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战国策校注序

战国策校注序

先秦之书惟战国策最古文最讹舛自刘向校定已病之南丰曾巩再校亦疑其不可考者後汉高诱为注宋尚书郎括苍鲍彪诋其踈略谬妄乃序次章条补正脱误时出已见论说其用意甚勤愚尝并取而读之高氏之踈略信矣若谬妄则鲍氏自谓也东莱吕子大事记间取鲍说而序次之世亦或从之若其谬误虽未尝显列而因此考彼居然自见遂益得其详焉盖鲍专以史记为据马迁之作固采之是书不同者当互相正史安得全是哉事莫大於存古学莫善於阙疑夫子作春秋仍夏五残文汉儒校经未尝去本字但云某当作某某读如某示谨重也古书字多假借音亦相通鲍直去本文径加改字岂传疑存旧之意哉比事次时当有明徵其不可定知者阙焉可也岂必强为傅会乎又其所引书止於淮南子後汉志说文集韵多摭彼书之见闻不问本字之当否史注自裴徐氏外索隐正义皆不之引而通监诸书亦莫考浅陋如是其致误固宜顾乃极诋高氏以陈贾为孟子书所称以伐燕为齐宣用是发愤更注不思宣王伐燕乃孟子明文宣闵之年通监谓史失其次也鲍以赧王为西周君而指为正统此开卷大误不知河南为西周洛阳为东周韩非子说秦王以为何人魏惠王盟臼里以为他事以鲁连约矢之书为後人所补以魏几鄢陵为人名以公子牟非魏牟以中山司马子期为楚昭王卿此类甚多尚安得诋高氏哉其论说自谓翊宣教化则尤可议谓张仪之诳齐梁为将死之言善周人诈以免难为君子所恕张登狡狯非君子所排苏代之訑为不可废陈轸为絶类离羣蔡泽为明哲保身聂政为孝乐羊为隐忍君王后为贤智妇人韩几瑟为义嗣卫嗣君为贤君皆悖义害正之甚者其视名物人地之差失又不足论也鲍之成书当绍兴丁卯同时剡川姚宏亦注是书云得会稽孙朴所校以阁本标出钱藻刘敞校字又见晋孔衍春秋後语参校补注是正存疑具有典则大事记亦颇引之而世罕传知有鲍氏而已近时浚仪王应麟尝斥鲍失数端而庐陵刘辰翁盛有所称许以王之博洽知其未暇?数而刘特爱其文采他固弗之察也吕子有云观战国之事取其大旨不必字字为据盖以游士增饰之词多矧重以讹舛乎辄因鲍注正以姚本参之诸书而质之大事记存其是而正其非庶几明事蹟之实求义理之当焉或曰战国策者六经之弃也子深辨而详?之何其戾鲍彪之区区又不足攻也夫人患理之不明耳知至而识融则异端杂说皆吾进德之助而不足以为病也曾氏之论是书曰君子之禁邪说者固将明其说於天下使皆知其不可为然後以禁则齐以戒则明愚有取焉尔是非之在人心天下之公也是虽刍荛不遗非虽大儒必斥愚何择於鲍氏哉特寡学謏闻谬误复恐类之世之君子有正焉固所愿也秦定二年岁乙丑八月日金华吴师道序

国策之书自刘向校録逮南丰曾氏皆有序论以着其大旨向谓战国谋士度时君所能行不得不然曾氏讥之以为惑流俗而不笃於自信故因之推言先王之道圣贤之法而终谓禁邪说者固将明其说於天下其论正矣而鲍氏以为是特求其故而为之说者策乃史家者流善恶兼书初无决择其善者孔孟之所不能违若之何置之鲍之言殆後出者求备邪夫天下之道王伯二端而已伯者犹知假义以为名仗正以为功战国名义荡然攻鬬并吞相诈相倾机变之谋唯恐其不深捭阖之辞惟恐其不工风声气习举一世而皆然间有持论立言不戾乎正殆千百而一二尔若鲁仲连盖絶出者然其排难解纷忼慨激烈每因事而发而亦未闻其反正明本超乎事变之外也况其下者乎当是之时本仁祖义称述唐虞三代卓然不为世俗之说者孟子一人而已求之是书无有也荀卿亦宗王者今唯载其絶春申之书而不及其他田子方接闻孔氏之徒其存者仅仅一言又何略於此而详於彼邪史莫大於春秋春秋善恶兼书而圣人之心则欲寓褒贬以示大训是书善恶无所是非而作者又时出所见不但记载之也谈季子之金多位高则沾沾动色语安陵嬖人之固宠则以江乙为善谋此其最陋者夸从亲之利以为秦兵不出函谷十五年诸侯二十九年不相攻虽甚失实不顾也厠雅於郑则音不纯置薰於莸则气必夺善言之少不足以胜不善之多君子所以举而谓之邪说者盖通论当时习俗之敝举其重而名之也近代晁子正书志列於纵横家亦有见者且其所列固有忠臣义士之行不系於言者而其继春秋抵秦汉载其行事不得而废曾氏固已言之是岂不知其为史也哉窃谓天下之说有正有邪其正焉者主于一而其非正者君子小人各有得焉君子之於是书也考事变?情伪则守益以坚知益以明小人之於是书也见其始利而终害小得而大丧则悔悟惩创之心生世之小人多矣固有未尝知是书而其心术行事无不合者使其得是书而究之则将有不为者矣然则所谓明其说於天下为放絶之善者讵可訾乎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二·刘昫
  卷二十二 后赵录十二·崔鸿
  第一百三十八回 离广州乘桴论时务 到上海护法发宣言·蔡东藩
  卷一百九十七·杨士奇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六·陈洪谟
  卷十二·王当
  列传卷第四 高丽史九十一·郑麟趾
  卷四·佚名
  卷六十·杨士奇
  卷之五十六  謇齋瑣綴錄四(明)尹直 撰·邓士龙
  周纪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前272)·司马光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三·佚名
  卷四十四·佚名
  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耕烟草堂诗钞卷二·戴梓

    仁和戴梓文开甫着赠江且庵 吴孝廉招饮和李太史根庵韵 人日 春日怀陈太史省斋 坠驴行 题布袋和尚 题画罗汉 题画 闭门 送僧 祝王明府母寿 赠吴羽士 大水歌 李太史根庵招饮榴花前即

  • 巻二十三·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二十三   明 袁表马荧 编王检讨集二五言古诗游小雄涧壑有赋阴岛变残雪流星吐溶溶偶防一迳微独与采樵同两崖湿花雾众窍吟天风云根濯苔髪乱蓧相防蒙盘嵓折磴道似各防搜穷石门忽中断旷望开

  • 高祖纪一·薛居正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氏,讳敬瑭,太原人也。本卫大夫碏、汉丞相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泛西裔,故有居甘州者焉。四代祖璟,以唐元和中与沙陀军都督硃耶氏自灵武入附,宪宗嘉之,隶为河东阴山府裨校,以边功累官至朔州刺史。

  • 第五十九回 骆中丞固守长沙城 钱东平献取江南策·蔡东藩

      却说洪秀全晕厥过去,经众人七手八脚,扶起灌救,半晌才渐渐醒来,不禁长叹道:“出师未捷,先伤两将,使我如失左右手,真是可痛可恨!”众人极力解劝。秀全又问道:“那个妖将,伤我兄弟云山?”探弁答称是“江忠源。”看官!你道这江忠

  • 卷三十二·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三十二 【起辛酉明熹宗天启元年尽癸亥明熹宗天启三年】凡三年 熹宗哲皇帝天启元年春二月辽阳有数日并出【甲午日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 闰二月孙如游罢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八·佚名

    万历八年四月庚午朔 上亲享 太庙○总理河漕潘季驯<婠勶-釒>辞恩命辄以指画授成归功元辅 上不允○壬申以两淮各灶场饥 命该处按臣发运司贮济银一万二千两赈之○户部<婠勶-釒>奏有司积谷救荒先年立法但止于州县不知各府

  • 通鉴答问卷五·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昭帝遣使祠鳯皇于东海或问文仲祀爰居孔子以为不知孝昭祀鳯皇可谓知乎曰鳯皇在少皥氏见于传在舜载于书在成王咏于诗未闻以为瑞而夸耀之也汉史书鳯皇自孝昭始帝在位三年矣有星孛于东方未闻其戒惧也又无

  • 第十七章 秦汉时人民生活·吕思勉

    第一节 饮食汉人饮食,渐较古代为奢,而视后世则犹俭。(1)《盐铁论·散不足篇》曰:“古者燔黍食稗,而熚豚以相飨。其后乡人饮酒,老者重豆,少者立食,一酱一肉,旅饮而已。及其后,宾昏相召,则豆羹白饭,綦脍熟肉。今民间酒食,殽旅重叠,

  • 卷九·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九      宋 杨简 撰秦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是诗士乐秦

  • 第十六章 12·辜鸿铭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其斯之谓与?辜讲提到新近过世的一位诸侯(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孔子说:“在他有生之年,他有千套马车;但是在

  • 卷之三十·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三十礼君臣之礼《宋记》:太祖皇帝常读二典,叹曰:尧舜之时,四凶之罪止於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於是立法,鞭朴不行於殿陛,骂辱不及於公卿。故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法理深害,多得贷死,惟臧吏弃市,未尝容赏。录曰:此宋朝家

  •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梁漱溟

    今天有三个意思要和大家说。第一个意思是:师生之间切不要使之落于应付,应常常以坦白的心相示,而求其相通。如果落于应付,则此种生活殊无意趣。大概在先生一面,心里要能够平平静静的,不存一个要责望同学以非如何不可的意思;也

  • 卷十五·彭绍升

    居士传十五李长者传李长者。名通元。唐宗室子也。为人美须髯。朗眉目。丹唇紫肌。天禀超特而学无常师。迹不可测。少留情易道。妙尽微旨。年四十余专精内典。甞游五台。入善住院。逢异僧授以华严大旨。将别。长者曰。

  • 御选语录卷十二·雍正

      御制自序夫本妙明心。大圆觉海。非见闻知解所可通。故无语言文字之可立。然而古来大德。于最上真乘。灼示学人。直言无隐。于无法可说之中。演无意之言句。超情绝解。直指自心。了了可知。昭昭不昧。使听者音前荐

  • 宝剑八·迪克森·卡尔

    暴风雨来袭的深夜,一个奇怪的客人前来拜访寄居庄园招待所的老学究狄宾先生。第二天,人们发现狄宾横遭枪杀。似笑非笑的脸庞侧俯在书桌上,手里抓着一张塔罗牌,牌面是水彩绘制的八支剑。这是捣蛋鬼开过了头的玩笑?凶手故意遗

  • 清代之竹头木屑·佚名

    唐景星香山唐景星观察廷枢,洞悉欧洲情势,有干才。同治初,奉旨在总理衙门行走。时大臣未谙欧洲交涉之术,每欧使盛气相凌,诸大臣辄噤缩相顾,不敢发一语,于是外人玩侮益甚。一日,威使争一事未得,辄拍案厉声,唐忽奋拳起曰:“威妥马,汝

  • 起信论裂网疏·智旭

    凡六卷。佛典注疏。清顺治十年(1653)智旭述。是南朝陈真谛译《大乘起信论》的注释书。又称起信论裂网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新译(实叉难陀译)起信论之注疏。其名裂网者,欲破除法相宗、法性宗二宗差别的见解

  • 华严原人论·宗密

    全一卷。唐代圭峰宗密撰。简称原人论。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旨在破除儒道二教之妄执,究寻人类本源。分为四篇:(一)斥迷执,破斥儒道二教元气剖判说及虚无大道说。(二)斥偏浅,就佛教中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