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正世第四十七

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故法可立而治可行。夫万民不和,国家不安,失非在上,则过在下。今使人君行逆不修道,诛杀不以理,重赋敛,竭民财,急使令,罢民力。财竭,则不能毋侵夺,力罢,则不能毋堕倪。民已侵夺堕倪,因以法随而诛之,则是诛罚重而乱愈起。夫民劳苦困不足,则简禁而轻罪,如此,则失在上;失在上,而上不变,则万民无所托其命;今人主轻刑政,宽百姓,薄赋敛,缓使令,然民犹淫躁行私,而不从制,饰智任轴,负力而争,则是过在下。过在下,人君不廉而变,则暴人不胜,邪乱不止;暴人不胜,邪乱不止,则君人者势伤,而威日衰矣。故为人君者,莫贵于胜;所谓胜者,法立令行之谓胜;法立令行,故群臣奉法守职。百官有常,法不繁匿,万民敦悫,反本而俭力。故赏必足以使,威必足以胜,然后下从;故古之所谓明君者,非一君也,其设赏有薄有厚,其立禁有轻有重,迹行不必同,非故相反也,皆随时而变,因俗而动。夫民淫躁而行僻,则赏不可以不厚,禁不可以不重;故圣人设厚赏,非侈也;立重禁,非戾也;赏薄,则民不利;禁轻,则邪人不畏;设人之所不利,欲以使,则民不尽力;立人之所不畏,欲以禁,则邪人不止;是故陈法出令,而民不从;故赏不足劝,则士民不为用。刑罚不足畏,则暴人轻犯禁。民者服于威杀,然后从。见于利,然后用。被治,然后正。得所安,然后静者也。夫盗贼不胜,邪乱不止,强劫弱,众暴寡,此天下之所忧,万民之所患也;忧患不除,则民不安其居;民不安其居,则民望绝于上矣。夫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于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淫乱而便邪僻也。有爱人之心,而实合于伤民,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盗贼不胜,则良民危;法禁不立,则奸邪繁。故事莫急于当务,治莫贵于得齐。制民急则民迫,民迫则窘,窘则民失其所葆,缓则纵,纵则淫,淫则行私,行私则离公,离公则难用;故治之所以不立者,齐不得也齐不得,则治难行;故治民之齐,不可不察也。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其治人民也,期于利民而止。故其位齐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夫君人之道,莫贵于胜,胜故君道立;君道立,然后下从;下从,故教可立而化可成也。夫民不心服体从,则不可以礼义之文教也,君人者不可以不察也。

猜你喜欢
  ●草木子卷之一下·叶子奇
  卷十·佚名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五·佚名
  第十四章 24·辜鸿铭
  卷十一·朱鹤龄
  卷一·李光地
  地形训·刘安
  梵行品第十六·欧阳竟无
  卷五·普济
  贤愚经卷第二·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三·佚名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二·佚名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孙仁孺

    第十一齣 鑽穴隙【夜游宫】〔旦上〕嫁得夫君豪壮。会温存更复情长。所恨情儿太广。偸觑姨娘。妆台边。枕簟上。绣帘旁。偶尔相期共嫁他。谁知自是会豪奢。但嫌有意窥娇妹。可道男儿情易邪。奴家自许良人。匆匆好合。

  • 第二折·佚名

    (郭华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小生郭华,自从在胭脂铺里与那小娘子相会了几次,那小娘子深有留恋小生之意,争奈不得成就。正思虑间,谁想小娘子遣梅香送一简帖儿来与我。小生看那诗中之意,是约小生今夜在相国寺观音殿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八年秋七月乙酉朔诏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王伦假端明殿学士为奉迎梓宫使大理寺丞陈括为尚书金部员外郎假徽猷阁待制副之殿中侍御史张戒复上疏请外则姑示通和之名内则不忘决战之意而实则严兵据险以守

  • 卷下·王之春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英夷之受款于广东也,在我师则以救一时之危,在夷则亦急欲得银,以济兵饷,故通商章程,彼此皆未暇议及。夷酋大困于三元里,自知已结粤民之怨,又畏粤民之悍,不敢复至内河贸易,欲洋商赴香港,而香港风浪不可泊舟,洋商无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天顺二年十一月乙酉朔钦天监进天顺三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百官颁行天下○升云南干崖宣抚司陶孟刀思忠为本司副使○修玉河东西堤○监察御史张善餋病居家乡人奏其侵占田宅诸不法命锦衣卫官往执之○丙

  • 卷之九十九·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八月。壬寅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午、皆如之。内注  ○以飞蝗扑灭。颁浙江嘉兴府南皋峰庙扁额曰虫□众鱼昭瑞。现月随手 

  • 卷十七·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十七       宋 苏辙 撰楚世家第十楚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黎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颛顼受之命少昊氏之子曰重为南正司天以属神命黎为火正司地以属民黎以

  • ·檄诸将弁大搜罗汉门诸山·丁曰健

    台民以倡乱为嬉,岂真不知刑戮之可畏?由大山深险,而逋逃之薮多也。成则出为民害,败则去为山狙,人迹不至,莫穷其底,彼何惮而不为哉!夏季大乱削平,渠魁咸缚;秋间尚有阿猴林、盐水港、六加甸、旧社、红毛寮诸孽,后先啸

  • 卷十五·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五宋 彭百川 撰神宗经制西夏赵元昊死谅祚立十九年其年秋率衆三万来酬熟户赵明围大顺城官兵与赵明击之谅祚中流矢败走朝廷命西京左藏库副使何次公賫诏问以入寇之故且用鄜延经略使陆诜言

  • 卷四十一(起元年,尽元年)·孔颖达

    ◎昭公(○陆曰:昭公名?,襄公子,母齐归。在位二十五年,逊于齐,在外八年,凡三十三年。薨于乾侯。谥法:“威仪恭明曰昭。”)[疏]正义曰:《鲁世家》:“昭公名稠,襄公之子,齐归所生。以周景王四年即位。”谥法:“威仪共明曰昭。”是岁岁

  • 白沙语录精选·陈献章

    “道”论白沙在《论前辈言铢视轩冕尘视金玉》中或曰,道可状乎?曰,不可。此理妙不可言,道至于可言,则已涉乎粗迹矣。何以知之?曰,以吾知之。吾或有得焉,心得而存之,口不得而言之,比试言之,则已非吾所存矣。故凡有得而可

  • 原序·王应电

    周礼传原序天地之道贞观焉而变易者五气之行也日月之道贞明焉而往来者所乗之机也帝王之治贞一焉而损益者所值之时也粤稽古羲黄而上未尝先天以开人成周而下亦不能为太古之无事故五帝不同礼三王不相沿乐而其所以贞夫一者

  • 周书·君奭·佚名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

  •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佚名

    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rs

  • 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极乐佛刹大善法堂中。安庠而坐。尔时无量寿如来应正等觉。告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所有一切众生。疾病苦恼及短寿者。为利益彼故。所有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五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五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人品下◎无有中爱。当言见道断。当言修道断。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世尊经说有三种爱。一欲爱。二

  • 息除中夭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殑伽河边。与大众俱及于护世四大天王多闻天王最为上首。尔时世尊告四王言。有大怖畏深可厌患。汝等应知若男若女童男童女若人若天。

  • 新竹县采访册·陈朝龙

    地理杂志。清陈朝龙等撰。十二卷。该县旧无专志,光绪年间,奉檄设局,聘人采访,由朝龙等编辑,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成册,约十九万字。悉依台湾省通志局颁发程式。冠总目、总括。正文分沿革、城池、山川、庄社、街市、水利、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