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卧纪谭目录

卷上

  富弼颂书  秀紫芝文  东山吉  仁宗问大觉  黄龙颂三关  周茂叔青松社  禅公颂古  齐己粥疏  查道僧堂记  佛心才  无尽送羽士  明大禅持钵  修演入定  鼓山刊录  回石头录叙  道潜参寥子  自云厨堂记  大慧寓韩驹斋  慈云陈词  罗汉系南  饭僧嚫金  泉入黄龙室  雪窦持  龙牙从密  英铁觜  西湖清淳  汪藻会诸山  严阳尊者  大慧云峰后身  程辟招老南  刘公观音石像  净逊烧虱法语  喻弥陀  温公修造  莫将谒南堂  妙应风鉴  李觏恭伯  修仰书记  讷叔至东林  果公示欺客  真净行宝莲  径山本首座  才苏噜  宣首座  圆悟书王梵志颂  楚安方  舟峰庆老  御注圆觉经  海会守从  杨麟出家  圆鉴远公  寂音获谴

卷下

  尼慧光说法  孝宗原道辨  隆庆闲  泉大道颂  大悲闲长老  佛印谒王荆公  老华严出世  无际扫塔  惟正禅师  南老答邹长者  严朝康颂古  文殊道  饶节从释氏  且公颂古  苏轼赞泗州  信园头能诗  皓布裈塔铭  尼真如参道  保宁玑道者  冯氏赞大慧  岳林寺重建  简上座  尊宿渔歌  大慧再访无尽  谦问张浚  端故事  辩粗  大觉乞归山  苏辙谒佛印  雪堂行  达磨赞  苏辙左迁  陈尧佐志墓  报本元嗣书  野轩诗颂  徐禧问灵源  无尽征诘  永道抗辩  伊蒲塞  达观性辩  苏轼衲衣  无着道闲  佛慧北邙行  政书记诗

卷末

  云卧长书

  云卧纪谭目录(终)

猜你喜欢
  自序·别庵性统
  三教平心论卷上·刘谧
  光赞经卷第四·佚名
  卷第三十四·佚名
  四教义卷第六·智顗
  雪關和尚語錄卷六·雪关智訚
  摄大乘论释序·世亲
  卷第八十一·霁仑超永
  顯揚聖教論卷第二十·欧阳竟无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宋铭]·惟白
  明觉禅师祖英集卷第六·重显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佚名
  止观大意·湛然
  卷之上·永觉元贤
  卷二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折·石子章

    (梁尹上,云)老夫梁公弼。搬的那竹坞庵中郑道姑,在此白云观做个住持。只等我侄儿秦修然得第回来时,老夫自有个主意。昨日照会来,说有一个新官下马,差人接去了。张干,等来时报我知道。(张千云)理会的。(秦修然上)(诗云)十载寒

  • 卷245 ·佚名

    吕祖谦 送丘宗卿博士出守嘉禾以视民如伤为韵 堂下万休戚,堂上一笑嚬。 是心苟不存,对面越与秦。 豚鱼尚可孚,况此能言民。 君看津头柳,叶叶皆相亲。 吕祖谦 送丘宗卿博士出守嘉禾以视民如伤为韵

  • 卷七·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赵拚清献诗钞赵拚字阅道衢之西安人中景佑元年进士乙科通判宜州以母丧庐墓三年孙处为作孝子传召为殿中侍御史京师号铁面御史进参知政事已而求郡旋召旋罢英宗朝除龙图阁直学

  • 八十四 曹寅奏谢授巡视两淮盐课恩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于八月廿五日接阅邸抄,伏蒙圣恩,复差臣巡视两淮盐课。闻命之下,不胜感悚,谨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讫。窃念臣系包衣下贱,过蒙皇恩优渥,淮盐重寄,三任于兹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纪昀

    佞幸传 【三】辽金○辽罗衣轻罗衣轻△罗衣轻罗衣轻不知其乡里滑稽通变一时谐谑多所规讽兴宗败于李元昊也单骑突出几不得脱先是元昊获辽人辄劓其鼻有奔北者惟恐 追及故罗衣轻止之曰且观鼻在否帝沁以毳索系帐后将杀之太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三·阿桂

    三月丙子阿桂色布腾巴尔珠尔奏言【臣】等查罗博瓦山峯一带业已攻开官兵随在可以相机直捣且距勒乌围日近贼势日形窘迫衞死防巢自必前来死鬭但贼人深知官兵精鋭异常而弓箭尤为所畏断不敢明来接仗必于夜间侵扰【臣】等先

  • 杨约传·李延寿

    杨约,字惠伯。儿童时曾经爬树,摔下来身体受伤。因此,后来竟成为宦官。性格沉静,内藏诡诈,喜好学习,记忆惊人。哥哥杨素十分喜欢他,凡有什么事情都先与他商量,然后再干。北周末年,靠哥哥杨素的功劳,朝廷给他赐爵为安成县公,拜封为

  • 第三节 儒、玄、佛思想转移·吕思勉

    世皆以汉世儒学盛行,魏、晋以后,玄学、佛学起而代之,其实非是。此时之儒家,实裂为二派:有思想者,与玄学、佛学合流;无思想者,则仍守其碎义逃难之旧耳。说见《两晋南北朝史》第二十三章第三节。玄、佛之学,其道必至于终穷。何者

  • 第四节 南方诸国形势(下)·吕思勉

    钱镠以龙德三年(923年),受梁册为吴越国王,始建国。同光二年(924年),唐因梁官爵命之。三年(925年),镠使告于吴,吴以其国名与己同,不受。戒境上:毋通使者商旅。四年(926年),安重诲奏削镠官爵,以太师致仕,进奏官、使者、纲吏,令所在系治,事见

  • 鄙名第十七·佚名

    名者命之形也,言者命之名也,形有巧拙,名有好丑,言有善恶。名言之善,则悦於人心;名言之恶,则忮於人耳。是以古人制邑名子,必依善名名之,不善害于实矣。昔毕万以盈大会福,晋仇以怨偶逢祸。然盈大者不必尽吉,怨偶者不必皆凶。而人怀

  • 伸蒙子卷上·林慎思

      槐里辨三篇  上篇凡五章  彰变[赏罚喻妖祥兴衰喻良暴]  干禄(二字本作山首,后皆如提要)先生问王道兴衰由天之厯数有诸伸蒙子曰非天也人也曰星有妖祥天所示也不使妖见唐虞祥呈幽厉岂非天职兴衰不乱亦妖祥均耶曰里

  • 跋·徐祯稷

    余斋先生世载盛德躬修周程之行而不肯讲学畏得名也所著耻言二卷字字药石然仅以传示子孙亦不付梓呜呼先生之逃名也至矣骐从友人处得而读之竦然如对严师因跋数语于后以志幸焉壬戌冬十一月后学吴骐敬书

  • 卷二十四·余萧客

    <经部,五经总义类,古经解钩沉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二十四长洲余萧客撰孝经孝经序仆避难于南城山栖迟岩石之下念昔先人余暇迷失子之志而注孝经郑氏注序【刘肃大唐新语九】孝经者三才之经纬五行之纲纪孝为百行

  • 后叙·傅逊

    春秋左传属事后叙先圣王经籍虽遭秦燬而自西汉以后千数百年名儒硕士撰述叙纪巳汗牛充栋虽称博洽者亦莫能殚阅士生今世若无庸复有所益矣然事有剀要而于古遗焉其可漫焉而任其缺乎往嵗余以迁补与诸同籍聚晤京邸有谓袁仲枢

  • 卷第一·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众宝罗网,妙香华缨,周匝垂布;摩尼宝王,变现自在

  • 卷七·心圆

    揞黑豆集卷七 心圆居士 拈别 火莲居士 集梓 六祖下第三十六世 南岳高台不退行勇禅师 古杭钱塘韩氏子。自幼好佛。至年二十有一。亟欲出尘。父母不许。遂夜遁至界山。礼静主衍云披削。偕全庵进公。参大觉老人於报恩

  • 卷第十八·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如来现相品第二 【论】释此一品义分为三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此品何故

  • 国朝典故·邓士龙

    国朝典故是一部明代史料丛书,共收书六十四种,凡一百一十卷。本书为明邓士龙辑,明万曆间刻本。见於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五别史类。书半页十行,行二十字,框高二一·二公分,宽一四·六公分。书前有熊曰翀序,序后目录但题书名未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