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之 崇 拜
──十五年冬在上海尚贤堂讲──
前承李佳白博士请余讲演佛法,听众多为佛教与基督教徒。李博士又将余之讲演词,译登字林报,故引起西人之问难。余曾作一答书,已另行发表。在余个人之意思,基督教徒应有澈底认识佛教之必要,而佛教徒对于基督之教理,亦应有相当之了解。今天李博士首先提出基督之大爱主义来为讲演之材料,余静聆之余,思想上不觉有所感发,今愿发表余之意见,与诸君作大爱之讨论。
“爱”之一字,含义极广,能力尤大。宇宙万有皆生于爱,不但善事发生于爱,即恶事亦生于爱。杀人、放火、世谓之恶,其被杀者固为能杀者之所不爱,但其中必有所爱之条件而为行杀之起因。至于作济群利人之善事,完全根从于爱,此尽人所共知者,无烦引证。惟言宇宙万物都生于爱,骤听之似乎难解,实则亦事理之显然。如吾人因爱而作一切恶事,则来生必感受极苦之生活;若因爱而行种种善事,则将来所获之身、与身所受用之物,亦必纯善而无恶。是则吾人之生也由于爱,因而生所起之老病死苦、及由死而继续复生之身,其产生亦由于爱。若无爱则身不生,而与身同起之世界亦不能生。由是而谈,则爱实为一切善恶诸法之策源地;即吾人行事,亦不能出此范围之外,其为事之重要与人生之关切如此之大,吾人实不容不有深晰之研究也!曾记李博士演讲中,说中国人此次反对宗教,完全由缺乏爱之观念,所以、在湘鄂间发生种种破坏示威之手段,若不知加以相当之限制,将来又引起国际之战争。又云:若世界人类皆能相爱,则战争之苦恼可以绝灭,而和平安宁之希望,亦可以达到。故希望和平安宁者,必绝对崇拜于爱。李博士之说,意本甚是。余则以为吾人对于爱之态度,应何取决,尚难判定。盖爱之为义,既如前说,则吾人对于爱,亦不应取绝对之崇拜主义。何以故?以爱亦为万恶所从生故。但又不宜取完全排除之手段,以爱亦能为善之大本因故。和平安宁固生于爱,但战争苦恼亦生于爱;此余对于绝对崇爱者,尚认为有再加考虑之必要。今请更进一步与诸君讨论爱之究竟,此应分二层:一、爱之为物,其本身究竟从何而生起?二、吾人对于爱,究竟应取何种之态度?依科学家之因果律说,凡能生者必有所生,爱既为能生之因,亦必为所生之果。
就俗情而谈,则为爱之生因者即为我执,人类由执有自我,则事事皆思为我而谋发展其私爱,由扩充发展其私爱故,结果则酿成世界之战争。世人所艳称之互助主义与兼爱主义,其立论皆基于人我对待之地位,仍是有我所起之贪爱,其所持以号召群众互助兼爱之理论者,实成为发展贪爱之工具,决无实现和平安宁之可能。
若依佛教,则一切法皆是幻有,无有一法能为一切之因,亦无一切法但为一法之果;惟就诸法互相生长之关系条件上,而假立为因为果。所以、能免除不平等因、无穷因之过,而发见平等互资之缘起无我的真相。故依佛教而言爱,亦由于万有因缘和合而生,此在佛教则不名爱,而名之曰大悲心。佛之大悲,乃依观察众生之苦恼、而发起大悲救济之心,非由谋自我发展所引起之贪爱可比,故为纯善而无恶之大爱。此种大爱,为一切诸佛产生之母,为一切佛法发源之地,故人类对之应有下列三种之崇拜:一、应崇拜了悟万有真相之大觉──万有真相,即因缘所生之无我法。二、应崇拜依众缘所生之无我法而起之大悲──即觉悟人生万物之真相,而发起之大慈大悲。三、应崇拜观世间之苦恼,而施设方便救济之万行。
上来说善净之爱,是由悟缘生无我之真相而生,吾人应当如是了解,不应盲从我执之爱。余认为有讨论之价值,故提出与诸君一商榷之。(大定记)(见海刊八卷一期)
(附注) 原题“爱之研究”,今依演说集改。
猜你喜欢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二·智旭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一·呆翁行悦 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二十·佚名 卷四百四十三·佚名 阴蕴之研究·太虚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四·佚名 卷五·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二·佚名 当得真知识品第七十三·佚名 第一 诸天相应·佚名 卷第十一·李遵勖 总目·牧云通门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