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佛之简明标准

  近来中国的社会,时在变化中,往往以前所没有的忽然而有,有而旋灭;如电光石火之无常。汉口之佛教正信会,近虽亦在变化之中,然能以自力转移社会,屹然不被摇动,此为一切团体中所难得者。大众应护此希有难得之佛团,去宣扬佛教,使佛教教化力,时时继长增高,不负十余年之苦心建立。且使后来者得所依止,辗转使佛法普及一般社会,深入人心,咸趋光明之路,以表现佛法救世救人之功用。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疑而自度度他。

  修学佛法有二:一理解、二行为。以理解贯入行为之中,则能行解一致;以行为履践理解之实,则能行解相应。先言理解,即是“无我缘成”四字。平常的人,都以为有个自我,佛法则言实无自我可得,一有我相,即有人相等等,无我相即无人相,及种种众生差别之相,是谓“人无我”,亦即“生空”。更进明一切事物,及一一诸法;亦无各别独立之自体,是谓“法无我”,亦即“法空”。此二无我,皆从否定一面讲,若从肯定一面讲,则人及有情众生,以至于一切事物,实都由众缘所成,即四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众缘所成的,所以都无实我。若有实我,则不待众缘,今既从众缘所成,则无实我,如眼识能见光,能见之识与所见之光,无非众缘交互相遍而成立,所以人及众生,诸法皆无自我。一人由法界一切诸法所成,一一人以至一一众生,一一诸法皆如此,则一一人皆摄一切,此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此无我缘成义,即佛法之法印,亦即佛法简明理解之标准,与此标准相应者,即为正知正见,违此即非佛法。

  再言行为,应以十善六度为标准,此通于出世善法,从初发心,以至于等觉,无不依此修行,佛则于此十善六度已圆满,而利他亦仍在此。

  十善,即离杀,盗,淫之身三恶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口四恶业;贪,嗔,痴之意三恶业──十恶业──若离此十恶业,即是十善行。力行十善,必成善人,亦即为趋向菩提的根本。离去诸恶,减少一分恶业,即增一分法身功德。真能修持十善行者,须至二地菩萨(即离垢地),直至成佛乃能究竟。然由十善之增上行言之,即须行六度,乃得成定善无漏善。

  六度,第一即是布施,能舍一切所有,而实行利他,对治悭贪;如能利他,即是自利。持戒,则能三业清净,戒律即一切言行作止之轨范。忍辱,则能息除一切嗔恼。精进,一方忏悔以前恶业,一方面努力为善,了解诸法。禅定,即对治散乱。由定中所得的明澈觉慧,即是般若。单行十善,名为散善;更修六度中第五禅定,乃得成定善;更进而与般若相应,则成为无漏善。从散善至无漏善,即是从凡夫至佛之进程,是为佛法简明之行为标准。

  不明无我缘成义,则十恶六蔽不能离;能明无我缘成之义,才能圆成十善六度。凡学佛的人,都应以此标准自修,以此标准交友,以此标准择师,以此标准做人。不问他的咒术如何高,定功如何深,辩才如何大,学识如何广,合此行解标准的,可认为佛法中人,否则即非佛法中人。佛教正信会的正信众,切须于此认清,方不致自误误他。

  (李慧空慧毓合记)(见正信第一卷第八期)


猜你喜欢
  弟子死复生经·佚名
  佛化旬报绪言·太虚
  梵志占相品第五·马鸣
  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知礼
  卷之三十·别庵性统
  卷上·佚名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佚名
  第二品 比丘品·佚名
  迷 悟 由 心·太虚
  自序品第一·释法海
  卷第十六·元来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四分律卷第四十一(三分之五)·佚名
  卷第三·佚名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三·善月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回 耿炳文败绩滹沱河 燕王棣诈入大宁府·蔡东藩

      却说燕王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大旨以入清君侧为名,招降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及同知李浚、陈恭等,一面遣使驰驿,赍奏朝廷。其辞云:  皇考太祖高皇帝,艰难百战,定天下,成帝业,传至万世,封建诸子,巩固宗社,为磐石计。奸臣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五·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二月辛丑朔○壬寅改辽东锦州备御为守备辖左中屯二卫并大兴等堡增设海州参将一员辖海盖二卫并东昌等堡命抚臣于二城附近卫所摘选舍余丁壮及原额军共足六千名每城分拨三千发太仆寺马价银二万四千六百六十余

  • 卷之二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流氓本色·恽逸群

    蒋介石在民国十年前后曾投帖于上海法租界捕房包探头子黄金荣门下为门生,黄金荣在法租界依仗洋人势力,贩土开赌,逼良为娼,是第一名大流氓,名师出高徒,所以蒋介石一生作事,深得流氓三昧,(有人说蒋介石是黄金荣的徒弟,是错误的,因为

  • 战国策校注序·吴师道

    战国策校注序 先秦之书惟战国策最古文最讹舛自刘向校定已病之南丰曾巩再校亦疑其不可考者後汉高诱为注宋尚书郎括苍鲍彪诋其踈略谬妄乃序次章条补正脱误时出已见论说其用意甚勤愚尝并取而读之高氏之踈略信矣若谬妄则

  • ●卷五·梁廷枏

    仆鼎喳濒去,留绿衣兵守香港,五口分留夷目开市,司税务之领事亦至。所掳于宁波妇女,有失鞋裂帛缠其足者,载入澳门夷楼,作长夜饮。香山鲍某,方受雇为夷守门。楼凡二层,上居白夷,下厮役。其夜白夷十余,同聚居一楼,皆自江来留粤者

  • 卷三十七·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三十七明 黄训 编兵部【职方上之上】于谦行状录【于冕】正统十四年夷酋额森入冦独石马营至秋势益猖獗上将亲率六师讨之公偕尚书邝埜上言圣朝备边最为

  • 李锡之·周诒春

    李锡之 字仲荣。年二十六岁。生于安徽合肥。本籍住址。安徽合肥县二郞庙巷李宅。已婚。初学于安徽高等学堂及京师大学堂。授拔贡。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麻省工业学校。习机器工程。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为留美

  • 十二年·

    (丙寅)十二年大明正德元年春正月1月1日○辛卯朔,傳曰:「柳子光、蔡壽之罪,與他人異,其復職。」○傳曰:「群聚出入宗宰家者,各部員,每於朔望,依非議時事例,書啓。」○下御製絶句三首曰:三陽開泰瑞光華,宴進誠心元日多。滿殿紅粧嬌自

  • 易经·系辞上传·第七章·佚名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 卷十一·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四人)○唐洛京伏牛山自在传(一钵和尚南印)释自在,俗姓李,吴兴人也,生有奇瑞。稍长,坐则加趺,亲党异之。辞所爱,投径山出家,于新定登戒。及诸方参学,从南康道一禅师法席,悬解真宗,逸踪流辈,道誉孔昭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摩贺曩摩说此偈已。即往北门高声问言。此有何人不睡守护。甘露饭王言。我于此处不睡守护。摩贺曩摩言。若不睡守护无诸过失。而说偈言。  怖睡如山险 

  • 修行切忌好高骛远·印光

    净土一法,人人可修,修之均有感应。今人多多皆是好高务胜,以致或因撑场面,反累实益也。现今之人,一动手先讲建筑,未知净土之所以,便欲遍研大乘经论,或慕禅宗之玄妙,或慕相宗之精微,或慕密宗之神通,将仗佛力了生死之法,视之若不济事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三·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二辩体前文解释能说所说。能观所观皆能诠名。今辩此名所诠之体。欲令学者因筌得鱼。寻名显体。寻名意在忘名。显体知无别体。此乃今师释名辩体之妙意也。复应了知。释名是总。总三法故。三章是别。别

  • 梼杌近志·佚名

    清末民初人撰,杂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以来诸朝官场轶闻、市井态。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标点整理。

  • 药笼小品·黄凯钧

    本草类著作。清黄凯钧撰。一卷。凯钧字南熏,号退庵。浙江嘉善(今浙江嘉兴) 人。工诗。行医多年,施舍善药五十年弗懈。著有 《友渔斋医话六种》,此书为六种之一。以笔记形式,记录临床辨证用药心得体会。多选常用药品,

  •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佚名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仙道有『九赤班符封山坠海』」;《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太上六甲九赤班符一卷」,皆指此经。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