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解深密经卷第五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请问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有何等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若于诸地波罗蜜多。善修出离转依成满。是名如来法身之相。当知此相二因缘故。不可思议无戏论故。无所为故。而诸众生计著戏论有所为故。

  世尊。声闻独觉所得转依。名法身不。善男子。不名法身。世尊。当名何身。善男子。名解脱身。由解脱身故说一切声闻独觉。与诸如来平等平等。由法身故说有差别。如来法身有差别故。无量功德最胜差别。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

  世尊。我当云何应知如来生起之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一切如来化身作业。如世界起一切种类。如来功德众所庄严住持为相。当知化身相有生起。法身之相无有生起。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应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遍于一切三千大千佛国土中。或众推许增上王家。或众推许大福田家。同时入胎诞生长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舍苦行已成等正觉次第示现。是名如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凡有几种一切如来。身所住持言音差别。由此言音所化有情。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缘此为境速得解脱。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言音略有三种。一者契经。二者调伏。三者本母。世尊。云何契经。云何调伏。云何本母。曼殊室利。若于是处我依摄事显示诸法。是名契经。谓依四事或依九事。或复依于二十九事。云何四事。一者听闻事。二者归趣事。三者修学事。四者菩提事。云何九事。一者施设有情事。二者彼所受用事。三者彼生起事。四者彼生已住事。五者彼染净事。六者彼差别事。七者能宣说事。八者所宣说事。九者诸众会事。云何名为二十九事。谓依杂染品有摄诸行事。彼次第随转事。即于是中作补特伽罗想已。于当来世流转因事。作是想已于当来世流转因事。依清净品有系念于所缘事。即于是中勤精进事。心安住事。现法乐住事。超一切苦缘方便事。彼遍知事。此复三种。颠倒遍知所依处故。依有情想外有情中。邪行遍知所依处故。内离增上慢遍知所依处故。修依处事。作证事。修习事。令彼坚固事。彼行相事。彼所缘事。已断未断观察善巧事。彼散乱事。彼不散乱事。不散乱依处事。不弃修习劬劳加行事。修习胜利事。彼坚牢事。摄圣行事。摄圣行眷属事。通达真实事。证得涅槃事。于善说法毗奈耶中世间正见超升一切外道所得正见顶事。及即于此不修退事。于善说法毗奈耶中。不修习故说名为退。非见过失故名为退。曼殊室利。若于是处我依声闻及诸菩萨。显示别解脱及别解脱相应之法。是名调伏。世尊。菩萨别解脱几相所摄。善男子。当知七相。一者宣说受轨则事故。二者宣说随顺他胜事故。三者宣说随顺毁犯事故。四者宣说有犯自性故。五者宣说无犯自性故。六者宣说出所犯故。七者宣说舍律仪故。

  曼殊室利。若于是处。我以十一种相。决了分别显示诸法。是名本母。何等名为十一种相。一者世俗相。二者胜义相。三者菩提分法所缘相。四者行相。五者自性相。六者彼果相。七者彼领受开示相。八者彼障碍法相。九者彼随顺法相。十者彼过患相。十一者彼胜利相。世俗相者。当知三种。一者宣说补特伽罗故。二者宣说遍计所执自性故。三者宣说诸法作用事业故。胜义相者。当知宣说七种真如故。菩提分法所缘相者。当知宣说遍一切种所知事故。行相者。当知宣说八行观故。云何名为八行观耶。一者谛实故。二者安住故。三者过失故。四者功德故。五者理趣故。六者流转故。七者道理故。八者总别故。谛实者。谓诸法真如。安住者。谓或安立补特伽罗。或复安立诸法遍计所执自性。或复安立一向分别反问置记。或复安立隐密显了记别差别。过失者。谓我宣说诸杂染法。有无量门差别过患。功德者。谓我宣说诸清净法。有无量门差别胜利。理趣者。当知六种。一者真义理趣。二者证得理趣。三者教导理趣。四者远离二边理趣。五者不可思议理趣。六者意趣理趣。流转者。所谓三世三有为相及四种缘。道理者。当知四种。一者观待道理。二者作用道理。三者证成道理。四者法尔道理。观待道理者。谓若因若缘能生诸行及起随说。如是名为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者。谓若因若缘能得诸法。或能成办。或复生已作诸业用。如是名为作用道理。证成道理者。谓若因若缘能令所立所说所标义得成立令正觉悟。如是名为证成道理。

  又此道理略有二种。一者清净。二者不清净。由五种相名为清净。由七种相名不清净。

  云何由五种相名为清净。一者现见所得相。二者依止现见所得相。三者自类譬喻所引相。四者圆成实相。五者善清净言教相。现见所得相者。谓一切行皆无常性。一切行皆是苦性。一切法皆无我性。此为世间现量所得。如是等类是名现见所得相。依止现见所得相者。谓一切行皆刹那性。他世有性净不净业无失坏性。由彼能依粗无常性现可得故。由诸有情种种差别。依种种业现可得故。由诸有情若乐若苦。净不净业以为依止现可得故。由此因缘于不现见可为比度。如是等类是名依止现见所得相。自类譬喻所引相者。谓于内外诸行聚中。引诸世间共所了知。所得生死以为譬喻。引诸世间共所了知。所得生等种种苦相以为譬喻。引诸世间共所了知。所得不自在相以为譬喻。又复于外引诸世间共所了知。所得衰盛以为譬喻。如是等类。当知是名自类譬喻所引相。圆成实相者。谓即如是现见所得相若依止现见所得相。若自类譬喻所得相。于所成立决定能成。当知是名圆成实相。善清净言教相者。谓一切智者之所宣说。如言涅槃究竟寂静。如是等频。当知是名善清净言教相。善男子。是故由此五种相故。名善观察清净道理。由清净故应可修习。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智相者。当知有几种。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略有五种。一者若有出现世间。一切智声无不普闻。二者成就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三者具足十力。能断一切众生一切疑惑。四者具足四无所畏宣说正法。不为一切他论所伏。而能摧伏一切邪论。五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八支圣道四沙门等。皆现可得如是生故。相故。断疑网故。非他所伏能伏他故。圣道沙门现可得故。如是五种。当知名为一切智相。善男子。如是证成道理。由现量故。由比量故。由圣教量故。由五种相名为清净。

  云何由七种相名不清净。一者此余同类可得相。二者此余异类可得相。三者一切同类可得相。四者一切异类可得相。五者异类譬喻所得相。六者非圆成实相。七者非善清净言教相。若一切法意识所识性。是名一切同类可得相。若一切法相性业法因果异相。由随如是一一异相。决定展转各各异相。是名一切异类可得相。善男子。若于此余同类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异类相者。由此因缘于所成立非决定故。是名非圆成实相。又于此余异类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同类相者。由此因缘于所成立不决定故。亦名非圆成实相。非圆成实故。非善观察清净道理。不清净故不应修习。若异类譬喻所引相。若非善清净言教相。当知体性皆不清净。法尔道理者。谓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尔道理。总别者。谓先总说一句法已后。后诸句差别分别究竟显了。

  自性相者。谓我所说有行有缘。所有能取菩提分法。谓念住等。如是名为彼自性相。彼果相者。谓若世间若出世间诸烦恼断。及所引发世出世间诸果功德。如是名为得彼果相。彼领受开示相者。谓即于彼以解脱智而领受之。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是名为彼领受开示相。彼障碍法相者。谓即于修菩提分法。能随障碍诸染污法。是名彼障碍法相。彼随顺法相者。谓即于彼多所作法。是名彼随顺法相。彼过患相者。当知即彼诸障碍法所有过失。是名彼过患相。彼胜利相者。当知即彼诸随顺法所有功德。是名彼胜利相。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唯愿世尊为诸菩萨略说契经调伏本母不共外道陀罗尼义。由此不共陀罗尼义。令诸菩萨得入如来所说诸法甚深密意。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汝今谛听。吾当为汝略说不共陀罗尼义。令诸菩萨于我所说密意言词能善悟入。善男子。若杂染法若清净法。我说一切皆无作用。亦都无有补特伽罗。以一切种离所为故非杂染法。先染后净非清净法。后净先染凡夫异生。于粗重身执著诸法。补特伽罗自性差别随眠妄见。以为缘故计我我所。由此妄见谓我见我闻我嗅我尝我触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净。如是等类邪加行转。若有如实知如是者。便能永断粗重之身。获得一切烦恼不住。最极清净离诸戏论。无为依止无有加行。善男子。当知是名略说不共陀罗尼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一切杂染清净法  皆无作用数取趣

  由我宣说离所为  染污清净非先后

  于粗重身随眠见  为缘计我及我所

  由此妄谓我见等  我食我为我染净

  若如实知如是者  乃能永断粗重身

  得无染净无戏论  无为依止无加行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应知诸如来心生起之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夫如来者非心意识生起所显。然诸如来有无加行心法生起。当知此事犹如变化。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如来法身远离一切加行。既无加行云何而有心法生起。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先所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有心生起。善男子。譬如正入无心睡眠。非于觉悟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而复觉悟。又如正在灭尽定中。非于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还从定起。如从睡眠及灭尽定心更生起。如是如来由先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当知复有心法生起。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化身。当言有心为无心耶。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无心。何以故。无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行如来境界。此之二种有何差别。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所行。谓一切种如来共有不可思议无量功德。众所庄严清净佛土。如来境界。谓一切种五界差别。何等为五。一者有情界。二者世界。三者法界。四者调伏界。五者调伏方便界。如是名为二种差别。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成等正觉。转正法轮。入大涅槃。如是三种当知何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当知此三皆无二相。谓非成等正觉非不成等正觉。非转正法轮。非不转正法轮。非入大涅槃。非不入大涅槃。何以故。如来法身究竟净故。如来化身常示现故。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有情类但于化身。见闻奉事生诸功德。如来于彼有何因缘。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是彼增上所缘之因缘故。又彼化身是如来力所住持故。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等无加行。何因缘故。如来法身为诸有情放大智光。及出无量化身影像。声闻独觉解脱之身无如是事。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譬如等无加行。从日月轮水火二种颇胝迦宝放大光明。非余水火颇胝迦宝。谓大威德有情所住持故。诸有情业增上力故。又如从彼善工业者之所雕饰。末尼宝珠出印文像。不从所余不雕饰者。如是缘于无量法界。方便般若极善修习。磨莹集成如来法身。从是能放大智光明。及出种种化身影像。非唯从彼解脱之身有如斯事。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如来菩萨威德住持。令诸众生于欲界中。生刹帝利婆罗门等大富贵家。人身财宝无不圆满。或欲界天色无色界。一切身财圆满可得。世尊。此中有何密意。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菩萨威德住持。若道若行于一切处。能令众生获得身财皆圆满者。即随所应为彼宣说此道此行。若有能于此道此行正修行者。于一切处所获身财无不圆满。若有众生于此道行违背轻毁。又于我所起损恼心及嗔恚心。命终已后于一切处。所得身财无不下劣。曼殊室利。由是因缘。当知如来及诸菩萨威德住持。非但能令身财圆满。如来菩萨住持威德。亦令众生身财下劣。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秽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诸净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诸秽土中八事易得二事难得。何等名为八事易得。一者外道。二者有苦众生。三者种姓家世兴衰差别。四者行诸恶行。五者毁犯尸罗。六者恶趣。七者下乘。八者下劣意乐加行菩萨。何等名为二事难得。一者增上意乐加行菩萨之所游集。二者如来出现于世。曼殊室利。诸净土中与上相违。当知八事甚为难得二事易得。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于此解深密法门中。此名何教。我当云何奉持。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此名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于此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汝当奉事。说是如来成所作事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七十五千菩萨摩诃萨。皆得圆满法身证觉。

    解深密经卷第五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十三·李通玄
  卷第十四(本末合)(尽离世间品)·慧苑
  东岩禅师蕲州语录·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妙法莲华经纶贯后序·智旭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六·明雪
  净名即是古佛·太虚
  劝修净土诗并序·省庵
  卷十·彭绍升
  住二空品第七十八·佚名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佚名
  ○毗婆舍那颂第五·玄觉
  四分律卷第二十九(二分之八明尼戒法)·佚名
  卷第三十五·佚名
  观世音持验纪上·周克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璮·唐圭璋

      璮小字松寿,潍州(今山东潍县)人。李全之子。仕元,为益都行省江淮大都督。景定三年(1262)降宋,拜保信宁武军节度使、督视京东河北等路军马、齐郡王。旋为元兵所获,杀之。齐东野语卷九云:璮乃徐希稷之子,与李全为后。   水

  • 卷二百六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六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三十四 欧阳玄 舟次诸牐寄诗奉谢都水分监瑞卿监丞 抱疴辞承明买舟溯官牐袢襟正无悰篷底可容纳舳舻尾相衔密次若鳞甲忆初离神

  • 42.盛唐诗馀话·施蜇存

    以上讲盛唐诗二十九篇,作者十七人,李白、杜甫占了一半。以后世的观点来评价盛唐诗,李白、杜甫有特殊的重要性,讲盛唐诗以李、杜为主,是当然的。但如果依据当时诗坛的现实情况,则王维、李白,诗名不相上下,杜甫的声望,远不及他们

  • 卷三百二 列传八十九·赵尔巽

      徐本 汪由敦子承霈 来保 刘纶子跃云 刘统勋子墉 孙镮之   徐本,字立人,浙江钱塘人,尚书潮子。本,康熙五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雍正五年,提督贵州学政,授赞善,迁侍读。七年,擢贵州按察使。八年,调江苏,迁湖北布政使。

  • 卷十二 崇祯九年丙子·计六奇

      陈启新疏三大病根  正月,特简淮安卫三科武举陈启新为吏科给事中。先是,启新伏阙献疏。其略曰:朝廷有三大病根,以科目取人,一病根也。据其文章,孝弟与尧舜同辙,仁义与孔孟争衡;及考政事,则恣其贪,任其酷,前所言者,皆纸上空谈

  • 卷第六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五十四〔起柔兆困敦(丙子),尽着雍摄提格(戊

  • 名山藏卷之三十八·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分藩记三◆分藩记三高二十五子三○高二十五子三谷王韩王渖王安王唐王郢王伊王△谷王谷王穗高帝十八子也与蜀王同母国宣府古上谷地故曰谷鄙于宁成祖靖内难宁有佐助功而王自归建文帝使门金川靖难师渡江王见

  • 榆巢杂识·下卷·赵慎畛

    ○陈观楼嘉言陈观楼先生云:&ldquo;人必须节俭,然后可以立品&rdquo;。此语本之许鲁斋,久不记忆矣。入耳怵心,笔以识之。○富纲之奢侈富纲任云贵总督,肆意奢侈。署内房舍地面皆用蓝细布贮棉制如砖式,量地广狭而平砌之。又虑逾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正月戊午朔 上不视朝在廷文武等官于五凤楼前行庆贺礼辅臣沈一贯沈鲤朱赓复诣宫门拜贺上赐上尊珍馔○庚申吏部以推补各官未奉 明旨开其原推职名以请○辛酉兵科都给事中田大益因江西按臣吴达可论税监潘相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七·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宋元宪公庠忠规德范之碑王珪治平三年四月辛丑司空致仕郑国公薨于京师时天子方以烖异避殿有司误奏毋临丧乃作挽辞三章以哀之为废朝二日赠公太尉兼侍中谥曰元宪五月丙寅天子成服于苑中百官慰殿门下其年十月

  • 海瑞传·张廷玉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进京都,不久伏宫门之外上书《平黎策》,请求在海南设道置县,以便安定乡土。有识之士认为他很有气魄。他担任南平教谕的时候,御史到学宫去,下属官吏都伏地拜见,只有海瑞是直身作揖,并说:“如果到御史

  • 史记正义论例·司马迁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 论史例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并採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天地山川国邑名号,殊俗物类之品也。太史公作

  • 卷二十二(宣公五年,尽十一年)·孔颖达

    【经】五年,春,公如齐。夏,公至自齐。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叔姬。(高固,齐大夫。不书女,归降于诸侯。)[疏]注“高固”至“诸侯”。○正义曰:僖五年“公孙兹如牟”。注云:“娶于牟也。卿非君命不越竟,故奉公命聘于牟,因自为逆。”然则

  • 卷三百一·佚名

    △初分难闻功德品第三十九之五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於布施波罗蜜多不起不思议想。於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起不思议想。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 涅槃无名论第四·僧肇

      表上秦主姚兴。  僧肇言。肇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伏惟陛下。睿哲钦明。道与神会。妙契环中。理无不统。游刃万机。弘道终日。威被苍生。垂文作则。所以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涅槃之

  • 卷第八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八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十七此中随眠于诸随眠。为所缘缚及相应缚。宽狭不等应作四句。或有随眠。于诸随眠为所缘缚非相应缚。谓有漏缘不共无明。

  • 卷第八·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八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世品第三之一已依三界分别心等。今次应说。三界是何。各于其中处别有几。颂曰。地狱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名欲界二十  由地狱洲异此上十七处  名色界于中

  • 兜沙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支娄迦谶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册。其内容相当于华严经中如来名号品与光明觉品之部分。玄应音义卷八谓,兜沙经,意译为行业经。玄应音义八曰:‘兜沙经,此译云行业经。’华严经如来名号品之少分及光明觉品之少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