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转移风气运动的原则

──三十三年三月在重庆太寓作──

风气应包括学术、思想、积习、时尚等,而转移之际以文化思潮为主动。然转移又容易扶得东来西又倒,如重古轻今,重今轻古,重中轻外,重外轻中,重利轻义,重义轻利,重雅轻俗,重俗轻雅等。中国过去与现在,每因偏重一边而成弊,故今应转移使之匀当:一、以今融古成民族文化思潮;二、以中融外成国际文化思潮;三、以义融利成道德文化思潮;四、以雅融俗成进步文化思潮。

中国之古文化为何?儒、释、道三教之文化也。隋、唐以来之中国文化,其实质澈上澈下为一三教融合之文化。而分张为儒、释、道三教角立之门户,仅其表面耳。然至清季已均达烂熟腐溃之衰运,因此、遂受欧、美新兴文化之袭击,无由自立。而振拔之者,则在今哲择取中国古文化与西洋新文化所创成之新中国文化。故今既不宜纵任维新运动以来或五四运动以来一分骛新弃故之偏霸运动,亦不宜提倡一分执著宋、明、清来门户狭见之儒士顽固运动;应由中国今文化为本位,发扬中国古文化之精神。同时、又淘弃中国古文化之渣滓,不迷恋古文化,尤不轻蔑古文化,能层层上溯而镕冶五千年古化于今化之洪炉,成为思想界一有力的突起高潮,则风气之转移,庶入民族文化之正轨。

循上正轨文化,即中国本位新文化也。然近百年以至现今之中国,整个都在欧美近代潮流之冲激波荡中,故于其科学之理论与技能,文哲之思想与艺术,宗教的改进与调融,均应从中国本位文化上容纳消化为有益之资养。俾中国本位文化能协洽现代文化,成为国际文化舞台上的主要文化,则不唯转移了我国数十年来重外轻内之风气,且可成充实国化、转移世运之有力思潮。

由民族文化以奠其本,国际文化以成其大,再进而提高民族以至人类文化之品质,则须道义功利而成为道德文化。然公的功利即为道义,私的道义亦是功利,注重人人具体之利益即成公义,但顾物物抽象义理亦为私利,固不可唯求实际私利而蔑弃公义,亦不应偏执空名公义而抹煞私利。以推己及人、己立立己、己达达人的儒家忠恕之道,及由利他而成自他俱利之大乘佛化,在公义大前提下,融摄养欲给求随分得益之功利,乃能不流于只谈道义不计功利之偏枯,致横决而出以成恣争权利之恶斗。贯通公义之谓道,各得其利之谓德,以道义轨持功德,以功德充实道义,乃可成永建世界和平之道德文化。

道德文化足进民族人类文化于尽善,犹未足进于尽美。美的文化常被误解为象牙之塔的偏于高雅文化,偏高雅以成少数有暇阶级所玩味,既脱离群众生活遂入于古董陈列品;反此而唯重通俗,又易流于低落粗劣。故应勿自傲高雅而灌输雅化于通俗,尤勿轻视通俗而提炼俗化为高雅,乃可成为尽善而且尽美之最进步之文化,亦为转栘风气之极致。三十三、三、十五在渝寓。(见海刊二十五券五、六合刊)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五·佚名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佚名
  佛说睒子经·佚名
  譬喻品第五十二·佚名
  第十三 禅定相应·佚名
  卷二·佚名
  正信会会员格言·太虚
  卷十八·普济
   第十八則 慧忠國師無縫塔·胡兰成
  卷第五·契嵩
  五家正宗赞卷第二·绍昙
  卷第二十七·佚名
  又·佚名
  第九年海潮音继续出版之希望·太虚
  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印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出 传概·洪昇

    【南吕引子·满江红】〔末上〕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慳,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

  • 列传第十六 刘颂 李重·房玄龄

    刘颂,字子雅,广陵人,汉广陵厉王胥之后也。世为名族。同郡有雷、蒋、谷、鲁四姓,皆出其下,时人为之语曰“雷、蒋、谷、鲁,刘最为祖。”父观,平阳太守。颂少能辨物理,为时人所称。察孝廉,举秀才,皆不就。文帝辟为相府掾,奉使于蜀。

  • ●卷十·陈康祺

    ◎刘蓉力辞曾文正荐章湘乡刘抚部蓉,与同县曾文正为布衣昆季之交,两家集中,举理学、经济互相箴勖之书牍文诗,蚤隐然以第一流自待。兵事起,抚部久客文正幕中,每削荐章,文正欲列其名,辄持不可。文正谓:“此古人之常,且幕客皆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四·佚名

    万历四十一年十一月乙卯朔戊午巡按直隶御史潘之祥言臣巡历燕赵梁宋之区日睹滹沱漳河之水洪流汹涌堤岸溃拆民居颓圯行旅萧条臣心忧之已自大雄驾小艇入齐鲁之境夹岸悲号愁声满耳则皆滨海之灶民为海水所漂溺逃窜者也今朔

  • 治术类·佚名

    ○刘文正值军机刘文正公丰范严正,如对神人。数十年中,目中并未见有此等气象者。每直军机处,闭目坐,闻人言事偶误,张目侃侃直陈。内侍传赐食物,谢恩只领,从不与内侍交一言。后高云从案,大臣多罹罪者,独不及公。其端严慎密如此。

  • 卷之七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司法部·费行简

    司法独立,立宪国通义。惟中华民国不然,法官受制于武人政客,罕能行使职权,故司法于国务院中,实不关重要。然审检厅诸官之迁调升补,除奉天外,纯由部司操权,不受省吏之侵制,法廨虽未能普通成立,而就现有之省会商埠诸厅计算,所用官吏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上·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荀子著书【上】史记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髠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而荀卿

  • 王纟林传·欧阳修

    王纟林,字方庆,以字为人所知。其先人从丹阳迁到雍地咸阳。父亲名弘直,是汉王元昌之友。王爱好游玩田猎,上书恳切地劝谏,王略有收敛,不过也就疏远他了。后来为荆王友。王方庆自越王府参军起家。向记室任希古学习司马迁、班固

  • 卷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七十九刑法略【五】刑制  【钦恤】凡恭遇庆贺穿朝服及祭享斋戒封印之期上元端午中秋重阳等节四月初八日每月初一初二日并穿素服日期俱不理刑名又每年四月初一日起至七月三十日止时正农忙一切

  • 礼记要义卷第九·魏了翁

    礼运一祭百神曰蜡祭宗庙曰息民昔者仲尼与于蜡賔注云蜡者索也歳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亦祭宗庙时孔子仕鲁在助祭之中正义曰蜡者索也歳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者郊特牲文十二月者据周言之若以夏正言之则十月以殷言之则

  • 四无所畏品第七·佚名

    宝女白佛。斯所可谓如来至尊。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又彼菩萨则以何行。致四无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世尊告曰:行菩萨道。未曾於法违失师命。了知是像。常以等心愍于众生。一切所有施而不吝。等奉行法观察所归。无

  • 卷第二·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如来道场众海,悉已云集;无边品类,周匝遍满;形色部从,各各差别;随所来方,亲近世尊,一心瞻仰。此诸众会,已离一切烦恼心垢及其余习,摧重障山,见佛无碍。如是皆以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之时,于劫海中修菩萨行,以四

  • 卷第十九(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十九(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三分之三安居法佛在舍卫城。尔时诸比丘春夏冬一切时游行。蹈杀虫草担衣物重疲弊道路。诸居士见讥诃言。此诸外道沙门婆罗门。尚知三时夏则安居。众鸟犹作巢窟住

  • 山东海疆图记·佚名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山东海疆图记》有两个版本。《山东海疆图记·五卷首一卷》清胡德琳、王尚珏辑,清抄本。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海疆图记·九卷》清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全书分为天时、地利、人事

  • 闻见近录·王巩

    1卷。北宋王巩撰。是书记东都旧闻,凡104条。上起后周世宗,下迄宋神宗,其中记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尤多,有关大臣进退、典故沿革等多史传所未详,可资参证。原本单独行世,隆兴元年(1163)王巩后世将其与《甲申杂记》

  • 阳宅秘论·佚名

    谓论阳宅龙脉、造作宜忌等事

  • 产宝诸方·佚名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不载,惟陈振孙《书录解题》有之,自明以来,诸家书目亦罕有著录者,《永乐大典》所载尚得七十余方,又有《十二月产图》一篇,与振孙所记并合,盖即宋时原本,又别有《序论》一首,《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