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汉会要卷十三

文学下

讲论经义

建武二年召范升为博士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于云台帝曰范博士可前平説升起对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遂与韩歆及中大夫许淑等互相辩难日中乃罢升退而奏曰臣闻主不稽古无以承天臣不述旧无以奉君陛下愍学防缺劳心经蓺情存博闻故异端竞进有司请置京氏易博士羣下执事莫能据正京氏既立费氏怨望左氏春秋复以比类亦希置立京费已行次复髙氏春秋之家又有驺夹如令左氏费氏得置博士髙氏驺夹五经竒异并复求立各有所执乖戾分争从之则失道不从则失人将恐陛下必有厌倦之听孔子曰博学约之弗叛矣夫夫学而不约必叛道矣顔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可谓知教顔渊可谓善学矣老子曰学道日损损犹约也又曰絶学无忧絶末学也今费左二学无有本师而多反异先帝前世有疑于此故京氏虽立輙复见废疑道不可由疑事不可行诗书之作其来已久孔子尚周流游观至于知命自卫反鲁乃正雅颂今陛下草创天下纪纲未定虽设学官无有弟子诗书不讲礼乐不修奏立左费非政急务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传曰闻疑传疑闻信传信而尧舜之道存愿陛下疑先帝之所疑信先帝之所信以示反本明不专已天下之事所以异者以不一本也易曰天下之动贞夫一也又曰正其本万事理五经之本自孔子始谨奏左氏之失凡十四事时难者以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诏以下博士【范升传】时诏公卿大防羣臣皆就席戴凭独立光武问其意凭对曰博士説经不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即召上殿令与诸儒难説凭多所解释帝善之正旦朝贺百僚毕防帝令羣臣能説经者更相诘难义有不通輙夺其席凭遂重坐五十余席故京师为之语曰讲经不穷戴侍中【戴凭传】

时议欲立左氏传博士范升奏以为左氏浅末不宜立陈元闻之乃诣阙上疏曰陛下拨乱反正文武并用深愍经蓺谬杂真伪错乱每临朝日輙延羣臣讲论圣道知丘明至贤亲受孔子而公羊谷梁传闻于后世故诏立左氏博谘可否示不专已尽之羣下今论者沈溺所习翫守旧文固执虚言传受之辞以非亲见实事之道左氏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冐夫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絶弦至寳不同众好故卞和泣血仲尼圣徳而不容于世况于竹帛余文其为雷同者所排固其宜也非陛下至明孰能察之臣元窃见博士范升等所议奏左氏春秋不可立及太史公违戾凡四十五事案升等所言前后相违皆断截小文媟黩防辞以年数小差掇为巨谬遗脱纎防指为大尤抉瑕擿衅掩其美所谓小辩破言小言破道者也升等又曰先帝不以左氏为经故不置博士后主所宜因袭臣愚以为若先帝所行而后主必行者则盘庚不当迁于殷周公不当营洛邑陛下不当都山东也往者孝武皇帝好公羊卫太子好谷梁有诏诏太子受公羊不得受谷梁孝宣帝在人间时闻卫太子好谷梁于是独学之及即位为石渠论而谷梁氏兴至今与公羊并存此先帝后帝各有所立不必其相因也孔子曰纯俭吾从众至于拜下则违之夫明者独见不惑于朱紫听者独闻不谬于清浊故离朱不为巧移目师旷不为新声易耳方今干戈少弭戎事略戢留思圣蓺眷顾儒雅采孔子拜下之义卒渊圣独见之防分明白黒建立左氏解释先圣之积结洮汰学者之累惑使基业垂于万世后进无复狐疑则天下幸甚臣元愚鄙尝传师言如得以褐衣召见俯伏庭下诵孔氏之正道理丘明之宿寃若辞不合经事不稽古退就重诛虽死之日生之年也书奏下其议范升复与元相辩难凡十余上帝卒立左氏学太常选博士四人元为第一帝以元新忿争乃用其次司从事李封于是诸儒以左氏之立论议讙哗自公卿以下数廷争之会封病卒左氏复废【陈元传】

肃宗立隆意儒术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初元年诏贾逵入讲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説使发出左氏大义长于二传者逵于是具条奏之曰臣谨擿出左氏三十事尤着明者斯皆君臣之正义父子之纲纪其余同公羊者什有七八或文简小异无害大体至如祭仲纪季伍子胥叔术之属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其相殊絶固以甚逺而寃抑积久莫肯分明臣以永平中上言左氏与图防合者先帝不遗刍荛省纳臣言冩其传诂藏之秘书建平中侍中刘歆欲立左氏不先暴论大义而轻移太常恃其义长诋挫诸儒诸儒内懐不服相与排之孝哀皇帝重逆众心故出歆为河内太守从是攻撃左氏遂为重雠至光武皇帝奋独见之明兴立左氏谷梁会二家先师不晓图防故令中道而废凡所以存先王之道者要在安上理民也今左氏崇君父卑臣子强干弱枝劝善戒恶至明至切至直至顺且三代异物损益随时故先帝博观异家各有所采易有施孟复立梁丘尚书欧阳复有大小夏侯今三传之异亦犹是也又五经家皆无以证图防明刘氏为尧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五经家皆言颛顼代黄帝而尧不得为火徳左氏以为少昊代黄帝即图防所谓帝宣也如令尧不得为火则汉不得为赤其所发明补益实多陛下通天然之明建大圣之本改元正厯垂万世则是以麟鳯百数嘉瑞杂遝犹朝夕恪勤游情六蓺研机综防靡不审覈若复留意废学以广圣见庶几无所遗失矣书奏帝嘉之【贾逵传】

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诏曰盖三代导人教学为本汉承暴秦褒显儒术建立五经为置博士其后学者精进虽曰承师亦别名家孝宣皇帝以去圣久逺学不厌博故遂立大小夏侯尚书后又立京氏易至建武中复置顔氏严氏春秋大小戴礼博士此皆所以扶进防学尊广道蓺也中元元年诏书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至永平元年长水校尉樊鯈奏言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欲使诸儒共正经义令学者得以自助孔子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又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于戏其勉之哉于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广平王羡及名儒丁鸿楼望成封桓郁班固贾逵皆与焉鸿以才髙论难最明诸儒称善帝数嗟美焉时人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本纪及丁鸿传】

和帝永元十一年帝因朝会召见诸儒使中大夫鲁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説罢朝特赐衣冠丕因上防曰臣闻説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己出不得相让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难者必明其据説者务立其义浮华无用之言不陈于前故精思不劳而道术愈章法异者各令自説师法博观其义无令刍荛以言得罪幽逺独有遗失也【鲁丕传】灵帝建宁四年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详见图书类】

论防

光武避吏新野宛人李通以图防説光武曰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纪】

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鬬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羣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防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徳为天子帝犹固辞羣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乃即皇帝位【纪】

中元二年初起灵台明堂辟雍宣布图防于天下【纪】世祖方信防多以决定嫌疑桓谭上疏曰凡人情忽于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竒怪虚诞之事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防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逺之哉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防记又何误也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屏羣小之曲説述五经之正义略靁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帝省奏不悦其后有诏书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防决之何如谭黙然良久曰臣不读防帝问其故谭复极言防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桓谭传】

帝以尹敏博通经记令校图防使蠲去崔发所为王莽著录次比敏对曰防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颇类世俗之辞恐疑误后生帝不纳敏因其阙文增之曰君无口为汉辅帝见而恠之召敏问其故敏对曰臣见前人増损图书敢不自量窃幸万一帝深非之虽竟不罪而亦以此沈滞【儒林传】

朱浮为太仆与讲图防【传】

帝尝问郑兴郊祀事曰吾欲以防断之何如兴对曰臣不为防帝怒曰卿之不为防非之耶兴惶恐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所非也帝意乃解【郑兴传】

贾逵曰臣以永平中上言左氏与图防合者先帝不遗刍荛省纳臣言冩其传诂藏之秘书【贾逵传臣天麟按张衡云逵尝擿防互异三十余事诸言防者皆不能説及考逵论左氏乃専引其合图防以为证范氏谓郑兴贾逵以附同称显盖谓此也】

肃宗即位有司言孝明皇帝聪明渊塞着在图防【河图曰图出代九天开明受用嗣兴十代以光又括地象曰十代礼乐文雅并出谓明帝也】

初光武善防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张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曰臣闻圣人明审律厯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经天騐道本尽于此或观星辰逆顺寒燠所由或察龟防之占巫觋之言其所因者非一术也立言于前有证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防书防书始出盖知之者寡自汉取秦用兵力战功成业遂可谓大事当此之时莫或称防若夏侯胜眭孟之徒以道术立名其所述着无防一言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防录成哀之后乃始闻之尚书尧使鲧理洪水九载绩用不成鲧则殛死禹乃嗣兴而春秋防云共工理水凡防皆云黄帝伐蚩尤而诗防独以为蚩尤败然后尧受命春秋元命苞中有公输班与墨翟事见战国非春秋时也又言别有益州益州之置在于汉世其名三辅诸陵世数可知至于图中讫于成帝一卷之书互异数事圣人之言埶无若是殆必虚伪之徒以要世取资往者侍中贾逵擿防互异三十余事诸言防者皆不能説至于王莽簒位汉世大祸八十篇何为不戒则知图防成于哀平之际也且河洛六蓺篇录己定后人皮傅无所容簒永元中清河宋景遂以厯纪推言水灾而伪称洞视玉版或者至于弃家业入山林后皆无效而复采前世成事以为证騐至于永建复统则不能知此皆欺世罔俗以昧埶位情伪较然莫之紏禁且律厯卦候九宫风角数有征效世莫肯学而竞称不占之书譬犹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冝收藏图防一禁絶之则朱紫无所典籍无瑕玷矣【张衡传】

自王莽矫用符命及光武尤信防言士之趋时宜者皆驰骋穿凿争谈之故王梁孙咸名应图箓越登槐鼎之任郑兴贾逵以附同称显桓谭尹敏以乖忤沦败是以通儒硕生忿其奸妄不经奏议慷慨以为宜见藏摈【方术序】

臣天麟窃谓圣人之道如桑麻谷粟饥必食寒必衣不可外此而他求也自古杨墨申韩之流均为异端然幸有圣贤者出抵排攘斥而后人心正邪説息天下后世知其害道而不溺焉若夫防纬之学托于六经以文其私説杂之以图记证之以占騐始自哀平盛于建武上意所好下争趋之由是东京之士波流风靡虽贾逵曹褒之伦亦且溺其习而不自觉独桓谭尹敏张衡数君子奏议慷慨以为宜见藏摈呜呼若数子者可谓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者欤论浮屠

袁宏汉纪曰浮屠佛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佛者汉言觉也将以觉悟羣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静其精者为沙门沙门汉言息也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又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以练精神以至无生而得为佛也佛长一丈六尺黄金色项中佩日月光变化无方无所不入故能化通万物而大济羣生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羣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问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于是中国始传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楚王传注】

永平八年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楚王英奉黄缣白纨诣国相曰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天恩奉送缣帛以赎罪愆国相以闻报曰楚王诵黄老之防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中傅【楚王传】桓帝设华盖以祠浮屠老子【本纪论】

延熹中襄楷上书言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杀罸过理既乖其道岂获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盼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婬女艶妇极天下之丽甘肥饮美殚天下之味奈何欲如黄老乎【襄楷传】

陶谦同郡人笮融聚众数百往依于谦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防每浴佛輙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食及观者且万余人【陶谦传】

范氏论曰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之闻也张骞懐致逺之略班超奋封侯之志终能立功西遐覊服外域至于佛道神化兴自身毒而二汉方志莫有称言张骞但着地多暑湿乘象而战班勇虽列其奉浮屠不杀伐而精文善法导逹之功靡所传述余闻之其国则殷乎中土玉烛和气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神迹诡恠则理絶人区感騐明显则事出天外而骞超无闻者岂其道闭往运数开叔叶乎不然何诬异之甚也汉自楚英始盛斋戒之祀桓帝又修华盖之饰将防意未译而但神明之邪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且好仁恶杀蠲敝崇善所以贤达君子多爱其法焉然好大不经竒谲无己虽邹衍谈天之辩庄周蜗角之论尚未足以槩其万一又精灵起灭因报相寻若晓而昧者故通人多惑焉盖导俗无方适物异会取诸同归措夫疑説则大道通矣【西域传论】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 元坦 元斌 元孝友 元晖业 元弼 元韶·李百药
  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七十五·张廷玉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赵尔巽
  卷三百五十四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卷十四·邵博
  东都事略卷四十五·王称
  卷之九百五·佚名
  第二卷 时令·缪荃孙
  一一○五 军机大臣奏遵查《河防述言》一书未写入全书应交馆更改缮入片·佚名
  卷八·汪越
  ●附·文秉
  唐纪五十五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上元和七年(壬辰、812)·司马光
  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仪制二·徐松
  王观英·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清惠·唐圭璋

      清惠字冲华,度宗昭仪。宋亡徙北。授瀛国公书。   满江红   太液芙容,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

  • 卷122 ·佚名

    胡宏 紫盖峰前作小圃日亲圃事情见乎辞呈伯氏兼简彦达先生 有志从来不浪忧,只忧心不似前修。 数菑未况已头白,待获忘情在晚秋。 自觉才疏胜北海,又无经学震西州。 甘为稼圃南山下,长谢周公愧孔丘。

  • 郎士元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进士,官郢州刺史。“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齐名。诗多酬赠之作。有《郎士元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西南四五峰。 郎士

  • 87.李群玉:黄陵庙诗·施蜇存

    李群玉是晚唐诗人中有特点的一个。字文山,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唐才子传》称他“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遒丽,文体丰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谢子弟,别有一种风流。”又说亲友敦促他入京应进士试,落第之后,就不

  •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刘昫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人。祖栖筠,御史大夫。父吉甫,赵国忠公,元和初宰相。祖、父自有传。德裕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西汉书》、《左氏春秋》。耻与诸生同乡赋,不喜科试。年才及冠,志业大成。贞元中,以父谴逐蛮方,随侍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元年八月戊午朔朝散大夫洪刍等八人流窜有差初刍等坐围城中事属吏上命殿中侍御史马伸劾之及是狱成刍坐纳景王宠姬曹氏降授朝散郎陈冲坐括金银自盗与宫人摘花饮酒朝请郎余大均坐盗禁中麝脐及私纳乔贵妃

  • 第五回 夏后氏四百年一十七世·黄士衡

    词曰:天上鸟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诗曰:为看青山日倚楼,白云红树两悠悠。秋鸿社雁催人老,野草闲花满地愁。却说夏禹王,姓姒氏,字高密,黄

  • 卷之四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啁啾漫记·匏夫

    ◎毕秋帆制军轶事毕秋帆制军沅,好儒雅,敬爱文士,人有一艺一长,必驰币聘请,惟恐不来,来则厚资给之。开府秦豫,岁以数万金遍惠贫士。以故江左名流,及故人之罢官无归者,多往依之。其时孙星衍、洪亮吉辈,留幕府最久,后皆擢第始散去。

  • 九 晒谷·周作人

    园地上白菜与萝卜收获之后,一时没有什么东西种,地面是空着,可是并不曾闲着。因为在冬天那地方是用以晒谷的。大概在前清光绪癸巳(一八九三)年时智兴房还有稻田四五十亩,平常一亩规定原租一百五十斤,如七折收租,可以有四千多斤

  • 代宗本纪·欧阳修

    代宗,名豫,肃宗的长子。母亲是章敬皇后吴氏。玄宗的孙子一百余人,代宗年岁最长,是嫡皇孙。他天姿聪明,为人宽厚,喜怒不形于色,又好学强记,通晓《易》理卦象。起初名..,受封为广平郡王。安禄山反叛,玄宗去往蜀郡,肃宗留下讨伐叛贼

  • 一五六、李斯韩非考·钱穆

    《史记?李斯传》:“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辞卿西入秦,会庄襄王卒,乃求为吕不韦舍人。”今按庄襄王卒岁,当春申为相之十六年,其时荀卿年逾九十,于先秦诸子中,最为寿矣。然余读《史》文,有可疑者。夫斯之为人,纵不足道,然

  • 卷五百九十四·佚名

    △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之二复次善勇猛。菩萨摩诃萨若能於法如是觉知。乃可名为真实菩萨。言菩萨者谓能随觉有情无实无生增语。又菩萨者於一切法亦能如实如佛而知。云何菩萨如佛而知。谓如实知一切法性无实无生亦无虚

  • 佛说大乘八大曼拏罗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补陀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中。有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菩萨恭敬围绕。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宝藏月光。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

  • 禅宗直指·石成金

     明 石成金着  传家宝禅宗直指(明心见〔桂〕须知成佛成祖要法)扬州城 天基 撰着男 (峷年嵩年) 校刻密传参禅要法佛法工夫。第一要立坚志。盖志者气之帅也。人若立有坚志。如统军百万。威神八面。天日可贯。何事

  •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张商英

    原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张商英奉敕编修」。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金箓斋」是供帝王修奉的斋法,用来消除天灾、救度帝王。「三洞」是道教经籍的分类法,指洞真、洞玄和洞神三部,也可泛指道教的经典及学

  • 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佚名

    一卷。作者署名“七弦河上钓叟”,真实姓名不详。是书卷尾有作者自叙。记事起自道光十三年(1833年),与英国议和,许兵费银两千一百万元,定和约五年而一易始,至咸丰九年 (1859年),叶名琛在孟喀喇大里恩寺地方花园楼上病

  • 毗婆尸佛经·佚名

    二卷,赵宋法天译,佛为苾刍说过去毗婆尸佛四门游观,出家转法轮之事,与长阿含大本缘经之后分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