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十

续灯正统卷三十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三十一世

荆门瑞禅师法嗣

德安府随州关子岭龙泉无闻绝学明聪禅师

邵武奚氏子。母吴。十七出家。二十受具。习止观唯识论。一日有宿衲。相诘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其意如何。师依文而答。宿讥诃之。师从此疑情顿发。坐卧不安。经六载。一日闻马嘶大悟。遂往见天奇。奇可之。

住后上堂。僧问云门。如何是一代时教。门曰。对一说。龙泉则不然。若有问如何是一代时教。劈脊便打曰。合取狗口。

僧问。如何是本来面目。师曰。石香亭。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丧却了也。

问。今朝四月八日。天下丛林。皆庆如来圣诞。未审如来何处降生。师於几画圆相示之。

笑岩宝。侍师围炉次。师曰。人人有个本来父母。子之父母今在何处。岩曰。一火焚之。师曰。恁么则子无父母耶。岩曰。有则有。佛眼觑不见。师曰。子还见不。岩曰不见。师曰。为甚不见。岩曰。若见即非真父母。师曰善哉。岩复以偈呈曰。本来真父母。历劫不曾离。起坐承他力。寒温亦共知。相逢不相见。相见不相识。为问今何在。分明呈似师。师遂付以偈曰。汝心即吾心。吾心本无心。无心同佛心。佛心非吾心。复嘱曰。汝当护持。缘熟智愚皆度。后示微疾。诀众说偈。趺坐而逝。全身塔於寺右。

汉阳府□□古岩禅师

中年双目失明。笑岩参。师问。何所来。岩曰。亲从关子岭来。师曰。无闻老兄好么。岩曰好。师曰。如何见得好。岩曰。老来康健。师曰。争见得康健。岩曰。着衣吃饭。坐卧经行。师曰。与么则不出常情。岩曰。要且常情莫测。师仰面大笑。翌日岩入室。师曰。岭头老兄。先师尝许他悟处见骨。只是太朴无博学。岩曰。和尚博学乎。师曰。老僧亦非博学。岩曰。恁么则一同也。师曰。亦有不同处。岩曰。如何是不同处。师曰。他有眼。我无眼。岩曰。和尚若无眼。争得见渠无博学。师又大笑。嘱曰。子器非凡。深根固蒂。广作利益。非汝而谁。惜吾衰老不及见矣。岩拜谢而去。

河南府嵩县伏牛济庵大休实禅师

新郑李氏子。幼投宝珠受业。年二十访老宿古心。心示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令参。寻入火场。打三有省。述偈曰。法身本无相。法相本来空。会得者消息。处处显家风。后往谒天奇。途遇天真月印二禅客。同至关子岭。奇问。你三人一路么。师曰。虽然一路。来处不同。奇曰。如何是你本来面目。师便珍重。奇曰。未在更道。师便喝。奇曰。父母未生前。喝个甚么。师无语而出。自后数呈伎俩。奇皆不诺。一日侍奇於承天。奇问。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你作么生会。师曰。当堂不正坐。那赴两头机。奇为助喜。

住后升座。须弥作舞。海水腾波。龙象交参。人天共聚。大地山河。同宣妙句。三贤十圣。共证菩提。眉藏宝剑起寒光。袖隐金锤行正令。明杀活显全机。举拂子曰。还有明眼衲僧。不顾危亡。向前一肩担荷得么。便下座。

笑岩参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竖起拂子。岩曰。此外更有指示也无。师掷下拂子。岩便礼拜。复叙及参关子岭话。师曰。怪道亲见作家来。岩便喝。少顷师又问。无闻别来四十年。未知近日鼻孔如何。岩曰。与和尚鼻孔一般。师曰。上座还见老僧鼻孔么。岩曰见。师曰。向甚么处见。岩曰。两眼下口门上。师曰。有秘密句。曾向上座道么。岩曰曾道。师曰。试举看。岩曰。合取臭口。师拈拂子。岩便拂袖而出。

天池素禅师法嗣

襄阳府大觉圆禅师

汉川人。仪貌丰硕。声如洪钟。参静庵。默有所契。庵付以偈曰。一枝正法眼。列祖递传来。付汝待时至。馨香徧九垓。师受嘱后。隐居襄西。笑岩爽庵。来求依侍。师曰。上座错了也。老拙平生温饱自适。别无所长。爽曰。某等生死事大。语未竟。师约而笑曰。老拙亦有生死。何独尔有。爽曰。某恨晚进多无恒志。和尚岂拒人哉。师曰。出家儿本自无事。尔何无事生事。少间曰。粥饭自办始得。一日室中。举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大悟语曰。问既不涉有无。良久亦是闲名。正恁么时。外道悟个甚么。岩拟进语。师遽以手掩其口曰。犹挂唇齿在。岩乃释然曰。可谓东土衲僧。不及西天外道。占偈曰。自笑当年画模则。几番红了几番黑。如今谢主老还乡。那管平生得未得。师称赏之。后无疾而化。世寿七十三。僧腊五十三。

天宁济禅师法嗣

嘉兴府胥山云谷法会禅师

嘉善怀氏子。投大云寺芟染。时法舟掩室天宁。师往参。舟示以念佛是谁话。一日斋次。食器坠地。豁然有省。於是入天界。韬晦三年。复庵栖霞千佛岭下。又移天开。岩吊影如初。凡客见无论贵贱。皆问以日用事。略叙寒温。必展蒲团。令坐返观。终日无杂话。别时必叮咛。曰人命无常。莫空过日。再见必问。别后用心如何。以故归向者日多。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曰莫更有奇特处么。师曰。切忌唤龟作鳖。

问如何是吾人直捷用心处。师曰。举不顾即差悞。拟思量何劫悟。

居常不设卧具。昼夜危坐。四十余年如一日。万历乙亥正月五日示寂。寿七十五。腊五十六。塔於大云寺右。

嘉兴府精严东溪方泽禅师

嘉善任氏子。首谒天宁法舟。舟一日室中。举龙潭见天皇悟。至何处不是指示汝心要话。师言下有省。后获印可。

解制秉拂。佛法虽徧一切世间。而未尝有丝毫透漏。你作么生结。虽无丝毫透漏。亦未尝有丝毫囊藏。你又作么生解。故知百丈曲引初机为此方便之辞。其实莫能结莫能解也。设使有个孟八郎汉出来道。我能向百丈结不得处。一结结断。直使天下衲僧。忘前失后。求出无门。亦能向百丈解不得处。一解解开。直使天下衲僧。七纵八横。自由自在。却甚奇特。诸上座。彼既丈夫。我何不尔。良久击拂子一下曰。吽。

天池聚禅师法嗣

绍兴府浮峰普恩上座

山阴金氏子。年十岁。往从延福鉴湖受业。至十九。忽念生死事大。奋志寻师。初至大慈。叩首座无际。际示以心生则种种法生之语。师当下有所契。入呈偈曰。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复见法舟於天宁。呈所见。舟可之。又谒万松林於乌石峰。松问何来。师曰天宁。松曰。有何言句。师举前话。松曰。不是不是。师曰。天宁道是。和尚如何道不是。松曰。天宁则是。我则不是。师疑不决。后参玉芝。复举前话。芝曰。是与不是。未出常情。二俱吃棒有分。师曰。如何是出常情句。芝与一掌。师当下豁然。平昔碍膺。一时融释。芝曰。汝既如是。当善护持。复以偈嘱曰。莫向支流辨浊清。是非尽处出常情。铁鞭击碎珊瑚月。会看东山水上行。

东塔晓禅师法嗣

嘉兴府敬畏无趣如空禅师

本郡秀水施氏子。生弘治辛亥十月十八。幼慕宗乘。留心体究。同法舟济。参访数载。后见野翁。彻法源底。

启关示众。自结玄关自活埋。自吾闭也自吾开。一拳打破玄关窍。放出从前者汉来。

元宵示众。画角声中。荐得观音。未是作家。彩灯影里。捉得室利。谩夸好手。恁么告报与诸人。未免笑破虚空口。诸人若也未瞥然。再看鳌山颠倒走。参。

小参。众立定。师喝一喝曰。祸出私门。便归方丈。

示众。言前荐得已天涯。句下承当路转赊。一击铁围如粉碎。海天空阔雁行斜。

除夕小参。时穷何似日穷好。日若穷来岁亦然。三十六旬穷过了。东村王老夜烧钱。老汉虽无一物。也要应个时节因缘。乃拈拄杖曰。只者个无穷无尽。历劫经年。今夜随时送去。免教涉蔓相牵。掷下拄杖曰。历劫得来今断送。拍双空手接新年。

示众。佛是众生。屋里了事人。众生是佛。屋里不了事汉。诚能以佛与众生。一时放却。则了与不了。并为剩语。卓拄杖曰。但於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端阳示众。佳节端阳。何曾订约。五月五日。年年撞着。风摇蒲剑碧楞楞。日照榴华红灼灼。道在时节因缘。岂论正法末法。向来着意驰求。通身是草。今日信手拈来。无不是药。竖拂子曰。大众且道。此药治甚么人的病。击拂子曰。不但老维摩。药王药上也须一剂。

示众。豁开顶门眼。照彻大千界。既作法中王。於法得自在。便下座。

一日湖边步月。谓一僧曰。明月与清风。水天同一色。人人在此中。只是出不得。僧曰。打草惊蛇作么。师曰。上座又作么生。曰看脚下。师大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万历己卯仲冬。谓门人性冲曰。来岁仲秋十五六间吾行矣。子宜知之。庚辰八月十六日。冲如斯而至。师集众说偈曰。生来死去空华。死去生来一梦。皮囊付与丙丁公。白骨断桥随众。阿呵呵。明月清风吟弄。语毕端坐而逝。世寿九十。

石门海禅师法嗣

德安府随州七尖峰大休宗隆禅师

青州益都贾氏子。依郡之石佛剃发。后寓成都北寺为典座。一日出街挑水。忘所行。忽头撞壁有省。冲口成偈曰。大地山河体性空。那分行走与西东。偶然撞着无私句。万水千山总一同。因就河南乾明寺无尽。室中呈所得。无尽乃印以偈曰。道高不假修。德重事理周。一枝正法眼。付与隆大休。

住后垂三关语。以示学者。一曰。吹毛宝剑。被石人持去。挂在万仞峰头。四壁无路。如何取得。二曰。有一如意珠。被木人擎来。抛向大海波中。不假舟航。如何觅得。三曰。尽大地是个火坑。烧却了也。惟有一茎眉毛在。未审是何人见得。

在菜园次。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指菜曰。黄瓜茄子。僧不契。下山见一尊宿。宿曰。你从何处来。僧曰。尖峰来。曰大休有何言句。僧举前话。尊宿合掌曰。真大慈悲 嘉靖壬寅十一月八日。集众书偈曰。三际握来为拄杖。十方原是旧袈裟。泥牛石虎知消息。踏破虚空便到家。置笔端坐而逝。

华山定禅师法嗣

广信府鹅湖养庵广心禅师

字无它。上饶郑氏子。偶过戚属会道者。谈四生义。遂了物我平等大意。万历乙亥。从洛太平寺剃染。南还至焦山度腊。闻江中推船声有省。述偈曰。夜静江空阔。船推[囗@力][囗@力]声。不知何所往。担子半边轻。次走见华山。山拈一段生缘六不收话。有疑。猛提七日。始得身心脱然。归里住灵山中台。除夕睹闽山野火始大悟。尝画大圆相於壁曰。内写莫教涂黑。外写勿使伤白。若能向圈里圈外。下得注脚。许你学道无疑。后迁鹅湖。己亥以无异典元座。室廊尝置无门锁。以验方来。锁旁书偈曰。上古留传锁。凭君智钥开。若无开锁法。相见不须来。

僧问。尝闻明心见性。未审性作么生见。师曰。今日有客忙。不暇向汝道。客去。僧仍理前问。师曰。适来对客见么。曰见。师曰。向汝道不暇。还在此作么。

问。打破虚空时如何。师举手约退曰。走开走开。僧走。师曰。可惜许。癸丑说法建阳东山董岩。天启丁卯三月朔。示微疾。至二十八丑刻。召众至。说偈曰。八十余年幻梦中。铁牛耕破太虚空。临行一句相分付。半夜金乌带日红。偈毕端坐而逝。寿八十一。腊五十三。塔唐帽山。

斗峰琴禅师法嗣

建宁府斗峰天真道觉禅师

本郡建安张氏子。看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有省。占偈曰。一手拍兮一手鼓。无位真人越格舞。口中唱出无腔歌。三千诸佛同一母。往见古音。音赏之。旋嘱以大事。

大方宽禅师法嗣

河南府伏牛无碍明理禅师

汾州和氏子。参松竹大方。随众打七。有一声虚空碎独露法中王之句。后同月庵大圆入终南。一日庵举高峰银山铁壁话。师顿悟。述偈曰。一觉心空疑便消。拈来放去自逍遥云云。过谒大方。方曰。伏牛打七即不问。终南静室意如何。师曰。伏牛打七。泥团土块。终南静室。放大光明。方震威一喝曰。即今光明何在。师向前一掌。方呵呵大笑曰。如是如是。

大鉴下第三十二世

龙泉聪禅师法嗣

顺天府善果月心笑岩德宝禅师

金台吴氏子。生正德壬申腊月望日。弱冠听讲华严。至十地品。不觉身心廓然。叹曰。千古同一幻梦耳。遂决志出家。从广惠能祝发。明年受具。虽深信知有。不肯自休。徧谒大川月舟古春古拙诸老。后至关子岭参无闻。问十圣三贤。已全圣智。如何道不明斯旨。闻乃厉声曰。十圣三贤汝已知。如何是斯旨。速道速道。师连下数语。皆不契。遂发愤寝食俱废。一日携篮。临涧洗菜。忽一菜叶堕水旋转。捉不住。因有省。提篮喜跃而归。闻立檐下问。是甚么。师曰。一篮菜。闻曰。何不别道。师曰。请和尚别问来。至晚入室。闻举玄沙敢保老兄未彻话。师曰。贼入空室。闻曰。者则公案不得草草。师喝一喝。拂袖便出。未几复往见济庵古岩大觉辈诸老。皆器重之。再参无闻。乃授记莂。复亲炙年余辞去。回翔湘汉间。后抵金陵。寓净海牛首高座等处。数载还里居圆通。次迁南寺鹿苑慈光善果诸剎。

端阳上堂。大慧道。今朝又是五月五。大鬼拍手小鬼舞。蓦然撞着桃符神。两手槌胸叫冤苦。大慧老汉。大似少个禁方。向青天白日。见神见鬼。笑岩则不然。今朝正是五月五。云从龙兮风从虎。山僧要与现前诸大圣。凡赌个赌。信手拈来百草头。甜者甜兮苦者苦。拈拄杖曰。蓦然突出者一条。穿过从上诸佛祖。是你现前诸人。百样俱有。为甚么只少者一条。忽有个见义勇为底。愤愤地向前道。和尚且莫压良为贱。若论者一条。敢道人人不欠分毫。乃掷下拄杖曰。汝宛不知。何妨尖上更加尖。堆上重添土。

上堂。男儿固奋冲天志。莫若从头放下来。直把髑髅枯死尽。仍教死眼豁然开。

上堂。举南岳一日遣僧。去探马祖。且嘱曰。待渠上堂时。便出问作么生。看渠有何言句。可记将来。僧往一如所教。马祖曰。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少盐酱。僧回举似岳。岳深肯之。师曰。马大师三十年不少盐酱。方可聚徒说法。山僧者里。三十年不曾见个盐酱。汝等在者里。讨甚么碗。以拄杖一时趂散。

上堂。当门一只箭。来者看方便。拟通问如何。穿过髑髅面。

僧参问。从上千七百老冻侬。某甲今日一串穿来。献与和尚。伏请判断。时门外忽犬吠。师遽顾侍者曰。看是甚么客来。侍者出问话。僧罔措。师曰。上座适才问甚么。僧拟重举。师与连棒打出。

一日有二尼参。礼拜起左右各立。师曰。女子如来前入定。有钱不解使。台山婆子蓦直去。解使却无钱。你道者两个老婆禅。如何得恰好去。尼左者走过右边。右者走过左边。合掌相向。各嘘一声。师曰。与么非但解老婆禅。更会鼓粥饭气。尼曰。和尚惜取眉毛好。师曰。山僧眉毛且置。周金刚买油餈点心。食到口边。被婆子夺却。刘铁磨请沩山往台山大会斋。沩山不赴。等是者个时节。你道。为甚么取舍不同。二尼作礼曰。某等若不来礼拜和尚。争得见古人神通大用。师曰。好各与三十棒。恰值拄杖不在。且归茶堂吃茶。

僧问。如何是文殊普见三昧。师曰。死人眼。曰如何是观音普闻三昧。师曰。死人耳。曰如何是一言道尽底句。师曰。死人口。

一僧请益。现世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话。师曰。汝有疑否。曰有疑。师曰。有疑则为人轻贱。无疑则应堕恶道。僧沉吟。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把出你不会底来看。曰不会。教某甲把出个甚么。师曰。汝之罪业。划然消矣。僧礼谢而去。

问。玄沙不出岭。保寿不渡河。落第几机。师曰。总落第二机。曰如何是第一机。师曰。玄沙不出岭。保寿不渡河。曰毕竟得个甚么。师曰。灼然毕竟得个甚么。

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柳影横塘鱼上树。槐阴罩地马登枝。僧曰。与么则形影两分。曲直自显去也。师曰。未曾饱食庐陵米。徒把蒲团认作天。

僧参问。承闻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如何是大事因缘。师曰。着衣吃饭。屙屎放尿。僧不肯。不拜而出。师唤回。示以偈曰。诸佛出於世。唯为大因缘。屙屎并放尿。饥餐困打眠。目前紧急事。人只欲上天。谈玄共说妙。遭罪复输钱。僧惭惶。作礼而去。

有两官人游山。入门哦曰。茂松修竹。回顾见师。便问。如何是道人家风。师曰。茂松修竹。曰有何旨趣。师曰。自家观不足。留与客来看。

有士人。阅师净土偈。乃问。佛说是经。则有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作证。吾师说偈。有何人证。师曰。居士舌头亦不短。又问。何为不思议功德。师曰。前街人唤犬。后巷骂猫儿。又问。老师今年高寿。师曰。论年不见个荤腥。作么不槁瘦了。

僧问。处处入法界。念念见遮那。如何是遮那。师曰。净地不须屙。

举赵州问投子。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子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话。颂曰。三十六物都灰烬。只遗一双枯眼睛。置向九衢深夜后。无光明处作光明。

举世尊拈华公案。颂曰。师资妙契芥投针。似海如何无处寻。石火光中曾着眼。始知佛祖不传心。

举经题[米-木+八]字。颂曰。黑白未分已堕偏。那堪拟议费钻研。西乾此土诸贤圣。鼻孔撩天总被穿。

示座主。荷鉏到处费工夫。三两文钱足可图。鉏得他家田地净。自家田地尽荒芜。

示僧。法中幽趣眼中翳。向上玄机境上尘。黑漆桶边篐子断。太平国内自由人。静坐寒岩此病难。男儿争肯自相瞒。转身一步无多子。始信尘含法界宽。

室中垂语曰。佛未出世。祖未西来。元无佛法世法之名。迥出黑山鬼窟一句。作么生道。又佛既出世。祖已西来。佛法世法。相为建立。不犯化门。道将一句来。又佛生凡圣。对待之门。世法佛法。名言强立。总拈过一边。衲僧本分一句。试道将来。又寻常间。语言问答甚平易。甚不思议。刚被人问个如何是汝本有底佛性。为甚么却反眼竖口哑。又既为佛子。志阶佛地。因甚一个佛字。最不喜闻。

晚年退居京城柳巷。於万历辛巳正月十六日示寂。奉全身塔於小西门外。世寿七十。僧腊四十八。

汉阳岩禅师法嗣

九江府庐山大安禅师

襄阳郝氏子。幼礼古宗。祝发於梅林宗。与古岩。同出天奇之门。而岩居终南。龙象景附。宗因使师就岩参学焉。师至。一语投机。輙授衣钵。后栖庐岳三十年。道风蔼着。楚人事之尤谨。新都汪伯玉。尝从师质疑。多有开发。万历己卯五月朔。说偈示寂。弟子就庐傍筑浮屠。以藏舍利。世寿七十有三。僧腊五十有。

石州洪禅师法嗣

太原府五台山龙树庵宝应禅师

一日晨兴。睹明星有省。述偈曰。日出东山。月沉西嶂。昨日今朝。曾无两样。

太原府五台山楚峰禅师

居怭魔岩十余载。木食涧饮。人不堪其忧。师恬如也。一日闻火爆声大悟。占偈曰。眼睛突出死柴头。赫赫神光照四洲。触处现成人不委。几回春去又逢秋。

玉堂和尚

僧问。如何是道。师曰。看脚下。曰如何行履。师曰。蓦直去。

敬畏空禅师法嗣

苏州府车溪无幻古湛性冲禅师

秀水张氏子。初见无趣。遂有所契。寻弃家从趣芟染。趣一日举径山三玄三要颂。彻骨彻髓道一句。三玄三要绝遮护之句。问曰。此二句中。山僧欲取一句为法你道。取那一句好。师曰。和尚适才问那一句。趣瞋目叱曰。得恁无记性。师曰。祇为和尚彻骨彻髓。趣曰不然。为汝一人即得。争奈大众何。师曰。取即不辞。孤负先圣。丧我后人。趣颔之。师在径山。集无趣语录。一日归觐。趣曰。一向作得些甚么事。师曰。某甲买得一段田。收得原本契书。特请和尚佥押。即将集本呈上。趣接得展看曰。者是我底。你底聻。师曰。和尚不得搀行夺市。趣便将集本掷下。师便趋出。少顷呈偈。趣曰。者是你作底么。师曰。某甲不解鼓粥饭气。若谓有所作。孤负和尚不少。趣点首。

住后示众。大道无向背。至理绝言诠。迥出三乘。高超十地。万法不到处。特地光辉。生佛未分时。灵源独耀。不落见闻。不随声色。直下无一丝毫头。徧界全彰奇特事。直饶棒头取证。喝下承当。犹是曲为今时。更或光境俱忘。契心平等。究竟亦非的旨。所以道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到者里。绝行绝解。绝照绝用。绝理绝事。若倚天长剑。凛凛神威。如铁牛之机。罗笼不住。今日明眼人前。不敢囊藏被盖。八字打开去也。拈拂子曰。诸上座。还委悉么。耀古腾今只者是。大千沙界一闲身。

示众。孤峰顶上。阔步大千。十存街头。知音少遇。不礼维摩诘。不尊传大士。良久曰。出头天外看。谁是个般人。

示众。大道体宽。长空绝迹。按下云头。别通消息。同生同死。风行草偃。且道。把住为人好。放行为人好。良久曰。乾坤一合地胡饼。日月两轮天气球。

示众。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笑杀老庞公。至今犹瞌睡。鲁祖见人便面壁。不解寒温。秘魔走到便擎叉。全无礼义。南山鳖鼻。不若死鳅。西院镊刀。浑如钝锯。且道。大悲如何为人。轮王总未抛三寸。徧界先闻刀斧声。

示众。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卓拄杖曰。昨宵时雨滴空阶。一片绿苔俱打湿。

浴佛上堂。毗蓝园里曾呈丑。古佛堂前又露形。不是日光三昧力。如何洗得你身清。大众。释迦老子。今日诞生。未审此时还曾落地也未。一僧出曰。落地了也。师曰。你见甚么人说。僧无语。师曰。杓卜听虚声。

僧问。清虚之理。毕竟无身时如何。师曰。道者合如是。曰向上更有事也无。师曰。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

问和尚百年后。向甚么处去。师曰。千株松下。百草头边。

烧火次。僧问。如何是自性天真佛。师曰。与我般一束柴来。僧肩柴至又问。师曰。者奴子。好恶也不识。便打。

问如何是最上一乘。师曰。藤穿篾缚。曰意旨如何。师曰。三十年后。

僧参。师问。何处来。曰庐山。师曰。古人道。不向庐山寻落处。象王鼻孔漫撩天。如何是庐山落处。曰请和尚尊重。师便低头休去。

火炮偈。团圞无缝罅。绵密不通风。一点无明发。分身剎土中。

示人。动口全抛一片心。拟思量处不知音。百千年外看家话。倒腹倾肠说与君。起念求心心即念。顿然无念念无心。九重之内常为主。彻古该今不动尊。尽心竭力作工夫。内外推寻实总无。正恁么时无计可。忽闻村内一声鸪。即心即佛隔皮言。非佛非心亦是权。端的要知真实处。直须吐尽野狐涎。师庵居二十余载。万历庚戌。受径山请。不数月疾作。仍返车溪。辛亥冬示寂。茶毗塔於径山。世寿七十二。僧腊三十。

鹅湖心禅师法嗣

广信府弋阳暠山慧济次斋智季禅师

饶州乐邑程氏子。生万历戊子十一月三日。产地无声。至月满始啼。年二十五。染病甚苦。有禅者。告以生死不明。其苦过上。遂决志出俗。投云谷喜祝发。二十七参鹅湖心。看念佛是谁话有省。一日湖举二鼠侵藤话。师问。枯藤断了。向甚处安身立命。湖随将热茶劈面一泼。师豁然大悟。遂承付嘱。崇祯甲申。开创暠山。顺治己丑迁峰顶。丁酉。众请就暠山开堂。

结制上堂。今朝结起布袋口。七七从来四十九。假若离斯拟别求。昧却衣珠向外走。喝一喝曰。是野干鸣。是狮子吼。

上堂。佛法从来本现成。吾人日用实相应。只因不剔双眉起。大地纯金不识金。

上堂。拈拄杖曰。者个唤作拄杖即触。不唤作拄杖即背。且道。唤作甚么。卓一下曰。点开千圣眼。超出万机先。

僧问。如何是沩仰宗。师曰。深藏不肯露。父子慎风规。如何是临济宗。师曰。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见师。如何是曹洞宗。师曰。金针穿玉线。绣出锦鸳鸯。如何是云门宗。师曰。孤标高迥出。佛祖类难齐。如何是法眼宗。师曰。白云归碧岫。红日照青山。

问向上宗乘。请师拈出。师曰。风吹牌子动。

续灯正统卷三十

 

猜你喜欢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佚名
  卷第十一(随机见身下菩萨部第四)·宝唱
  上卷·大珠慧海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朱棣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下·宗密
  身观经·佚名
  卷十九·赜藏主
  卷第十六·佚名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印光
  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佚名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一卷·佚名
  卷三十一·佚名
  佛说舍卫国王十梦经·佚名
  时轮法会设千僧斋上堂·太虚
  讥谤品第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安处士熙(默庵集)·顾嗣立

    熙字敬仲,真定稾城人。先世以赀雄离石,藏书万余卷,金亡徙家。熙少承祖父之学,闻容城刘静修名,将往从之游,未行而刘卒,走往拜其墓,录其遗书而还。宪司数以其行荐于朝,无所就。至大四年卒,年四十二。学者称默庵先生,门人苏天爵辑其

  • 章泉稿卷二·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章泉稿卷二       宋 赵蕃 撰五言律诗 立春前三日雪明日犹未已诗简子进彦博昆仲示成父四首 稍稍因风集萧萧与霰俱山明一笑粲竹重折腰趋白战惭非敌清谭孰可娱无庸杖方竹随懒坐团蒲应候犹当腊争

  • ●咏梅花集句序·沈行

    钱唐沈隐君履德学博而喜吟诗尤喜集古人之诗其所集咏雪二百余篇一日传观纸贵都下矣兹复出所咏梅花近体共三百六十首余读而惊怖以为唐宋元之世相去若是其悬也其间作者如是其先后也音响未易其叶也兴寄未易其相属也乃能令

  • 卷三十二·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三十二 【起辛酉明熹宗天启元年尽癸亥明熹宗天启三年】凡三年 熹宗哲皇帝天启元年春二月辽阳有数日并出【甲午日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 闰二月孙如游罢

  • ◎中学万年·李定夷

    四年三月九号省立第三中学校(即松江中学)开十周纪念大会。校前操场,遍悬旗帜,藻彩纷披,校门结成彩楼。颜曰我武维扬,旁悬长联云:放开眼界,正六七强虎攫龙拿。想袖手旁观时,都道丈夫当如是,唤起国魂,有数千年英雄豪杰,只今朝一席地

  •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六·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二十江阴:阎应元、陈明遇、许用德(冯厚敦、沉鼎科、戚勋、夏维新等)、黄毓祺、徐趋(邓大临)金山:侯承祖(子世禄)右义兵守御诸臣列传第二十。○江阴,小邑也;城守之严,江以南无过此者:则赖于典史阎

  • 第二十三卷 元·缪荃孙

    加封至圣父母及王夫人制在句容学宫拓本连额高四尺六寸,广二尺五寸,正书十八行,行三十字,字径七分许。制词篆书一行,二字,字径三寸五分。上天眷命,皇帝圣旨:阙里有家,系出神明之胄,尼山请祷。天启圣人之生,朕聿观人文,敷求往哲,惟孔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五·佚名

    宋太宗太宗初名匡又改赐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宣袓第三子母昭宪皇后杜氏初仕周爲供奉官都知太祖即位拜殿前都虞累进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尹再加兼中书令征太原改东都畱守封晋王建隆二年昭宪太后不豫命太祖曰汝百嵗

  • 十二年(上)·佚名

    (丁丑)十二年大明正德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丁丑朔,上率百官,行望闕禮,遂進賀于大妃殿,受賀,設進豐呈于宣政殿,餉宗宰二品以上、承政院、弘文館、臺諫及入番諸將、史官等于仁政殿庭。○太白晝見。○全羅道觀察使南袞狀啓:金堤居

  • 广诂·孔鲋

    渊、懿、邃、赜,深也。封、巨、莫、莾、艾、祁,大也。颁、赋、铺、敷,布也。盖、戴、焘、蒙、冐,覆也。钟、崇、府、众、积、灌、丛、朴,聚也。阅、捜、履、庀,具也。攻、为、诂、相、旬、宰、营、匠,治也。蠲、祓、禋、屑,洁

  • 二 集·佚名

    第一 科刑罚品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中给孤独园,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应诺曰:“大德!”世尊曰:“诸比丘!此等是二种罪。云何为二?现世之罪与后世之罪。又,诸比丘!云何为现世之

  • 卷八·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卷八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慧业中朝宰相独友支公高座上人偏留玄度鱼山之响旧矣竹林之意终焉。范晔西域传论云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神迹跪异则理绝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

  •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集,集中了福克纳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包括《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两个士兵》《干旱的九月》《瞧!》《调换位置》等篇,这些短篇小说情节生动、寓意深刻,题材涉

  • 小名录·陆龟蒙

    轶事小说集。唐陆龟蒙撰。《宋史·艺文志》题《古今小名录》5卷,《直斋书录鲜题》作1卷,《四库全书总目》作2卷,今有《续百川学海》、《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 乐庵遗书·李衡

    四卷。旧题南宋李衡撰、龚昱辑。书中多谈心性,大抵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心学相似。卷首有吴仁杰序,但与吴所作他书序言,笔法截然不同,如出二人之手。《四库全书总目》据此认为是心学之徒伪撰此书,托名李衡撰、龚昱编。其间

  • 魔逆经·佚名

    梵名Man~jus/ri^ -vikurva^n!a-parivarta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内容为大光天子与文殊师利问答魔事,魔来扰乱,文殊以三昧力缚魔,复变魔为佛身,与诸比丘论法,终使魔波旬心怀忧戚,泣泪而去。本经

  •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佚名

    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   具画像法,护摩法等

  • 摩登伽经·佚名

    二卷,吴竺律炎等译。佛度摩邓伽女及说星宿等。度性女品第一。说一咒护阿难。又说六句神咒。明往缘品第二。帝胜伽欲聘莲华实女为息。示真实品第三。破五祠邪,示真菩提法。众相问品第四。帝胜伽说三章二十一句咒,三章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