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佛之教训,富有改善人群生活之作用,而最精粹者当推八正道。佛说之八正道,乃依之观察人生宇宙真相而自由进化于至善之正当道路。如解释之,则有八义:

  一、正见 谓于现实之宇宙人生真相,有正确之见地,肃清违越于现实之唯神论、唯识论、唯物论之一切迷谬,真知灼见,不复被其障蔽摇惑。此非改进教育而有最善之教育不为功,亦为教育所求达之目的也。

  二、正欲(或正思维) 欲非不善,有善、不善亦有非善不善。和合私心之贪嗔痴慢及邪见而起之欲,则谓之不善欲。和合正见及大公无私心(无贪嗔痴慢)而起之欲,则谓之善欲,亦曰正欲。欲为人生宇宙一切事业之发动及推进机,须绝灭其邪恶而导进于正善,不当一味压抑,使之萎缩。但如何谓之“善”?此当解释:有利益于现在未来自身及他身之心身活动,谓之善;反是有害于现在未来自身及他身之心身活动谓之不善;有害于现在自身而有益于未来他身(他身指群众)者,谓之准善;有利益于现在自身而有损于未来他身者,谓之准不善;无何损害利益,或仅损害利益自身而无涉现在未来他身之心身活动者,谓之非善不善。欲望之发动如此,故当辅于正见之观察,善则奋勉而为,不善则灭之不稍犹豫。如善不善未能自觉自决,则当考之现实真相,绳以正见而求解决,不可冒昧从事。

  三、正精进 放逸、懈怠、懒惰,最为人生进化于善之障碍,故必扑灭一切放逸、懈怠、懒惰之习惯。得正见、正欲而择善固执后,当继之以勤勉奋发、勇往直前,譬如侠士与万人敌,大雄大力,不屈不挠。世之以懒散闲逸为清高者,是孔子所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朽木而已。

  四、正业(或正命) 夫身安则道隆,欲得身安,必有正当资生事业之生活方法。此应根据现实之真相,不可戕食其他动物以厚人生,但当用近代科学方法,发明利用一切无生物植物以为厚生之正业,由是而得衣食住及交通卫生之所需,即为此正业之果。

  五、正语 言语文字,为自心他心交通之利器。由此可放储他心(古今人类)一切知见情意于自心,亦可放射自心一切知见情意于他心(今后人类)。然有心者,各有其永续自觉之自由活动,不可强制,不可侵犯;若强制侵犯之,必生反应而还以强制侵犯加于己。故于他人及人群,不可藉语言文字之利器以为侮弄欺罔,当为柔软质直、和悦真实之文语,是之谓正语。人之能和合为社会,基于人与人之信用,而人与人之信用又在于正语;正语失则人群之社会分崩矣。

  六、正行 此谓人与人之人群社会间所有正当行为,亦即人类立身处世之道德、政治、法律。据人各有心不可强制侵犯之原则,及自心他心可以感应交通之原则,人当自治亦当有公平之政治。此“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公平原则)之公平政治,谓之正行。

  七、正念 念者,谓习熟明见而忆念之也。根据正见所知宇宙人生真相而习熟明记之,且于起欲及精进与营业发语动行之间,时时忆念而不忘失,不令流于错误,是谓正念。

  八、正定 定谓心力集中,亦谓心一于境。坚固安定,不流荡于唯神论等邪僻迷谬之见,而能专心于现实之真相,是谓心力集中。于现实真相洞明契应而无复丝毫违越,是谓心一于境。颜回之“三月不违仁”近之,而究竟则唯佛陀矣。

  此中正见、正念、正定,皆为教育。然小学至大学教育,应注重于正见,而正念、正定则当由年长后自修之。如佛之净土法门等,亦修正念、正定之一种法门耳。正业则为经济,正语、正行则为政治。教育、政治、经济,为人生社会之三要素;正欲、正精进则为发动推进此三要素而完成人生之自由、社会之进化者也。世人诚能于此佛说之八正道,了然有契于心,奉以为教育、政治、经济之最高准则,则人群生活未有不日进于善良者。值此争杀不安之时代,敬以此贡献于愿求人类和年幸福者!

  (苇舫记)(见访问日记)


猜你喜欢
   禪是一枝花自序·胡兰成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一·虚舟普度
  法柱栋禅师语录卷下·佚名
  佛教化的世界宗教学术观·太虚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上·佚名
  佛说佛地经·佚名
  天台菩萨戒疏上·明旷
  卷第九十三·佚名
  梅村先生拟寒山诗序·中峰明本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六·玄奘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法成
  第七 质多相应·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一·欧阳竟无
  总目·牧云通门
  卷第三十·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十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四十七 邓肃 分岁 余腊羁人少共欢那堪飞雪集云端四时欲尽三更漏六出翻成两岁寒压破岭梅残艶薄敲残亭竹碎声乾公卿休扫黉堂下留与来朝执玉看 别陈少卿 平生

  • 巻五·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五     明 宋公传 编歌体猗迂抑扬永言谓之歌有高下之节诵之使人兴起若君臣之赓歌五子接舆沧浪之歌见于经传非击壤卿云之比读者不可以不察观所取者尤见古今之不同也西山歌【李存】西山有

  •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四溟集卷三明 谢榛 撰五言律诗武皇巡幸歌神武驱兵日南征气赫然射蛟江水上立马石城边羽檄飞三楚霓旌拂九天功成凯歌夜月色送楼船二齐鲁巡游地苍生见紫微晴云随鷁舫春水照龙衣柳畔千官拥沙边七校围观鱼移

  • 列传第四十四 邓琬 袁鳷 孔觊·沈约

    邓琬,字元琬,豫章南昌人也。高祖混,曾祖玄,并为晋尚书吏部郎。祖潜之,镇南长史。父胤之,世祖征虏长史,吏部郎,彭城王义康大将军长史、豫章太守,光禄勋。琬初为州西曹主簿,南谯王义宣征北行参军,转参军事,又随府转车骑参军,仍转府主

  • 卷六十三·志第三十九·乐三·张廷玉

        ◎乐三   ○乐章二   洪武三年定朝贺乐章。   升殿,奏《飞龙引之曲》。百官行礼,奏《风云会之曲》。丞相致词,奏《庆皇都之曲》。复位,百官行礼,奏《喜升平之曲》。还宫,奏《贺圣朝之曲》。俱见后宴飨

  • 前 言·杨仲良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百五十卷,南宋杨仲良编。杨氏究竟担任过什么官,何处人氏,遍检史籍,仍无所获。据理宗宝祐中担任吉州白鹭书院山长的欧阳守道为本书作的序言,可知此书在宝祐元年谢克家任吉州知州时就已经有了

  • 第七卷 慈善机关·缪荃孙

    吴 县师仁堂 公办 养老 同治年设立,田四二一一亩。保节局 私办 光绪二十一年设立。接婴局 私办 保婴 光绪二十八年设立,银四五○元。妇女救济所 官办 民国四年设立,银五三○元。第一医院 官办 施医 民国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纪昀

    列传唐 【七十五】○唐七十五王敬武【师范】 孟方立 时溥朱宣孙儒高仁厚赵犫【昶珝】 成汭杜洪 锺传刘汉宏 张雄【徐约】王敬武孟方立时溥朱宣孙儒高仁厚赵犫成汭杜洪锺传刘汉宏张雄△王敬武王敬武青州人隶平

  • 刘晏传·欧阳修

    刘晏的字叫士安,曹州南华县人。唐玄宗在泰山封禅,刘晏才八岁,献颂文到皇帝驻处,皇帝对他年幼能文感到惊奇,令宰相张说考查他,张说称:“是国宝。”当即封为太子正字官。大官们纷纷邀请,号称神童,名声轰动一时。天宝中期,多次升官

  • 耶律玦传·脱脱

    耶律玦,字吾展,遥辇鲜质可汗的后代。重熙初,被征召修撰国史,补为符宝郎,累迁为知北院副部署事。入宫见太后,太后回头对左右说:“先帝说玦儿必会成为伟人,果然如此!”除为枢密副使,出京任西南面招讨都监,历任同签南京留守事、南面

  • 卷二百一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一下 朱批岳濬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初十日山东廵抚【臣】岳濬谨 奏为跪诵 朱批敬陈下悃仰祈 慈鉴事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臣】於跪读朱

  • 王端毅奏议巻八·王恕

    明 王恕 撰吏部议左都御史马文升陈言禆益治道奏状文选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礼部咨仪制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礼科抄出都察院左都御史马文升奏云云等因奏奉圣防这本所言多切时弊该衙门便看了来说钦此钦遵移咨送司案呈到

  • 卷四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四十一户部二十六南京户部见今十三司带管浙江清吏司南京左军都督府南京水军左卫并仓南京留守左卫并仓南京龙虎左卫   南京龙骧卫并仓南京龙虎卫并仓南京应天

  • 卷二十三·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二十三   元 王天与 撰旅獒第七         周书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汉孔氏曰西戎逺国贡大犬犬高四尺曰獒○汉孔氏曰太保三公官名召公也林氏曰不言召公作旅獒而言太保者言保傅之职

  • 卷十六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六目録诗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羣黎百姓徧为尔德编修【臣】徐文煜编修【臣】罗源汉民之质矣日用饮食修撰【臣】金 甡编修【臣】徐 玮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

  • 诗说·申培

    周南《关雎》、文王之妃太姒思得淑女以充嫔御之职,而供祭祀宾客之事,故作是诗。首章于六义中为先比而后赋也,以下二章皆赋其事而寓比兴之意。《葛覃》、此亦大姒所自作赋也。《桃夭》、周人美后妃终始妇道之诗,皆比而后赋

  • 希夷梦·汪寄

    清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又名《海国春秋》,四十卷四十回。清汪寄撰。此书现存版本主要有:清嘉庆十四年刊本堂藏板本;光绪四年戊寅翠筠山房刊小本,首《南游两经蜉蝣墓并获希夷梦稿记》,绣像十一幅,前图后赞。本书结构新

  •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佚名

    八卷,隋阇那崛多译。列四千七百二十五佛之名,并载神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