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贤首与慧苑之判教

佛法中古來判教者多矣!從一音不判以至判教為十,無慮二三十家。晚唐來行世者,僅天台四教、賢首五教之二家,共餘皆湮沒無聞。慧苑為賢首之弟子,不善賢首之教判,別判為四教,時在初盛唐;後清涼救賢首之說,而慧苑之四教亦不彰。由今觀之,賢首五教專顯華嚴,誠有殊勝處;慧苑四教統觀內外,亦有恰當處;故略為比較研究。

賢首五教,或說出於杜順之五教止觀,或說此為偽書,而實本於雲華之華嚴孔目。要之、由證而說,由觀而教,則以觀本杜順,教本雲華為近是。雲華在搜玄記立三教,一漸、二頓、三圓。復於孔目開漸教為三:一小、二初、三熟;合之為小、初、熟、頓、圓,即為賢首小、始、終、頓、圓五教之所本。五教與三時、四儀,大體皆仿天台,十宗則依奘、基,八宗中開第八為三耳。且天台之四教各有四門,即據理之宗、而各有一離言諦,又即賢首之頓。故賢首規模采集而立此,本無何種奇特,而要在能藉此教判以扶持所傳法界圓融之十玄、六相勝觀耳──十玄傳自杜順,六相傳自雲華──。此十玄、六相勝觀,正賢首宗精蘊所在。而後之學者遺此精蘊,但在教判上與他家角勝,殊失賢首立言之旨也!

依十玄、六相以直觀眾生界事事物物,即為法界圓融之如來智境,此誠華嚴之妙義,亦賢首家之精華;與天台之三觀、六即,同可取重者。吾人重賢首家者在乎此,不在其判教,以其判教雖善推尊於華嚴之特勝處,而於統觀諸教未為允當。故若雲華之說始中始云:『如百法明門論六種無為屬一切法攝,人空法空方入空攝,得知真如不及二空,二空為上』。此由全未解百法明門論意,致為此悠謬之說!何者?此論乃解世尊『一切法無我』言者,順此次第、先以百法解一切法,次以二無我解無我,故真如等法前說,而二空後說;非謂真如劣於二空,二空勝於真如也。若合言之,則擇滅無為、真如無為、正二無我空觀所引正智之所證。謂之二空真如,猶是安立諦真如,而非非安立諦真如,豈以二空為上於真如哉!舉此一端,可知賢家之判教,重在推高其華嚴勝觀,而於諸教姑為擬似之談,未遑詳究其旨也。故轉不若苑公所判為善。苑公刊定記云:『古德五教中立頓,既引思益云:『得諸法正性者等』,及楞伽雲『無所有何次』等;又云『呵教勸離,毀相泯心』,乃至雲『如淨名嘿』等者,當知此並亡詮顯理,何復將此立為能詮?若此是教,更詮何理?若言以教離言故與理不別者,終圓二教故豈不離言──按實彼賢家所指始教,亦豈不離言?若許離言,總應名頓,何有五教?若謂雖說離言不礙言說者,終圓二教亦應名頓,以皆離言不礙言故!又此望誕、統二師所立之頓,便有兩重,以彼漸、頓機中皆有勸修離言者故。蓋知此所立頓,但是餘教所詮法性,非能詮教也。今依所詮法性以顯能詮差別,謂有全顯全隱,分顯分隱,以立四教。故寶性論第四云:『有四種眾生不識如來,如生盲人。一者、凡夫,二者、聲聞,三者、辟支佛,四者、初心菩薩。今之所存,依此而立。

一、迷真異執教:當彼凡夫,謂外道等迷於真理,廣起異計。二、真一分半教:當彼二乘,謂但證生空所顯真如。三、真一分滿教:當彼初心,謂但證二空所顯不變真如。四、真具分滿教:當彼識如來藏者,全顯隨緣不變真如』。

後清涼疏鈔難其以外道孔老等為迷真異執教云:『今判聖教,那參邪說!若對教主,應如此方先立三教,於儒教中方辨九流七經,於道教中方辨道德之別,於釋教中方說大小權實,則無混濫。不然、即如西域先分內外,外中方分六師或十宗,內教則分大小等。今既不分,即有邪正混雜之過』。按清涼此難,亦未探苑之立意。苑既據寶性論而立,則彼論平列凡夫、聲聞、辟支佛、初心菩薩之四,將亦有邪正混雜之過耶?以苑本平判世出世之諸教,非單判佛之聖教故。又凡立言教欲對一切人說者,固應兼判世間諸教,使迴邪入正;若識論舉我法而前破外道,隨破小乘等。又苑明指彼為迷真異執,何嘗有混邪正?至清涼難苑之真一分半滿二教,則在苑誠有立言未瑩之處,然立意固未可厚非。可依其意變式如下:

 

              生空──┬分真─┐ 迷真異執……外──╮       ┌─二空───────┘   └─────┐    教    具真─┴────────────────────┴─內──╯

  即不用半满而改称真一分生空教,真一分二空教可也。

  又清凉于苑公所难顿之理,为解之云:‘顿诠此理,故名顿教。今顿说理,岂非能诠?达摩以心传心,正是斯教。若无一言,心要何传?故不同天台四教之绝言’。今谓达摩以心传心,仍以天台绝言为是。何者?依教诠理,依理以谈宗要,诸教皆可有顿传之一言;若外教以允执厥中之一言以传心要等,则诸教皆可云顿而无别顿教。况达摩之以心传心,可直无言,但心心相印证。而须言时,则诸言教皆可寄为无言之言,广言而不一言,若六祖等语录可证,何尝必顿一言以成所云顿教也哉!故清凉斯解,曾无救于苑公之难也。

  虽然、苑公据真如不变随缘义,以辨真一分、真具分,仍未足以通诸圣教。而五法、三性之圣教,有单判‘真如’圆成实摄者,是单以无为曰真也。有兼判‘正智真如’圆成实摄者,是兼以无为及清净有为之如来无漏界统曰真也。无为曰真,是曰分真,但不变故。为无为无漏法曰真,是曰具真,有为随缘、无为不变具二义故。空不空具显非具显,为无为皆真非皆真,于大乘教应别三宗。

    一、法性空慧宗───顯空未具顯不空┐                     ├無為真,有為非真。    二、法相唯識宗─┐        │             ├─空 不 空 具 顯┤    三、法界圓覺宗─┘─────── └為無為皆真。

  然此皆大乘教,皆是依一实相而趋大菩提者。特其高标所宗以策胜观之点,有此三别,非教之别。由是佛之能诠教法唯判为二,并列外教。为表如左:

      ┌外教─┬──────鬼畜法      │   └────┬─人天法    言教┤  ┌(聲聞藏)┤      │  │小乘教──┼─六宗 且如奘基所傳      └內教┤(菩薩藏)┘         └大乘教────三宗 如上分判

  佛内教宗,判为依教诠理之教凡二,统理起行之宗凡九,亦可以得厥大较矣!苑公所判四教虽未尽当,比之贤首五教则为通允。至明十玄、六相妙观,则贤首传者为胜,苑公德相业用二重十玄,反嫌繁滞,清凉大师所批驳者良是。故吾人未尝不服膺贤宗之法界圆融妙观也!(见海刊七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八·智顗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药师如来念诵仪轨一卷·佚名
  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卷下·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五·欧阳竟无
  第九品·佚名
  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佚名
  卷第五十八·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六·玄奘
  浮石禪師語錄卷六·通贤
  维摩诘经卷下·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德风禅师语录卷二·佚名
  卷第一百九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詹无咎·唐圭璋

      无咎与熊禾同时。   鹊桥仙   题烟火簇   龟儿吐火。鹤儿衔火。药线上、轮儿走火。十胜一斗七星球,一架上、有许多包裹。   梨花数朵。杏花数朵。又开放、牡丹数朵。便当场好手路歧人,也须教、点头咽唾。

  • 顾误录·王德晖

    [清]王德晖、徐沅澂四声纪略盖闻四声之分,始于齐周彦伦《四声切韵》,沈的因之作《四声类谱》,而四声始判。梁武帝以之询周舍,舍以天子圣哲对之。至隋陆法言著《切韵》一书,唐孙愐增损之而为《唐韵》,其学始盛行。《元和韵谱

  • 卷一百九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九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七十一 徐照 青鸠词 劳劳复劳劳生人半行客今人行古道古道有行役相逢莫等闲相离易疎隔殷勤红杏花彻宵对芳席明年花发客东西青鸠食花旧处啼 送翁诚之 去作

  • 卷一百十四·列传第四十四·逆臣下·脱脱

        ◎逆臣下   ○萧胡睹 萧迭里得 古迭 耶律撒剌竹 奚回离保 萧特烈   萧胡睹,字乙辛。口吃,视斜,发卷,伯父孝穆见之曰:“是儿状貌,族中未尝有。”及壮,魁梧桀傲,好扬人恶。重熙中,为祗候郎君。俄迁兴圣宫使,尚

  • 卷六十五·志第十七上·河渠二·宋濂

        ◎河渠二   ○黄河   黄河之水,其源远而高,其流大而疾,其为患于中国者莫甚焉,前史载河决之患详矣。   世祖至元九年七月,卫辉路新乡县广盈仓南河北岸决五十余步。八月,又崩一百八十三步,其势未已,去仓止

  •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八月。甲子朔。  ○乙丑。喀尔喀固山额驸功额喇卜坦、来朝  ○议政大臣等议覆、四川陕西总督鄂海疏言、甘肃存仓米麦、及现在采买米石、尽足配给兵丁。又庄浪西宁、巩昌三处有旧贮粟米四

  • ●后鉴录上·谢蕡

    刑部等衙门题为献俘事。该钦差监督军务御马监太监陆誾,提督军务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陆完,提督军务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彭泽,平贼将军提督军务总兵官、咸宁侯仇钺,各将生擒反贼赵鐩、庞文宣等绑献。 正德七年十

  • 第四十九卷 孝义 二·缪荃孙

    苏 州 府 汉顾 翱顾翱,少失父,事母孝。母好食雕胡饭,常率子女躬自采撷供养。家近太湖,湖中乃生雕胡。郡吏表其闾舍。(吴县志节冯志,引西京杂记) 南朝 宋陈 遗陈遗,少为郡吏,母好食锅底饭,遗在役,每煮食,辄录其

  • 志卷第十七 高丽史六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五。吉礼小祀。风师雨师雷神灵星[久雨则 祭国门]。○风师坛高三尺广二十三步四出陛燎坛在内 之外二十步丙地广五尺户方二尺开上南出。

  • 第五卷·冯梦龙

    再生纪略 下廿九日,闻总兵吴三桂在边,发愤服仇,上书与母舅祖大寿。时大寿与旧总督洪承畴俱在东虏营中,新总督孙传庭亦未死。逆闯谋于伪将,欲恳其父骧以家书招三桂。是日,守城兵卒皆呼下城,城外兵马数万入城领赏。东西市房为

  • 卷四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四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四十五社稷【城隍附】明史太祖本纪呉元年八月社稷坛成王圻续通考先是丙午十二月定议以明年丁未为呉元年羣臣建言制度宜早定上以国之所

  • 牧民第一·管仲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

  • 卷四十八·佚名

    △舍利目连因缘品下尔时王舍大城。去城不远。有一山。名祇离渠呵。於彼山中。常有一时施设大会。其会即名祇离渠呵。复有山。名离师祇离。亦常设会。其会亦名离师祇离。复有一山。名倍呵罗。如是般涂山。如是毗富罗山

  • 差摩现报品第二十九·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罗阅祇竹林精舍。与尊弟子无央数众。尔时国中。有一婆罗门。居贫穷困。乏于钱谷。勤加不懈。衰祸遂甚。方宜理尽。衣食不供。便行问人。今此世间。作何等行。令人现世蒙赖

  •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二卷·龙树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二卷龙树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今此略明持戒之相。始自诸根。任持密护。饮食知量。减除睡眠。常乐尊重。修诸梵行。闻昔受乐。不喜思念。复

  • 卷第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十四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十七对几缘  对自他有八唯对他有九  八何义内外八门受相摄  九位十五门现在未来修  此章愿具说有执受大种。与有执受大

  • 长老偈经·佚名

    巴利名Thera-ga^tha^ ,音译涕罗伽陀。巴利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内容收集佛世时弟子中长老所吟咏之偈颂。初有序偈三颂,本文之颂数自一偈集之一二○颂乃至大集(七十偈集)之七十一颂,共有二十一集(nipa^ta),一二七九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