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爱 之 崇 拜

──十五年冬在上海尚贤堂讲──

前承李佳白博士请余讲演佛法,听众多为佛教与基督教徒。李博士又将余之讲演词,译登字林报,故引起西人之问难。余曾作一答书,已另行发表。在余个人之意思,基督教徒应有澈底认识佛教之必要,而佛教徒对于基督之教理,亦应有相当之了解。今天李博士首先提出基督之大爱主义来为讲演之材料,余静聆之余,思想上不觉有所感发,今愿发表余之意见,与诸君作大爱之讨论。

“爱”之一字,含义极广,能力尤大。宇宙万有皆生于爱,不但善事发生于爱,即恶事亦生于爱。杀人、放火、世谓之恶,其被杀者固为能杀者之所不爱,但其中必有所爱之条件而为行杀之起因。至于作济群利人之善事,完全根从于爱,此尽人所共知者,无烦引证。惟言宇宙万物都生于爱,骤听之似乎难解,实则亦事理之显然。如吾人因爱而作一切恶事,则来生必感受极苦之生活;若因爱而行种种善事,则将来所获之身、与身所受用之物,亦必纯善而无恶。是则吾人之生也由于爱,因而生所起之老病死苦、及由死而继续复生之身,其产生亦由于爱。若无爱则身不生,而与身同起之世界亦不能生。由是而谈,则爱实为一切善恶诸法之策源地;即吾人行事,亦不能出此范围之外,其为事之重要与人生之关切如此之大,吾人实不容不有深晰之研究也!曾记李博士演讲中,说中国人此次反对宗教,完全由缺乏爱之观念,所以、在湘鄂间发生种种破坏示威之手段,若不知加以相当之限制,将来又引起国际之战争。又云:若世界人类皆能相爱,则战争之苦恼可以绝灭,而和平安宁之希望,亦可以达到。故希望和平安宁者,必绝对崇拜于爱。李博士之说,意本甚是。余则以为吾人对于爱之态度,应何取决,尚难判定。盖爱之为义,既如前说,则吾人对于爱,亦不应取绝对之崇拜主义。何以故?以爱亦为万恶所从生故。但又不宜取完全排除之手段,以爱亦能为善之大本因故。和平安宁固生于爱,但战争苦恼亦生于爱;此余对于绝对崇爱者,尚认为有再加考虑之必要。今请更进一步与诸君讨论爱之究竟,此应分二层:一、爱之为物,其本身究竟从何而生起?二、吾人对于爱,究竟应取何种之态度?依科学家之因果律说,凡能生者必有所生,爱既为能生之因,亦必为所生之果。

就俗情而谈,则为爱之生因者即为我执,人类由执有自我,则事事皆思为我而谋发展其私爱,由扩充发展其私爱故,结果则酿成世界之战争。世人所艳称之互助主义与兼爱主义,其立论皆基于人我对待之地位,仍是有我所起之贪爱,其所持以号召群众互助兼爱之理论者,实成为发展贪爱之工具,决无实现和平安宁之可能。

若依佛教,则一切法皆是幻有,无有一法能为一切之因,亦无一切法但为一法之果;惟就诸法互相生长之关系条件上,而假立为因为果。所以、能免除不平等因、无穷因之过,而发见平等互资之缘起无我的真相。故依佛教而言爱,亦由于万有因缘和合而生,此在佛教则不名爱,而名之曰大悲心。佛之大悲,乃依观察众生之苦恼、而发起大悲救济之心,非由谋自我发展所引起之贪爱可比,故为纯善而无恶之大爱。此种大爱,为一切诸佛产生之母,为一切佛法发源之地,故人类对之应有下列三种之崇拜:一、应崇拜了悟万有真相之大觉──万有真相,即因缘所生之无我法。二、应崇拜依众缘所生之无我法而起之大悲──即觉悟人生万物之真相,而发起之大慈大悲。三、应崇拜观世间之苦恼,而施设方便救济之万行。

上来说善净之爱,是由悟缘生无我之真相而生,吾人应当如是了解,不应盲从我执之爱。余认为有讨论之价值,故提出与诸君一商榷之。(大定记)(见海刊八卷一期)

(附注) 原题“爱之研究”,今依演说集改。

  


猜你喜欢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二·智旭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一·呆翁行悦
  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二十·佚名
  卷四百四十三·佚名
  阴蕴之研究·太虚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四·佚名
  卷五·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二·佚名
  当得真知识品第七十三·佚名
  第一 诸天相应·佚名
  卷第十一·李遵勖
  总目·牧云通门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五十七·彭定求

        卷657_1 【钱尚父生日】罗隐   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伊夔事业扶千载,   韩白机谋冠九州。贵盛上持龙节钺,延长应续鹤春秋。   锦衣玉食将何报,更俟庄椿一举头。   卷657_2 【寄前户部陆郎中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九年岁次己卯 金海陵炀王亮正隆四年春正月丙辰朔上以皇太后年八十诣慈宁殿行庆寿之礼宰执使相皆进上寿礼物诏庶人年九十宗子女若贡士以上父母年八十者皆授官封文臣致仕官大夫以上并赐三品服僧

  • 东汉会要卷十三·徐天麟

    文学下讲论经义建武二年召范升为博士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于云台帝曰范博士可前平説升起对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遂与

  • 第七九禀光绪十二年八月廿五日一一二一二-八·佚名

    皂、快总头役倪源、许来,禀缴已革三皂头役李益谕帖台下皂总头役倪源、快总头役许来叩首跪叩禀,为遵饬续吊,禀缴事。缘蒙饬吊已革三皂头役李益谕戳,禀缴核销,等因。奉此,役遵饬,经先吊到戳记一颗,禀缴在案

  • 第二十一卷 元·缪荃孙

    金泽镇颐浩寺记在青浦拓本连额高七尺五寸,广三尺八寸,正书十六行,行三十七字,字径寸许。颐浩寺记篆书二行,行二字,字径四寸。松江府颐浩寺记前朝奉大夫大理少卿牟撰杭州路大明庆寺住持宗主佛鉴智融慧照悟明净戒大师嗣良书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纪昀

    独行传宋○宋刘庭式 巢谷 徐积曾叔卿 刘永一孙逢【喻汝砺】赵俊刘化源【米璞 阴啅 姚邦 基】张山翁 黄申 何时【陈子敬】刘庭式巢谷徐积曾叔卿刘永一孙逢 【喻汝砺】赵俊刘化源 【米璞 阴晫 姚邦基】张山翁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十五·阿桂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正月戊戌上谕内阁曰昨年四川轮免正赋并有防该省民番该杂粮各项一体蠲免俾得普霑恺泽现在办理小金川一事调拨大兵克期勦灭所有一切军需供应俱发帑拨给备用丝毫不以累及闾阎惟是运送粮饷军械间亦酌用民

  • 汉制攷卷四·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诗小星抱衾与裯笺裯牀帐也 疏汉世名帐为裯盖因于古郑志今人名帐为裯愿言则笺今俗人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泾以渭浊注泾渭相入而清浊异 疏汉书沟洫志云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潘岳西征赋云清渭浊泾是也方

  • 卷一百八十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三 朱批刘於义奏摺 雍正二年五月初九日山西学政【臣】刘於义谨 奏窃【臣】自本年正月考取遗才二月送文生入场三月初一日即往考代州

  • 顺鼓篇第四十六·王充

    《春秋》之义,大水,鼓用牲于社。说者曰:“鼓者,攻之也。”或曰:“胁之。”胁则攻矣。〔阴〕胜,攻社以救之。或难曰:攻社谓得胜负之义,未可得顺义之节也。人君父事天,母事地。母之党类为害,可攻母以救之乎?以政令失道阴阳缪戾者,人

  • 梁丘据自患不及晏子晏子勉据以常为常行第二十七·晏婴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 问辨録卷三·高拱

    ○论语问人不知而不愠何以为君子曰学本已事何与于人即学至圣人亦分内耳若能识得真境到得实际则安身立命自有所在欲人知也何为曰在圣门则谁欤曰颜曽其人也即孔子下学上达不怨不尤亦只如此所以用舍行藏惟其所遇盖皆应迹

  • 攻权第五·尉缭

    攻,古代指攻城;权,即权谋。攻权,就是攻城的谋略。本篇主要论述攻城的原则。作者认为攻城的原则:首先是集中力量,决心坚定(力分者弱,心疑者背)。其次是军队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将帅要恩威并用以立威信,使军队行动齐心协力(其心动

  •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一]譬喻品第三   爾時舍利弗踊躍歡喜卽起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踊躍   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受記作佛而我等不預斯事.甚自   

  • 卷第十八·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十八 僧渊 姓李。郪人。家本巨富。为巴蜀所称。及师初诞。天雨铜钱于庭。家内合运。处处皆满。父运钱疲劳。嘘唱云止。钱不复下。仓内贮米。但及于半。忽满溢出。亲姻外内。莫不惊叹其福。自少至长。志

  • 金刚般若经疏记会编科文·行策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金刚般若经疏记会编科文○纂要疏文分(三)初标题目(二)初经疏名题二作者嘉号二叙宗旨(二)初叙赞经旨(二)初通明起教之缘(二)初明迷真起妄(二)初真空二妄有二明习妄流转二别

  • 全室外集·宗泐

    九卷。《续集》一卷。明僧宗泐撰。宗泐,字季潭,临海(今属浙江)人。洪武初,选拔修行高的和尚,宗泐居其首,命住天界寺。洪武十一年(1378),明太祖以佛书有遗佚,命其往西域求遗经,洪武十五年(1382)得经还朝,授左善世。太

  • 玉禅师翠乡一梦·徐渭

    明代杂剧。简名《玉禅师》《翠乡梦》。明徐渭著。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以此剧入“妙品”,说:“迩来词人依傍元曲,便夸胜场。文长一笔扫尽,直自我作祖,便觉元曲反落蹊径。如〔收江南〕一词,四十语藏江阳八十韵,是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