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禅师讳文益。余杭鲁氏子。七龄秀发。依新定全伟律师落发。诣越州开元希觉律师。受具足戒。及觉公盛化四明。益往习毗尼。工文章。觉大奇之。俄辞去。初谒长庆棱道者。无所契悟。与善修洪进。自漳州抵湖外。将发而雨。溪壮不可济。顾城隅有古寺。解包休于门下。雨不止。入堂。有老僧坐地炉。见益而曰。此行何之。曰行脚去。又问如何是行脚事。对曰不知。曰不知最亲。益疑之。三人者附火。举肇公语。至天地与我同根处。老僧又曰。山河大地与自己。是同是别。益曰同。琛竖两指。熟视曰。两个。即起去。益大惊。周行廊庑。读字额曰石山地藏。顾语修辈曰。此老琛禅师也。意欲留止。语未卒。琛又至。雨已止。业已成行。琛送之问曰。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乃指庭下石曰。此石在心内。在心外。益曰在心内。琛笑曰。行脚人著甚来由。安块石在心头耶。益无以对之。乃俱求决择。寻皆出世。益住临川崇寿。僧子方者问曰。公久亲长庆。乃嗣地藏。何意哉。益曰。以不解长庆说。万象之中独露身故。子方举拂子示之。益曰。拨万象。不拨万象。子方曰。不拨万象。益曰。独露身[口*爾]。子方曰。拨万象。益云。万象之中[妳-女+口]。子方于是悟旨。叹曰。我几枉度此生。益谓门弟子曰。赵州曰。莫费力也。大好言语。何不仍旧去。世间法尚有门。佛法岂无门。自是不仍旧故。诸佛诸祖。秖于仍旧中得。如初夜钟。不见有丝毫异。得与么恰好。闻时无一声子闹。何以故。为及时节。无心曰死。且不是死。止于一切。只为不仍旧。忽然非次闻时。诸人尽惊愕道。钟子怪鸣也。且如今日道。孟夏渐热。则不可。方隔一日。能校多少。向五月一日。道便成赚。须知校丝发不得。于方便中。向上座道不是时。盖为赚。所以不仍旧。宝公曰。暂时自肯不追寻。历劫何曾异今日。还会么。今曰只是尘劫。但著衣吃饭。行住坐卧。晨参暮请。一切仍旧。便为无事人也。又曰。见道为本。明道为功。便能得大智慧力。若未得如此。三界可爱底事。直教去尽。才有纤毫。还应未可。只如汝辈睡时。不嗔便喜。此是三界昏乱。习熟境界。不惺惺。便昏乱。盖缘汝辈杂乱所致。古人谓之夹幻金。即是真。其如矿何。若觑得彻骨彻髓。是汝辈力。脱未能如是。观察他什么。楼台殿阁。诸圣未必长把却汝手。汝未必依而行之。古今如此也。又曰。出家儿。但随时及节便得。寒即寒。热即热。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古今方便不少。石头初看肇论。至会万物为己者。其唯圣人乎。则曰。圣人无己。靡所不己。乃作参同契。首言竺土大仙心。无过此语也。中间亦只寻常说话。夫欲会万物为自己去。盖尽大地无一法可见。已而又嘱曰。光阴莫虚度。所以告汝辈。但随时及节。便得。若也移时失候。即虚度光阴。于非色中作色解。于非色作色解。即是移时失候。且道色作非色解。还当得否。若与么会。便是没交涉。正是痴狂两头走。有什么用处。但守分过时好。尝指竹问僧曰。还见么。曰见。益曰。竹来眼里。眼到竹边。曰总不与么。益笑曰。死急作么。有偈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唯心。眼声耳色。色不到耳。声何触眼。眼色耳声。万法成办。万法匪缘。岂观如幻。大地山河。谁坚谁变。周显德五年戊午七月十七日示疾。李国主驾至。慰问甚勤。闰月望。剃发沐浴。辞众讫。跏趺而化。颜貌久而如生。阅世七十有四。坐五十有四。夏公卿李建勋已下。素服奉全身。于江宁丹阳乡建塔。谥大法眼禅师。

赞曰。玄沙论三句。初无金银铜轮之语。不然。殆与教乘何异哉。琛公精深广大。唯以直下便见。拟成剩法为要。非三句所能管摄也。益以仍旧自处。以绝渗漏句为物。颇事边幅。而永明乃其的孙。岂所谓深山大泽。龙蛇所由生者耶。

猜你喜欢
  南普陀寺重建大悲殿记·太虚
  大乘玄论 第五卷·吉藏
  卷二十三·佚名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四·佚名
  法海经全文·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九·佚名
  卷四十六·佚名
  卷七十二·佚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佚名
  兜率不磷坚禅师语录卷中·宗坚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五·石雨明方
  佛说梵网经卷上·佚名
  法句譬喻经泥洹品第三十六·佚名
  阅为性空者辨·太虚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道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三十一·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三十一明 李攀龙 编明五言排律海珠寺【王偁】絶岛波心见栖身玉镜中欲观鼇背日还伏鹢楼风客思员壶外云程若木东蜃光晴乍雾海气昼成虹僧刹蛟龙防神珠水月通同游多逸侣归棹拟乗空重谒孝陵【李东

  • 卷一百六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六十九五经类四言古周易          【晋】傅 咸卑以自牧谦尊而光进德修业既有典常晖光日新照于四方小人勿用君子道长毛诗           傅 咸无将大车维尘冥

  • 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训 病徐温计焚吴越军·蔡东藩

      却说梁将贺瓌,据住土山,为晋王所望见,即顾语将士道:“今欲转败为胜,必须往夺此山。”说着,即引骑兵下丘,驰至对面土山前,奋勇先登,李从珂、王建及等,随后踵至,统是努力向前,一拥而上,梁兵抵敌不住,纷纷下山,改向山西列阵,尚是气

  • 大事记续编卷三·王祎

    汉孝元皇帝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塟社陵上諡曰孝宣皇帝【以本纪修】赐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二千石以下钱帛有差大赦天下【以本纪修】以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刘向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以荀悦汉纪修】解题曰元帝即位萧望之选白宗室

  •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洪武十一年冬十月庚子朔○辛丑晋相府奏请改太原府城隍之神为晋国城隍之神诏从之○癸卯赐凤阳各卫指挥千百户绮帛人四疋○丁未享太庙○戊申敕谕总兵官指挥杨仲名曰兵以卫民必先于伐暴三苗不遵教化朕命尔帅师讨之昨已知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天启三年二月辛酉朔大学士朱国祚引疾求归

  • 卷八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八十二 【起丁丑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止癸卯宋真宗咸平六年】凡二十七年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诸国诸镇尽平惟辽雄据朔方至下卷真宗时澶渊盟後宋与辽号称兄弟之国仿三

  • 卷之二十六·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二十六传第十敖汉部总传敖汉部在喜峰口外至京师千有十里东西距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界柰曼西界喀喇沁南界土默特

  • 提要·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五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史评类提要【臣】等谨案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十七卷元胡一桂撰一桂有易本义附録纂疏已着録是书自三皇以迄五代裒集史事附以论断前有大德壬寅自序并地理世系等十三图

  • 卷十七·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王制冢宰制国用量入以为出国家法之一切财用岁有定额至於内廷经费则领於内务府不以烦度支焉谨考周官九式羞服币帛匪颁好用盖兼内外而言之若宫正均其稍食

  • 卷一百五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五十工部四仪仗三中宫卤簿红杖一对朱漆攅竹为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清道旗一对纯青质朱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贴金木枪头长一尺七寸铜束黄麾一对每把朱漆攅竹竿带贴金铜凤头共长一丈二尺五

  • 荅问第十九·孔鲋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夫圣人者、诚高材美称也、吾谓圣人之知必见未形之前、功垂于身后立教而戾天弗犯、吐言而辩士不破也、子之先君可谓当之矣、然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谓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

  • 续枢言·王柏心

    君臣篇 君道莫大于去疑臣道莫大于去私君莫急于选贤臣莫先于不欺君能断仁乃全不能断伤其仁臣能公才乃裕不能公丧其才君尚察则臣饰诈君好名则臣进伪君治事则臣避事有君于此却封禅罢贡献躬服弋绨器无文饰则恭俭之君也然

  • 卷七十三·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七十三    宋 卫湜 撰玉藻第十三孔氏曰按郑目録云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服冕之事也冕之旒以藻紃为之贯玉为饰此於别録属通论金华范氏曰玉藻一篇巨细兼

  • 如净和尚语录卷上·文素

    住建康府清凉寺语录侍者文素编师于嘉定三年十月初五日。于华藏褒忠禅寺。受请入寺。指山门截断程途蓦直来。乾坤洞彻此门开。左边拍兮右边吹。倒翻关棙起风雷。指佛殿开殿见佛。眼中毒刺咄拔却刺。礼拜烧香颠倒钝置。

  • 贤首五教仪序·续法

    华严称根本法轮。不唯为开渐之本。亦且为摄末之本。竺乾震旦。咸最尊尚。诸佛历祖。递代师承。自龙树依之判二种般若。天亲依之阐六相圆融杜顺依之而演三观。云华依之而开十玄。至贤首大师。则依此而立宗判教。离台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佚名

    考古学专著。又称“云梦秦简”。简是战国和秦代主要的书写材料。秦简的实物直至1975年底才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代属安陆县)被发掘出来。仅十一号墓中就有一千一百多枚竹简,都是秦代的简牍,故称“睡虎地秦墓竹简”

  • 宋刑统·窦仪

    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或《重详定刑统》,又称《建隆刑统》。是建隆四年(963) 命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及苏晓、冯叔向等人制定的宋朝第一部综合性的刑事法典,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雕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它是就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