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说行定品第二

尔时佛告普贤菩萨。当为发遣等目菩萨所欲,并诸菩萨畅诸菩萨常当说菩萨摩诃萨十定方便。普贤菩萨本行功德。咸修当行。何等十。一曰:得初始大德之明。菩萨摩诃萨方便之善。二名悦向大定之行。得菩萨摩诃萨方便之行。三名明度诸刹之清净。四名修内性之清净。五名过去藏之清净。六名照明慧藏。七名诸佛慧音清净之声彻诸佛土。八名分别一切众生身行法界而得自在。九名得无著旷荡之行。十名得致菩萨摩诃萨大行方便。此为菩萨摩诃萨十大定。此为去来现在诸佛所说,已说今说当说。其诸菩萨。能行十定心。入是者,此名为觉。此名为正觉。此谓如来为持十力。此名为导师。名为大师。名为普智。名为显现。名无尽行。名无限行。名最法导。其得是三昧。为普现诸佛国。於诸国土。游乐自在。彼则督住众生之界。为达众生所入。为致无疑之藏。为入法界要行。为觉明无量法界。为达去来现在诸如来行。为见诸如来法。为述解达诸言说利偶。为得音声字句之行。为具足菩萨清净之行。为得住菩萨诸愿之行。彼於三世。明一时行。了一切无二之行。能说诸佛法。以方便行。转诸法轮。而不回还。悉觉去来现在诸佛之要行。以一佛之觉寤。说诸佛之要。此则诸菩萨法要。彼觉此慧。明了普智。无胜逾者,为具足普贤之行。为明利菩萨诸定慧行。得诸总持。分别三世。得睹去来现在诸佛。成立一切於普智之慧。此则菩萨诸土清净。此则得睹诸佛行处。菩萨得是法要者,於菩萨法界。而有强力。以此十定。畅无边德。德如虚空。为无限之边际。明照无量。为世法王。普於众生。得无量慧。广分十力。明畅闲居。修静之心。普入於寂静之行。以大慈如师子。为慧丈夫。为显法炬。诸德之名。而无断荆普世声闻缘觉。而无思议。通达法界。已住法积。晓种种说权方便行。明达一切诸音声说。得持无像。解像方便。得净所生,则净佛种分别法等,则与慧等晓解法施。入常方便畅有顺实。普化慧道。明净内性。能普受众行。兴诸道常慧寤觉道。於菩萨处。而无限荆普能示现诸大变化。明普智行。觉寤方便。此谓普贤之说。是为菩萨十定广普之行分别之说。此谓菩萨之要行。

於是等目菩萨。从佛闻知。当应请其彼菩萨。咸乐等目菩萨。所与告诸菩萨众。是族姓子等。有十正受。为应菩萨无馀之法。何谓十。兴於佛法以顺慧行。化度众生顺入慧行。明诸国土了声慧行。惟法界慧。受菩萨方便慧行。入不退转菩萨之慧。为诸众生观法慧便。制持心力方便之慧。广入菩萨心行之慧。诸佛普智法兴愿之慧。是族姓子。此谓菩萨摩诃萨十无馀荡尽之法。

又族姓子。复有菩萨摩诃萨十法兴无量心慧。何谓十。谓为明解众生境界。度诸兴起。自了心起。谓过诸佛。兴无数心。奉诸佛德。兴心众养。谓睹佛而有无量。目所见者,兴无量心。谓遇诸佛所入音声。而受度之显无数心。谓诸佛之限。分别遇其方便之慧。是谓贤圣兴无数心。谓如来道入无著之力为兴无数心。谓普智力。当行微妙。兴致佛法。以善分布兴无量心旷荡之行。谓佛境界。而无有量普入之行。为兴无数明心之行。谓佛辩才。内性所愿。皆获而致。求诸佛法兴无数心。谓如来会常普而入现诸身处兴无数心。是族姓子。菩萨大士。兴十无数心。

又族姓子。菩萨大士。复有十德入定意慧。何谓为十。一者在东正受。忽南起寤。二者处南正受。在东觉寤。三者东北正受。西南而寤。四者西南正定。东北为寤。五者在南慧定。忽北现寤。六者於北现定。出南而觉。七者西北入定。东南现寤。八者东南而定。西北兴寤。九者居下正受。忽上方寤。十者上方正受。下方亘寤。是族姓子。菩萨大士入十定意分别之慧。又族姓子。菩萨大士。有十大定方便之慧。何谓为十。是族姓子。菩萨大士。现三千大千之土在一莲华之上。自见己身。在其华上。结加趺坐。於三千大千。而现其身。於三千大千。而现其明。於一一方。而立其身。以一一之身。入三千大千之土。於诸刹土。一一四天下。现亿百千菩萨。於一一菩萨行。现亿亿顺度之化。於一一所化。复现亿亿分别。具满诸根。於一一分别诸根。而得具满亿千菩萨。皆是不退转法者,不为一身。亦不多身。亦不入正受。亦不觉寤。譬如族姓子。阿须轮王。其本身长七百由延。神力现身。六十八百千由延。立于大海。出现半身头与须弥山为齐。所现化身。六十八百千由延。於其本体。不有毁减。如本王体。四大之身。亦无疑惑。又於大体。想若他身。於本身者,不想终没。以所王身。憎然一常。以化为乐。化为旷力。以尊能化。所现不疑。亦复无惑。彼阿须伦。怀有贪淫瞋恚愚痴垢毒诸秽。兴邪贡高。处于大海。止有宫殿。由能兴立化身如是,况其菩萨。大士之等。晓了幻化诸法要者,明解睹世。皆如梦耳。知诸佛兴。明达普世。悉了了之。亦如化矣。解诸音声。皆如响耳。观於诸法。而顺度之。又如法身。本之清净。晓入诸法。亦复如是,明了身心。旷无所有。解无数身所入之处。皆发为佛。行道清净。其得住于斯大定者,岂应有疑。况当惑哉。何得闻耶。其行如是,致大定常睹世现身。身入普世。如彼水神。立于本位。因所受体。变化大身。譬如族姓子。比丘观身。内外不净。亦观色识悉皆如之。精勤修行。菩萨大士。亦复如是,以观法身。而建显行。其所入者,彼悉睹世。亦见世法。於其世法。净无所著。此则菩萨。感动境界。由斯大士。得正定故。是族姓子。菩萨大士。入于普世。世所不动也。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下·道宣
  最上成就印相分第二十四·佚名
  異部宗輪論·欧阳竟无
  第四卷·圆瑛
  佛说琉璃王经·佚名
  卷六·彭绍升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一卷·佚名
  界身足论后序·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六·湛然
  卷六十八(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五十·道世
  卷第二十八·霁仑超永
  净名玄论卷第五(宗旨中)·吉藏
  卷第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出至第二十出·徐霖

    第十一出 面讽背逋〔末上〕买笑挥金乐少年。王孙失却丽春园。几番欲谏难开口。恐把忠言当恶言。自家熊店主是也。荥阳郑公子来此赴试。今日在妓女亚仙家。把车马行李搬去。止留下铺盖箱笼在房内。着乐秀才一人看守。

  • 卷四百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十一 庄? 题竹 独行湘江浔见此丛篁幽风雨日暝晦万雀声啁啾垂垂正结实恐为鵷雏谋岂无九苞羽飞下十二楼延伫久不见此意良悠悠我因王者瑞极意垂鸿猷采之欲

  • 35.杜甫:哀江头·施蜇存

    李白和杜甫都是盛唐诗人。他们的诗,数量既多,又有独特的风格。李白树立了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树立了现实主义风格。在文学史上,他们是齐名的大诗人。但是,在当时,杜甫的声望却没有李白高。李白于开元末年到长安,得到贺知章的吹

  • 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欧阳修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玄宗第三子也。母曰元献皇后杨氏。初名嗣升,封陕王。 开元四年,为安西大都护。性仁孝,好学,玄宗尤爱之,遣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邢?等侍读左右。 十五年,更名浚,徙封忠王,为朔方节度大

  • 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时厘降 二使劝进克日登基·蔡东藩

      却说泰定二妃,与燕帖木儿打了照面,一笑传情,这时候的燕帖木儿,心痒难搔,恨不得将两个丽姝,吞下肚去。只因众目共睹,不便动手蹑脚,没奈何定一回神,站定身躯。待两妃复了原处,方向泰定后道:“明日后如动身,当备辈派兵,护送至东

  • 第二十七回 得良将北方靖寇 信贪臣南服丧师·蔡东藩

      却说海都被伯颜战退,两年不敢入寇。嗣闻世祖已殂,伯颜随殁,复乘隙进兵,即将八邻据去。八邻亦称巴林,在今阿尔泰山西北,势颇险要。钦察都指挥使床兀儿,一作绰和尔。系土土哈三子,曾以从征有功,封昭勇大将军,出镇钦察。既闻

  •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夏佩容阴谋萧耀南·宣南吏隐

    夏佩路本属王占元一手提拔之人,由二师军需长,氵荐升财厅长、鄂省长。因力劝王投安福,致王遭直派猜嫌。王遂恨夏。省长一席,被孙振家捞去,夏百计钻营,谋得湖北官矿督办一席,藉以敷衍面子。及鄂省圈入直系地盘,夏因保全位置起见

  • 崔彦进传·脱脱

    崔彦进,大名人。为人纯朴有胆略,擅长骑射。后汉乾..年间,隶属于周太祖军中。广顺初年(951),补任卫士。世宗镇守澶渊时,命令他率领禁兵跟随。显德初年(955),任控鹤指挥使。跟从世宗攻打南唐,因战功升任散员都虞候。跟随世宗平

  • 卷五·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五 庙制图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五

  • 明成祖仁宗景帝之死及其他·吴晗

    明世宗中年好道,斋醮无虚日,其后卒死于金石,固尽人知之。若成祖、仁宗、景帝均非善终,则以史多讳言,不尽为人知也。成祖死于仙,方晚年多暴怒,不能治事。《明史》卷二九九《袁珙传》:“礼部郎周讷自福建还,言闽人祀南唐徐知谔、

  • 卷三六·邱濬

    △明礼乐 ▲总论礼乐之道(上) 《舜典》:同律度量,衡修五礼。 朱熹曰:“律谓十二律,黄钟、太蔟(千候反)、姑洗(苏典反)、蕤宾、夷则、无射(音亦)、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也,六为律、六为吕。以之

  • 读诗私记卷四·李先芳

    (明)李先芳 撰○二雅考大全云小雅大雅周室居西都时诗也小雅自鹿鸣至菁莪十六篇大雅自文王至卷阿十八篇为正雅小雅六月大雅民劳之后皆变雅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其间皆中庸尊贤亲亲体羣臣柔逺人懐诸侯之事故歌之以燕

  • 初禀篇第十二·王充

    【题解】本篇王充强调“命,谓初所禀得而生”,故篇名叫“初禀”。汉儒认为:当帝王的,是善行上达于天之后,上天才授给他当皇帝的。“修己行善,善行闻天,天乃授以帝王之命。”还说帝王生下来就具备上天安排给他

  • 卷十五·张尔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郑注句读卷十五济阳张尔岐撰特牲馈食礼第十五【郑目録云特牲馈食之礼谓诸侯之士祭祖祢非天子之士而于五礼属吉礼○注疏本不详他书目次呉氏补之云大戴第七小戴第十三别録第十五疏云案曲礼云大夫以索牛

  • 解脫道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阿羅漢優波底沙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一]行門品第八之一   問云何地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德.一切入者何義.幾種地.何地取相.云何   作曼陀羅法.何修地法。答是心依地相生此謂地一切入.心不

  • 答周颂尧问(五则)·太虚

    答一:此系夙生善根及一时精诚之感应所现,但一心念佛,不必记挂计较。答二:此由夙生恶业招此微苦,偿必不更招后报。  答三:依佛经理信解修行,不须求签问卜。  答四:于一切时一切处心中默念佛,皆无妨碍。  答五:此世界是一大

  •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周绍良

    周绍良主编。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收出土唐代墓志四千余通,系录文加标点断句而成,附有较详细的人名索引。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周绍良、赵超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收入1948年以后出土或新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