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德风禅师语录卷二

颂古

初祖达磨云吾出世非久谁得吾正宗者出来与汝证明最后二祖出礼三拜依位而立磨云汝得吾髓。

颂曰。

滞货多年要脱却强开席铺觅真金神光拜立获渠髓翻令儿孙恨转深

六祖告众云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背无面无名无字诸人还识否。

颂曰。

无头无尾又无面铁眼铜睛窥不见今日分明为指津仙人常在云中现

六祖风幡。

颂。

不是幡兮不是风海门涌出日轮红几多恋窟迷踪者不见寥寥天地空

僧问马祖近日尊体如何祖云日面佛月面佛。

颂。

日面月面头头相见水秀山清幸勿思算

日面佛月面佛海阔波平山突兀万里云收宇宙清寒光皎皎照何物

唯政因入京逢一官人命吃饭忽闻驴鸣官招曰头陀政举头指驴政指官法眼别作驴鸣。

颂。

蓦召一声便举头一挨一拶最风流谁知更有傍观者便作驴鸣狗吠酬

水潦和尚参马祖。

颂。

一踏分明绝正偏水潦从此话头圆百千玄妙如相似依旧阿难在佛前

赵州示众云佛之一字我不喜闻。

颂。

佛之一字闻不喜独坐巍巍迥大唐但见皇风成一片更于何处觅封疆

赵州勘婆子。

颂。

荡荡一条官驿路行人往往问前津自从勘破归来也谁触长安车马尘

赵州因秀才问佛不违众生愿是否州云是日某甲欲觅和尚手中拄杖得否州云君子不夺人所好曰某甲非君子曰我亦不是佛。

颂。

当机一拶玄关转走马循环不暂停赵老虽然能作主看来也是假惺惺

赵州无字。

颂。

一朝被蛇伤怕见断井索总然道个无争免狂风作

镇州萝卜。

颂。

镇州出大萝卜拈来百味俱足须知不着姜椒赵老家风别俗

岩头作渡次一日因婆子抱个儿来乃曰呈桡舞棹即不问且道婆子手中儿甚处得来头便打婆曰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祇这一个也不消得便抛向水中。

颂。

独泛悠悠一小舟沧溟突出巨鳌头拦腮一掣翻身去今古长江水自流

张拙秀才看千佛名经问长沙曰百千诸佛但见其名未审居何国土还化物也无沙曰黄鹤楼崔颢题后秀才还曾题也未曰未曾沙曰得闲题取一篇。

颂。

百千诸佛居何土月印长江彻底清黄鹤楼题崔颢后至今吟韵许谁赓

长沙一日游山归首座曰问和尚甚处去来沙曰游山来座曰到甚么处沙云始从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座曰大似春意沙曰也胜秋露滴芙蓉。

颂。

落花铺径乱啼莺无事野人策杖行踏遍芳丛归去也报君春色胜秋荣

岩头在鄂渚湖三文钱买个黑捞波每日捞虾捕蚬且恁么过时。

颂。

鄂渚州头生意足扁舟独泛出尘俗乘风一笛过沧溟烟树依依江畔宿

南院问僧名甚么曰普参院曰忽遇屎橛时如何曰不审院便打。

颂。

古佛家风轻漏泄银蟾出海对君说对君说太饶舌笑杀云门屎一橛

沩山问仰山如何是西来大意仰云大好灯笼。

颂。

大好灯笼逼塞虚空西来大意门对炉峰

僧问龙牙和尚苏噜苏噜还有西来意也无牙云苏噜萝噜。

颂。

脚踏毗卢顶上行从来不识野狐禅江山风月由君弄已落胡笳别调弦

风吹别调露真机直下全提半似痴其中消息谁能会试听春山啼子规

无位真人。

颂。

酒色之徒横眠倒拖无位真人拦不住得欢乐处且欢歌

逢人举手话淆讹无位真人好大歌今日分明通一线大家依样画葫芦

世尊睹明星悟道。

颂。

明星忽睹豁双眼遍界风光不可藏鼻直眉横成现事笑他特地语郎当

忽睹明星也大奇惊天动地小儿戏娘生鼻孔突然现额下横分两道眉

黄龙三关。

颂。

我手何似佛手喜怒谁人弗有或时提揭刚宗或时拈花折柳

我脚何似驴脚直下拦腰一踏此是佛祖家风谁会驴蹄马脚

生缘举起鼻辽天放下全无底事圆何似饥食渴饮了更无一事在心田

洞山因僧问如何是衲僧孔窍山云十八女儿不系裙。

颂。

衲僧孔窍迥然别明明突露如何说皓月当空朗太虚山河大地一片雪

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只心即佛。

颂。

即心即佛两头空带水拖泥作主翁拍破虚空成两片一轮杲日耀苍龙

即心即佛大现成鼻直眉横面上生枯木花开春劫外到来休问句中情

即心即佛一句雄把定乾坤不露踪会得个中消息子不妨高卧白云中

僧问如何是个冬来意师云特地一场愁。

颂。

问我冬来意特地一场愁诸人如未委头上又安头

婆子烧庵。

颂。

抱住殷勤不放开饭香触鼻笑盈腮道得十分端的处亦要婆婆自主宰

本师因费老和尚问如何是佛师曰破米筛。

颂。

米筛飏出太虚空一句全超恰费翁不是儿孙重提起诸方受用在其中

法身。

颂。

一口无二舌何事音声别达磨老臊胡面壁已成拙

古镜。

颂。

多年不见本来人今日相逢觌面亲娘生鼻孔突然现烁破乾坤独露身

柱杖子。

颂。

直下单传白棒儿撑天拄地少人知英灵若解承当去横拈倒用任施为

一条竹杖似狞龙正令全提不露踪铲断当人命根子横拈倒弄解生风

乐道歌

道人乐(道山)之寓风亭月榭长吟哦荣华谢尽一身轻乐道此山清况多闲策杖步云坡岩花能笑鸟能歌此心真也是非真独惜无人悟薜萝嗟彼区区名利客寻声逐色日蹉跎我山岌岌争前去呼不回头奈若何岂是无心合成道多缘识浪起奔波何如林下养真心心境空来一刹那云片片石峨峨此中乐也似仙陀苍苔石上题黄叶诗成拍手笑呼呼笑呼呼会也么乐道人间第一和

嘉兴大藏经 德风禅师般若语录

猜你喜欢
  六道集叙·弘赞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重建汉阳归元寺藏经阁碑·太虚
  金刚经校勘记·江味农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六卷·佚名
  准提心要·佚名
  俱舍论疏 第六卷·法宝
  人群政制与佛教僧制·太虚
  卷五·投子义青
  卷第十九·德清
  阿育王传卷第三·佚名
  七、赵州洗钵·慧开
  卷五百九十一·佚名
  第六·宗鉴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九·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太和正音谱目录·朱权

    乐府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势杂剧十二科羣英所编杂剧善歌之士音律宫调词林须知乐府

  • ●卷上·皇甫谧

      ○被衣  被衣者,尧时人也。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啮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七·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年秋七月甲寅朔资政殿学士新知平江府谢克家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吕颐浩引之也 浙东福建宣谕朱异言建州观察推官林安宅清廉守正尝面折范汝为诏循二资令入对安宅侯官人也丙辰吕颐浩言行宫北门未成而役夫

  • 北平录·佚名

    洪武元年秋七月,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会诸将于临清,率马步舟师进至通州。元主闻报,大惧,集三宫后妃、太子同议避兵北行,诏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为左丞相,同守京城。夜半,开建德门,出奔上都。达等至齐化门外,一鼓而克

  • 第四十五回 袭临淄郦生受祸 破龙且韩信称王·黄士衡

    话说韩信听从蒯彻之言,引兵渡过黄河,乘着齐军无备,掩旗息鼓,直到历下。韩信发下命令:“命灌婴领兵二万人,往攻华无伤营寨;命曹参领兵二万人,往攻田解营寨。”韩信自领大军,随后接应。二人奉命,各领兵队前进。将近齐营,华无伤、田

  • 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成化十三年三月戊辰朔命故广西南宁卫带俸都指挥使蔡芳子杰袭父原职指挥使○己巳沈府黎城王幼<土爰>薨王昭僖王之子母妃陈氏正统丁巳生丁卯袭封黎城王至是薨年四十有一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庄惠○安南国王黎灏遣

  • ◎税务处·费行简

    以海关皆税务司主政,而税务司初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继属外务部,后乃以那桐为税务大臣,那未任外官。未管内务府,而家产丰富冠旗籍,金鱼胡同住宅,费至百万,其来源皆资之税务也。入民国后,文官鲜得久任,独孙慕韩任税司督办,几及五年

  • 附录·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附录辑春秋大事表竟漫为长歌系其末十年熟览春秋史万里山河在眼底逺近迂直俱能详征伐屯戍堪指拟鱼台亲到观鱼处茌平旧说防盟址【东昌府茌平县即齐重邱襄二十五年诸侯同盟处也

  • 卷十四·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十四宫殿四景山神武门之北过桥为景山山之前为 北上门门左右向北长庑各五十楹西为教习内务府子弟读书处东门曰山左里门西门曰山右里门 北上门内为景山门内为 绮望楼楼後即 景山也山周二里余

  • 叙录 第三十六·王符

    夫生于当世,贵能成大功,太上有立德,其下有立言〔二〕。阘茸而不才〔三〕,先〔四〕器能当官〔五〕,未尝服斯■〔六〕,无所效其勋。中心时有感,援笔纪数文〔七〕,字以缀愚情,财令不忽忘〔八〕。刍荛虽微陋,先圣亦咨询〔九〕。草创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平等品第六尔时,胜天王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法性平等。何者是平等?等何法故名为平等?”佛告胜天王言:“大王!等观诸法不生不灭,自性寂

  • 附录·佚名

    弘赞法花传者。始自东晋。终乎李唐。凡学法花。得其灵应者。备载于此。斯可谓裨赞一大事之因缘。使其不坠于地者欤。然。今海东。唯得草本。年祀逾远。笔误颇多。钻仰之徒。病其讹升。余虽不敏。仇挍是非。欲广流通。

  • 五岳真形图序论·佚名

    《五岳真形图序论》,编撰者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北朝。唐初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已引此篇。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正一部。本篇是魏晋道书《五岳真形图》之序论。书中首先论述西王母授汉武帝《五岳真形图》

  • 储光羲诗集·储光羲

    诗集。唐储光羲(707—约760)撰。五卷。光羲,族望兖州(今山东曲阜)籍贯润州延陵(今属江苏)。开元进士。曾任微官,退隐终南。后复出,迁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受伪官,乱平下狱,贬死岭南。原有文篇赋论凡七十卷,乃其子储溶乞王

  • 方泉诗集·周文璞

    诗别集。南宋周文璞(约1216年前后在世)撰。四卷。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阳谷(今属山东)人。为江湖派诗人之一。此集系据《永乐大典》辑出,收赋凡六篇,诗二百四十九首。有怀古、纪游、咏物、抒怀诸作。抒

  • 吴郡二科志·阎起山

    书分《文学》、《狂简》为二科。所载自杨循吉以下凡七人,皆偶录一二事,不为全传。盖一时互相标榜之书。其纪徐祯卿方登贤书,於文徵仲尚称文璧,而以徵明字之,则犹弘治中所作也。

  • 论衡校释·黄晖

    黄晖校释。凡三十卷,附编六。《论衡》为东汉王充撰,是一部系统批判汉代儒学的天人感应理论的著作,在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但因其问孔刺孟,离经叛道,历代皆受诋毁,从未有人为全书作注。黄晖在对王充和《论衡》作了深入研究的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宗泐

    亦称《金刚经注解》。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注释书。成书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内容为两部分,先明《金刚经》五重义:一初释法名、二辩实相体、三明无住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