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
(丙寅)十二年大明正德元年
春正月
1月1日
○辛卯朔,傳曰:「柳子光、蔡壽之罪,與他人異,其復職。」
○傳曰:「群聚出入宗宰家者,各部員,每於朔望,依非議時事例,書啓。」
○下御製絶句三首曰:
三陽開泰瑞光華,宴進誠心元日多。滿殿紅粧嬌自艶,昇平絲竹屬恩加。雲暖風和萬物融,春光新繞管絃中。福來災殄年年事,更獻千秋壽不窮。佳辰喜事對眸新,花柳芳心暗引春。莫問慈齡長短運,臣曾期表與天眞。
令政院和進。
○傳曰:「一應內屬人父母同生,其蠲除結綵等雜役。」
○傳曰:「調隼坊軍人一萬名內,每一日五千名,各隊將,率領待令。」
1月2日
○壬辰,下御書曰:「金仁決杖五十,餘杖及徒三年贖。不答傳敎,而揣計內事。金璽決杖四十,餘杖贖,揣計內事。崔恭決笞四十。任在掌察,而不卽請罪,當下問,不詳啓。文致、薛忠、朴恕,違令退在罪,各決笞二十。」
○傳旨戶曹曰:「米一百碩,輸送大妃殿本宮。」
○傳曰:「五部內,三十餘間家舍,五十區抄啓。」
○傳曰:「國用雜物,不如法造作,或不及進排者,幷治罪。」
○命入緜布、正布,各二百匹。
○傳曰:「運平樂等,憚於入內,試才時,佯爲不能者重刑,父母兄弟杖一百,全家徙邊。」
○傳曰:「渾平敎豐頭舞,使如楚腰輕之舞。」
○行曲宴于慶會樓,樓北邊設綵棚,分左右,以承旨及宰相,監督其事,急於星火,不日畢成。一觀卽撤,未十日,又搆如是者,不可勝計。
○傳曰:「每旬揀選豐頭舞五人以啓。」王善豐頭舞,每於宮中,自着假面,戲舞以娛,嬖姬又善男巫之戲。率諸寵姬及興淸等,設野祭于隙地,自爲死者之語,窮極其狀,諸嬖幸合手觀聽。王作死者泣狀,諸興淸亦哭,遂悲感痛哭而罷。
○傳曰:「宗宰家群聚出入人,令各部官,依非議時事例,每朔望書啓。」
1月3日
○癸巳,傳曰:「米一百碩,輸送大妃殿本宮。」
○傳曰:「其差聚紅院、蕾英院典備各八員,聯芳院、會絲閣典備各四員,竝給祿。且公孝連、黃小老,不計散官,准七品除授。」
○傳曰:「濟州多産良馬,且人多鬒髮,以曾經守令人,差採紅駿使。採未嫁女及良家女,運平官婢中鬒髮姿色人,土産良馬,飛禽走獸,海菜等物,幷摘奸。分配罪人。」
○傳曰:「聚紅院五品天科三十一人,六品天科十六人,地科三十六人,今春等衣纏正布四百十六匹,緜紬四十七匹,白紵布四十一匹,白緜布十八匹進排。」
1月4日
○甲午,傳曰:「前日抄啓罪人等,分配于濟州、巨濟、珍島等地,勿令混處,隔一息圍籬安置。且禁雜人,所率奴子年歲容貌,刻牌以給,出入考之。且分遣嘉善以上解事奉公人,爲鎭幽謹理使,常留撿察。」
○傳曰:「尹逅、尹遇陞堂上,李世薈陞四品,司鑰崔壽如山改名壽,軍職六品除授,邊成敍用。」
○傳曰:「凡祭祀,只一日齋戒,已有其令。大抵祭祀,在誠不在文,豈必齋戒而後,致其誠乎?如宗廟、社稷、文昭殿,可以齋戒,至於文廟、先農祭及外陵,則不必齋也。其問政院。」且命召政丞。禮官議啓。承政院啓:「大抵祭祀,以誠爲主,不在齋戒,上敎允當。」領議政柳洵、左議政朴崇質、禮曹判書金勘、參議閔祥安議啓:「祀有大中小,下敎數祀,皆非上祀,不必齋戒。」從之。
○傳曰:「其授龍廐馬醫朱致亨正五品,鄭敦正六品,梁石乙石正七品。」
○傳曰:「聯芳院運平千江月等三十三人,贖杖八十。」
○傳曰:「天科興淸嫡母金氏,不給興淸資粧,其贖杖七十,又杖其婢三十。」
○行典宴于景福宮,興淸樂五百餘人,着迓祥服,舞鶴呈戲,日晏乃罷。
1月5日
○乙未,受朝參。
○傳曰:「前日承旨所採紅,今日只領五十人,到聚紅院。」
○傳曰:「首飾人不依數領來,漢城府員拿來,政院鞫之。」
○傳曰:「分配巨濟等地罪人,謹理使勿接待。或發怨言,或出圍內者啓聞,違者論罪。」
○傳曰:「未嫁女加抄啓。」
○傳曰:「昨命造興淸首飾,而今未畢造,拿致監造官鞫之。」
○禁夜行人。雖初昏,不得相過里閭。
1月6日
○丙申,傳曰:「熨斗柄,以松木麤造,工人及監造官囚鞫。」
○傳曰:「今後一應進上遲晩人,竝囚鞫。」
○傳曰:「長興庫奴車者乙未,結綵雜役蠲除。」
○傳曰:「豆毛浦浮橋船守直人,依漢江浮橋例,令內需司檢察。」
○傳曰:「奉朝賀餘遞兒,正七品二員,從七品、從八品、從九品,各一員,敦寧府僉正、判官、主簿、直長、奉事、參奉,各一員,成均館司藝、直講,各一員,典籍六員,承文院校理、校檢,各一員,通禮院相禮一員,引儀二員,奉常寺僉正一員,司饔院直長、奉事、參奉,各一員,內醫院判官、直長、奉事、副奉事,各一員,都摠府經歷、都事,各二員,部將十員,惠民署參奉二員,觀象監判官、主簿、直長、奉事、副奉事、參奉,各一員,典醫監副正、直長、奉事,各一員,副奉事、參奉,各二員,司譯院判官、直長,各一員,革除。典設司守掌苑署掌苑、司圃署司圃、司畜署司畜、造紙署司紙革除、加置無祿官,各一員、忠翊府革都事,降爲司,置無祿官二員,昭格署東部、北部、八道都事竝革,軍器寺僉正、判官、主簿,各一員,直長、奉事,各二員,司僕寺僉正、判官、主簿、直長、副直長,各一員,奉事二員,副奉事三員,參奉四員,內資寺、內贍寺、禮賓寺、軍資監、繕工監、濟用監、聯芳院等司副正以下主簿以上一員,竝以軍職兼,軍器寺判官、主簿,各一員,皆以文臣差之。」
○傳曰:「白紵布一千匹,速備待命。」
○傳曰:「十品金二頁兩,花銀一千兩價,以司瞻寺綿布二萬三千匹題給。」
○慶尙左右道、全羅道、忠公道兵馬節度使,以同知中樞府事兼,水軍節度使,以僉知中樞府事兼,平安道、咸鏡道虞候、評事,竝以軍職兼。
○傳曰:「調隼坊軍人一百名於龍廐,相遞定送。」
○傳曰:「金璽杖三十,餘杖七十贖。」
○王親審退城基址。
○傳曰:「洪昭容同生等,投匿名書可疑,其鞫之。」昭容,卽完原君
猜你喜欢 志第六 地形二中·魏收 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四·赵尔巽 外篇 杂说下第九·刘知几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二·王祎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一·佚名 卷七十三下下·郝经 金佗续编卷二十一·岳珂 卷五十七·鄂尔泰 卷七十五·班固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原文)·范晔 世祖沈皇后传·姚思廉 苟金龙妻刘氏传·魏收 卷五·长孙无忌 卷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