题败荷【元王

  • 双溪集巻一·杭淮

    明 杭淮 撰五言古诗送同年余邦臣奉使过家使君承主恩平明适万里玉节青春深浓花照江水手持紫泥封当昼丽云绮羽旂引葳防青鸾跨仙子飘然从空来进此长坐履眉山郁嵯峨华风为君起送中舍徐徳章奉使过家朝出城东门送子还故乡

  • 第八节石沪·佚名

    第一 现耕契字第一现耕契字立现耕契字人大赤崁社林整房子庚,有承继先伯父宗祧自己填筑石沪一口,在金屿,土号名西桥仔。沪东至金屿,西至港,南至到挂沪,北至金屿,四至填明为界。沪伙计六大份,着年轮巡,房应得半份,十二流轮巡一流

  • 卷二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四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宋执政表中州为天下之枢而宋郑为大国地居要害国又差强故伯之未兴也宋与郑常相鬬争逮伯之兴宋郑常供车赋洁玉帛牺牲以待于境上亦地势然也顾春秋时宋最喜事春秋之局大

  • 卷二百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二十八人物志一百八忠义传二十【蒙古八旗五乾隆年中共九十人】策塔尔策塔尔蒙古镶黄旗人姓博勒特氏世居喀尔喀由官学生考取笔帖式授理藩院主事乾隆十三年派往西藏办事十五年冬十月藏王

  • 卷九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十四学校志谨案学校之制与选举相表里後世选举与古异故学校之教亦异唐宋元明选举之法又微异故学校之教从而亦微异大抵古司徒司乐论德论材後世变而论

  • 卷十一·郑方坤

    ●钦定四库全书经稗卷十一兖州府知府郑方坤撰○四书韩退之注论语张籍祭退之诗云鲁论未讫注手足今微茫是退之尝有论语传未成也今世所传如宰予昼寝以昼作画字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以三月作音字浴乎沂以浴作沿字至为浅

  • 第三章 25·辜鸿铭

    子谓《韶》 :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辜讲当孔子谈到一首著名的曲子(就当时所知,为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他说:“这首曲子韵律节奏优美,同时让人感觉极为庄严肃穆。”当谈到最近的另一首曲子,孔子说,

  • 卷二·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二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周南二卷耳篇卷耳尔雅云卷耳苓耳郭璞云广雅枲耳亦云胡枲江东呼常枲或曰苓耳形如鼠耳丛生似盘○陆疏云叶青白色似胡荽白叶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

  • 第十九章 溺婴堕胎·佚名

    黄藜乙说:“溺杀婴儿之事,虽是狠毒妇人所做,也是出于丈夫的授意。如丈夫坚决不同意陷溺,女子也无可奈何。若是婢女所生,妻子不能相容的,在满月后,过房给他姓,寄养于别人,也可保全孩子性命。只是要处置妥当罢了。如说家贫

  • 卷一百五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三十二飨燕礼仪礼公食大夫礼【郑目録云主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于五礼属嘉礼 疏篇中荐豆六黍稷六簋庶羞十六豆此等皆是下大夫小

  • 卷四·印光

    卷四/题词、答问法语别录法语别录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回,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捨此法门,其何能淑。凡

  • 参观陈嘉庚工厂之所感·太虚

    华人经营实业于国内外者,其资或雄于陈君也,其事或大于陈君也,然或属奢侈游戏而不切人生日用,或属投机居奇而漫无系统组识,且大都只图私利,鲜顾公益,故起仆靡恒,而世人对之亦若漠不相关也。陈君不然,乃有三端:一曰、择业之正当 

  • 卷第一百九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四诸法因无明此法缘无明耶。乃至广说。问何故此中依明无明而作论。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此二是杂染

  •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朱权

    明朝南极遐龄老人臞仙(朱权)撰。原书二卷,今本分作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卷首有作者自序,称此书考订道教教义制度,大宣玄化,立规定制,凡道门之所用,皆载此书。原书上卷分作九章,以老庄思想为本,参考史籍道典,详述宇宙生成,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