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法之真精神

  今日得闻刘军长所说佛法上无我、大悲二特点,极为透澈!知诸公必已能依此无我大悲而深契力行。今日相聚一堂,实为生平快事!  佛法虽有诸乘差别,而真正佛法厥唯大乘。依大乘法以说明宇宙原理,一切万有之事事物物,都是众缘集合而成。就一人言,其生因仗父、母、业识、四大、五蕴等众缘;既生以后,对于社会以至所有世界一切之山河大地、草木众类、形形色色,又均有无量关系;及事业成就,世代相传,其递衍又可无尽。故欲穷其究竟,非遍于全宇宙不可。故每个人都不是离于社会宇宙而单独生存的,皆是社会性的、宇宙性的。不但人类如此,人类不过比他物较完全耳。即如不甚完全之其他生命,或无生命的一金、一石、一微尘,如化学上分析至一粒原子、一粒电子,其所以成立,亦有前至无始、后至无终、外之无边、内之无中之关系性;即亦是由众多因缘和集所成之假相,而并非单独自立的实体。现在最新之科学家亦能见及此理。──从前科学家以原子为有单独性,现在发明还是由于许多电子及时空等各种关系发生的;因物理学之进步,而有相对论及量子论等理论,以事物为众多关系组织所成,此为最进步之科学。依此科学所成立之最新哲学,不是唯物论或唯心论而是组织论的,即近于佛法中一切皆是众多因缘所成的意义。唯佛法众多因缘所成义,是遍一切平等,无有一物为独存的、为主宰的。以时间言,其来无始,其去无终;以空间言,外无边际,内无中心,此即诸法实相。  就此宇宙原理应用到人生上来,人之所以为人,不能离其他一切而单独存在,必有其他种种关系,虽有亲疏远近之不同,然均有相资相助之功能。故个人不能离却社会以成就个人之利益;须培植社会乃至全世界之公益,方可成就个人利益,必须为人家谋利益,乃能使自己及他人均有利益。若从损害他人以求己利,结果则人既有害,自亦不利。前述宇宙原理,即所谓自然规律,亦即法相;而此则为根据自然律而成的人生道德律。故大乘佛教的道德律,为本依自然律而不可动摇的真理!  大乘菩萨作事,以一切世界无量众生的利益为前提,不以于己有害、于人有利而不作,于己有利、于人有害而可作。凡作事必以大众利益为前提,即菩萨行,亦即是无我、大悲行。就无我、大悲分开言之:以其为众缘所成而无单独个体,故名无我。以皆在扰乱不安宁痛苦之中的众生,视为同体休戚相关,与己身自受痛苦等无有异而起拔济一切之心,即大悲心。  此即大乘佛法应用于人生方面者,其为益至大而其说又深切著明如此,何以在中国向未昌显,使众人咸起信解而收为众人谋利益之实效?其故:由中国对于佛教向多误解,以为我今犹在世间作事,所以不能修学此等出世间法。此因中国旧政教环境之关系,造成中国佛教为两种畸形的所致。一、因中国在佛法未来以前,已别有一种政治教化,佛教为避免冲突起见,遂退为山林中清静自修之法,而未推行到社会中去。二、因中国前此帝王治化之下,虽教诸士人使读儒书,奖掖儒行,而大多数之农工商以及妇女概未读书明理;须有一种神道设教去慑服之,以使民心安定,故将佛教通俗化而几同鬼神教。中国一般人向来祗认此二种为佛教。由第二种,到现在一般具有国民常识的人,视佛教同于鬼神巫觋等事,遂斥为迷信而倡打破,佛教遂受摧残。由第一种,以生产落后之中国人欲与列强相竞存于此世界,如何能主张在山林清闲自修?故以佛法为不相宜而避之若浼。然上二义,皆非佛法之真相,真相乃上来所说之诸法实相义应用为人生道德者。  何以知佛教在中国的畸形为中国向来环境所变成?此非空言而有事实可证。以佛教不与中国已有之治化争故,遂退于山林清静自修;又为资化民工商妇孺故,遂降作神道之教。但从佛教流行于他国者观之,并不如此:英人韦尔斯作“世界史纲”,记印度向不统一,自阿育王崇信佛教,因以统一全印度,建设许多事业,其成绩至今为西人崇拜为不可多得的圣王。至于锡兰、缅甸、暹罗等地,其政教文化风俗,一皆以佛法为本,亦斐然可观。佛教并非离绝社会政治的,证诸日本而益明:日本所订之宪法,根据于千年前圣德太子之十九条,太子为完全佛教徒,日人均认为吾国南岳慧思大师再世。即日本之文字亦自日僧所创造。故其人民过半数皆是佛教徒,并非如中国之佛教,遗世独立为众人所弃而不顾也。  现在西洋社会之不安宁,其情形有如火山将欲爆发。所以致此之关系虽多,但其重大原因,则以西洋的生活已成科学的生活,其政治已成民治的政治;而考其所信仰的宗教仍是君主国家时代所信为主宰一切之一神教。此一神用科学推研所不能成立,非如佛说众缘所成的为科学可证,而又与民治抵触。但因社会旧习又不能离开,致礼拜日所作与其他六日所作完全成为二截:其生活及政治为科学的与民治的,而所信宗教则为非科学的与反民治的。每人精神不统一而自相冲突,即是危险根源。由此有研究到佛教者,不禁生大欢喜。而认佛教为科学思想上的及民治社会上的宗教信仰!因与其众缘所成的宇宙原理可一贯而通。  在大乘佛法的学理虽如此,但国内代表佛教之寺院僧众,尚未能将此种精神实现出来,即国外寺院僧众亦鲜曾充分实现出来者。太虚十余年来,深感住持佛教的僧制有改革之必要,故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论等以为将佛教昌明到社会中去的策源地;使世人多能照著佛光。遂周游国内及日本、南洋与欧、美各国,为种种文字及演说以宣传其义,对于将佛教发扬到全球去,则有世界佛学院的发起,而对于国内佛教的振兴,则近有建立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及在家佛徒当组织佛教正信会为统一团体等建议。顾徒发言论,实际效果所收甚微,在本人是很觉惭愧的。今日以三军长及在座诸公,皆是通达无我之理而抱悲天悯人之愿的,故将个人学佛之一点经验,贡献采择。(楼维克记)(见演说集下)  (附注)见西来讲演集,题名“在廿四、八、九、三军军长联合欢迎会演说”。今依演说集改。演说集误作“无我与大悲”记,今依西来讲演集改正。

猜你喜欢
  跋佛法之科学的说明·太虚
  说无垢称经卷第三·佚名
  占察善恶业报经疏卷上·智旭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佚名
  卷五百九十九·佚名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四卷·马鸣
  卷四百六十五·佚名
  致何北衡等居士书(二通)·太虚
  卷第二·智旭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十上·智顗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六·佚名
  卷第七·佚名
  卷第六·志磐
  卷之二·佚名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下(末)·窥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元绛·唐圭璋

      绛字厚之,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天圣八年(1030)进士。以直集贤院为广东转运使,迁工部郎中,历两浙、河北转运使,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进龙图阁直学士,徙广、越、荆南。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拜参知政事。出

  • 第四折·乔吉

    (牛太守上,诗云)为政维扬不足称,刚余操守若冰清。一生不得逢迎力,却被心知也见憎。老夫牛孺孺是也。叨守扬州,三年任满,赴京考绩。老夫探望杜翰林数次,不肯放参。我想来,在扬州之时,请他饮酒,出家乐歌唱,曾着他来,与张好好四目相

  • 曹文贞公诗集卷三·曹伯启

    (元)曹伯启 撰○五言长律陪翟沈二文学岁莫登宴嬉台一雨开新霁长空絶点埃眼明初出郭心逺乍登台矮塔培黄壤摧碑渍緑苔几人遮日去双燕受风回稚柳沿新堑神祠暎古堆翠峰依旧好金菊为谁开日夕牛羊下天寒鸟雀哀黄流随去住元气

  • 卷六十二·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二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七大家杜甫登兖州城楼【开元二十四年后作】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刘须溪云俯仰感慨语何地无之】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卷二百五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五十九蔬菜类五言古雨后行菜        【宋】苏 轼梦回闻雨声喜我菜甲长平明江路湿并岸飞两桨天公真富有乳膏泻黄壤霜根一蕃滋风叶渐俯仰未任筐筥载已作杯桉想艰难生理窄

  • 卷八百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七十二无名氏广州三樵歌【曲江令朱随侯张鷟目为臛乱土枭女夫李逖游客尔朱九竝姿相少媚广州人号为三樵人歌之云云】奉敕追三樵随侯傍道走回头语李郎唤取尔朱九三御史咏【元福庆拜右台监察

  •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十六·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八月。庚辰。谕内阁。本年九月十八日。穆宗毅皇帝孝哲毅皇后梓宫奉移山陵。前曾谕令沿途地方。毋庸另备御道。第梓宫经由之路。一切应办事宜。该地方官自应循例敬谨豫备。而小民仰荷穆宗毅皇帝厚泽

  • 人生之最后(2) 第五章 荐亡等事·李叔同

    七七日内,欲延僧众荐亡,以念佛为主。若诵经、拜忏、焰口、水陆等事,虽有不可思议功德,然现今僧众视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实益。《印光法师文钞》中屡斥诫之,谓其惟属场面,徒作虚套。若专念佛,则人人能念,最为切实,能获

  • 戴顒传·李延寿

    戴顒字仲若,谯郡铚县人。父亲戴逵,哥哥戴勃,都隐居而享有高名。戴顒十六岁时丧父,哀伤过度差点儿丢了命,因此便长期衰弱多病。因为父亲从不作官,于是他也走了隐居的道路。父亲善于弹琴书法,戴顒也都继承了父亲的专长,不管什么

  • 胡大海传·张廷玉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太祖刚刚起兵时,大海就到滁阳谒见太祖,任命为前锋。从太祖渡江,与诸将攻取地盘,因功授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从大军破宁国,协助院判邓愈戍守,于是占领徽州,平定境内。元将杨完者派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 洪武三年六月戊午朔。 先是,久不雨,上谓中书省臣曰:“君天下者,不可一日无民;餋民者,不可一日无食。食之所恃在农,农之所望在岁,今仲夏不雨,实为农忧。祷祀之事,礼所不废,朕已择六月朔日诣山川坛躬

  • 晋纪(邓粲)·干宝

    〔迁左将军,从讨成都王颖,败颖将陆机,杀机及云。初,机、云入洛,造张华,如旧相识。〕张华多须,常以绵缠之,陆云见之,笑不能止。[1]〔荡阴之败也,叔父东安王繇为颖所害,帝奔归国。〕王导与元帝有布衣之好,知中国将乱,劝帝渡江。(邓粲

  • 月令·姚际恒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尝考二十八宿之名,三代未有,即尔雅星名亦不全合,而月令昏旦之中其不全合亦然。盖月令自据当时周历而云也。尧典唯见「虚」「昴」二星,而「火」非「房星」,「鸟」又无可征。自孔传以「鸟」为

  • 佛说诸法本无经卷下·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尔时曼殊尸利童真复白佛言。世尊。我欲说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汝可辩说。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众生得到菩提。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诸法不到不普到。不

  • 卷之十二·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十二 第九世祖 讳怀海。福州长乐王氏子。参马祖嗣法。住百丈。 德宗己巳贞元五年。 第九世百丈祖嗣宗统(二十六年)。 庚午六年。 禅师智常开法归宗。 常嗣马祖。住卢山归宗。江州刺史李渤问常曰。教中谓

  • 新手·雷蒙德·卡佛

    雷蒙德·卡佛所著短篇小说集,雷蒙德·卡佛美国作家,擅长以精炼冷峻的笔法呈现生活背后的巨大沉默与种种隐而不露的情感,被誉为“极简主义风格大师”。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请你安静些,好吗?》《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

  • 天朝田亩制度·佚名

    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1853年(咸丰三年)下半年在天京(今江苏南京)颁布。太平天国在反对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的农民战争中,曾设想了“地上天国”或“小天堂”的理想,作为这次革命的目标。这种理想集中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