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第二)

  吴王寿梦传第二

  寿梦元年,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鲁成公会于钟离,深问周公礼乐,成公悉为陈前王之礼乐,因为咏歌三代之风。寿梦曰:"孤在夷蛮,徒以椎髻为俗,岂有斯之服哉!"因叹而去,曰:"於乎哉,礼也!"

  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适吴,以为行人。教吴射御,导之伐楚。楚庄王怒,使子反将,败吴师。二国从斯结仇。于是吴始通中国而与诸侯为敌。

  五年,伐楚,败子反。

  十六年,楚恭王怨吴为巫臣伐之也,乃举兵伐吴,至衡山而还。

  十七年,寿梦以巫臣子狐庸为相,任以国政。

  二十五年,寿梦病将卒。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让,曰:"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乎?"

  寿梦乃命诸樊曰:"我欲传国及札,尔无忘寡人之言。"诸樊曰:"周之太王知西伯之圣,废长立少,王之道兴。今欲授国于札,臣诚耕于野。"王曰:"昔周行之德,加于四海,今汝于区区之国,荆蛮之乡,奚能成天子之业乎?且今子不忘前人之言,必授国以次及于季札。"诸樊曰:"敢不如命?"

  寿梦卒,诸樊以适长摄行事,当国政。

  吴王诸樊元年,已除丧,让季札,曰:"昔前王未薨之时,尝晨昧不安,吾望其色也,意在于季札。又复三朝悲吟而命我曰:"吾知公子札之贤,欲废长立少。"重发言于口。虽然我心已许之,然前王不忍行其私计,以国付我,我敢不从命乎?今国者,子之国也,吾愿达前王之义。"

  季札谢曰:"夫适长当国,非前王之私,乃宗庙社稷之制,岂可变乎?"

  诸樊曰:"苟可施于国,何先王之命有!太王改为季历,二伯来入荆蛮,遂城为国,周道就成,前人诵之不绝于口,而子之所习也。"

  札复谢曰:"昔曹公卒,废存适亡,诸侯与曹人不义而立于国。子臧闻之,行吟而归。曹君惧,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之道。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之义。吾诚避之。"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不受而耕于野,吴人舍之。诸樊骄恣,轻慢鬼神,仰天求死。将死,命弟余祭曰:"必以国及季札。"乃封季札于延陵,号曰延陵季子。

  余祭十二年,楚灵王会诸侯伐吴,围朱方,诛庆封。庆封数为吴伺祭,故晋楚伐之也。吴王余祭怒曰:"庆封穷来奔吴,封之朱方,以效不恨士也。"即举兵伐楚,取二邑而去。

猜你喜欢
  世宗纪六·薛居正
  卷十七 杂艺方士节义列传第十四·陆游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三、云贵两地民风淳厚·雍正
  卷四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大事记卷六·吕祖谦
  卷十六·鄂尔泰
  卷之七十六·祁韵士
  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 第一·班固
  陆山才传·姚思廉
  殷绍传·魏收
  元琛传·李延寿
  萧兀纳传·脱脱
  刘斌传(附刘思敬传)·宋濂
  卷十三·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佚名

    (冲末扮殿头官领校尉上,诗云)君起早,臣起早,来到朝门天未晓。长安多少富谊家,不识明星直到老。某乃殿头官是也。方今大宋宗皇帝,山河一统,万国来朝。主圣臣贤,民丰国富。只因天子即位以来,未有太子,以此圣心时常不乐。昨日太史

  • 卷一○·郭则沄

    文渊合在朱明即为藏书之府,马笏斋明经(玉堂)《书目绝句》有云:“文渊阁本创文皇,册数虽详卷未详。御览全书云散尽,令人那不恨西杨。”乾隆时,《四库全书》第一部缮成,凡三万六千册,为函六千一百有余,命奉贮于阁

  • 卷三十五·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三十五     休宁孙默编陈维崧乌丝词四长调尉迟杯别况春江上见鸂鷘蒙蒙飞碧浪草间珠露犹垂岸左红兰才长东风斜日小玉门前缆乌傍正离人好梦初醒双拥红篝

  • 卷530 ·佚名

    郑刚中 每年家酿留一器以奉何元章今年持往者辄酸黄不可饮再以二尊赎过仍 吾庐吒穷巷,有酒无佳客。 年年家酿香,延首定攀忆。 分持远相遗,岂问杯杓窄。 所贵明月前,共此一尊色, 去年冬苦寒,雪水填四

  • 卷七百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四十六陈陶赠温州韩使君康乐风流五百年永嘉铃阁又登贤严城鼓动鱼惊海华屋尊开月下天内使笔锋光案牍鄢陵诗句满山川今来谁似韩家贵越絶麾幢鴈影连闲居寄太学卢景博士无路青冥夺锦袍耻随黄

  • 卷一百八十二 嘉祐元年(丙申,1056)·李焘

      起仁宗嘉祐元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甲寅朔,上御大慶殿受朝。前一夕,大雪,至壓宮架折。上在禁庭,跣足禱於天。及旦而霽。百官就列,既捲簾,上暴感風眩,冠冕欹側,左右復下簾。或以指抉上口出涎,乃小愈,復捲簾,趣行禮而罷

  • 四四六 谕内阁海成不知有尊君亲上之义着交部严加议处·佚名

    四四六 谕内阁海成不知有尊君亲上之义着交部严加议处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前经海成奏王锡侯妄作《字贯》一书,请革去举人审拟等语。朕阅其进到之书第一本凡例,竟有一篇将先师孔

  • 陆瞨传·李延寿

    陆俟的长子名瞨,很有智谋,有父亲的风范。文成帝见后非常喜爱,便对朝臣们说“:我过去经常感叹他的父亲智谋长而身躯短,这位看来更超过他父亲了。”从年轻时起,陆瞨就担任内都下大夫。他侍奉上司,接待下级,该行该止,取得和给予,往

  • 卷十六·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十六唐 长孙无忌等 撰擅兴【凡二十四条】疏义曰擅兴律者汉相萧何创为兴律魏以擅事附之名为擅兴律晋复去擅为兴又至高齐改为兴擅律隋开皇改为擅兴律虽题目

  • 76.刘秀重建汉王朝·林汉达

    昆阳大战以后,刘縯和刘秀名声越来越大。有人劝更始帝把刘縯除掉。更始帝借口刘縯违抗命令,把刘縯杀了。刘秀一听到他哥哥被杀,自己知道力量敌不过更始帝,就立刻赶到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向更始帝赔不是。有人问起他昆阳大战的

  • 第十四章·王夫之

    一目前之人,不可远之以为道;唯斯道之体,发见于人无所间,则人皆载道之器,其与鸢鱼之足以见道者一几矣。现在之境,皆可顺应而行道;唯斯道之[用],散见于境无所息,则境皆丽道之墟,其与天渊之足以著道者一理矣。目前之人,道皆不远,是于

  • 卷一百八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十五观象授时易繋辞?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呉氏澄曰离为日坎为月艮山在西北严凝之方为寒兑泽在东南温热之方为暑左离次以兑者日之

  • 卷四百八·佚名

    △第二分善现品第六之三复次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於意云何。地界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水火风空识界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地界常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水火风空识界常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

  • 降魔品第十六·佚名

    时菩萨始坐,座号金刚齐。建立金刚心,三千世界震。地神喜踊跃,数数而震动。魔天见地震,疑问何故尔。魔王第一臣,号名曰言辞。倾躬谦敬意,而启白魔王。唯王听所闻,历劫积功德。白净王太子,净土修善行。今当成大道,空天王欲界。欲

  • 佛说法律三昧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奉 诏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摩竭提国。与大比丘众俱。及诸菩萨四部弟子。天人龙神一切大会。佛告众会。有法律三昧。菩萨学者当以和顺调其情性。深入微妙不得轻慢。所以者何。未深入者。不识三学功德

  •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四·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授记品第三之二  于中世尊。又告喜王菩萨摩诃萨言。喜王。若复菩萨依我众生。恒伽河沙等劫。施与护戒念忍发进入定修智。若复菩萨信解诸法无我。此过多彼福德聚生。及速证觉无上正觉。何以

  • 医学三字经·陈修园

    综合性中医入门书。陈修园撰。先曾托名叶天士撰,于嘉庆九年(1804)改署本名。有清嘉庆刻本及多种清刻本、石印本、排印本、影印本。注释本有方药中编《医学三字经浅说》、北京中医学院编《医学三字经白话解》。陈修园(

  • 清真居士年谱·陈思

    年谱。陈思编撰,《辽海丛书》本。本谱注重对清真生卒年号、游踪及作品创作年代的考证,对清真词中本事、文意的阐发,也较为精到。查阅本谱,可初步了解清真词创作的社会背景及其艺术特点。谱后附清郑文焯《清真词校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