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五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五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论藏 释经论第一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四十卷北作六十卷) (南颇牧用军最北用军最精宜威)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将释经义,总启十门。第一起教因缘,谓因缘各开十义。第二藏教所摄,谓三藏中,正经藏摄,亦摄余二,于二藏中,菩萨藏摄。又权不摄此,此兼摄权,于五教中,唯圆教摄,此亦摄余。第三义理分齐,略显四门,一所依体事,二摄归真实。三彰其无碍。四周遍含容,又各十门,以显无尽。第四教所被机。前五拣非器,后五彰所为。五拣非器者,一无信非器。二违真非器。三乖实非器。四陕劣非器。五守权非器。五显所为者,一正为一乘圆机。二兼为信向成种。三引为权教菩萨。四权为二乘。五远为凡夫外道阐提。第五教体浅深,略明十体。一音声,二名句文。三通取四法。四通摄所诠。五诸法显义。六摄境唯心。七会缘入实。八理事无碍。九事事无碍。十海印炳现。后二正是经宗,融取前八,无所遗矣。第六宗趣通别,总为十宗。一我法俱有。二法有我无。三法无去来。四现通假实。五俗妄真实。六诸法但名。七三性空有。八真空绝相。九空有无碍。十圆融具德。今经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不思议为宗。第七部类品会。一彰本部。二显品会。三明支类。四辨论释。第八传译感通。第九总释经题。初解经题。二明品称。解经题中十门分别。一通显得名。二对辨开合。三具彰义类。四别释得名。五展演无穷。六卷摄相尽。七展卷无碍。八以义圆收。九摄归一心。十泯同平等。第十别解文义,亦有十例。一本部三分科。二问答相属科。三以文从义科。四前后褶叠科。五前后钩锁科。六随品长分科。七随其本会科。八本末,大位科。九本末遍收科。十主伴无尽科。此后乃随文科释。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六十卷北作九十卷) (南精至丹北沙至禹)

即清凉山澄观自释前疏。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三十卷) 稷税熟

即前疏中悬谈合钞别行。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三卷北作四卷) (南丹北迹)

唐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五。起教前后第六。决择其意第七。施设异相第八。所诠差别第九。义理分齐第十。

华严经指归(一卷) (南青北迹)

唐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一说经处。二说经时。三说经佛。四说经众。五说经仪。六辨经教。七显经义。八释经意。九明经益。十示经圆。于十门中,各明十意。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二卷) 同上

唐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一三宝章。略作八门。二流转章,略作十门。三法界缘起,略陈四门。四圆音章,略作四门。五法身章,四门分别。六十世章,义作二门。七玄义章,又分十门。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之钞(三十卷) (前有宗密经序)

治本于。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将释此经,十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权实对辨。四分齐幽深。五所被机宜。六能诠体性。七宗趣通别。八修证阶差。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佛说阿弥陀经疏(七纸) (南青北百)

唐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三门分别。初述大意。二释经宗致。三入文释。(正宗分中,以发菩提心,释多善根福德因缘,名为正行,一日乃至七日持名,名为助行。)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 (南法北约)

陈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此经以心观为宗,实相为体,所言佛说观无量寿佛者,佛是所观胜境,举正报以收依果,述化主以包徒众,观虽十六,言佛便周也,从能说,所说人以立名,以心观净,则佛土净,为经宗致,生善灭恶,为经力用。大乘方等而为教相,二藏明义,菩萨藏收。渐顿悟入,此即顿教。从如是,讫清净业处,为序分。从尔时世尊放眉间光,讫诸天发无上道心,为正说分。尔时阿难白佛下,讫经。为流通分。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四卷今作八卷) (北主南[○@缺])

维摩诘所说经注(六卷北作十卷) (前有僧肇序) 务

维摩诘所说经疏(十卷) (元朝藏中谦字号南北二藏并[○@缺])

记(六卷) (元朝藏中谨字号南北二藏并[○@缺])

四教义(六卷) (南弊北同)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撰

第一释四教名,为五:一正释。二核定。三引证。四料简。五明经论用教多少不同。第二辨所诠。为四:一约四谛理。二约三谛理。三约二谛理。四约一谛理第三明四门入理,为五:一略辨四门相。二正明四门入理。三悉檀起四门教。四约十法成门义。五信法两行四行不同。第四明判位不同。为六:一约三藏教位,明净无垢称义。二约通教位,明净无垢称义。三约别教位,明净无垢称义。四约圆教位,明净无垢称义。五约五味以结成。六明经论教多少。第五明权实。第六约观心。第七通诸经论。此三科未说,盖是维摩诘经玄义少分也。

金光明经玄义(二卷) (南遵北会)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总释五章,为二:初生起,二简别。别释五章,为五:初释名。又五:一通别。二翻译。三譬喻。四附文释。五当体释。后更约观心释。就第三譬喻中,先破旧解,次为三意:一标十数。二释十相。三简十法。十数者,谓三德,三宝,三涅槃,三身,三大乘,三般若,三菩提,三佛性,三识,三道也。释之与简,具在本文。四附文释者,即指所诠事理名金光明,不约譬也。五当体释者,俗本无名,随真立名,法性之法,可尊可贵。名为金。此法性寂而常照,名为光。此法性大悲,能多利益,名为明。即是金光明之法门也。后更约观心释者,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也。还约十种三法,始于三道,终于三德,一一不离现前一念之心,具显金光明法性,明六即位也。第二辨体,为三:一释名。二引证。三料简。释名者,法身法性,是经体质,余二在本文。第三明宗者,但用佛果为宗,何者,法性常体,甚深微妙,若欲显之,非果不克,当知果是显体之枢要也。第四明用,灭恶生善为经力用。忏品灭恶,非不生善,赞品生善,非不灭恶。互说一边尔。空品双导,忏不得空,恶不除灭。赞不得空,善不清净。四王品已下,护经使宣流通,还是生善,攘灾令去,还是灭恶也。第五判教相者,方等满字,通别通圆,约五味,则生酥摄。约四藏,则杂藏摄。(四藏,谓声闻藏,菩萨藏,佛藏,杂藏也。)

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南约北盟)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判三分云:夫三段者。不可杜断隔绝,序本序于正通,序则有三义,正本正于序通,正亦三义。通本通于正序,通亦三义。上中下语皆善故,又众生得道,根性不同,何容序无滋味,流通歇末耶!今从如是我闻,入寿量品,讫天龙集信相菩萨室,为序段。从尔时四佛下讫空品,正说段。从四王品下讫经,流通段。序有三义:一次绪,谓如是我闻等。二叙述,谓是时如来等。三发起,谓其室自然广博等,正宗中,寿量明常果为宗,常果契性,性即是体,二义宛然。忏悔品灭恶,赞叹品生善,空品导成,即是经用也。流通品凡为七意,四天王至散脂五品,明天王发誓,劝奖人王,弘宣此经(一)。正论善集二品,明人王弘经,天王祐助,亦是示往日弘经方轨(二)。鬼神品,明听经功德(三)。授记品,证听经功德不虚(四)。除病流水二品,引昔听经之功德,证今护持之非谬(五)。舍身品,引昔行经不惜躯命,戒劝师弟勿吝法财(六)。赞佛品,明诸菩萨称扬佛法,能宣所宣,利益深重(七)。

盂兰盆经疏(一卷) (南青北百)

唐充国沙门宗密述

一教起所因。二藏乘所摄。三辨定宗旨。四正解经文。然以大乘法门,判作人天乘摄,可谓深经浅解,未免堕依文解义之咎矣。

首楞严经义海(三十卷) (前有曾怀咸辉二序) (南九州禹北剪颇牧)

宋长水沙门子璇集义疏注经并科 泐潭沙门晓月标指要义 吴兴沙门仁岳集解 福唐沙门咸辉排经入注

十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教义分齐。四所被机宜。五能诠体性。六所诠宗趣。七教迹前后。八传译时年。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二十卷) 绵邈

师子林沙门惟则,集九家解,并为补注。一兴福悫。二资中沇。三真际节。四槜李敏。五长水璇。六孤山圆。七吴兴岳。八泐潭月。九温陵环。

请观音经疏(一卷) (南烦北法)

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顶法师记

从人法以为名,灵知寂照法身为体,感应为宗,救危拔苦为用,大乘为教相。从如是,至令得无患,是序分。从尔时佛告,至生诸佛前,名正宗分。从佛说是已,讫文。名流通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四卷) (南石北[○@缺])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五

 

猜你喜欢
  中观论疏卷第四(本)·吉藏
  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欧阳竟无
  忆先品第二十二·佚名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佚名
  卷三十一·彭绍升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六·念常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佚名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四卷·慧远
  辩伪录 第一卷·祥迈
  卷三十八·赜藏主
  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卷第八·佚名
  卷第十三·佚名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本·法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续编·魏元旷

    近人于门际置铃索通内以代传呼,不知古人已先有之,东坡诗:“晨起不待铃索掣。”袁项城葬故里,僭称“袁林。”或过而吊以诗,入京后,读者争和之。鲁民为其门人徐生次韵作易原字一联,云:“尽有牛羊上丘

  • 卷之二名胜--庙祀·梁章钜

    台州城八仙岩,奇石布列,境绝幽胜。岩前吕祖殿中对联数十,惟临海严孝廉乘潮作最佳,句云:“看下方扰扰红尘,富贵几时,只抵五更炊黍梦;溯上界茫茫浩劫,神仙不老,全凭一点度人心。”赠僧联用佛家语,数见不鲜。钱塘吴薇客太

  • 第四幕·老舍

    时间 前幕后四、五日,晚间。地点 西安,农业技术研究所的招待室。人 物 唐石青 杨柱国 王乐民 杜任先 栗晚成〔幕启:一间招待室。摆着一套沙发、两把椅子,还有一张铺着白桌布的圆桌。桌上放着一个小红磁瓶,并没有花

  • 范居中·隋树森

    范居中,字子正,号冰壶。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录鬼簿》列入“方今已死名公才人相知者”一类,小传称其大德年间(一二九七— 一三O 七)陪同妹妹北行赴都,后卒于家。据王钢《录鬼簿三种校订·前言》,《录

  • 忆菊·闻一多

    (重阳前一日作)插在长颈的虾青瓷的瓶里, 六方的水晶瓶里的菊花, 钻在紫藤仙姑篮里的菊花; 守着酒壶的菊花, 陪着螯盏的菊花; 未放,将放,半放,盛放的菊花。镶着金边的绛色的鸡爪菊; 粉红色的碎瓣的绣球菊! 懒慵慵的江西腊哟; 倒挂着

  • 巻一·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一     明 宋公传 编四言体四言最古经史韵语二南之前有矣其经圣人所删者岀自闾巷谓之风岀自朝廷谓之雅用于郊庙谓之颂而有赋比兴之分焉后人摹拟虽多终不得其情性之真今特择其近似者置诸

  • 第九出 林郎托媒·佚名

    【娄娄金】(净上)元宵景,十五冥,灯今看了人寂静(什静)。移步还去厝,鼓打四更。(起叫介唱)更,更,咱(懒)今得桃尽今冥,再卜相见着来年。花色迷人如醉,吟风啸月(帚月)而归。看伊人物爽利,赛过庙里天妃。(笑介)杂种(十种)乌龟倚(奇)

  •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范晔

    乌桓 鲜卑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食肉饮酪,以毛毳为衣。贵少而贱老,其性悍塞。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

  • 卷三十二·唐·蒋一葵

    【元稹】 〔字微之。尝朝退行至廊下,时初日映九英梅,隙光射礻真,有气勃然。百寮望之,叹曰:“岂肠胃之章,映日可见乎?”与白乐天友善,世称“元白”。元写白诗于阆州西寺,白写元诗百篇,合为屏风。〕 元稹初

  • 卷三十八·佚名

    九月二十四日(戊子),孙永清、三德同奏言:接准督臣咨调粤西预备官兵三千名,赴台协剿。臣三德先驰抵梧州照料点送。所有附近东省官兵,即拨五百名为一起,派副将巴尔布带领前进。其余各起官兵,均依限到梧,即分派将弁点送上船,衔尾开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一·佚名

    嘉靖二年九月戊辰朔○南京大理寺署寺正评事林希元为泗州判官以本寺卿陈琳及南京监察御史戚雄等劾其抗违堂官也 命掣新添巡捕官军二千四员名回营即拣其勇壮以补原额官军之老弱不堪巡捕者○秦府宫殿火○户部奏定领运官

  • 第三十八章 豫东大战·冯玉祥

    我从徐州回到河南,武汉方面的清党运动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我到郑州的时候,接到汪精卫从庐山来的电报,通知我鲍罗庭即将由汉口经过郑州回俄,请我把他扣留并杀之。我心里想说,你要杀他,你自己何不在武汉下手?他显然学的是曹

  • 论语精义卷二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二下 宋 朱子 撰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明道曰里居也择仁而处之为美 又曰里仁之所止 伊川解曰居以亲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为知范曰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亦若里而已矣知仁之美

  • 卷三十九·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三十九襄公十年春公防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世子光防吴于柤【柤杜注楚地今山东峄县泇口是也左传】十年春防于柤防吴子夀梦也【夀梦吴子乘】三月癸丑齐高厚相大子光以

  •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如來性品第四之五   善男子方等經者猶如甘露.亦如毒藥。迦葉菩薩復白佛言.如來何緣說方等經譬如   甘露亦如毒藥。佛言.善男子汝今欲知如來祕藏真實義不。迦葉言爾.我今實欲得

  • 四六标准·李刘

    诗集。南宋李刘(约1225年前后在世)撰。四十卷。刘字云甫,号梅亭,崇仁(今属江西)人。嘉定进士,曾游湖南、蜀中,仕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宝章阁待制。有《诗文类稿》、《续稿》、《梅亭四六》等,皆佚。此集系刘初年及在

  • 梦鹤轩梅澥诗钞·缪公恩

    缪公恩的诗作编入《梦鹤轩梅澥诗抄》,收诗两千八百余首。可惜收到《辽海丛书》中时仅存四卷六百余首。

  • 淮南子·刘安

    西汉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及其宾客所著的一部杂家著作。本名《淮南鸿烈》,自刘向校定后,称《淮南》,《隋书·经籍志》始题作《淮南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内21篇,外33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只流传内篇。该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