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汤化龙与刘崇佑

凡一政党所以能由艰难缔造以至于发展滋大者,全赖有少数中坚同心一德,致力党务,绝无丝毫权利私见搀杂其间。而其最大关键,尤在有共同目的为之维系。其结合也以此,其奋斗也以此,即其辩论争持不亦外乎此,故能团结无间,永久持续。若自号为中坚者本无一定目的,徒欲藉团体为攘权夺利之手段,则必至始合终离,甚或毁纪叛道,贻人笑柄,此则治民国政党史者,所宜深切注意者也。

汤济武(化龙)先生领袖进步党,在政治上奋斗历十余年,虽所蕲求之宪政迄未实现,终于赍志而殁。然洪宪、复辟两役,统率全党,声罪致讨,保全共和,功在邦国,其在议会与国民党对峙,旗鼓相当,亦颇能树立两大政党风范,此虽由先生主持有方,而中坚诸人之相与戮力,实为成就之一大原因。盖先生组党之基础,早确立于清末之咨议局联合会,时各省咨议局正副议长均集京师,先生以湖北咨议局议长出席该会,与山西议长梁伯强(善济)、四川议长蒲伯英(殿俊)、直隶议长孙伯兰(洪伊)、福建副议长刘嵩生(崇佑)诸先生,均以促进宪政为职志,结契甚深。入民国后,组共和建设讨论会,组民主党,进而与共和党合并为进步党,咸奉先生为魁,而诸人则皆其中坚也。

先生于诸人中与刘嵩生先生尤莫逆,不特为政治之友,而且属道义之交。刘思想极缜蜜,终日乃心党务,尝谓吾人既置身政党,宜念兹在兹,释兹在兹,集中精力,以赴事机,庶能有所成就。否则,不但负党而且负己。居恒寡出而喜人就谈,酒馔常供,故每夕同人多集其家,谈国际形势,谈国内政局,谈本党计划,辄至夜分始散。然性切直,同人行为有不检者,恒面纠不少贷,于汤先生责备尤严。先生好作方城游,每避不使知,一夕方入局,适刘有电话来,先生恐招其往也,令仆人诡以外出对,刘知之。翌日先生往访,拒不见,又往,又不见,终至再三谢过乃已。先生尝对人言,嵩生真吾畏友,使吾对党事不敢稍懈者,嵩生功也,其相契如此。每党中有大事,先生非就商之不能决,而刘每一主张,必持之甚坚,众当时虽苦其颛,事后则多服其远见。

刘在党中发言必争先,权利辄退后,进步党两度参加政权,众咸推其出山,均被拒。第一次汤先生任教育部长、次长为梁善济先生,第二次汤先生任内务部长、次长为蒲伯英先生,皆刘所推举,党中翕服无异言,以其无私也。领袖及中坚间能互信、互谅、互让若此,宜乎一时党务蒸蒸日上。惟孙伯兰先生为北方人,遇事主大刀阔斧,不以同人之细针密缕为然,乃宣告脱离,而自组“韬园”,即世所称“小孙派”是。然其态度亦极光明磊落,且彼此私交维系如故,此足见前辈之道德风度,非晚近所能及矣。惜其后汤先生于游美归途中被狙身死,嵩生先生以激刺过深,灰心政治,未几伯强、伯英诸先生又相继殂谢。十余年来,所谓进步党中坚分子零落殆尽,而此一政治团体,终不能不随政局剧变而澌灭无形。追怀往事,横睇近局,真不禁感慨系之!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三·赵尔巽
  卷七·张预
  内篇 序传第三十二·刘知几
  ●卷十八·徐梦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七·李心传
  卷二十三·连横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一·王祎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九·陈厚耀
  卷二百十四·杨士奇
  卷一百八十五·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十三·佚名
  五二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四至闰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七·佚名
  河间王杨弘传(附杨庆传)·魏徵
  邹智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十五名家十二人蔡太常珪【四十六首】珪字正甫大丞相松年之子七歳赋菊诗语意惊人日授数千言天德三年进士擢第后不赴选调求未见书读之其辨博为天下第一歴澄州军事判官三河簿正隆三年

  • 第二十一回 讯凶犯直言对簿 延律师辩讼盈庭·蔡东藩

      却说沪宁车站的西崽,审视捕房人犯,指出凶手面目。那人不禁大骇,把头垂下,只口中还是抵赖,自言:“姓武名士英,籍隶山西,曾在云南充当七十四标二营管带。现因军伍被裁,来沪一游,因与应桂馨素来认识,特地探望,并没有暗杀等情。

  • 卷之三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二·夏仁虎

    ◎语言北京音无入声,凡入声之字皆转入平、上、去三音,此人所习知也。然有一音而变数字者,如六、禄、陆、绿,均为入声,南人读之一音也。京音则数目之“六”读如“溜”,姓氏之“陆”、爵禄之“禄”均读如“路”,颜色之“绿”读

  •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一·佚名

    列传一(诸王)二(诸王)三(诸王)四(诸王)五(诸王)六七一穆尔哈尔(子务达海、汉岱)舒尔哈齐(子济尔哈朗、费扬武、济尔哈朗子济度、费扬武子尚善、傅喇塔、诸孙屯齐、洛托)穆尔哈尔(子务达海、汉岱)诚毅壮勇贝勒穆尔哈齐,显祖第二子。骁勇

  • 六六 最初的印象·周作人

    一个人初到外国的地方,最是觉得有兴趣的,是那里人民的特殊的生活习惯,其有一般习得的文化生活,虽然其时也颇觉得新奇,不过总是还在其次了。我们往日本去留学,便因为它维新成功,速成的学会了西方文明的缘故,可是我们去的人看法

  • 职官二○·徐松

    宗正寺【宋会要】宗正寺,掌奉宗庙诸陵荐享,司宗室之籍。丞、簿以上通签寺事。又有太庙、后庙宫闱令各一人,以内侍充。后改入内内侍充。 《两朝国史志》:宗正寺判寺事二人,以宗姓两制以上充,阙则以宗姓朝官以上知丞事。掌奉

  • 读书录卷四·薛瑄

    自一身言之耳有耳之理目有目之理口鼻有口鼻之理手足有手足之理以身之所接而言父子有父子之理君臣有君臣之理夫妇长幼朋友有夫妇长幼朋友之理以至万物有万物之理凡此众理莫不穷而通之所谓穷理也既知其理于一身之理必有

  • 卷五·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广听録卷五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多士继洛诰之后先营洛而后迁殷也古事如是经文亦如是也蔡氏又谓先迁殷而后营洛此何所据耶多士文云予惟时其迁居西尔尔小子乃兴从尔迁何解耶无逸叙殷贤王于高宗之后次及祖

  • 卷十四·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十四宋 聂崇义 撰鸡彞       鸡彞舟鸟彞       斝彞黄彞       虎彞蜼彞       画布巾龙勺       圭瓉瓉槃       璋瓉献尊【阮氏义】    

  • (八)·钱穆

    《近思录》卷八治国平天下之道,凡二十五条。明道言:“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今按:中国人言政治,每分三代与秦汉以下。此条言先王,即指三代,后世即指秦汉以下。夏商之世,皆较汉唐为长,周祚尤久。何以制

  • 辨虛妄分別·欧阳竟无

    虛妄分別,凡諸經論,如《楞伽》、《瑜伽》、《顯揚》、《中邊》,皆詮依他性。而以之詮一切法相,則《辯中邊論》與《辨法法性論》獨舉。藏傳彌勒五論,與奘師彌勒五論,書不相同,是大問題,訖未解決。對于此事,安能遽爾率然?然譯者既

  • 禅林宝训卷第三·净善

    东吴沙门净善重集雪堂行和尚住荐福。一日问暂到僧。甚处来。僧云。福州来。雪堂云。沿路见好长老么。僧云。近过信州。博山住持本和尚。虽不曾拜识好长老也。雪堂曰。安得知其为好。僧云。入寺路径开辟廊庑修整。殿堂

  • 卷第十六(第三诵之三)·佚名

    十诵律卷第十六(第三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八佛在王舍城。尔时瓶沙王。有三种池水。第一池中王及夫人洗。第二池中王子大臣洗。第三池中余人民洗。是王得道深心信佛。问诸大臣。上人洗不。答言

  • 卷第十八·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八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大历五年。大广智三藏不空示疾。诫门人曰。普贤行愿出无边法门。汝等勤而行之。宜观菩提心本尊大印直诠阿字。了法无生证大觉身。又命弟子赵迁执笔授所撰涅盘

  • 卷第七十八·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八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宝安二隐谧禅师古渝昌州金氏子。初游讲肆。後见磬山修。言下起疑。决志参询。依云门信

  • 萧琛诗集·萧琛

    萧琛诗四首,和元帝诗,别萧咨议前夜以醉乖例今昼由酲敬应教诗,饯谢文学诗,咏鞞应诏。

  • 大事记讲义·吕中

    史论著作。南宋吕中撰。23卷。吕中曾受业于陈傅良、叶适,以其师学说观点,对北宋朝章国典、君臣言行加以阐述和评议,成此讲论稿本。是书第一卷载治体、制度、国势论3篇,卷二至二十三以北宋九朝事迹,分类叙编,间加论断。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