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独行传

○宋

刘庭式

  巢谷

  徐积

曾叔卿

  刘永一

孙逢【喻汝砺】

赵俊

刘化源【米璞  阴啅  姚邦

基】

张山翁

  黄申

  何时【陈子敬】

刘庭式

巢谷

徐积

曾叔卿

刘永一

孙逢 【喻汝砺】

赵俊

刘化源 【米璞  阴晫  姚邦基】

张山翁

黄申

何时 【陈子敬】

△刘庭式

刘庭式字得之齐州人举进士苏轼守密州庭式为通判初庭式议娶乡人女既约未纳币庭式及第女以病丧明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

女庭式笑曰吾巳心许之矣岂可负吾初心哉卒娶之生数子后死庭式丧之逾年不肯复娶轼问之曰哀生于爱爱生于色今君爱何从生哀

何从出乎庭式曰吾知丧吾妻而已若缘色生爱缘爱生哀色衰爱弛吾哀亦忘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也耶轼深感其言

庭式后监太平观老于芦山绝粒不食目奕奕有紫光步上下峻坂如飞以高寿终

△巢谷

巢谷初名谷 【按苏辙巢谷传云至循州改名谷】 字符修眉州眉山人幼传其父中世学举进士京师谷素多力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遂弃其旧学蓄弓箭习骑射入之业成而不中第西去游秦凤泾原闲所至友其秀杰与韩存宝尤善教之兵书熙宁中存宝为河中将有功会

泸州蛮乞弟扰边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度必死谓谷曰我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槖

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可使遣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闲会赦乃出苏轼谪黄州与合同乡幼

而识之因与之游及轼与弟辙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轼辙谪岭海平生亲旧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两苏

闻者笑其狂谷竟往至梅州遗辙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意自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辙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

手相泣己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三将复见轼于海南辙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循至儋数千里当复渡海非老人事也谷

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则资之行会有蛮隶窃其槖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按苏辙巢谷传云有子蒙在

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徐积

徐积字仲车楚州山阳人有孝行三岁父死旦旦求之甚哀母使读孝经辄泪落不能止事母至孝朝夕冠带定省 【按宋名臣言行录

载尝具公裳见贵官忽自思云见贵官尚如此岂有见母而不具公裳者乎遂晨夕具公裳揖其母年过壮未娶或勉之答曰娶非其人必为母

病子非敢忘嗣固有待也】 从胡瑗学所居一室寒一衲裘啜菽饮水瑗馈以食弗受应举入都不忍舍其亲徒载面西登进士第举首许安国

率同年生入拜且致百金为寿谢却之以父名石终身不用石器行遇石则避而不践或问之积曰吾遇之则怵然伤吾心思吾亲故不忍加足

其上尔母亡水浆不入口者七日悲恸呕血庐墓三年雪夜伏墓侧哭不绝音翰林学士吕凑过其庐适闻之为泣下曰使鬼神有知亦垂涕也

甘露岁降兆域杏两枝合为干既终丧不彻筵几起居馈献如平生中年有瞶疾屏处穷里而四方事无不知客从南越来积兴论岭表山川险

易镇戍疏密口诵手昼若数一二自少及老日作一诗为文率用腹藳口占授其子 【按宋名臣言行录云晚乃著书未成而病尝曰吾之书

大要以正治心以直养气而巳或问立朝之要曰以正辅君或问修身之要曰以正修身】 尝借人书箧经宿还之借者给言中有金叶积谢而

不辨卖衣偿之乡人有争讼多就取决州以行闻诏赐粟帛元佑初朝廷诏举中外学官近臣合荐之乃以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每升堂

训诸生闻者敛袵敬听居数岁使者又交荐之转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监中岳庙卒政和六年赐谥节孝处士官其一子

△曾叔卿

曾叔卿巩族兄也家苦贫即存心不欺尝买西江陶器欲贸易于北方既而不果行有从之转售者既受直矣问将何之其人曰欲效君前

策耳叔卿曰不可吾闻北方新有灾馑此物必不时泄故不以行余岂宜不告以误子其人即取钱去居乡介洁一介不取妻子困于饥寒而拊

庇孤惸唯恐失其意起家进士至著作佐郎熙宁中卒

△刘永一

刘永一陕州夏县人孝友廉谨熙宁初巫咸水溢入县城民多溺死永一持竿立门前见他人物流入者辄擿出之有僧寓钱数万于其室

无何僧死永不诣县自言请以钱归其弟子乡人负债不肯偿立焚其券行事类此兄大为医助教居亲丧不饮酒食肉终三年司马光传之以

为今士大夫所难

△孙逢 【喻汝砺】

孙逢眉山人大观四年进士累官至太学博士张邦昌僭立有司趣百僚入贺逢独坚卧不起时祠部员外郎喻汝砺闻变扪其膝曰不能

为贼臣屈遂挂冠去事毕有司举不至者欲以逢与汝砺复于金人邦昌以毕至告乃免逢闻之曰是必将肆赦遇官以浼我我其可竣遂发疾

而卒 【按本传以下诸人宋史原入忠义今因其未经殉难与慷慨授命者不同而志行卓然入之独行洵为无媿今移载于此】

△赵俊

赵俊字德进南京宋城人绍圣四年进士官至朝奉郎隐居杜门虽乡里不妄父刘安世无恙时居河南暇则独一过之徐处仁与俊厚善

及为丞相乡人多见用俊未尝往求处仁亦忘之独不得官建炎末士大夫皆避地俊独不肯曰但固吾所守尔死生命也避将安之衣冠奔踣

于道者相继俊晏然不动刘豫以俊为虞部员外郎辞疾不受以告畀其家卒却之如是者三豫亦不复疆凡家书文字一不用豫僭号但书甲

子后三年卒赠承直郎

△刘化源 【米璞  阴晫  姚邦基】

刘化源米璞皆耀州人化源绍圣元年进士建炎初金人入关陕守令以城降者金人因而命之化源时知陇州不肯降城陷被执金人使

之守之不得死遂驱入河北鬻蔬果隐氏闲者十年终不居辱璞登政和二年进士第时通判原州刘豫欲官之杜门谢病卒不污伪命时有凤

翔教授阴晫亦守节不仕又尉氏知县姚邦基蜀人也秩满不复仕屏居村落授徒自给以终时宗室不及南渡者尚散居民闲豫募人索之承

务郎阎琦匿不以闻为人所告豫杖之死

△张山翁

张山翁字君达普州人景定三年进士德佑元年为荆湖宣抚使干官鄂守张晏然议纳疑山翁以书谯让之晏然既降山翁被执军前谕

曰若降不失作显官山翁酬对不屈行省官贾思贞义之贷不杀后居黄鹄山聚徒教授而终

△黄申

黄申字酉乡井研人开庆元年进士厯官乐安丞为政廉谨有治声元兵徇抚州下诸县索降状乐安令率其僚联署以上申独抗不往令

遣吏民数百人强舆致之申颠踣于地若中风然令无如之何至暮众舁之寘中堂翼日或食以粥得免遂去隐巴山中以终

△何时 【陈子敬】

何时字了翁抚州乐安人文天祥同年进士也调庐陵尉厯知兴国县天祥起兵辟署帅府机宜带行监文思院天祥入卫时任留司分司

吉州饟运元兵下吉州时脱身归乡里益王立天祥开府南剑时起兵趋兴国复崇仁县未几元兵奄至兵败削发为僧卖卜自给变姓名目号

坚白道人又有陈子敬者赣州人尝从天祥游天祥开阃汀州子敬募集民兵屯皁口及天祥攻赣子敬与合谋忠效甚着空坑兵败复聚兵屯

黄塘砦砦溃子敬不知所终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猜你喜欢
  第四十回 徙建州晋太后绝命 幸邺都汉高祖亲征·蔡东藩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十三·苏天爵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六十·佚名
  卷之三十八·佚名
  卷之九十四·佚名
  卷之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纪昀
  一七三 打油诗·周作人
  孝景本纪第十一·司马迁
  西魏文帝纪·李延寿
  李崧传·薛居正
  欧阳一敬传·张廷玉
  五一、田庄子卒年考·钱穆
  公孙衍为魏将·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诗拾遗卷八·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拾遗卷八明 高棅 编五言排律【上】刘祎之九成宫秋初应诏帝圃疏金阙仙台驻玉銮野分鸣鸑岫路接寳鸡坛林树千霜急山宫四序寒蝉急知秋早鸎疎觉夏阑怡神紫气外凝睇白云端舜海词波发空惊逰圣难褚亮和御史

  •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五十一刘方平刘方平河南人邢襄公政会之後与元德秀善不仕诗一卷代宛转歌二首星参差明【一本无明字】月二八灯五枝黄鹤瑶琴将别去芙蓉羽帐惜空垂歌宛转宛转恨无穷

  • 帝纪第三 孝闵帝·令狐德棻

    孝闵皇帝讳觉,字陀罗尼,太祖第三子也。母曰元皇后。大统八年,生于同州官舍。九岁,封略阳郡公。时有善相者史元华见帝,退谓所亲曰 :“此公子有至贵之相,但恨其寿不足以称之耳 。”魏恭帝三年三月,命为安定公世子。四月,拜大将军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元年五月庚寅朔兵马大元帅康王即皇帝位于南京改元建炎中兴圣政臣留正等曰尧舜所以高出百王者以其得天下及其传天下而知之汤有惭德武未尽善况于后世乎汉高祖唐太宗号为贤君然其得天下也以争其传天下也

  • 本语卷四·高拱

    楚庄王无灾祷于山川曰此天亡我其说何如曰骄言也夫灾而惧惧而修政则国愈治乃俗所谓因病求医因医致壮者也但人患不知故必灾而始惧耳彼楚庄也既知其理矣则无日不惧无日不修政其机固在我也而何以灾为乎灾而后惧而后修政则

  • 卷之八·佚名

    天顺八年八月壬午朔革正冒报迎驾功都指挥等官周淮等及旗舍等三十四员名各复原卫职役○癸未初开经筵是日早朝毕 上御文华殿太保会昌侯孙继宗暨六部尚书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国子监祭酒等官俱盛服侍班少保吏部尚书兼华

  • 卷之五百二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九月。辛巳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丙午皆如之。内记  ○谕内阁、商部奏、请饬力行保商之政一摺。中国自互市以来。商务日盛。现在设立商部。正宜极力

  • 一三六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一三六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安徽巡抚臣朱珪跪奏,为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遵旨汇奏事。窃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应行抽改之处,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内钦奉上谕:各

  • 一二九七 浙江巡抚琅玕奏覆浙省查缴违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一二九七 浙江巡抚琅玕奏覆浙省查缴违禁书籍情形折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十三日浙江巡抚臣觉罗琅玕跪奏,为遵旨据实覆奏事。窃臣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 伯和珅字寄,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初四日奉上谕:据陈用敷奏查缴应禁各书

  • 卷一百八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八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钦宗靖康元年左正言崔鶠上奏曰臣伏覩诏书诏谏臣直论得失以求实是此见陛下求治之切也然数十年来王公卿相皆自蔡

  • 野史无文卷十三·郑达

    前朝鲁王以海监国于闽浙命延平王郑成功兵部尚书张煌言自闽海率师攻江宁府城纪略百吉按:此文已见于本丛刊第一四二种张苍水诗文集,故删,惟录奈村农夫跋文于左:康熙八年己酉,兵部张煌言来普陀后山买粮。有标下兵卒之降清朝者

  • 三·钱穆

    我现在想由外面形态转进一步,来讲中国文化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上面说过,中国文化开始就摆在一个大局面上,而经历绵延了很长时期。这里便已包蕴中国文化一种至高至深的大意义。中国一部古经典《易经》说:"可大可久",这是中国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四 洪武五年六月丙子朔,置兵马指挥司分司于中都。 定宦官禁令。凡内使于宫城内相骂詈,先发而理屈者笞五十,后骂而理直者不坐,其不伏本管钤束而抵骂者杖六十,内使骂奉御者杖六十,骂门官、监官者杖

  • 复王容子居士书·太虚

    容子居士净鉴:得元白居士来函,知居士潜心佛法,欲精究唯识以成妙观,甚见志道之笃而择门之专也!略贡所习,希借览焉。考唯识五观,最注重者,乃在遣虚存实与舍相证性二观耳。中间三观,特简菩萨智中之微细淆讹而已。欲成观智,先明理趣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三卷·无著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三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云何缘。几是缘。为何义故观缘耶。谓因故等无间故所缘故增上故。是缘义。一切是缘。为舍执着我为因法故。观察缘何等因缘。谓阿

  • 第四 根相应·佚名

    第一 清净品[一]第一 清净一~二舍卫城因缘。&hellip;&hellip;于此处,世尊说示曰:三&ldquo;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耶?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诸比丘!此为五根。&rdquo;[二]第二 预流(一)※三&ldquo;诸比丘!有五

  • 日涉编·陈堦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府文安纪元重刻序,指其书

  •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佚名

    亦称《四分杂羯磨》、《昙无德杂羯磨》、《四分羯磨》。佛教律典。三国魏康僧铠译。一卷。主要叙述佛教教团的各种活动仪式规范,分比丘羯磨、比丘尼羯磨两大类。每大类又分诸结界法、受戒法、诸除罪法、说戒法、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