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五

嘉靖二十八年二月辛丑朔

○壬寅改辽东锦州备御为守备辖左中屯二卫并大兴等堡增设海州参将一员辖海盖二卫并东昌等堡命抚臣于二城附近卫所摘选舍余丁壮及原额军共足六千名每城分拨三千发太仆寺马价银二万四千六百六十余两分给本镇新军僦居买马从辽东巡抚李珏请也

○癸卯诏抚治郧阳都御史于湛巡按湖广御史贾大亨俱回藉听勘先是二十七年九月十六日月食当画刻例不救护陕西布政司以钦天监题月食邸报呈湛湛督所属行救护礼大亨陈其谬且诋湛为昏庸当罢湛遂讦大亨淫婪不职诸事大亨亦上自理章下吏部都察院看议谓大亨事干名检但湛不先期紏举被论乃始讦奏亦难遽信宜俱令回籍行湖广抚按官会勘以闻从之

○鲁王观薨遣官祭葬如例

○乙巳发太仓银四万两于陕西赈饥并停征临洮巩昌等府州县卫所税粮有差

○丙午给事中王德沈束杨允绳陈简辅臣录遗佚二事谓自古帝王无有不慎选良弼以臻至治者顷该大学士严嵩题称内阁办事缺人诏令推堪任者五六员以闻臣仰见 皇上忧勤惕励思得命世之佐以副侧席之想甚盛心也窃惟辅弼之臣关系甚大必行履忠贞器量弘慱者始足以当其任若文言饬貌而迂疏不适于用强学慱辨而执拗不通于时外饬廉隅而中藏贪诈阴怀虿毒而阳为脂韦此天下之大怼也有一于此皆足以病国殃民使不早辨而误用之以致偾事虽加谴斥亦奚益矣昔唐肃宗用杨绾为相一时大臣声乐骑从率皆减撤宋哲宗相司马光外夷戒饬边吏慎勿生事此固得人之证也且国家盛治必英才汇进而后可成昔虞周之际百揆庶牧悉赖忠良附御侮罔非吉士顷者每遇廷臣员缺輙患得人之难岂古今若是异哉良以进拔之途未广遗佚之贤尚多固有志节足以表世而嘉遁自藏才猷可与济时而抡拣未逮或以二卵遂弃干城之用或失东隅莫收桑榆之功故不充任使耳非无人也伏望 皇上俯念机务重任简自 宸衷敷求正人置诸左右仍敕该部慱稽公论荐举遗贤或特赐超擢或遇缺填补务求举惟其人才称其用无使庸流下品乘机幸达则股肱惟良庶事可康矣章下所司

○发太仓银一十六万于大同二万六百两于山西

○丁未祭至圣先师孔子遣吏部尚书闻渊行礼

○建春祈大醮于朝天宫三日夜遣英国公张溶行礼

○总督宣大侍郎翁万达言大虏俺答等十余酋紏聚部落将犯宣府缘该镇将庸兵弱为虏所轻请令大同总兵周尚文量带家丁通事星驰赴宣府暂代总兵赵卿统辖诸军分布要害以待虏兵部复万达议良是得旨报可仍令将尚文调发起程日期奏闻

○戊申祭 太社 太稷命英国公张溶代

○大同朔州地震

○户科给事中张秉壶会同巡按御史王楠勘上二十七年宣府东路失事状言虏自九月初十日自镇安堡两河口入境经云州赤城深入永宁隆庆怀来等处屠堡数百杀掠人民以数万计怀永之间流血成川积尸满野游骑南掠至岔道八达岭关辅震动主客兵将无虑四五万竟无以一矢向虏者独保定达官都指挥刘淮等永镇堡一挫虏前锋耳诸将自总兵赵卿而下负国殃民之罪真擢发不可胜数其督抚兵巡等官翁万达孙锦冯时雨等均有地方之责罪亦难辞诏兵部会同都察院分别情罪具覆悉如秉壶议总兵赵卿副总兵钱济民宜逮京正法巡抚孙锦宜降用佥事冯时雨及诸将佐游击王钥而下宜下按臣逮治刘淮等宜优赏总督翁万达任兼四镇矧方有脩筑役宜量罚以责后效得旨翁万达降俸二级卿降二级革任闲住锦降一级调外任余俱如拟

○己酉祭 帝社 帝稷命成国公朱希忠代公张溶徐延德驸马崔元邬景和伯卫錞陈鏸辅臣严嵩尚书闻渊夏邦谟侍郎徐阶殴阳德王崇庆陪祀

○庚戌 孝贞纯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茂陵

○辛亥诏改南京吏部尚书张治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升国子监祭酒李本为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俱内阁办事自夏言得罪后大学士严嵩尝一上请简廷臣协辅诏姑少待嵩独相且年余至是再以请 上乃从之命吏部即推五六人堪用者以名闻于是吏部以吏部尚书闻渊南京吏部尚书张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徐阶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礼部左侍郎殴阳德国子监祭酒李本应诏 上下嵩酌用嵩言古者论相之命自天子出今制每以付之廷推而简用悉由 宸断群臣材品英逃 圣鉴内所推六人年资履历一览具在伏望 圣明裁决于中点用二三人非臣所敢议拟

上乃特命本治同参机务云

○追封秦府临潼靖安王诚润为秦恭王妃卢氏为秦恭王妃镇国将军秉柎为秦顺王夫人马氏刘氏为秦顺王妃奉国将军惟火□廉为秦端王淑人田氏为秦端王妃各赐谥册如制秦王怀火□卷以中尉继封故遣封其三代云

○壬子北虏入寇犯宣府滴水崖把总指挥江瀚董旸御之战死全军皆没虏遂东犯永宁关南大震

○先是巡抚山西都御史杨守谦议于偏头老营一带兴举营田谋之副使张镐诸所错画方有次第守谦俄调延绥乃上请留镐久任山西以终其事时镐已及考满期诏加参政衘仍旧任至是且二年余而营田之利大兴计秋获几当帑银十万边关榖价顿减十五于是巡抚苏佑陈其绩请超擢镐并录其文武小吏分理勤事者守谦亦荐镐忠勤可大用且言延绥安定等边土亦可耕俟墙台脩筑竣工亦欲举营田如山西例俱下户部部复迩年边费浩大财用不纾多方计处动称阙乏今山西二年营田之利公私委积有余内帑巨费亦既少节今自辽东至固原边内固多旷土沿边戍卒亦可耕可守请通行各该抚臣一如山西例讲求区尽务尽地利以佐军储果有成绩特加叙赏其守谦佑宜俯赐褒嘉以风有位镐及诸文武将吏宜行吏兵二部纪录擢用得旨守谦祐令所司注录功勤从优擢用余俱如议

○癸丑命故诚意伯刘瑜孙世延袭祖职

○命辽东总兵官李凤鸣神机营左哨坐营东官厅听征总兵官赵国忠镇守宣府

○甲寅国子监祭酒李本辞内阁 上曰内阁职在代言备问 祖宗时选用文学侍从之臣不专以品职崇者尔膺兹简擢宜脩职业以副朕命不允辞

○巡按直隶御史陈其学言江洋盗贼猖獗总兵李俊脂韦不能制请更选才将以任之又进奉内臣科索驿传请饬南京守备等官慎选贡使如踵前辙许所司参奏兵部议复从之

○乙卯祭大明于朝日坛遣成国公朱希忠行礼

○大同总兵周尚文率精骑万余赴援与虏遇于曹家庄大战败之虏遂东走

○升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徐阶为礼部尚书兼官如旧

○升巡抚保定右佥都御史李仁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

○丁巳虏至永宁大兵马营尚文遣兵追及之斩其殿后骑虏悉众由黄家黑峪北遁

○改南京礼部尚书王学夔为南京吏部尚书

○升顺天府府丞任瀛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

○升右春坊右中允孙升为国子监祭酒

○戊午驸马都尉京山侯崔元奏建造永康大长公主祠堂请给三年秋班军夫粮价诏以其半给之不为例

○改礼部左侍郎殴阳德为左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教习庶吉士

○己未 恭仁康定景皇帝忌辰遣王田伯蒋荣祭 陵寝

○庚申赵府汝源王厚薨赐祭葬如例

○升山东按察使商大节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

○升西官厅听征参将都指挥佥事刘曰□拆漕运参将署都指挥佥事贾席俱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曰□拆提督东官厅听征官军席提督巡捕江淮

○命褫锦衣卫指挥同知郑玺职闲住革抚宁侯朱岳英国公张溶坐营管事夺定西侯蒋传惠安伯张镧署都督佥事孙堪俸各二月先是给事中杨允绳偕岳等阅视应袭官舍于安定门外阅武场玺忽报讹言云虏入寇至沙河岳等皆惧而走允绳以闻诏责玺讹言惊众岳溶怯懦损威传等亦不能规正故有是命

○壬戌礼科给事中赵釴言故礼部尚书费采总兵郤永生平行履无闻数经论列不宜锡之以谥因言谥法乃劝惩重典请自今以后凡文武大臣乞谥行吏兵二部核其生平履历详悉开报不得止载略节仍会多官同公议拟应否定谥请自 上裁如有不公及开报不尽者许臣等劾奏得旨谥法原有羙恶以示劝惩今后所司定拟务合公论

○发太仆寺银二十万两遣本寺官分诣北直隶河南山东市马备用

○初兵部题御虏事宜定以遏虏不入为上功虽无斩获亦宜升赏至是总督侍郎翁万达上去年各镇秋防功状言虏自八月中首犯大同攻墙不克退攻五堡围困护田卒我师出塞与战于弥陀山却之相持逾月竟不得入遂疾驰山西冀掩不备该镇守御素备虏一犯水口再犯红门三犯猴儿山俱遭败衄二镇抚镇诸臣詹荣苏祐周尚文沉俊林椿等及诸文武将吏俱有保障功宜行叙赉下兵部复言大同出塞功甚奇荣尚文等俱俟御史勘至优叙祐等请先加锡赉以为边臣共事之劝 上嘉诸臣功诏赐祐白金三十两纻丝二表里俊椿各二十两二表里参政张镐而下各给赏有差尚文等候勘至叙录

○癸亥升左春坊左谕德闵如霖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

○升云南左布政使吕颛为应天府府尹改应天府府丞李镛为顺天府府丞

○吏科给事中唐禹论劾南京光禄寺卿刘塾先任文选时纳贿招权宜罢诏令致仕

○兵科都给事中胡叔廉等奏近日吏部推郭宗皋为大同巡抚李仁为宣府巡抚臣等窃思宣大俱为重镇而宣府事势尤急请以宗皋调宣府仁居大同上从之诏宗皋仁更调

○巡抚南赣汀漳都御史龚辉奏剿剧贼莆鉄古等诸窠悉平因叙列诸臣功次以福建佥事顷乔为首次则参政汪大受王积汀州府知府汪俅漳州府知府卢璧广东佥事徐缉参议朱宪章江西副使高世彦等诏升辉俸一级赏银四十两纻丝三表里乔二十两一表里大受等各有差

○甲子诏罢耕耤礼遣户部尚书夏邦谟祭先农之神

○总督宣大翁万达以缮治大同镇羌等六堡西北外垣请给银四万一千八百两更移北路弘赐堡参将于得胜堡为分守北东路分辖镇羗拒墙弘赐等八堡移南路应州城参将于助马堡为分守北西路分辖保安拒门等七堡诸堡缺军即于各卫所及弘赐应浑等城量分戍守不必召募下兵部议覆从之

○乙丑祭历代帝王遣宣城伯卫錞行礼尚书闻渊徐阶侍郎殴阳德分献

○先是 上与辅臣计欲于今春

东宫行冠读礼至是因问辅臣严嵩可行与否嵩言典礼嘉重遽行恐未闲熟请命内侍官同臣等先期习演 上从之令今月二十五日演习初次向后五日一演至期嵩因奏臣等钦遵诣临保室敬侍殿下演习诸仪节俱安顺惟拜跪起伏间有未熟初次如此再演必胜矣 上悦

○改南京刑部尚书万镗为南京礼部尚书升礼部右侍郎王崇庆为本部左侍郎改工部右侍郎朱廷立为礼部右侍郎

○丙寅升翰林院编脩康太和为侍讲以九年秩满也

○己巳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郭鋆为南京光禄寺卿福建布政司右参议何鳌为应天府丞

○庚午清明节遣定国公徐延德长宁伯周大经分祭 八陵都督佥事沉至祭 景皇帝周大经祭 孝洁皇后沉至祭

哀冲太子中官祭 恭让章皇后各陵坟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赵尔巽
  卷二十四 五朝大事总论·计六奇
  卷五 哀帝·王夫之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八·张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佚名
  卷之六·佚名
  提要·司马光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纪昀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九·佚名
  世家卷第七 高丽史七·郑麟趾
  卷二·欧阳昱
  佛图澄传·房玄龄
  高阳王元雍传·李延寿
  卷二十三上·徐一夔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结·唐圭璋

      结字次山,号渔社,南阳人。乾道二年(1166),监进奏院。六年州(1170),知常州。七年(1171),提举浙西常平。淳熙九年(1182)知秀州。绍熙二年(1191),四川总领。   浣溪沙   花圃萦回曲径通。   小亭风卷绣帘重。   秋千闲倚

  • 卷十三·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十三明 梅鼎祚 编横吹曲辞【二梁 陈】梁鼓角横吹曲【古今乐录曰梁鼓角横吹曲有企喻琅琊王钜鹿公主紫骝马黄淡思地驱乐雀劳利慕容垂陇头流水等歌三十六曲二十五曲有歌有声十一曲有歌是时乐府胡

  • 卷八十四·志第五十一·柯劭忞

      ○礼四   △宗庙上   宗庙祭享之礼,割牲、奠马潼,以巫祝致辞,盖蒙古旧俗也。世祖中统元年秋七月丁丑,神位于中书省,用登砍乐,遣必阇赤致祭焉。必阇赤,译言典书记者。十二月,初命制太庙祭器,法服。二年九月庚申朔,徙中

  • 内篇 覈才第三十一·刘知几

      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晋令》云:"国史之任,委之著作,每著作郎初至,必撰名臣传一人。"斯盖察其所由,苟非其才,则不可叨居史任。   历观古之作者,若蔡邕、刘峻、徐陵、刘炫之徒,各自谓长于著书,达于史体,然观侏儒一节,而他

  •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二·苏天爵

    丞相淮安忠武王(王伯颜) 丞相河南武定王(阿朮) 丞相楚国武定公(阿里海涯) ○丞相淮安忠武王(王伯颜) 丞相淮安忠武王 卷二之一 王名伯颜,八邻氏,其父从宗王居西域。至元初,王奉使于朝,遂拜中书左丞相。七年,改同知枢密院事。十一年

  • 春秋别典卷七·薛虞畿

    鲁襄公【二十五年起】齐崔杼弑庄公也有陈不占者闻君难将赴之比去餐则失匙上车失辙御者曰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遂往闻战鬭之声恐骇而死人曰不占可谓仁者之勇也【二十五年】齐人弑君鲁襄公援戈而起曰孰

  • ●卷十·邵廷采

    ○黄斌卿黄斌卿,字明辅,福建莆田人。其先以御倭功,世千户。父奢,死崇明之难,又晋世袭。崇祯末,为舟山参将。福王时,升九江总兵,改广西征蛮将军,未赴。唐王即位,擢水陆官义兵马招讨总兵官,封肃鲁伯,太子太师,赐尚方剑。治兵舟山,王御

  • 卷一百六十二·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三月己亥朔 命秦王志堩靖江王佐敬冠 上御奉天殿试礼部选中举人洪英等三百四十九人及前科未廷举人刘进等二人制策曰朕为帝王之治本之于道德而见之于事功德为政治之本事功著敬治之效是故民俗之厚在于教化吏

  • 卷之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七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梁襄传·脱脱

    梁襄,字公赞,是绛州人。梁襄自幼是孤儿,由叔父梁宁收养。梁襄生性颖悟,每天记言论一千多字。大定三年(1163),考中进士,分配到耀州任同官主簿。三次被迁..州任淳化令,有优秀的政绩。考察认为他勤政廉洁被提升为庆阳府推官,又被

  • 卷十二·郭良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諡纪汇编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十二明 郭良翰 撰尊谥九郡王下顺简晋府西河王锺鑅【成化】代府广灵王成鍁【嘉靖】顺靖楚府景陵王孟炤【正统】韩府襄陵王融焚【万历】顺僖晋府永和王锺铗

  • 滕文公下篇·王夫之

    一“不智之罪小,不勇之罪大”,此等语句,才有偏激处,便早紊乱。夫所谓不勇者,自智者言之也。若既已不智矣,更何处得勇来?倘使其无知妄作,晨更夕改,胡乱撞去,其流害于天下,更不可言。故罪莫大于不智,而不勇者犹可矜。虽日

  • 谷山崇禅师·惠洪

    禅师名行崇。不知何许人也。初住福州报恩寺。后住潭州谷山寺。嗣保福展禅师。雪峰之的孙也。崇谓门弟子曰。吾虽不在。未尝不为诸兄弟。若委悉报恩尝为人处。许汝出意想知解。五阴身田。若委不得。犹待报恩。开两片皮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五五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利弗妒路国。尊者阿难及尊者迦摩亦在波罗利弗妒路鸡林精舍。时。尊者迦摩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语尊者阿难。奇哉。尊者阿难。有眼有色.有耳

  • 卷第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一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世品第三之四如是已说有情世间。器世间今当说。颂曰。安立器世间  风轮最居下其量广无数  厚十六洛叉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下八洛叉水  余凝结成

  • 四气摄生图·佚名

    本书作者采掇方书,搜罗秘诀、四季避忌,一年修行,而成此书。是一部四季摄生的专著。书中运用阴阳五行及天人相应的观点,按照四时与五脏的关系,较详细地论述了四时季节的变化与脏腑、五官、五味、饮食、睡眠、情志之间

  • 增支部经典·佚名

    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增一阿含经》。按法数渐增顺序编为十一集(相当于《增一阿含经》的“法”)、一百七十一品,共收经二千一百九十八部(一说“二千三百零八部”或“二千二百零三部)。与《增一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