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天神教之人界以上根据

世界各国,洲不论亚、美、欧、澳、非,种不论黄、白、棕、红、黑,其土人莫不知崇奉天神者;虽所奉天神名数非类,高下不侔,而大致皆认其所奉之天神为创造人世及主宰人世者。儒教、耶教、道教,以及婆罗门教,尤其杰出知名者已。使人界以上绝无所谓“天神”其物,则彼异方殊俗之各各民族,何故发生同一之崇仰,而祈祷者往往感应相通乎?则天神教匪由人心凭空之想像发生,而必有人界以上之根据可知矣。然此人界以上之天神其物,诸崇奉天神者,徒对向之以认为本元且终极之鹄的,而不能了知其实;惟有超出天神之佛,乃独知之。兹叙佛词于下:按之佛书,有初禅第三天之大梵者,于一太阳星系之小世界,有一分成始坏终关系,选自居为能创造者。 又有须弥卢顶忉利天之能天主者,以其自界及其下之天、人、畜、鬼,有一分统属管辖关系,遂自居为能主宰者。世人或奉天神为人世之主宰者,由人界以上有能天主故;或奉天神为创造者,以人界以上有大梵故;或奉天神为创造及主宰者,以将人界以上之大梵、能天主合为一故。然大梵、能天主,已自迷谬,故崇奉之者,终亦不免乎迷谬也。

何以言大梵已自迷谬也?盖此一小世界者,由先成大梵界而渐成,至地狱界为完成;由先坏地狱界而渐坏至大梵界为尽坏,而大梵之身命,则与大梵界同,为最先成而最后坏者。当大梵之初生也,梵界空蒙,尚无他伴。心念须有他伴生此为乐,不久即有梵辅界成,诸梵辅生;又不久、即有梵众界成,诸梵众生;由是久之,下下诸界诸类渐生。而彼大梵乃心计此梵辅、梵众,以至下界下类,皆由其心念生起,故自居为能生万物之父,以之宣教;诸梵展转传告于下界诸类,于是人世间有诸梵志展转传教,而婆罗门、摩西、耶稣、摩罕默德等教以之生。其实、则大梵随业报生,业尽命坏,与吾人初无所异。故大梵自居为无始无终众生之父者,实为迷谬;而奉事者,亦承其迷谬而已!然有可言者,则大梵于此一太阳界,盖居教主之地位,故佛经亦有称其为世界主者。此义如何?则犹真异熟识于一有情之一生,独能去后来先作主翁是也。夫此一世界,由此一世界之有情共业所成,而大梵虽为有情之一,对于生成世界,殆犹引得一期总报之引业,而余有情,则犹完成此报之满业而已。摄劣归胜,摄助从主,则虽谓世界由大梵而生,亦不无相似之处;亦犹意根执真异熟为自我,而一切摄藏之。故诸神教徒,亦均执之为造物主,而一切归向之。除佛法之外,亦绝无能去此天神之迷执者;诚以除佛而外,鲜有能超越其范围而出之故也。

何以言能天主已自迷谬也?盖此一小世界,不惟太阳系而已,包乎太阳系以上之时分、知足以至梵辅、大梵界,其量之广,难可胜计,特非今之天文学所知,故置不议。而仅此一太阳系中,亦犹有为今时之天文学所未能尽知者;今此天文学所知者,至海王星而止,天王星、海王星,祗是四天王界而已,其上之忉利天界,尚非所知。然齐忉利天界之在太阳系中者,皆能天主之势力范围也。以忉利译三十三,即俗间共知之三十三天,有平面分列之三十三个天界、而能天主界,适在其中,为其余之三十二天推为共主,复得其下之四天王率诸有力鬼神以为辅翼,故其统治之力,上齐自界,下及人界以至地狱界。惟其如是,所以恒自视为世间之统治者,而在其统治中者,亦皆以统治者奉之;此道教、儒教以及耶、回等所以奉之为能主宰治理乎人世者也。其实、则彼虽不无统治忉利以下之天、人、鬼、畜功力,亦其先世福业之所报生耳,故其能力亦非无限;不惟忉利以上非彼所能主,即忉利以下,亦能主治天人等类之一分事情而已,犹之人中帝王虽为一国民之主,而实则各各国民,皆由自由活动以自成其善恶行事,非悉由帝王之所成主宰之也。

观此、则未知佛法者,对于诸天神教,固犹在其范围中而未可妄议;其奉天神教者,亦不当封其故步,不进研佛法以自拘于迷执之中也。(见海刊五卷六期)

  


猜你喜欢
  第二十九章 提婆波罗王父子时代·多罗那他
  卷第十二·佚名
  三 禅宗的传法授衣·正果法师
  玄沙语录卷之下·玄沙师备
  兜调经全文·佚名
  卷第十二·晦翁悟明
  合部金光明經品目·欧阳竟无
  四十、趯倒净瓶·慧开
  三三 等诵经·佚名
  卷第三十七·志磐
  诣如来品第九·佚名
  第六十九卷·佚名
  卷第五·佚名
  卷三十五·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观林诗话全文·吴聿

      汉武《析梁台》,群臣皆联七言,或述其职,或谦叙不能,至左冯翊曰:“三辅盗贼天下尤。”右扶风曰:“盗阻南山为民灾。”京兆尹曰:‘外家公主不可治。“则又有规警之风。及宋孝武《华林都亭》

  • 卷二十七·黄以周

      徽宗   △大观元年(丁亥,一一○七) (案:《宋史本纪》:崇宁五年七月壬寅,诏改明年元。)   1、正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戊子朔。) 甲午,大司成兼侍读学士、制局编修官薛昂言:“修整书、画学毕,工额各三十人分为两斋。”

  • 纲目分注补遗卷四·芮长恤

    杖中使求赂遗无所忌惮宰相常贮钱于阁下每赐一物宣一防无徒还者岀使所厯州县移文取货与赋税同皆重载而归上素知云云极言中使取赂之弊放滥不收至德宗而悉改其旧可见上之率下防于风草彼元振朝恩之恣横皆不杖之所致耳沈既

  • 一一二一 湖南巡抚浦霖奏覆换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及查办情形折·佚名

    一一二一 湖南巡抚浦霖奏覆换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及查办情形折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十九日湖南巡抚臣浦霖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元三朝时事

  • 列传卷第四十 高丽史一百二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一。○孔子作春秋尤严于乱臣贼子及据地以叛者其诛死者而不贷所以戒生者于后也。 夫人臣忠顺则荣其身保其宗而美名流于后叛逆者未有不脂

  • 卷三十·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三十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艺文志第十 昔仲尼没而微言絶【李奇曰隐微不显之言也师古曰精微要妙之言耳】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师古曰

  • 卷一·胡世宁

    钦定四库全书 胡端敏奏议卷一 明 胡世宁 撰 陈言时政边备疏【时官南京刑部主事】 伏读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诏书内一欵天下军民利病时政缺失有可兴可革者许诸人直言无隐钦此钦遵臣闻古昔圣王皆求言纳谏舍已从

  • 卷第二下·朱熹

    二先生语二下附东见录后今许大西事,无一人敢议者。自古举事,不能无可否是非,亦须有议论。如苻坚寿春之役,其朝廷宗室,固多有言者,以至宫女有张夫人者,犹上书谏。西晋平吴,当取也,主之者惟张华一人而已。然当时虽羊叔子建议,而朝

  • (六)朱子为集儒学之大成者·钱穆

    首当先述朱子之集理学之大成。理学在北宋,惟伊洛程门有其传。及至南宋,所谓理学传宗,同时亦即是伊洛传宗。朱子亦从此传统来。但至朱子,乃始推尊濂溪,奉为理学开山,确认濂溪之学乃二程所自出。吕希哲原明尝谓二程初从濂溪游

  • 大雲初分正法健度第三十五·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种真实神通安乐乐王所入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不动法门。住貌门。不动乐法门。深住法门。不可思议聚法门。不可思议聚解脱法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复次。如世尊言。汝等苾刍。当乐空闲勤修观行内心安住正奢摩他者。谓能远离卧具贪着。或处空闲。或坐树下。系念现前。乃至广说。名乐空闲。当知此言显

  • 卷七·心圆

    揞黑豆集卷七 心圆居士 拈别 火莲居士 集梓 六祖下第三十六世 南岳高台不退行勇禅师 古杭钱塘韩氏子。自幼好佛。至年二十有一。亟欲出尘。父母不许。遂夜遁至界山。礼静主衍云披削。偕全庵进公。参大觉老人於报恩

  • 律宗会元(并十门总目随门略释)卷上(止原教终)·守一

    台州日山嗣祖比丘 守一 谨集一诸文原教门私曰。随机之教。三藏乃殊。原意所与。唯道是务。今文原教。唯据律藏。但律由事起。事别意差。或约遮性。或开制听。或托四仪。或因四事。或异外道。或对四门。广略致乖。受

  • 八仙得道传·无垢道人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又名《八仙全传》。一百回。题“峨眉无垢道人”著。作者四川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同治七年(1868)。该书从平和夫妇二龙修道大闹天宫,玉帝思虑招揽贤人起,详细叙述了李铁拐、张果老、钟离权、吕

  • 虚舟集·王偁

    五卷。明王偁撰。王偁,字孟扬,广西永福人。洪武三年 (1370)举人。成祖即位,征至京师,授国史院检讨,充《永乐大典》副总裁。永乐十三年(1415)坐解缙党,下狱死。王偁为闽中十子之一。他具有和李白、苏轼类似的跌宕才华,

  • 当来变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说当来坏法事,增一至五,并示修持要法。

  • 宗统编年·纪荫

    凡三十二卷。清代纪荫编纂。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以编年体记载起自释尊终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间禅宗之盛衰隆替。卷一、卷二载述释迦牟尼佛,卷三至卷七载述西天诸祖,卷八载述东土开祖菩提达磨,卷九至卷三十列举东土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