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六十九

朱批杨尔德奏摺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五日提督广东学政【臣】杨尔德谨

奏恭请

皇上圣躬万安【臣】仰荷

天恩屡蒙拔擢兹复恭膺

简命视学广东夙夜冰兢自顾何人得邀此

宠渥惟有矢心公慎时刻凛遵

圣训实心办事图报

高深於万一【臣】自去年十月十八日自京起程於今岁

正月初三日抵任随恭设香案望

阙叩头谢

恩开印後谨奉前後所颁

圣训谕旨行文各属敎官宣扬

圣德谆详训饬广东士子沐浴

圣敎务使士习渐淳士风渐厚间有一二不率者【臣】恪

功令轻则戒饬重即褫革不敢丝毫假借其余学政应行事宜现在次第举行【臣】於到任後亲至抚【臣】杨文乾署中遵

旨谨传

圣谕外理合缮摺附抚臣

奏摺中转达

天听谨

惠士奇前在粤东声称藉甚及见其人庸平之至想系随波逐流与时俯仰到处逢迎窃名邀誉之所致耳此等欺世盗名之行为断不可效法况尔乃朕特用之人非惠士奇可比尤当於真实处着力以期无负知遇夫士为四民之首学臣为董士之官整饬风俗正尔专责若不加意惩奨力行化导一味模棱因循唯唯否否甚或袒护顽衿劣绅其干求则惟言是听阿奉权要廷臣於请托则惟命是从谄媚督抚瞻顾提镇以为和协安静文武相安则大悞矣如此巧佞党比自必誉言四布但恐朕别有鉴察不能掩蔽岂特负恩之罪难逭抑且身为名敎中败类亦甚属可耻惟宜一秉公正谢絶同年故旧门生老师之私谊斩断一切葛藤纒绕而後能为所欲为也士习官常自宋元以来其流弊不可问矣朕欲竭力挽此千百年之颓风尔等若不竭力匡勷赞助以仰副朕心可乎勉之特谕

雍正五年六月十七日提督广东学政【臣】杨尔德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臣】於四月初二日在肇庆考场接到抚【臣】杨文乾遣人齎送

皇上朱批【臣】奏摺一件【臣】跪捧伏读仰见我

皇上天心仁爱提诲谆详字字本於至诚言言切於谟训虽父母之爱子何以加兹即木石之无知亦当感动况【臣】仰荷

圣恩特用什百等伦既栽培拔擢於平时复训诫叮咛於临事昭其鉴戒朂以公忠千古遭逢岂易得此【臣】自顾何人叨

恩若是感深以泣喜惧交萦当即望

阙九叩谢

恩惟有凛遵

皇上高厚生成之至德耳为此缮摺恭

谢不胜激切感悚之至谨

观汝奏词意甚诚切朕甚嘉之

同日又

奏为据实条陈事【臣】蒙

之处商贾之多甲天下所产之米有限不敷所食所以米价不时昂贵民间常有乏食之虞也伏念我

皇上轸念民依深思远虑广东既有积谷一百六十余

万石尚恐不足又

命广西运谷三十万石以备用又有运谷捐监之例所以扞患备灾者已极周详矣若使此各项积谷实贮在仓而所在官司因时粜赈何忧米缺价贵窃揣其中必有仓谷亏空之弊不然则有司奉行未善以致上无以仰答

天心下无以急拯民困【臣】愚以为当及时一面严查仓储一面酌定永远无弊之法以收实效管窥所及约有四条敬为我

皇上陈之

一宜彻底盘查以清积弊也州县有司贤愚不等

一宜审其地方以均积贮也广东疆域辽濶有一府所属之州县而相距数百里或千里者又各州

一宜核其损耗以杜妄报也东南之地不比西北

以司其事勤加省视或搧或晒又宜量其损耗准与销?则司其事者既无推诿之处亦不得以霉烂妄报矣【臣】本迂愚又非其职而感荷

天恩末由报效见闻所及不敢不直陈

圣听如果臣言可采伏乞

皇上勅部议覆施行谨

见闻所及只管敷陈倘於事体有不协处听朕训示亦可增长识见开拓胸襟若於献替之中稍有补益於朕则厥功大矣毋因朕之采纳与否而或言或不言也

同日又

奏为仰恳

皇仁事臣查广东通省与考生童地方有南澳镇者孤悬海中界於广福二省之间中分隆深云青四澳田亩钱粮云青二澳属福建漳州输课隆深二澳属广东潮州输课地虽滨海其民风颇好读书故明时漳潮二府各有取进澳生名例

本朝未经复设历来考试俱於漳潮二府额内取进澳童文武各一名拨入府学并非成例且澳童多进一名则本地少进一名以此人情亦未允协恭遇

圣敎覃敷人文日盛而澳童投闽考试则闽以粤人拒之投粤考试则粤以闽人拒之往往有数十百人航海至府不得一入考场含泪而归者【臣】思际此

皇仁广被光天化日之下絶域异乡物皆得所而此澳中人民颇知读书向上似宜开以上进之路请於漳潮二府进额之外四澳之中每澳进文武生各一名拨入府学如卫所商籍等例应否缮疏具

题伏乞

圣恩垂训为此谨

所请虽属有理但南澳非内地可比其中有无利害关系朕不深悉未便批谕可否候杨文乾回任後尔会同孔毓珣杨文乾详议具奏毋得偏执已见

朱批谕旨卷六十九

 

猜你喜欢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范晔
  ●靖康稗史序·确庵耐庵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三·佚名
  卷之九十四·佚名
  第三十六册 天聪五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通志卷一百五十上·郑樵
  通志卷九十六·郑樵
  平定两金方略卷一百三十五·阿桂
  三屿传·宋濂
  “练川三老”传·张廷玉
  许孚远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二·王世贞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五·王世贞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目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四·彭定求

        卷44_1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刘祎之   梦梓光青陛,秾桃蔼紫宫。德优宸念远,礼备国姻崇。   万户声明发,三条骑吹通。香轮送重景,彩旆引仙虹。   卷44_2 【奉和别越王】刘祎之   周屏辞金殿,梁骖

  • 第一齣~第十齣·无心子

    第一齣 开场【沐恩波】〔末上〕晋代风流。潘岳氏。年少淸奇。掷果车轮。求月下。金雀双遗。豪迈王孙怜国士。多情淑女定于归。偶遇山涛连荐。夫和妇。两分离。巫彩凤。百花魁。欣一见。喜相随。奈贼风惊走。投观爲尼

  • 提要·汪广洋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六凤池吟稿      别集类五【明】提要臣等谨案凤池吟稿十卷明汪广洋撰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流寓太平太祖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历官中书右丞封忠勤伯寻进右丞相以与胡惟庸同位不能发其奸状坐贬

  • 七言巻十七·洪迈

      七言  怨诗          张 汯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岁裁缝萤已飞狂客未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李仓曹宅夜饮      王昌龄  霜天留饮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㸔  

  • 卷二 初唐二·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二 初唐二王梵志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 【撤】 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

  • 卷七·应劭

      ○穷通《易》称:"悬象著明,莫大乎於日月。"然时有昏晦。《诗》美"滔滔江、汉,南北之纪"。然时有壅滞。《论语》:"固天纵之,莫盛於圣。"然时有困否。日月不失其体,故蔽而复明;江、汉不失其源,故穷而复通;圣人不失其德,故废而

  • 第四十九回 竞女权喜赶热闹场 征民意咨行组织法·蔡东藩

      却说杨士琦奉袁总统命,到了参政院,发表政见。参政院诸公,也未识他如何宣言,有几个包打听的人物,似已晓得士琦来意,是代袁总统宣言,不愿赞成帝制的。是日黎院长元洪,亦得此消息,特来列席。诸参政亦都依席就位,专待士琦上演

  • 卷之十七·佚名

    成化元年五月丁未朔○戊申敕代世子成炼曰得大同守臣奏四月二十一日世子偕广灵王慱野王和川王送丧出城良久方还 祖宗故事世子郡王出城必先差人奏请今乃輙自出城故违朝命朕念亲亲姑置不究敕至世子与诸郡王宜深自省改今

  • 涌幢小品卷之三·朱国祯

    国宝太祖初即位。有贾胡浮海以美玉至。制大明传国之宝。并制玉圭一。二年制一小玉玺。曰奉天执中。四年置玉图记二。一曰广运之宝。赐中宫。一曰厚载之宝。又制六宝。曰天子行宝。天子信宝。天子之宾。曰皇帝行宝。皇

  • 卷之一百十二·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十二 传第九十六 土默特辅国公喇嘛扎布列传【居归化城之土默特】 喇嘛扎布土默特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十六世孙阿尔坦裔阿尔坦号格根汗初由河套徙丰州滩筑城架屋居之

  • 补编一·佚名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紧要宜毖近患而豫远谋摺(光绪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军机处密寄署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上谕(光绪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福州将军穆图善等奏筹备台湾防务摺(光绪十年正月初四日到)福州将军穆图

  • 秦起宗传·宋濂

    秦起宗字元卿,祖籍上党,后迁居广平之氵名水县。起宗生长在战争年代,练字无纸,其父削柳木为片,写好后教他,等到能背诵后,削去再写新的内容。十七岁时,适逢设立蒙古学,他一学就成,征召为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升任中书省译

  • 序·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者,论次宋事而比之,以续袁氏《通鉴》之编者也。先是,宗伯冯公欲为是书而未就,侍御斗阳刘先生得其遗稿若干帙,以视京兆徐公,徐公以授门下沈生,俾雠正之,因共属不佞续成焉。凡不佞所增辑几十七,大都则侍御之旨而

  • 卷二·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二 新安首源姚际恒着召 南说见前。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评]妙语,误尽后世解诗人。之子于归,百两御音迓,本韵。之。兴而比也,下同。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本韵。之。维鹊有巢,维

  • 佛说四泥犁经·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大泥犁。云何为四。诸比丘。提舍大泥犁。瞿波离比丘大泥犁。禘婆达兜大泥犁。末佉梨大泥犁。诸比丘。彼提舍大泥犁。身出火焰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佚名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徒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八素真经》为六朝古上清经。《真诰》著录,《无上秘要》引 文。《云笈七签》卷9

  • 法喜志·夏树芳

    四卷。全称《名公法喜志》。明代夏树芳撰,冯定校阅。约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一部辑录历代名儒百官和忠孝节义之士的持佛态度及言行事迹的传记体著作。所收人物始自汉武帝时的东方曼倩(即东方朔),终于元末明初

  •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佚名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一卷,不着辑者名氏。明初,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建庙滁洲,命有司岁时奉祀。本卷前列洪武十五年敕谕一通,其载祀典规条及寺庙人户。后为太常寺丞张羽所撰滁阳王庙碑文。张羽,字来仪,后以字行。洪武中曾任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