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嗣复传

杨嗣复的字是继之。他父亲杨于陵,开始受浙西观察使韩氵晃赏识,韩氵晃把女儿嫁给他,并回去对妻子说:“我看到的人很多,今后显贵并长寿没有比得上他的,他有儿子一定当宰相。”后来生了杨嗣复,韩氵晃摸着他的头说:“你的名声和地位都超过你父亲,这是杨家值得庆贺的事。”因此定字叫庆门。他八岁会写文章,后考中了进士和博学宏辞科。

他和裴度、柳公绰都受武元衡赏识,被任命在剑南幕府中任职。后升任右拾遗、直史馆。他特别擅长礼制学说,故改任太常博士,两次升官后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杨于陵任户部侍郎,杨嗣复为避免同在尚书省任职,请求改任别的职务,皇帝下诏说“:同部门官员有大功以上丧服的亲戚,不是共同负责同一事务和考核官员的,都不要回避。官名相同但分管不同,即使是父子和亲兄弟也不避嫌。”

后又升任中书舍人。

他和牛僧孺、李宗闵一向要好,他们两人当权,引荐他,但他不想超越父亲当宰相,因此暂任礼部侍郎。他共主持两次科举,录取贡士六十八人,多数后来当了大官。唐文宗即位,他升任户部侍郎。

杨于陵老了,他请求去侍奉皇帝不让。

他守丧期满,升任尚书左丞。大和年间,李宗闵罢相,他出任剑南东川节度使。

李宗闵又任宰相,他调到剑南西川。

开成初年,召他任户部侍郎,又任诸道盐铁转运使。不久和李珏同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弘农县伯爵,仍旧掌管盐铁。后在紫宸殿奏报事务,他对皇帝说“:陆氵夸贬为平民,上奏讨论军事,可任命官职来鼓励。”李珏响应说“:士人多趋炎附势,能褒奖他,贪婪的人也变廉洁了。先前窦洵直因讨论政事受赏,全国都高兴,何况封陆氵夸的官呢!”皇帝说:“我奖赏窦洵直,是褒奖他的忠心。”郑覃不满地说“:他的内心肯定难以知道。”杨嗣复说“:窦洵直没有坏心,我了解他。”

郑覃说“:皇上应提防宗派。”他说“:郑覃怀疑我拉宗派,我应免职。”马上拜两次请求罢相。李珏看郑覃说得太生硬,转弯说:“宗派确实几乎消灭了。”郑覃说:“有头子又产生了。”皇帝说:“过去所说的宗派不是已经完蛋了吗?”郑覃说“:杨汉公、张又新、李续还在。”李珏就谈边境情况,想扯开话题。郑覃说:“谈边境情况好坏,我不如李珏;讨厌宗派,李珏不如我。”杨嗣复说“:我听说左边和右边的佩剑,互相嘲笑,不知郑覃到底说谁拉宗派呢?”于是对着香案行顿首礼说“:我当宰相,不能推荐贤才贬斥奸臣,被人嘲讽为拉宗派,这不能维护朝廷的威信。”坚决请求罢相,皇帝正靠他辅政,所以安慰他。

有一天,皇帝问:“图谶可以相信吗?

什么时候产生的?”他说“:汉光武帝靠谶纬决定政务,隋文帝也喜爱它,所以关于它的书传遍全国。班彪《天命论》引用过,只是用它来制止反叛,不是推崇它。”

李珏说:“治理好坏应直接根据人间情况。”皇帝说“:对。”皇帝又问“:武则天皇后时有人从百姓直接当宰相,果真可以顶事吗?”他说:“武则天皇后注重刑罚,看轻官员,这是亲自治理的办法。确切知道有无能力,需要试试各级职务才行。”

当时延英殿召见谈话,史臣都不知道。他建议说“:按旧制,在正殿,前面有记起居注的官员;在便殿,没人记录。姚王焘、赵瞡都请求设置时政记,没能实施。

我请求将皇上在延英殿对宰相谈的有关道德、刑法、政令的话,命中书、门下省值日官记录,每月交给史臣。”其他的宰相看法不同,就搁置了。一段时间后,皇帝又问道“:延英殿讨论政务,该谁记录?”

李珏任监修国史,回答说:“这是我的职责。”陈夷行说:“宰相记录,恐怕隐瞒皇上的仁德,自夸功劳。我过去说不想让威望权力在臣子身上,就是指这。”李珏说“:陈夷行怀疑宰相中有耍威风弄权势、接受贿赂的。不这样,怎么自己任宰相却说这样的话呢?我希望能免职。”郑覃说“:皇上开成初年治理得很好,开成三年以后,一天不如一天。”杨嗣复说:“开成初年,郑覃、陈夷行执政,开成三年后,我和李珏一起提升。我不能尽心履行职责,使政务一天不如一天,这是我的过错。即使皇上不忍心杀我,我也将自杀。”马上磕头请求立即辞职,不敢再到中书省来,于是快步走出殿去。皇帝派使臣召他回来,说:“郑覃的话说错了,你怎么要这样呢?”郑覃起身道歉说“:我愚蠢不知道避讳,现在政务虽然好,还不十分公允。我不是单单指责杨嗣复,他马上请求去职,简直不让我说话。”杨嗣复说“:皇上每月花费俸禄几十万文钱,赏新鲜稀奇的东西一定先给,是要我辅佐圣王治理,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不如先前,不仅我该死,还连累了皇上的仁德,怎么行呢?只有请皇上另找贤才辅佐自己。”皇帝说:“郑覃偶尔说到,不要责怪他。”他闭门不肯到职,皇帝就将郑覃、陈夷行罢相,他独揽了大权。

后升任门下侍郎。他建议说“:使臣官府属员太多,应裁减。”皇帝说:“不会反而压抑人才吧?”他回答说“:有才能的自然例外,淘汰秕糠,好米就出来了。”皇帝说“:过去萧复任宰相,难办的事必定去办,你要记住这事!”

不久,皇帝去世了,护军中尉仇士良违背留下的诏命,拥立武宗。武宗即位,不是宰相的主张,所以轻视宰相们,不予礼遇,自己任用了李德裕,将杨嗣复罢相,任命为吏部尚书,出京任湖南观察使。遇上处死了薛季眣、刘弘逸,宦官多有人说他们曾依附杨嗣复、李珏,对皇帝不利。皇帝刚强急躁,马上下诏命使者到各地去杀杨嗣复等人。李德裕和崔郸、崔珙等人到延英殿上奏说:“按旧制,重臣除非罪行明显,没有处死的。过去太宗、玄宗、德宗三位皇帝,都曾施用重刑,事后没有不后悔的,希望慢慢想更好的办法,让全国人知道皇上宽宏大量,不让人们认为冤枉。”皇帝说“:我即位的时候,你们当宰相没有?李珏等人各有效忠对象,李珏、薛季眣想拥立陈王,还是父皇的意图。杨嗣复、刘弘逸想拥立安王,是为宫中杨妃效力。他们送给她的信中说:‘您为什么不效法武则天皇后?’”李德裕说:“流言难分真假。”皇帝说“:杨妃过去有病,父皇让她弟弟进宫侍奉,将他们的计划传了进来,宫中证据非常齐全,我不想在外面宣扬。假如安王即位,能容下我吗?”说完后很伤心,后说“:为你赦免了他!”派人追回了使者,将杨嗣复贬为潮州刺史。

宣宗即位,升他任江州刺史,又召他进京任吏部尚书。他走到岳州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赠官尚书左仆射,赐谥号叫孝穆。

他掌管科举时,杨于陵从洛阳进京朝拜,他就带领学生出去迎接,在家中摆酒,他父亲坐在大堂上,他和众学生坐在两边。当初他父亲在京城任职时,录取了浙东观察使李师稷,他当时也在座。

人们称他们是杨家两代的学生,当时人认为很荣耀。

他有五个儿子,其中突出的是杨授、杨损。

猜你喜欢
  进东汉会要表·徐天麟
  班马异同卷十四·倪思
  名山藏卷之七·何乔远
  ○春阿氏案·许指严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九十四·佚名
  第四五六谕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一二二三一--五·佚名
  第四十五册 天命八年二月·佚名
  金佗续编卷二十六·岳珂
  卷六·胡一桂
  卷六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范晔
  李愚传·薛居正
  清乡所见·沈从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二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零四·彭定求

        卷104_1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馀字】萧至忠   望幸三秋暮,登高九日初。朱旗巡汉苑,翠帟俯秦墟。   宠极萸房遍,恩深菊酎馀。承欢何以答,万亿奉宸居。   卷104_2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 第四折 逆桧南归·冯梦龙

    【越调引霜天晓角】[小净扮兀术,旦、丑扮侍妾,小生、末扮军卒随上][小净]云雷绕阵,身跨追风,要把中原困窘,成和议暗须人。[集句]一身能擘两彤弧,日对云山演阵图。惯习干戈事鞍马,不劳心力讲兵符。自家大金兀术四太子是也。族先(韦

  • 卷四十·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四十平湖沈季友编明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官赞善】题天宁寺尘外楼和唐荆川韵高阁春残始一登忽忘去住似游僧斋钟已罢鸟初下江雨欲来云自蒸笑指风旛看动息屡从火宅试飞腾年来渐解无生法谁信生前也

  • 前汉孝平皇帝纪卷第三十·荀悦

      皇帝壬寅即位。九岁。大司徒孔光为太傅。左将军甑丰为少傅。右将军冯宫为大司徒。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王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之。孝成赵皇后。孝哀傅皇后。皆以前骄恣废。自杀。莽以孔光名儒。历相三主。太

  • 1931──中華民國二十年辛未·郭廷以

      1﹐1(一一,一三)   甲、實施國定自主關稅法,全國實行裁撤厘金(北平崇文門關稅亦實行停徵)。   乙、國府公佈(一)國民會議代表選舉法,(二)政治犯大赦條例。   丙、蔣中正主席發表告國民書,請全國重視教育與重興農業(二十年

  • 跋·徐鼒

    昔先大夫作「小腆纪年」既成而作「纪传」,谓『「纪年」一书取「春秋」「纲目」之义,凡明季衰乱及诸臣贤否固在在可考;然读迁、固之史,其人其事必综其生平言行各予纪传,令观者得悉其毕生之善恶』。此史家之例,而先大夫「纪传

  • 卷第六十·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撰列传第五十三列女徐夫人 绵州刘氏四烈妇(新津袁氏等)犍为陈氏二女(仁寿辜氏女) 叙州妇女(纳溪二王氏等)刘氏(马氏等) 马氏 侯氏(刘氏等) 张氏 刘氏江都程氏六烈 江都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纪昀

    列传唐 【六十九】○唐六十九李渤裴潾李中敏李甘刘蕡李渤裴潾李中敏李甘刘蕡△李渤李渤字浚之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裔父钧殿中侍御史以不能养母废于世渤耻之不肯仕刻志于学与仲兄涉偕隐庐山久之更徙 少室元和初户部侍

  • 萧阿剌传·脱脱

    萧阿剌,字阿里懒,北院枢密使萧孝穆之子。幼时养育于宫中,兴宗尤其喜爱他。重熙六年(1037),任弘义宫使。累迁同知北院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京任东京留守。二十一年(1052),拜为西北路招讨使,封为西平郡王。不久娶秦晋国

  • 明鉴易知录卷十·吴楚材

    明纪神宗显皇帝编 戊寅,六年,春正月,帝冠。编 三月,立妃王氏为皇后。纪 大婚礼成,上两宫徽号。编 张居正乞归治葬,许之。纪 居正辞朝,上劳谕之曰:“朕不能舍先生,恐重伤先生怀,是以忍而允所请。然先生虽行,国事尚宜留

  • 周秦第五十七·桓宽

    御史曰:“《春秋》无名号,谓之云盗,所以贱刑人而绝之人伦也。故君不臣,士不友,于闾里无所容。故民耻犯之。今不轨之民,犯公法以相宠,举弃其亲,不能伏节死理,遁逃相连,自陷于罪,其被刑戮,不亦宜乎?一室之中,父兄之际,若身体相属,一节动

  • 第十七章 4·辜鸿铭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辜讲有一次,孔子来到一个小镇上,听到人群中传来奏

  • 目录·陆陇其

    辨上汉唐之儒崇正学者尊孔孟而已孔孟之道尊则百家之言熄自唐以后异端曲学知儒者之尊孔孟也于是皆托于孔孟以自行其说我曰孔孟彼亦曰孔孟而学者遂莫从而辨其是非程朱出而崇正辟邪然后孔孟之道复明而天下尊之自宋以来异

  • 大学·章世纯

    ○大学之道 一节【其一】学举其全、而大人之事备矣、夫一理不至、非儒者之量也、兼体用而极之、而学于是乎全、且君子既已从事于学。则不可不审其指之所存。此之不审。则往而不知所为。为而不知所成

  • 卷第十四·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十四 岁时 解结 日月 风云 雨雪 水火 岁时 赵州谂禅师。僧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云诸人被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 松源岳云。也是徐六担板。 鼓山珪颂云。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朝昏十二时。使

  • 前闻记·祝允明

    笔记。明祝允明撰。一卷。允明有《怀星堂集》已著录。杂记明前期朝野故事,凡六十条,一万六千余字。于皇帝、朝臣、义士、节妇及娼妓、僧徒等,皆有所述,故事性较强。其载永乐年间下西洋航行之日期颇详。惟嫌散无统纪,

  • 战斗在滹沱河上·李英儒

    当代长篇小说。李英儒著。作家出版社1954年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59年出版第2版时,作者写了《后记》。小说以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对冀中地区的“五一大扫荡”为背景,描写滹沱河岸沿河村的抗日群众,在共产党的

  • 存悔斋稿·龚璛

    元诗别集。1卷。龚璛著。《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存悔斋是龚璛书斋之名,据黄溍为龚璛所撰墓志铭,龚璛之子龚鲁曾把龚璛的诗文汇集编次为若干卷,名为《存悔斋稿》。今存《存悔斋稿》只存诗而无文,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