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二十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生无量功德果报品第二十七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复观察净光天。告妙吉祥童子言。妙吉祥所有一切真言。广大仪轨一切秘密明。若有修行者。生无量功德获一切果报。我今为修行者称量成就速疾之义。若有多生于此仪轨曾修行者。法易成就而此成就为最为上。童子若有众生。能依次第修习秘密明法者。是最上修行是大智者。若不依法无以得成。若依法修行相应和合。得最上句。若依法修行诵真言者。不得令口有声。若口有声诵为非诵。须默然持诵当得成就。彼持诵行人求法成就者。当须食三白食及诸果药。若如是食者决定得最上法成就。又若一心观想决定。当得安静无恼。若食不依法及不专注。所求真言不得成就。至于梵王及彼帝释所有真言。不能成就。何况诸佛菩萨所有真言。及彼悭贪我慢及性懈怠。恒乐世法不能离欲。如此之人无成就分至于天人阿修罗等真言之法。若不依仪则及不专注。亦不得作降伏等法。若作者返得迷惑及与愚痴。或作法人有如是相者。将来当感恶趣之果。若或见有如是等者。当以佛部真言作降伏法。而与救护得解脱已。彼人复以专注次第。再持诵者亦得成就。以彼真言威德力故。及得大善寂静。复得不空成就。与作降伏救护者。我说此人是众生善友。速能成就三乘平等寂静之道。又有专注身心依法念诵难成就者。是人宿有轮回之业。更须重重忏悔。求罪消灭必得解脱。过是已后于真言中当得成就。得见果报所作不虚。若有因即有果。若无因者定是无果。因果和合有生有灭。因仪则法生寂静界。以彼专心亲近善友。行于佛法作大佛事生大善性。彼持诵行人。若于末法之世人心颠倒之时。于此法中得成就者。于当来世亦得成就。乃至究竟大善寂静。为于世间宣说无造无作寂静之句。诸佛如来清净之义。一切诸佛不可言说。而于其中说于秘密成就之句。彼秘密句。是佛如来无性自性之所生出。以大法力为于世间。当令众生决定成就。若复众生于末法时。修真言行求佛菩提。于真如空相不能成就者。当宜疾速。于时时中不得间断。依于仪则作法修行。承真言功决定成就。此教法中有诸行人。于佛在时修真言行。速得最上成就。于佛灭后像法之时。修真言行得中品成就。于末法时得下品成就。于诸时中善能修习真言法行。必定获得三种大果。若佛在时于如来族。恒得成就。于佛灭后唯莲华族而得成就。于末法时唯金刚族最得成就。彼观自在菩萨妙吉祥菩萨。多罗菩萨部里俱胝菩萨。金刚手菩萨。如是等菩萨以愿力故。令诸众生于真言中得决定成就。若一切时有诸行人。于真言中深心爱乐决定修习。若为求诸圣贤。及降伏一切夜叉罗刹。用上品心决定成就。若有行人于末法时。依幖帜说。世间所有诸仙人。阿修罗夜叉罗刹迦楼罗毗舍左。乃至部多众及彼宿曜。人非人类住欲界者。于人世间作不饶益者。而作调伏。决定成就所有大福德者。梵王帝释及噜捺啰。乃至伊舍那天那罗延天。如是大福大力天等。于诸行人一切所作皆悉随愿。至于一切极恶部多。于诸人中作恼乱者。以真言力而调伏之皆得随愿。若于末法之时大怖之中。于诸真言无上品心。不能于法精勤修习。不得果报者。于他世中亦不成就。妙吉祥我今与汝受记。汝于末法大怖之世。可于是时救度。化导善根众生。于佛法僧归信供养之者。乃至于彼修真言行人而作拥护。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说印仪则品第二十八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复观察净光天众。告妙吉祥童子言。妙吉祥谛听。汝最上秘密真言及彼印法。不得为无信众生。及于佛教无信重者宣说。乃至不入曼拏罗三昧者。断三宝族者。不亲近善友者。无福无德者。亲近恶人者。亲近罪友者。远离佛法者。一切虚妄者。于此仪轨不依阿阇梨教者。不受灌顶者。于汝童子最上秘密曼拏罗三昧不见者。不依如来族者。如是人等皆不得为说。何以故如是之人所持真言一切部多。而不信受。及不依行故。为以心不信佛法。远离菩提道故。所有印法仪轨不得传付如是等人。复不得于是人等而显现故。或有大愚迷者。深贪爱者亦不得传付。若妄传付者。彼人于法不得成就。彼持诵人是心颠倒。彼人若得或。辄有为作。乃于自身速得破坏。若是心信善者。于三昧真如而获得者。归重三宝常供养者。于佛法中行仪轨者。或有发菩提心。知庄严菩提心。恒行菩提道。如是人等可与宣说印法仪则。又有行于真言仪轨法。求三昧次第者。为欲求成大菩提道。又复发菩萨辟支佛声闻等心求正法者。得为宣说秘密印法。若以信心离大悭妒。依于佛法行无碍行者。当与宣说秘密印法。妙吉祥我说真言印法定量。正满八百不增不减。乃至过去诸佛亦同此量。汝妙吉祥大仪轨法平等无别。所有一切佛真言藏所说亦尔。妙吉祥凡有所作利益成就。当须真言及印一一和合。如车二轮不得阙一。若阙一者无能运转。一切真言无印所作亦复如是。若真言及印相应和合。事速成就转彼三界。一切天人阿修罗等不为难事。何况求作人间之事。若依法修行决定得果。印有真言二种相应。求清净仪则制伏部多。若依第一佛子真言及印修行者。于三种事如在掌中诵者。得大地富贵一切随意。所有真言定印及印定真言真言不得阙印。印亦不得阙于真言。印及真言须具和合。凡所作事必获果证。彼真言印互相依倚。如因成果如果酬因。持诵行人若依法用作无法不成。若依仪则。以一切定印所印真言。作请召事无有不成。乃至最上世界。及轮回中所有众生。用请召者亦无不成。若或于此请召之事有不成者。当依仪则请大力诸菩萨乃至十地菩萨为作拥护。使一切部多等作障难者。不能得见不能得近。当令行人得法成就。若具此一切佛真言法印。于行住中得为拥护。又一切真言中有印。一切印中亦有真言。印与真言互相生出。若修行者依法念诵及作护摩。一切圣道此中生出。若彼行人精勤修习。不懈不怠复不退屈。得一切真言不空。成就佛之所言言不虚妄。若依仪轨恒修行者。有大利益。妙吉祥童子。此仪轨王真言印法。我皆重重宣说。所有广大利益果报亦重重宣说。如是宣说此最上秘密广大真言印决定法。时彼妙吉祥。以童子相现熙怡颜。问于世尊最上牟尼。何因菩萨变化所生。得大精进十地之位。又此广大真言义法。过去诸佛之所宣说。今释师子为何亦说。我今有疑唯愿开示。

  尔时如来最上牟尼。以迦陵频伽微妙梵音。说于菩萨得十地位。又说真言利益等事。妙吉祥我于过去多劫之前。为菩萨时。有佛号开花王如来。我于彼佛得此秘密大仪轨王。即为众生作其利益。以悲愍心发其大愿。愿于最上如来佛法中生。于末法时。以此教法转彼法轮。我以如是经无量时。为于众生得十地位。于次后时。此仪轨王我传于汝。我入灭后世间空虚。南阎浮提远离如是佛法之藏。汝于是时末法之中。教彼众生作此仪轨。汝以此广大仪轨王。为于众生发起大行。若于末法大怖之时。或有众生无正道心。及有人王不行正法。恒以恶心恼害众生。又有一切恶人非人。于此大教欲作破坏妄加毁谤。当为此等不饶益者。说此一切调伏法藏秘密真言。童子汝此过去为利益故。发菩萨行求于仪轨。乃至于彼佛涅盘后。以佛遗教而作佛事。于世世中作童子形。随我行处以真言相教化众生。童子此是汝之过去所作愿力。汝今复为童子。得我为说。童子汝复又于别佛刹土无佛世时。为于众生以真言相。为于一切愚痴之者。教导开化使知佛法求解脱道。当复施与一切富贵。童子我灭度后末法之时。为于世间一切众生。现汝最上童子之形。当于大野雪地及适悦地。乃至跋提河岸我涅盘处。如是诸处随大愿心而作佛事。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二十

猜你喜欢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并序)·元照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五卷·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四·唐慧琳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四·虚舟普度
  卷三百四十五·佚名
  十九、平常是道·慧开
  卷五百五十三·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九·佚名
  中国之民间教化何在·太虚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附录:佛教大事表·梁启超
  卷第七·丈雪通醉
  卷二十五·佚名
  注四十二章经序·宋真宗
  指与月·佚名
  卷四十五·性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刘均国·唐圭璋

      均国,颍川人。   梅花引   千里月,千山雪。梅花正落寒时节。一枝昂。一枝藏。清香冷艳、天赋与孤光。孤光似被珠帘隔。风度烟遮好颜色。粉垂垂。玉累累。先春挺秀,不管百花知。   似霜结。与霜别。莫使幽人容

  • 郭祥正·唐圭璋

      祥正字功父,当涂人,自号谢公山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熙宁间,仕至殿中丞、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既挂冠,号醉吟先生。寻通判汀州,继摄漳州,忤使者,陷以他狱,五年而后直。又号漳南浪士。   醉翁操   效东坡   予甥法

  • ◎ 卷二 编年诗(起天宝八载冬,讫肃宗至德二载春)·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页七三)  天宝八载(七四九,三十五岁)赴安西途中作。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

  • 卷一百九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林泉结契【三】王质山友续辞枸杞花红紫实红叶青春苖可食清甘人呼甜菜得名甚多最佳为仙人杖西王母杖我取友兮得枸杞石陂花头犬声起霏霏细雨杂斜阳半

  • 卷二十一·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二十一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二十一余响【上】王建江南杂体二首处处江草緑行人发潇湘潇湘廻鴈多日夜思故乡春梦不知数空山兰蕙芳江上风翛翛竹间湘水流日夜桂花落行人去悠悠复见离别处虫声隂雨秋

  • 卷二百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十五茶具类五言古茶籯          【唐】皮日休筤篣晓擕去蓦过山桑隖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歇把傍云泉归将挂烟树满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数茶瓯           皮日休

  • 东都事略卷一百九·王称

    列传九十二  王云字子飞泽州人也举进士尝使髙丽譔鸡林志以进擢知淮阳军后为校书郎出知简州为陜西转运副使除兵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不阅月迁中书舍人钦宗即位迁给事中斡里雅布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鎭以和敌骑既退遣云使于

  • 东都事略卷四十三·王称

    列传二十六  王显字徳明开封人也少给事太宗于濳邸太宗即位补殿直累迁东上閤门使拜宣徽南院使枢密副使太宗以其寡学问也取军戒三篇赐之曰读此可以免于面墙矣淳化二年罢爲崇信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徙延州咸平初改镇横海知

  • ◎冯国璋失败原因·刘以芬

    冯(国璋)段(祺瑞)执政时代,府、院之间,明争暗斗,至为剧烈,为世人所尽知。其实两人之积不相能,由来已久,并不自此时始也。当革命军占领武汉,冯率师南下,夺回汉阳,清廷大加赏赉,赐以爵位。正在踌躇满志之际,袁(世凯)恐其图功心切,不明己意

  • 第三○○行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初六日一一七一六--一·佚名

    台北府行新竹县:催令绅士林汝梅等,将登云会息银批解赴府行新竹县钦加知府衔、代理台北府正堂、即补清军府、兼办台北各口通商事务龙为行饬事。案查该属绅士林汝梅、李联萼、翁林萃、郑如梁、吴士敬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十八·阿桂

    正月庚辰上谕内阁曰文绶奏丹东一带后路闗系要李本在川年久熟悉畨地情形自赏给同知职衔以来诸事倍加奋勉请令其驻劄丹东协同防范似属妥协李本着加恩赏给兵备道职衔前往丹东办理诸务并准其具折奏事辛巳阿桂色布腾巴尔

  • ●卷之六·吕坤

    一许改过以宥愚民事人非尧舜谁能无过不怕有过只怕不改过君子立心学好一时性气不平思想不到纔有差失自己羞惭痛加悔恨小人立心原不公道干事只占便宜气高胆大不顾死生性狠心奸不遵理法若一一与他计较身也没处安插但念此

  • 丧服第十一·佚名

    丧服,斩衰裳,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者。诸侯为天子,君,父为长子,为人后者。妻为夫,妾为君,女子子在室为父,布总,箭笄,髽,衰,三年。  子嫁,反在父之室,为父三年。公士、大夫之众臣,为其君布带、绳屦。  疏衰裳齐,牡

  • 大学衍义卷三十五·真德秀

    脩身之要谨言行易大传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门枢机弩牙】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

  • 孟子纂疏卷八·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孟子纂疏钦定四库全书孟子纂疏巻八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三章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或问舜卒于鸣条则汤与桀战之地也

  • 大智度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總説如是我聞第三   如是我聞今當總說。問曰.若諸佛一切智人自然無師不隨他教不受他法不用他   道不從他聞而說法.何以言如是我聞。答曰.如汝所言佛一切

  • 中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长寿王品第二(有十五经)(第二小土城诵)长寿.天.八念净不移动道郁伽支罗说娑鸡三族姓梵天迎请佛胜天.伽絺那念身.支离弥上尊长老眠无刺及真人说处最在后(七二)中阿含长寿王品长寿王本起经第

  • 仁王般若念诵法·佚名

      唐 不空译新译仁王般若经陀罗尼念诵轨仪序大兴善寺翻经沙门慧灵述我皇帝圣德广运仁育群品。亦既纂历吹大法螺。刊梵言之轻重。警迷徒之耳目。伟矣哉。乃辟兴善寺大广智三藏不空。与义学沙门良贲等一十四人。开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