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九十七  馬端肅公三記中 撫安東夷記(明)馬文昇 撰

(馬端肅公三記,三卷,明馬文升撰。馬文升,字負圖,鈞州(今河南禹縣)人。景泰二年進士,累官至吏部尚書。明史卷一八二有傳。)

洪惟我太祖高皇帝膺天眷命,奄有萬方,以西北密邇胡戎,乃設陝西行都司於甘州,山西行都司於大同,萬全都司於宣府。又於喜峰口外古惠州地設大寧都司,遼東遼陽設遼東都司,陝西、寧夏即趙元昊所居地設寧夏左等五衛。而遼之廣寧尤北虜要衝,復設廣寧等五衛,與各都司并寧夏咸號重鎮焉。時則封肅王於甘州,慶王於寧夏,代王於大同,谷王於宣府,寧王於大寧,遼王於廣寧,以藩屏王室,捍禦胡虜,凡有不庭,即命諸王討之,所以三十餘年胡虜不敢南牧。

迨我太宗文皇帝遷都北平,始徙大寧都司於保定府,而其所屬營州等一十餘衛、所亦省入順天、永平二府地方。時谷府未之國,即改湖廣之長沙,遷寧府於江西之南昌,遷遼府於湖廣之荊州。乃以大寧之地自古北口至山海關立朵顏衛,自廣寧前屯衛至廣寧迤東白雲山立泰寧衛,自白雲山迤東至開原立福餘衛。處虜之附近者既,又以開原東北至松花江、海西一帶金之野人女直分為二百七十餘衛、所,皆錫印置官,官雖多寡不一,皆選其酋長及族目授以指揮、千百戶, (「皆選其酋長及族目授以指揮千百戶」,「目」原作「自」,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間亦以野人之向正者為都指揮、都督統之,為我藩屏。而松花江東北一月之程所謂黑龍江之地,則又立奴兒干都司。時遣使往招諸夷,有願降中國者,於開原設安樂州,遼陽設自在州居之,皆量授以官,任其耕獵,歲給俸如其官。當時各衛夷人每入貢,賷賜殊厚,以故凡迤北征討,皆聽調遣,無敢違越。永樂末, (「永樂末」,「末」原作「初」,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招降之舉漸弛,而建州女直先處開原者叛入毛憐,自相攻殺。宣德間,朝廷復遣使招降之,遼東守臣遂請以建州老營地畀居之。老營者,朝廷歲取人參、松子地也,名為東建州。初止一衛,後復增置左右二衛,而夷人不過數千,然亦歲遣使各百人入貢以為常。其地則遼東自山海關直抵開原,道路如一之字,南瀕大海,三面皆夷虜,至為難守。其性則建州女直譎詐過於海西, (「其性則建州女直譎詐過於海西」,原無「建」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過於朵顏等三衛,蓋海西、建州馬步能戰,而朵顏三衛止長於騎射故也。自北虜也先猖獗,三種之胡遂皆歸之。

正統十四年,也先犯京師,脫脫卜花王犯遼東,阿樂出犯陝西,各邊俱失利,而遼東被殺虜尤甚。 (「而遼東被殺尤甚」,「殺」原作「東」,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以故朵顏三衛并海西、建州夷人處處蜂起,遼東為之弗靖者數年。至景泰後始克寧謐,而海西野人女直之有名者率死於也先之亂, (「而海西野人女直之有名者率死於也先之亂」,「率」原作「卒」,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朝廷所賜璽書盡為也先所取,其子孫以無授官璽書可徵,不復承襲,惟歲遣使入貢,第名曰舍人。以是在道不得乘傳置,錫宴不得預上席,賞賫視昔又薄,皆忿怨思亂,遼東人咸知之,而時未有以處之也。積至成化二年,建州都督董山等梟雄桀黠,乘是以動海西之夷擁眾入寇。守臣以聞,朝廷命太監黃順、總兵官武靖伯趙輔、左都御史李秉往討之。輔等既降董山,則逮赴京師,而山仍桀鷔,北行至廣寧,輔等以為山若復歸,貽患必大,奏朝廷遂誅山而安置其黨於兩廣、福建,且復進攻之。時雖克捷,而所失亦不少矣,然邊境亦賴以寧。至成化中,元之遺孽滿都魯僭稱可汗,虜酋癿加斯蘭為太師,節犯宣府,聲勢甚大,警報殊急。予乃以兵部右侍郎奉命整飭遼東邊備以防胡,時成化十二年八月也。九月即抵遼東,遍歷險要,繕城堡,利甲兵,練軍士,選精壯,凡所以為防虜計者罔不殫心力。虜人覘知我有備,遂不復發。適山東左布政陳公鉞以右副都御史來巡撫遼東,後予而至,凡備禦都指揮等官輒逮於理,既當法則止罰馬罰草而復俾蒞戎政,由是馬之價皆削,諸軍士不復顧忌。予既防胡歸京師,則以十五事上陳,而禁巡撫官罰馬於軍職者亦與焉,陳遂以為隙。

先是,海西兀者前衛都指揮散赤哈上番書,言開原驗放夷人管指揮者受其珍珠、豹皮,兵部移文遼東守臣勘之。管指揮者懼,乃因本衛都督產察係散赤哈侄入貢歸,賄求產察言管實無所受。散赤哈聞之,深怨產察,聲言聚眾犯邊。邊將以情報守臣,守臣乃譯番書招散赤哈來廣寧面折。散赤哈遂率所部十數餘人欲由撫順關進赴廣寧。時參將周俊等守開原,恐散赤哈至則真情畢露,乃遣使馳報廣寧守臣,詭云海西人素不由撫順關進,恐熟知此道,啟他日患。守臣不虞其詐也,即召其使速阻之。時散赤哈已入關,聞之大怒,折箭誓恨復歸。至撫順所,備禦都指揮羅雄知事不協,具酒食慰遣出關。時建州三衛女直亦欲報誅董山之怨而全藉海西之勢,緣此遂留散赤哈於建,共來犯邊,勢漸昌熾。向使不阻散赤哈以啟之,邊患為之息矣!守臣以聞,乃招土兵大征建州,而出榜示眾,徒張虛聲,實皆顧戀私家,不移遼陽。三衛遂得糾合海西人數千於十四年正月乘虛入境,大掠鳳集諸堡。報至廣寧,陳懼,始赴遼陽,而寇出已久矣。獨近邊土著虜人也僧格等十八人家皆有使入貢未還,恐誤罹兵禍及拘留其使,乃走撫順所報訴云:「犯邊者皆海西人。」陳與分守遼陽副總兵韓斌意在撲剿夷人以掩罪,遂皆收繫瀋陽衛,乃乘夜率諸軍襲各寨屠之,訖無所掠人畜,而精壯者間亦脫去。暨回,遂捶死也僧格於獄,乃以搗巢之捷聞。

時太監汪直者勢焰方熾,惑於通事王英,謂往撫可邀大功。上命司禮監出駕帖,太監懷公恩以直年少喜功,於本年三月初四日同太監覃昌等七人至內閣,傳宣兵部尚書余公子俊、侍郎張公鵬暨予。比至,僉言彼既有使入貢,卻又屠其家,今若之何可以彌釁?或言宜以大官酬之,予曰:「官不足以釋其忿,且宋以李繼遷為京官,遂致西夏之患。」懷公曰:「然則遣大臣同大通事往撫之?」眾皆曰:「諾。」尋宣至內府,懷公傳旨:「建州夷人被大軍征剿,恐懷疑懼,着兵部侍郎馬文升、大通事詹昇前去撫安。」 (「着兵部侍郎馬文升大通事詹昇前去撫安」,「着」原作「若」,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已而,王英即謁予於私居,喻汪意欲請與俱,予遂謝絕之。即行,汪深以為恨,眾皆為予懼,以事關朝廷,亦無所恤。乃疾馳追及入貢夷使重陽等於中途。

四月初五日抵撫順所,先縱重陽左右一二人歸諭其眾,使知朝廷意旨,遂有十數人來見,即諭以前意遣歸。尋召各衛首長聽宣璽書,由是纍纍皆至。而被屠之家數百人,悉訴其方遣使入貢無犯邊狀而冒當殺戮,又果無劫掠人畜可證。今雖仰荷朝廷招安,實難於度日。予遂承詔各以牛、布給慰之,且令其酋長赴京。適微聞海西雖來聽撫,猶思寇掠。始歸乃於東寧衛訪嘗為建州經歷識字熟女直趙安,以招降為名,陰探於渠魁卜剌荅所,果有海西兵馬與否?不數日,趙安歸云:「有,且賊數千而馬悉肥壯。」時分守開原太監韋朗亦遣人來言:「海西賊俱動,若來時,恐勢不可撫。」予遂以建州事聞於朝,且言夷人雖暫聽撫,觀其言貌詞氣,尚懷反側,難保遽安,仍移文總兵官歐信、副總兵韓斌、參將崔勝各率所部及調開原參將周俊帶領開原鉄嶺精卒三千各分付鳳集堡一帶,賊以為無備矣。比予至開原,甫三日,果數路入寇,諸軍以逸待勞,遂斬首二百餘級,生獲數十人及賊馬器仗無算,而所斬者率多海西人。馬參將、崔勝、周俊馳報陳,陳為功。予因并前所論反側情狀及申虜人背逆天道,既聽招安,旋復入寇,以自取滅亡之禍,請移遼東兵剿之,或既奪其心而姑與更新招撫,遣通事指揮李璟聞諸上。事下兵部,以為虜人既撫安垂成,只仍招撫以安地方,朝廷從之。

海西人聞之,且感且懼,都督產察等盡歸降。乃一體諭之,遣其酋入京,而遼東守臣奏報十數日方至,以故賞皆不行,陳以是隙益甚。夷既降,予慮其猶踵舍人之怨而檢其先授官子孫之失襲者,皆令來見譯審實,請兵部於內閣驗授官璽書底籍明白,再遣遼東守臣勘實,令襲官者復十數人,夷愈感激。

汪以夷既招安,曷又入寇?復主王英言,請帶領頭目百餘人給令牌令旗往,夷聞其聲勢,久無一人復出者。汪至開原,更有予原所招出兀者前等衛、野人女直、堵里吉等三百餘人,而予時在撫順,汪不與之接,皆怒欲歸寨。參將周俊恐敗事,乃謂汪曰:「不可不請馬欽差來議。」汪乃遣人至撫順所邀予,予亦馳至開原與汪會,汪曰:「若之何?」予曰:「太監既至此,此夷即太監招出者也,何問彼此?」 (「何問彼此」,「問」原作「間」,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汪揣知事不易,遂聽予言,俱犒之。既又以謄黃璽書付各寨招安,同以事聞。已而,汪意猶欲再招出,見示己功,予曰:「太監此來既有令牌令旗,彼懼,決無敢出者。太監第回京,可保無虞也。」汪亦欣然與予俱歸遼惕,復會聞於上。予至京師,上賜羊酒寶鈔,汪亦釋然矣。

既而,兵部以失機召信、斌入京,久未訊,汪皆許以復舊任。適汪有事河南,兵部以信等逮訊於都察院。汪回,怒甚。又有李謙者上疏救斌,汪遂請同定西侯蔣琬、刑部尚書林聰往勘,比回,信等獄皆解。有譖予者, (「有譖予者」,原缺「譖」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汪遂密奏予下錦衣獄, (「汪遂密奏予下錦衣獄」,「錦」原作「欽」,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謫戍四川。

成化癸卯,乃蒙恩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撫遼東,顧軍士雖喜而將臣甚疑懼,予率公以處之,迄今邊境晏然,而東人之心亦安矣。嗟乎!國計私忿不兩立也,予以區區為國之心,雖一時艱危何恤?然而事久天定,不惟少裨於邊防國事,抑且不愧不怍,神明有不扶持者哉?然則為人臣者亦可鑒矣。

附录:

馬端肅三記三卷(戸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明馬文升撰文升字負圖鈞州人景泰辛未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加少師太子太師端肅其諡也事蹟具明史本傳此三篇皆所自述一日西征石城記紀成化初爲陜西巡撫與項忠平滿四之亂事一日撫安遼東記紀成化十四年遼東巡撫陳銊冒功激變而文升奉命撫定之事一日興復哈密記紀宏治初土魯番襲執哈密忠順王而文升持議用兵遣許進等討平之事三記本在文升所著集中此其析出别行之本也

案三記皆文升所自述宜入傳記類中然三事皆明代大征伐文升特董其役耳實朝廷之事非文升一人之事也故仍隷之雜史類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杂史類存目)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刘昫
  卷三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四·脱脱
  卷九十六·列传第二十六·脱脱
  卷二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一·柯劭忞
  卷第一百五十八·胡三省
  卷九·陈康祺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大鹤山人郑文焯校记·陈思
  长孙平传·魏徵
  杨虞卿传·欧阳修
  一一九、魏襄王魏哀王乃襄哀王一君两谥考·钱穆
  宫他亡西周之东周·佚名
  卷第一百二十六·佚名
  卷二百三十·佚名
  68.张骞通西域·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龚鼎孳诗集二·龚鼎孳

    贺新郎 其二风叶当眉卷。画桥东、小门长饷,闷来颦遣。帘外马嘶人去急,玉箸红潮交泫。绣线涩、吴锦缝茧。落月窗西和影坐,问回头、可记鸦黄浅。心字篆,博山展。十分怜爱三分显。半遮灯、玉钩初下,枕痕微扁。豆蔻琼酥香百结,

  • 卷一百八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八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五十八 刘子翬 游龙潭 四客同笑言一僧陪杖屦徜徉山水窟适意忘晨暮疎钟岩北寺细竹溪南路中流石参错不碍潺湲泓澄小龙潭润气金碧聚时惊木叶坠俯见儵鳞度

  • 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脱脱

        高宗六   八年春正月戊子朔,帝在建康。丙申,减临安府夏税折输钱。戊戌,张守罢。辛丑,伪齐知寿州宋超率兵民来归。蔡州提辖白安时杀金将兀鲁,执其守刘永寿来降。诏以方议和好,禁沿海州郡遣人过淮招纳。丁未

  • 第四十七回 拓边防谋定制胜 窃后位喜极生悲·蔡东藩

      却说章惇、蔡卞等,欲诬宣仁太后,遂与邢恕、郝随等定谋,只说司马光,刘挚、梁焘、刘大防等,曾勾通崇庆宫内侍陈衍,密谋废立。崇庆宫系宣仁太后所居,陈衍为宫中干役,时已得罪,发配朱崖。尚有内侍张士良,从前亦与衍同职,外调郴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二·王祎

    【汉安乐思公建兴十二年 魏烈祖明皇帝青龙二年吴大皇帝嘉禾三年】春二月诸葛亮出斜谷约吴大举伐魏【以通鉴修】三月庚寅山阳公薨于魏【以魏纪修】夏四月诸葛亮屯渭南魏司马懿拒之亮分兵屯田【以蜀传通鉴修】觧题曰按

  • 卷之三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十八·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囘部王公表传卷之十八传第二扎萨克和硕逹尔汉巴图鲁亲王满珠习礼列传满珠习礼科尔沁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土谢图汗奥巴从子曾祖纳穆赛号都喇勒诺顔子三长莽古斯次明安次洪果尔莽古斯为孝端文皇后

  • 卷四十四·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四十四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命相一裴寂萧瑀左右仆射制裴寂司空制长孙无忌右仆射制房玄龄杜如晦左右仆射制李靖右仆射制长孙无忌司空制温彦博右仆射制高士廉右仆射制长孙无忌司徒制房玄龄司

  • 羊祜·苏辙

    善为国者,必度其君可与共患难、可与同安乐而后者为,故功成而无后忧。晋厉公与楚共王争郑,晋人知楚有可乘之隙,栾武子为政,欲出兵击之,曰:“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范文子不欲,请释楚以为外惧。武子不能用。夫文子非苟自安者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十七户部二州县图志国初沿元制立行中书省於外以统府州县州县俱属府县或又属州州或直隶省洪武七年以京畿应天等府直隶六部改行中书省爲浙江等十二布政使司永乐十八年革北平布政使司爲直隶添设贵州

  • 卷八十九·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八十九   宋 程公说 撰四夷附録第二狄        长狄赤狄       白狄狄北狄地之广絶蒲子北屈左右庄公传二十八年晋骊姬赂外嬖梁五与东闗嬖五使言于公曰【献公】若使大子主曲

  • 序·道世

    ○序一式仰?迦,首崇调御。青莲焕相之辰,紫山寄庄之始。髻涌百宝,睫照四天。吉祥之瓶,广纳赤宙;智慧之药,俯接黔毗。莫不因妙以立觉,藉寂以探机。设教止乎一慈,建谛俟其顿悟。上行所届,微言已伸。复以三界昏寝,六贼攀缘。鼠入角

  •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卷下·佚名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比丘白佛。大德。惟此出生相续缘生。为更别有缘生。佛言。比丘。我说八门缘生。一谓受用世俗者。如眼缘色生眼识。三和有触触缘受如是等。二谓说助持者。缘生如四食作缘。根大得住当有增益。

  • 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佚名

    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欲受持菩萨法者。应作四肘坛。当觅胜地清净之所扫洒清净。以香水牛粪泥地。悬于种种杂色幡盖宝铃佩镜。并诸金银种种间错严錺道场。其道场中立五色坛。纵广四肘。先下白色次黄次

  • 目录·佚名

    续藏经 禅门诸祖师偈颂宋 子升录 如佑录禅门诸祖师偈颂目录卷上之上 佛祖传法偈(潭州寻和尚) 三祖鉴智禅师信心铭 筠州洞山价禅师玄中铭(舒州浮山远和尚注) 洞山价禅师新丰吟(远和尚注) 紫塞野人雪子吟(远和

  • 东行三录·马建忠

    马建忠为清末洋务派要员,谙习洋务外交。此书即为其出使朝鲜时的闻见记录,同时详细记载了清朝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东行续录》一卷、《东行三录》一卷,为马氏所续书,内容同上。本标点本据民国

  • 拘虚晤言·陈沂

    一卷。明陈沂撰。此书皆为陈沂所著杂说之文,一卷,分三十四条,二千余字。其体例有些近似连珠体,先取两事排比成句,作为比喻,而后阐明其寓意,即不用韵,也不注意修辞,语言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如:“刀剑,凶器也,而可以

  • 长阿含经·佚名

    佛经。(梵文Dīrghaāgama) ,是汉文大藏经中所存的四部阿含之一,由30部不同主题的经典汇集而成,共22卷,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译。由于所汇集经典在阿含经中属于篇幅较长的经,故名。该经最主要的内容是把佛教的基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