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僧教育要建筑在僧律仪之上

──十九年春在闽南佛学院讲──

僧、平常人当作出家人的姓,其实不然。梵语僧伽,此云众,并有和合之义。故所云之众,系有团结、有组织、有纪律、有威仪、有目的之社会。而僧之特殊和合义,又有理有事:理则唯一,即理和同证也;事则有六,所谓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无违,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戒和同遵是也。理证为其目的,事行为其方法。要有此理事和合的精神,可谓之僧;失此、则不得谓之僧,仅可谓之杂乱的群众而已!故僧本身之构造,全在于律仪,而律仪之内心,则惠舍、坚忍、勤勇、定慧、敬德、救苦、慈怨、报恩诸德行是也。

对于一切众生,广办一切饶益之事,如渴之施茶,饥之施食,病之施药,寒之施衣;有怖畏者施以无畏;无智慧者施以法慧;甚至如舍身饲虎,皆谓之惠舍也。

忍苦耐劳,百折不回,难学务学,难行务行。纵有他人侵恼迫害,其心不嗔,其容不愠;如乔达摩之受谤,终不以谤而损其精进,常不轻之受辱,终不以辱而损其知见,乃谓之坚忍也。

勤者不怠,勇者不怯,果决有为,一往无前。瑜伽论云:‘勤修一切明处,令其善巧’。又如大般若经叙萨陀波仑之参昙无竭,不惧寒热,不随睡眠,唯法是求,唯法是行,乃谓之勤勇也。

定以度散乱,慧以遣愚痴,无慧之定乃为枯定,无定之慧乃为狂慧。故吾人欲圆成大觉,弘济群生,必须止观双运也。

品行优美者,清净无染者,损己益人者,自利利他者,广学多才者,断惑证真者,成就三昧者,具足总持者,皆谓之有德。吾人欲从凡入圣,非谦下其心,以敬崇有德者不可。若时时见人之德不见人之失,见己之失不见己之德,自能进德修业,日趋向上。对于三宝,尤要非常之渴仰,非常之爱慕,既降其慢,益深其信。如善财之南询,常啼之东行,玄奘之西游,无著之北谒,皆谓之敬德之所使也。

三界流转,无一不在苦难之中也。所谓生老病死苦,饥馑刀兵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无量诸苦,参差不一。凡先觉者,学佛行者,有力量者,务须以悲愍心方便拯拔,以救世脱苦也。

怨者虽对我时怀仇恨,然我若以怨报怨,则祸患相续,生生死死将无已时。故论云:‘于己有怨诸有情所常起慈心,随力随能,无谄无诳作彼种种利益安乐,令彼怨者意乐加行所有过失及怨嫌心,自然除断’。如此、乃谓之以慈化怨。

生我身之父母,育我智之师长,资我事之朋友,乃至一切人等,或以仁言诱诲我者,或以资财资助我者,或长养我色身者,或增长我慧命者,乃至亲疏顺逆之成就我功德者,皆谓之有恩者,对之不可不时思酬报。如论云:‘于己有恩诸有情所,善知恩故,若等若增现前酬报,随能随力,如法令其意望满足;虽无力能,彼若求请,即于彼彼所作事业,示现殷重精勤营务,终不顿止彼所希求。云何令彼知我无力,非无欲乐’!若能推此报恩之意,则见吾人于佛教及社会皆曾受深重之恩,凡与之有益之事,悉应以报恩为前题,则自不辞艰劳,勇于服务。

如是种种善行,为律仪内涵之精神要素,故菩萨戒以摄善法为本质,契之于一心,施之于四体,谓之依律仪戒;发之于世间,行之于社会,谓之饶益有情戒。今之为学僧者,起心动念,行止营谋,不可不本于此也!律、谓纪律,仪、谓威仪,个人则前后一贯,群众则彼此和合,行动整齐,形态严肃,此为律仪之自相;依此乃能使吾人改造身心,变化气质,以构成僧伽之体格。古人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乃听教习禅,深有所以。今西藏、锡兰等处之僧伽,亦犹如此。故僧教育所修一切自利利他之佛学,皆须建筑于律仪的基础上也。

尔等学僧,必先入僧数,乃可受僧教育;则对于构成僧之体格之律仪,岂可须臾于不注意乎?欲全国僧伽之精神感通、意志团结而不相涣散,离律仪又安可得之?要知僧伽所有特殊之团结,特殊之和合,特殊之训练,特殊之作用,悉本于律仪。僧失律仪,僧即非僧,即不能受僧教育,亦不能以如来之功德法财自利利他。故云:僧教育是建筑在僧律仪之上也。尔等学僧!如有志欲使中国现今死气沉沉之僧伽,从佛法中复活起来,将佛法济世利人之活力,深入一般民众的心坎,使民众共沾佛法之利益,以之造成人间的安乐净土;则尔等学僧非先自僧教育基础的僧律仪力行不可!勉之勉之! 

(慧童记)(见海刊十一卷三期)

  


猜你喜欢
  目录·纪荫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五卷·佚名
  入楞伽经卷第六·佚名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慧沼
  卷十一·佚名
  告全国僧寺住持·太虚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惠洪
  卷第二十五·道原
  大般涅槃經迦葉品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四·澄观
  佛学研究丛书序·太虚
  从巴利语系佛教说到今菩萨行·太虚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二·佚名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窥基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三卷·无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折·秦简夫

    (陶侃上,云)小生陶侃,多亏母亲指头上讨了些针线钱,今日着我请范老先生。已着人请去了,这早晚怎生不见来?(末扮范先生上,云)满腹文章七步才,绮罗衫袖拂香埃。今生坐享清平福,不是读书那里来?小官范逵是也。五南路采访贤良,来到此

  • 风波·闻一多

    我戏将沉檀焚起来祀你,那么他会烧的这样狂!他虽散满一世界的异香,但是你的香吻没有抹尽的那些渣滓,却化作了云雾满天,把我的两眼睛撞瞎了;我看不见你,便放声大哭,象小孩寻不见他的妈了。立刻你在我耳旁低声地讲:(但你的心也雷样

  • 卷114 ·佚名

    何偁 籍桂堂 清溪一百曲,洗我心无尘。 日影上汀渚,桂香袭衣巾。 露零芳更润,山沃叶长春。 种德长如昔,他年更几人。 何偁 舑庵五首 多羡王居士,心閒事事幽。 山从天末见,江近枕边流。

  • 越绝卷第十一·袁康

      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   昔者,越王句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客有能相剑者,名薛烛。王召而问之,曰:“吾有宝剑五,请以示之。”薛烛对曰:“愚理不足以言,大王请,不得已。 ”乃召掌者,王使取毫曹。薛烛对曰:“毫曹,非宝剑也。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佚名

    正统七年三月壬戌朔 上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长献二陵祝词曰祁镇肆以眇躬嗣承大统仰惟 圣德裕我后昆□恩同天地兹涓吉旦祗谒 陵寝恭陈祭奠用伸追慕不胜感怆 景陵祝词曰祁镇肆以眇躬嗣承大统仰惟 圣灵早见遐弃鞠育 大恩昊

  • 首卷一 德宗实录序·佚名

    德宗景皇帝实录序我国家受天成命。景运聿开。历圣累仁。钦崇天道。用能丕承基绪。扬万世无疆之休。洪维我兼祧皇考德宗景皇帝生而神灵。默膺眷佑。当同治十三年十二月。我皇考穆宗毅皇帝晏驾。钦奉两宫皇太后懿旨。

  • 六七三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佚名

    六七三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总裁四员。除臣等军机处行走及在懋勤殿行走者已蒙恩赏外,余总裁四员,拟赏二桶。程景伊、英廉、嵇璜、金简。总阅一员、总纂三

  • 真腊传·魏徵

    真腊国在林邑国的西南方,本来是扶南国的附属国。 离日南郡有乘船走六十天的路程,南与车渠国接壤,西与朱江国相邻。 国王姓刹利,名叫质多斯那。 从他的祖父开始逐渐强大兴旺起来,到质多斯那时,就兼并了扶南国而归为己有。 质

  • 卷之九十七  馬端肅公三記中 撫安東夷記(明)馬文昇 撰·邓士龙

    (馬端肅公三記,三卷,明馬文升撰。馬文升,字負圖,鈞州(今河南禹縣)人。景泰二年進士,累官至吏部尚書。明史卷一八二有傳。) 洪惟我太祖高皇帝膺天眷命,奄有萬方,以西北密邇胡戎,乃設陝西行都司於甘州,山西行都司於大同,萬全都司於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 洪武十七年十二月甲午朔。 乙未,诏定官民居室器用之制。凡居室不得施重栱、藻井、重檐,惟楼居重檐不禁。公侯前厅七间,两厦九架,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兽面锡环

  • 十八年·佚名

    (丁未)十八年大明成化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壬寅朔,上率百官,行望闕禮于昌慶宮。仍賀兩大妃殿,進表裏,遂御明政殿受賀。○進宴于兩大妃殿。○御仁政殿宴群臣。1月2日○癸卯,開城府留守金永濡以年七十致仕,不許。〈史臣曰:「永

  • 十六年·佚名

    (庚申)十六年清乾隆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癸卯,下勸農之敎于八道、兩都。1月2日○甲辰,上親受祈穀祭誓戒于仁政殿。將以上辛,行親享也。1月3日○乙巳,右議政兪拓基上疏辭職,上優批不許。1月4日○丙午,藥院求對,以日寒請寢祈穀親

  • 卷二百二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四天子受诸侯蕃国朝觐蕙田案三代以前五服之内诸侯定为朝聘之期大行人云侯服歳一见甸服二歳一见男服三歳一见采服四歳一见卫服五歳

  • 与王觉先生书·太虚

    醒窟先生哲鉴:前承以大著原易携示,连日无暇,乘隙稍一披览,乃精义络绎奔凑,真有亭毒千古、欲累一世之胜概!而寻出数元为易之本,既能吻合西洋最新之科哲思想;中平为易之归,尤可贯通华夏传统之圣贤宗旨。诚能使国中学者皆知其理,则

  • 阿毗昙五法行经·佚名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苦法黠可苦法黠。习法黠可习法黠。尽法黠可尽法黠。道法黠可道法黠。苦法者。谓形体万物皆当衰老死亡。是为苦。痴人谓可常保持。是为乐黠。可知是为苦。便不复向生死。是为苦法黠。可。

  • 卷第十一(盈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一(盈字号) 甲子(周敬王四十三年起)丙寅(元王元年)癸酉(贞定王元年)辛丑(考王元年)丙辰(威烈王元年)癸亥(周威烈王八年止) (己亥)十祖胁尊者传法富那夜奢 胁尊者。中印度人。本名难生。处胎六十年。将

  •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佚名

    《玄都九真明科》称“三奇”之二为《雌一宝经》,该经盖是。故该经亦为六朝上清经之一。述存思三一、存念太素三元君、三素元君诸女神、诵读《大洞真经》、上十二愿、服符朝礼等

  • 四分僧戒本·佚名

    一卷。从法护尊者四分律列举戒相,前后附以偈文,使于说戒之日诵之。或称为戒经,或称为戒本。后秦佛陀耶舍译。唐南山道宣加注,称为四分含注戒本。后又有道宣新删定四分僧戒本一卷,怀素四分比丘戒本一卷,元照四分删定比丘尼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