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品 难陀品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一比丘在世尊之近处,结跏趺坐,保持直身,继续忍耐前世业果所生剧烈苦痛,正念正智,无恼而坐。世尊见彼比丘在己之近处结跏趺坐……乃至……继续忍耐疼痛,正念正智,无恼而坐。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舍弃诸业之比丘,振落前世诸尘垢,竖立我无所见心,无有与人俱语要。”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之叔母子尊者难陀,如是告诸比丘言:“汝等法友!我不喜梵行,不能保梵行,我欲舍戒还俗。”时一比丘,诣世尊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隅。坐于一隅之彼比丘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世尊之叔母子尊者难陀,如是告诸比丘言:‘汝等法友!我不喜梵行……乃至……我将还俗。’”世尊令一比丘曰:“比丘!汝以我语招比丘难陀云:‘法友难陀!师招汝。’”“唯然,大德!”彼比丘应诺世尊,往尊者难陀处,如是言:“法友难陀!师招汝。”“唯然,法友!”尊者难陀应诺彼比丘,诣世尊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隅。世尊向坐于一隅之尊者难陀如是言:“难陀!我闻汝言诸比丘:‘汝等法友!我不喜梵行……乃至……我欲舍戒还俗。’为真实耶?”难陀答言:“然,大德!”世尊曰:“难陀!何故汝谓‘不喜梵行,不能保梵行,欲舍戒还俗’?”答曰:“大德!我出家时,见释迦族姓美女梳半发,如是言我曰:‘王子!速归来。’大德!我思彼女,不喜梵行,不能保梵行……欲还俗。”世尊捉尊者难陀之腕,犹如力士之伸曲腕、曲伸腕,迅速消失于祇陀林出现于三十三天。尔时,五百鸠足天女奉侍释提桓因而来。世尊如是招难陀言:“难陀!汝未见此等五百鸠足天女耶?”答曰:“唯然!大德!”世尊曰:“难陀!汝如何思之?释迦族姓美女与此等五百鸠足天女,何者较美丽可爱?”答曰:“大德!释迦族姓美女恰如手足被烧,耳鼻被割之牝猿,大德!释迦族姓美女比此等五百天女不及四分之一,亦不值四分一之半,实不可较量。此等五百天女实较美丽可爱。”世尊曰:“难陀!可喜,难陀!可喜。为得此等五百鸠足天女,我将为汝保证。”难陀曰:“大德世尊!若为我保证将得此五百天女,大德世尊!我将乐梵行。”世尊捉尊者难陀之腕恰如……乃至……速由三十三天消失,出现于祇陀林。比丘众闻此言曰:“世尊之叔母子尊者难陀为天女故而行梵行,为得此等五百鸠足天女,世尊为彼保证。”尊者难陀之友比丘等呼尊者难陀为佣人、为小商人,如是言之:“尊者难陀非谓佣人耶?尊者难陀非谓小商人耶?尊者难陀为天女故非谓行梵行耶?为得五百鸠足天女,世尊非为彼保证耶?”尊者难陀烦恼愤嫌友等之谓为佣人,又谓为小商人之语,独自远离而不放逸,转心精勤自信,不久善男子善出家而为无家之身,穷极无上梵行之目的,于现法住自证知、实现逮达。即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尊者难陀成为阿罗汉之一人。天女等于夜更时,更美丽照耀全祇陀林,诣近世尊,礼敬世尊,立于一隅。立于一隅之彼天女等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世尊之叔母子尊者难陀诸漏灭尽,于现法心解脱、慧解脱,自证知逮达实现而住。”世尊亦如是以生智谓:“难陀灭尽诸漏而无漏……逮达实现而住。”尊者难陀于彼夜更后,诣世尊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隅。坐于一隅之尊者难陀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为得五百鸠足天女,世尊为我保证。然大德!我向世尊欲解彼约。”世尊曰:“难陀!以我心已知汝心,‘难陀灭尽诸漏而……逮达实现而住。’天人等亦告我云:‘大德!世尊之叔母子尊者难陀诸漏灭尽而……逮达实现而住。’难陀!汝无执着,心解脱诸漏,然我将解约。”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越泥土之沼,破诸欲之荆,达愚痴之灭,无栗苦乐事,如是出家者,彼成真比丘。”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以野输阇为上首与五百比丘等欲礼拜世尊来至舍卫城。如是诸来比丘与住园比丘等互相问讯,设坐卧具,整诸钵衣,立大音声。世尊告阿难曰:“阿难!犹如渔师以大音声争鱼时。究竟为何者?”答曰:“大德!以野输阇为上首与五百比丘等欲礼拜世尊来至舍卫城。彼诸来比丘等……乃至整钵衣,立大音声。”世尊曰:“阿难!然以我语,言彼比丘等曰:‘师招尊者等。’”“唯然,大德!”尊者阿难应诺世尊,诣言彼比丘等曰:“师招尊者等。”“唯然,法友!”彼比丘等应诺尊者阿难而诣见世尊,敬礼世尊,坐于一隅。世尊向坐于一隅之比丘等言曰:“诸比丘!汝等何故立大音声,犹如渔师之争鱼?”如此言已,尊者野输阇如是白世尊言:“大德!此五百比丘等欲礼拜世尊来至舍卫城。此诸来比丘等……乃至……整衣钵,立此大音声。”世尊曰:“汝等比丘!我斥汝等,汝等当速去,汝等勿傍我住。”“唯然,大德!”彼比丘等应诺世尊,从座起礼敬而行右绕之礼,整坐具,携钵衣为往跋阇国游行而出发。次第游行至跋阇国婆求末河,于河畔设置草屋入雨安居。住雨安居时,尊者野输阇如是告比丘等言:“汝等法友!世尊望我等之利益,以我等之图利益,同情我等,仁慈追放我等。如何汝等法友!我等应如世尊之欢喜,营造我等之住居。”“唯然,法友!”彼比丘等应诺尊者。彼比丘等住不放逸而精勤专心,在雨安居之间,皆悉逮得三明。时,世尊随意住舍卫城后,向毗舍离游行而出发,次第游行来至毗舍离。世尊住毗舍离大林重阁讲堂。世尊以己心忖度思惟而言尊者阿难曰:“阿难!依我所见,彼方向存光明。阿难!我感彼方光明。彼方是婆求末河畔比丘等居住之处。我不厌思欲赴彼处。阿难!汝遣使向婆求末河畔比丘等前作如是云:‘师招尊者。师欲见尊者等。’”“唯然,大德!”尊者阿难应诺世尊,至一比丘作如是言:“法友!汝往婆求末河畔比丘等前作如是云:‘师招尊者等。师欲见尊者。’”“唯然,法友!”彼比丘应诺尊者阿难,犹如力士伸曲腕,曲伸腕,由大林重阁讲堂消失,而出现于婆求末河畔比丘等前。彼比丘告婆求末河畔比丘等言:“师招尊者等,师欲见尊者等。”“唯然,法友!”彼比丘等应诺彼比丘而整坐具,携钵衣,犹如……速由婆求末河畔消失,而出现于大林重阁讲堂世尊面前。彼时,世尊坐入不动三昧。彼比丘等思惟:“世尊今在何方而住耶?”彼比丘等又复思惟:“世尊今入不动三昧。”彼等亦坐入不动三昧。尊者阿难于更初分已过之时,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向世尊合掌作如是言:“大德!今夜更初分已过,诸来之比丘等久坐。大德!请世尊与诸来比丘等共言说!”虽如此云,而世尊默然。尊者阿难再于夜更中分已过时,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向世尊合掌,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今夜更中分已过。诸来比丘等久坐。大德!请世尊与诸来比丘等互共言说。”世尊再次默然。三度尊者阿难于夜更后分已过,夜明日升之时,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向世尊合掌,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今夜更后分已过,夜明日升。诸来比丘等久坐。大德!请与诸来比丘等互共言说。”时,世尊即从三昧起如是言尊者阿难曰:“阿难!汝若有所知,当无所答。阿难!我今与五百比丘等俱坐入不动三昧。”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克服欲之荆,亦克服恶口,杀生与束缚,均亦被克服,斯人于苦乐,如山不动摇。如是出家者,此为真比丘!”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于近世尊结跏趺坐,端身正念。世尊见尊者舍利弗于近己而结跏趺坐,端身正念。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犹如磐石山,竖立不动摇,比丘断愚痴,似山无动摇。”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大目犍连于近世尊结跏趺坐,善竖立向身内念。世尊见尊者大目犍连近己……善竖立向身内念。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善竖立向身念,善自制六触处。常入定之比丘,将知己之涅槃。”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尔时,尊者毕陵迦婆蹉以贱人呼比丘等。时,诸比丘诣往世尊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隅。坐于一隅之比丘等,如是白世尊言:“大德!尊者毕陵迦婆蹉以贱人呼比丘等。”世尊告一比丘:“比丘!汝以我语呼毕陵迦婆蹉云:‘法友毕陵迦婆蹉!师呼汝。’”“唯然,世尊!”彼比丘应诺世尊,往尊者毕陵迦婆蹉处,向彼如是言:“法友!师呼汝。”“唯然,法友!”尊者毕陵迦婆蹉应诺彼比丘,即诣佛所,敬礼世尊,坐于一隅。世尊向坐于一隅之尊者毕陵迦婆蹉言:“婆蹉!闻汝以贱人呼比丘等,为真实耶?”答:“唯然,大德!”世尊思惟毕陵迦婆蹉之前生,如是向比丘等言:“汝等比丘!对比丘婆蹉勿愤。汝等比丘!婆蹉无有瞋恚汝等,呼比丘等为贱人。汝等比丘!比丘婆蹉五百生续生于婆罗门家。此贱人之语为彼长久所惯用,是故婆蹉以贱人呼比丘等。”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无谄无慢贪尽,无我所见无欲,舍忿镇心之人,彼可为婆罗门,惟彼可为比丘,惟彼可为沙门。”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尔时,尊者大迦叶住毕钵罗窟,结跏趺坐入一三昧七日间。尊者大迦叶经七日后,即从定起。尊者大迦叶从定起而自思惟:“我将往王舍城托钵。”时,五百诸天众使尊者大迦叶易得食。尊者大迦叶斥彼五百诸天众,晨早着内衣携钵衣,入王舍城托钵。彼时,释提桓因欲施尊者大迦叶食,化作织工人。阿修罗女善生化作纺织人。尊者大迦叶于王舍城次第乞食,近于释提桓因之住居。释提桓因见尊者大迦叶由远而来,由家出迎,亲手取钵入家,馈取食物,满钵与尊者大迦叶。此施食中:有种种羹、种种副菜、种种羹味副菜食等。尊者大迦叶自思惟:“有如此神力,此者为何人?”尊者大迦叶又复思惟:“此为释提桓因。”如此知之,尊者大迦叶言释提桓因曰:“拘翼[帝释]!此汝所为,勿再为此。”释提桓因曰:“大德,迦叶!我等亦须[积]功德,我等亦应作福。”释提桓因礼敬尊者大迦叶,右绕为礼而飞上空中,于空中三度唱如是优陀那:

“实施,向迦叶善行最上施。实施……善行……。”

世尊以清净超人天耳,闻释提桓因飞上空中唱优陀那:“实施……善行……。实施……善行……。”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比丘依托钵而生,自养不畜养他人,寂静常住于正念,诸天尚更羡此人。”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托钵食后归来,于迦里梨树[傍]圆形尖顶屋堂,聚集众多比丘等引起如是之话题:“汝等法友!比丘托钵,出行乞食,往来屡屡眼见快色,屡屡耳闻快声,屡屡鼻嗅快香,屡屡舌味快味,屡屡身触快触处。汝等法友!出行托钵,比丘受人尊重,恭敬供养,而行托钵。汝等法友!我等亦欲成托钵者。屡屡眼见快色,屡屡耳闻快声,屡屡鼻嗅快香,屡屡舌味快味,屡屡身触快触处。我等亦受人尊重,恭敬供养,而行托钵。”尔时,彼比丘等所起话题未终了。世尊于日暮从独坐而起,至迦里梨树傍之圆形尖顶屋堂,坐所设之座。就座已,世尊如是言比丘等曰:“汝等比丘!汝等所起如何话题未终了。”答曰:“大德!由托钵食后归来,于迦里梨树[傍]圆形尖顶屋堂集坐,我等所起如是话题:‘出行托钵……乃至……而行托钵。’大德!我等所起话题未终了。[然]尔时,世尊进来。”世尊曰:“汝等比丘!如此谈话,汝等善男子由信心出家而为无家者为不适当。汝等比丘!汝等聚集应为二事,即为法谈与圣者之沉默。”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比丘由托钵而生,自养不畜养他人,诸天尚更羡此人。若彼不恃声赞辞。”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国祇陀林给孤独园。时,托钵食后……[参照前经]……众多比丘等引起如是话题:“汝等法友!谁知技艺?谁学技艺?何人为技艺中第一者?”于此处某者如是云:“御象术为技艺中第一者。”某者如是云:“御马术为技艺中第一者。”某者如是云:“御车术为技艺中第一者。”某者如是云:“印契术为技艺中第一者。”某者如是云:“算术为技艺中第一者。”某者如是云:“数术为技艺中第一者。”某者如是云:“书术为技艺中第一者。”某者如是云:“诗术为技艺中第一者。”某者如是云:“顺世术为技艺中第一者。”某者如是云:“田相术为技艺中第一者。”尔时,于彼比丘等所起话题未终了。世尊于日暮……乃至……[参照三之八]如是言比丘等曰:“汝等比丘…………未终了。”答曰:“大德!食后……乃至……[如前经]引起如是话题:‘汝等法友!谁知技艺?……为技艺中第一者?’某者云:‘御象术为技艺中第一者……乃至田相术为技艺中第一者。’大德!在我等所起此话题未终了。尔时世尊进来。”世尊如是曰:“汝等比丘!……乃至……[参照三之八]为法谈与圣者之沉默。”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不依技艺而生存,轻欲利事制诸根,当于诸事得解脱,为无家者而行脚,无我所见亦无欲,杀恶魔而独行者,如是出家之行者,乃为真正之比丘。”

一〇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初成正觉,住优楼比螺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尔时,世尊结跏趺坐,继续坐享七日间解脱乐。经七日后,世尊从定起而佛眼遍观世间,见诸有情或由贪、瞋、痴所生诸苦所恼,受诸热恼所烧。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此世间为热苦性,为触所累谈己病,盖此为此能思事,终而有与相异事。

 变化世间达生有,而为生有之所累,虽然世间诸有情,而惟喜彼之生有。

 人若喜时是怖畏,若有怖畏是为苦,惟欲舍离此生有,必当惟修此梵行。

 无论沙门婆罗门,如依生有语离脱,我云此等梵行者,皆由生有未脱离。

 无论沙门婆罗门,如依非有语出离,我云此等梵行者,皆由生有未出离。

 此苦皆由本质生,由取灭尽苦无生。

 广见如此诸世间,生类所累由无明,一切世间诸有情,喜生不得解脱者。

 不论成为任何物,随方随处皆生有,此等生有无常苦,成为一切转变法。

 如是依正智,如实见此者,生有渴爱灭,非有渴爱喜。

 诸渴爱之灭,灭贪为涅槃,入涅槃比丘,无取不再生,恶魔被战败,超越诸生有。”

难陀品第三

摄颂曰:

业与难陀、野输阇,舍利弗与拘律陀,毕陵迦、迦叶、托钵,技艺、世间此为十。

猜你喜欢
  金光明经卷第二·佚名
  电贺蒋主席·太虚
  菩提道次第心论卷第一·宗喀巴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三·宗晓
  卷第九十七·佚名
  卷四百八十三·佚名
  天学再征·智旭
  卷第十二·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唐慧琳
  佛学即慧学·太虚
  远离品第十八·佚名
  散种章第一·佚名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佚名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义净译)·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七·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五十五回 放冷箭暗助佳儿 拆密缄连呼怪事·萧晶玉

    却说贼寇巴道见天不怕拔剑挑绳,心内着忙。指手刚然说莫动,绳折灯坠落埃尘。此灯本是高公设,贼人中了计牢龙。巴道顿足说:“不好,这盏灯必然有计在其中。”贼道之言还未尽,只听得惊天大炮似雷鸣。灯球火把如白昼,迎

  • 第一折 家门大意·冯梦龙

    【蝶恋花】[末上]发指豪呼如海沸,舞罢龙泉,洒尽伤心泪。毕竟含冤难尽洗,为他聊出英雄气。千古奇冤飞遇桧,浪演传奇,冤更加千倍。不忍精忠冤到底,更编纪实精忠记。 岳少保赤心迎二圣,秦丞相辣手杀三忠。 慢天公到头狠报应,好皇帝

  • 二集卷十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十五古今体七十八首【庚午二】恭奉皇太后西廵瞻礼五台发轫京师即目得句廵方指西晋行令发春旗洒路前旬雨省耕二月时觐光来岳牧观俗切畴咨治理思臻厚慈宁愿祝厘芳郊供揽结旭景渐舒迟排日成新什

  •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司马迁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陈

  • 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张廷玉

        ◎外国四   ○琉球 吕宋 合猫里 美洛居 沙瑶呐哔啴 鸡笼 婆罗 麻叶瓮 古麻刺朗 冯嘉施兰 文郎马神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洪武初,其国有三王,曰中山,曰山南,曰山

  • ●卷二·劳格

    仁和赵钺 劳格同撰 归安丁宝书参证○碑阴题名◎殿中侍御史兼内供奏(武后中至玄宗末。)崔(见郎官吏外。)○《石刻大唐御史台精舍碑铭》前署中书令崔任殿中侍御史日纂文。(文云:长安初,始自左补阙拜殿中侍御史。) 《旧传》: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佚名

    弘治八年八月辛亥朔宁夏地震有声如雷○癸丑虏入延绥神木堡掠去牧马三百六十余匹命把总指挥刘缙等六人并分守右参将张杰俱下巡按御史逮问○吏科给事中胡易奏往者亲王之国王府官属及军校分为四运先后启行经过府县恣意需

  • 皇王大纪卷二十一·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康王元年自帝太昊开明伦理后圣继作至于康王脩身齐家之法备矣于是集为十篇以垂后世统人伦曰天下之人莫不有家家之大至于王者极矣君臣父子夫妇谓之三纲夫妇父子君臣长幼朋友谓之五典又曰五常父子兄弟

  • 绎史卷一百·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春秋遗事新书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吏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者数百人被服而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馂昼学道而

  • 殷本纪第三·司马迁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说明】殷本来叫做商。商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始祖契大约与夏禹同时,被封于商。到公元前17世纪或前16世纪,商族逐渐强大,商汤发动了灭夏战争,夏亡,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成为我国历史上

  • 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范晔

    孝安帝纪(刘祜)恭宗孝安皇帝名祜,肃宗孙。父清河孝王刘庆,母左姬。帝自从住在父王邸第,多次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盘于床铺上。年十岁,好学《史书》,得到和帝称赞,多次在宫中召见。延平元年(106),刘庆才到封国,邓太后特诏令留刘祜

  • 萧颖达传·李延寿

    萧颖胄的弟弟萧颖达,少年时好勇任气。萧颖胄在齐朝建武末年负责荆州事务,萧颖达也做西中郎外兵参军,都在西府。齐朝末年国家多难,颇不能自安,于是便与哥哥萧颖胄起兵。萧颖达的弟弟萧颖孚从建邺被庐陵人..景智暗中引荐,与他

  • 晋纪十二 中宗元皇帝上建武元年(丁丑、317)·司马光

    晋纪十二 晋元帝建武元年(丁丑,公元317年) [1]春,正月,汉兵东略弘农,太守宋哲奔江东。 [1]春季,正月,汉军向东进攻弘农郡,太守宋哲逃奔江东。 [2]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自长安奔凉州,称愍帝出降前一日,使淑等赍诏赐张,拜大都督、

  •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四王礼考【二十】乘舆车旗卤簿【臣】等谨按王者首出庶物环拱而居备物而动故有仪卫卤簿之制所以彰物采辨等威也古者黄帝作车有虞氏鸾车夏

  • 卷三十四·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三十四褒忠节雍正二年甲辰十月癸未上谕九卿詹事科道等朕惟周礼有司勲之官凡有功者书名太常祭于大烝祭法曰以死勤事则祀之凡以崇德报功风励忠节也太祖高

  • 提要·顾栋高

    【臣】等谨案毛诗类释二十一卷续编三卷国朝顾栋高撰栋高字震沧无锡人康熙庚子举人官内阁中书舎人乾隆辛未荐举经学授国子监司业后特恩加祭酒衔终于家是编成于乾隆壬申序文案语皆称臣葢经进之本凡分二十一类其序中抒所

  • 柳待制文集·柳贯

    元代诗文别集。20卷。柳贯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简称为《待制集》。卷首有危素、苏天爵、余阙所写的3篇序,余阙序写于至正十年(1350)。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近体,卷5—6为

  • 上方大洞真元图书继说终篇·佚名

    本篇记子明向李昉传道之语,并转述逍遥之训。逍遥曰:“雍也共讯兮,太洞真元兮,仙君洪慈兮。”是知逍遥即金逍遥子时雍,《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亦是其弟子所为,其经后序可证。子明当与时雍同时,李昉又与子明同时,皆金人。此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