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一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十一

户部二十六

南京户部

见今十三司带管

浙江清吏司

南京左军都督府

南京水军左卫并仓

南京留守左卫并仓

南京龙虎左卫   南京龙骧卫并仓南京龙虎卫并仓

南京应天卫并仓

云南清吏司

南京府军卫并仓

南京府军左卫并东西仓

南京府军右卫并东西仓

南京虎贲左卫并仓

顺天府       常州府

应天府龙江关    石灰关

江东巡检司     瓜埠巡检司

南京兵部大胜关

三山门水关     上方门水关

驯象门水关     上新河钞关

广东清吏司

南京中军都督府

南京刑部      南京羽林左卫

南京济川卫     南京鹰扬卫并仓南京留守中卫并仓

南京广洋卫并仓

太平府       镇江府

保定府       河间府

和州

福建清吏司

南京後军都督府

南京长安等四门仓

南京虎贲右卫并仓

南京水军右卫并仓

南京骁骑右卫并仓

南京龙江右卫    南京留守後卫南京兵部典牧所

安庆府       庐州府

陕西清吏司

南京右军都督府

南京大理寺     南京鸿胪寺

南京翰林院     南京羽林右卫

南京留守右卫    南京横海卫

宁国府       滁州

徐州

湖广清吏司

南京国子监     南京太医院

南京豹韬左卫并仓

南京豹韬卫并东西二仓

南京羽林前卫    南京和阳卫

本部军储仓     南京教坊司

广德州

山西清吏司

南京兴武卫并南北二仓

南京龙江左卫并北仓

南京江阴卫并仓

南京镇南卫

山东陕西都转运盐使司

苏州府

江西清吏司

南京通政使司    南京尚宝司

南京都察院     南京户科等六科

应天府       龙潭税课局

龙江里外河泊所

批验茶引所     南京五城兵马司

都税司       聚宝门宣课司

江东宣课司     太平门税课司

龙江宣课司     龙江税课局

聚宝门朝阳门分司

南京旗手卫并东西二仓

南京江淮卫

南京金吾後卫并东西南三仓

南京金吾前卫    南京金吾左卫

广西清吏司

南京前军都督府

南京内官监     南京司礼监

南京太常寺     南京光禄寺

南京神乐观     南京神帛堂

南京织染局

孝陵神宫监     南京御马监

南京供用库     南京兵仗局

南京酒醋麪局    南京牺牲所

南京甲乙丙丁戊字库

南京承运宝钞广惠广积?罚库

南京渖阳左卫    南京渖阳右卫并仓

南京留守前卫    徽州府

淮安府

河南清吏司

南京礼部      南京钦天监

南京广武卫     南京飞熊卫

南京英武卫

孝陵卫       南京牧马千户所

凤阳府       松江府

山东清吏司

南京兵部      南京太仆寺

南京锦衣卫并乌龙潭仓

南京中军都督府中和桥马草塲

南京金川门马草塲

平凉中护卫     安东中护卫

渖阳中护卫     辽东都司

扬州府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

四川清吏司

南京工部

龙江盐仓检校批验所

南京武德卫     南京神策卫并仓南京金吾右卫

南京天策卫并南北二仓

南京府军後卫并仓

池州府       顺德府

贵州清吏司

南京吏部      大名府

真定府

民科

事例

凡各处造到黄册每年终本部备行後湖管册主事将查过黄册起数造册进缴

凡各处十年一造黄册解部完日本部差官四员会官清查具奏

凡各处军民户籍不明解人前来挨查後湖黄册不许将概府州县全抄止许查本户粮田军民丁产来历明白即便发回亦不许因而带抄别户以泄事机

凡各处起运供应等项数目

浙江布政司

南京各卫仓秋粮米三十万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白熟粳米四千石

南京丙字库夏税串五丝二万两荒丝二万两中白绵三千两

南京承运库农桑绢三千五百九疋五尺九寸三分八厘八丝二忽五微

南京各塲马草一十九万包

常州府

南京各卫仓米四千七百二十七石二斗七升南京光禄寺次等白粳米六千石

南京神乐观糙粳米五百石

南京国子监白熟粳米三千五百石糙粳米二千五百石黄豆一百石

南京牺牲所菉豆六百石

南京内官监白熟细米四十四石

南京公侯驸马伯并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米四万三千石每米一石或随时价折银七钱南京仓小麦一万石每石或折银四钱

南京山川坛籍田祠祭署小麦一百六十石南京库麻布二千七十七疋二丈五尺六寸五分一厘一毫

南京内府供用库细稻草一万五千包

南京定塲马草一十三万包

南京酒醋麪局细稻草一万五千包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五百斤

南京宝钞广惠库商税鱼茶课钞二十六万三千八十九贯八百二十四文钱五十二万六千一百八十二文

镇江府

南京各卫仓秋粮米五千石

南京光禄寺蜂蜜五百斤

南京定塲马草三万七千包

太平府

南京御马监黑豆五百石菉豆二百石

南京各卫仓秋粮米二千六百石黄豆二千石南京神乐观黄豆一百六十石

南京光禄寺菉豆四百四十石

南京牺牲所黄豆二百石

南京仓小麦二千五百石

南京酒醋麪局小麦一百石

南京库农桑绢一百一十六疋二丈六尺三寸九分四厘

南京御马监细稻草一万包

南京定塲马草一十万包

庐州府

南京御马监细稻草一万包

南京定塲马草二万包

安庆府

南京各卫仓秋粮米一万四千石

南京光禄寺司牲司马草三万包

南京御马监细稻草五千包

南京定塲马草三万包

福建布政司

南京承运库夏税农桑绢六百疋

南京宝钞广惠库钱钞六百六万八千七百四十三贯六百七十文

南京内府速香五年一次会计一千一百三十七斤八两

宁国府

南京酒醋麪局黄豆五百二十石

南京各卫仓豆一万三千九百八十石米一万石

南京国子监小麦一百石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斤

南京仓小麦一万石每石或折银四钱

南京库农桑丝折绢三十疋二尺

京库折银草五十七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本色草二十万包

滁州

南京牺牲所糙粳米七百二十石稻谷五十石准米二十五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芝麻七百石黄蜡三百斤南京各卫仓米二十石

京库折银草一万一千包每包折银三分本色草一万包

南京牺牲所细稻草一万五千包

徐州

京库折银草五万包

湖广布政司

南京各卫仓米三十一万石

南京甲字库白绵布一十万疋

南京丙字库绵花绒五万斤

南京承运库农桑绢四千九百九十二疋一丈九尺二分七厘五毫五丝

南京广惠库钱钞三百四十七万二千七百四十三贯

南京国子监供用乾鱼二万二千一百二十五斤

广德州

南京各卫仓米五千石

本部小麦二千五百石每石折银四钱

南京神乐观芝麻三十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黄豆三百石菉豆三百石黄蜡八百三十斤叶茶八百斤

南京承运库夏税丝一百一十六斤二钱九分六厘二毫农桑绢一十九疋一丈六尺七寸南京内府细稻草二万五千包

各塲草二万包

苏州府

南京公侯驸马伯并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米二万七千九百五十二石

南京光禄寺白熟粳米六十八石次等白粳米六千石白熟糯米一千三百石

南京酒醋麪局白熟糯米八百石

南京各卫仓米五万九千四百一十二石南京神乐观米八百石

南京仓折银小麦一万石每石折银四钱南京承运库农桑丝折绢六百四十疋二丈九寸三分三厘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九百斤

南京定塲草一十四万包

南京内官监齐头稻草一千束

南京内府供用库灯草三百斤

南京宝钞广惠库鱼课钞二万二千八百五十锭一百二十六文

江西布政司

南京各卫仓米四十七万石

南京库濶白绵布一十万疋准米一十万石濶白苎布七万疋准米四万九千石苎布一千三百四十一疋二丈四寸

户口钞四百二十七万九千五百八十五贯二百五十文钱八百五十五万六千二百二十七文

应天府

孝陵神宫监糙粳米五百石白熟糯米六十石准糙粳米六十六石芝麻五十石黄豆三百石菉豆四十石稻皮四十石准米二石稻谷六百石准米三百石

南京酒醋麪局菉豆二十石稻皮二百石准米一十石

南京光禄寺黄豆一千五百五十三石芝麻六十石稻谷八百四十石准米四百二十石粟谷一十石准米五石

南京国子监菉豆一百石

南京长安等四门仓糙粳米一万四千五百石南京各卫仓米三万二千五百九十二石孝陵神宫监小麦六十石

南京酒醋麪局小麦七百石麦稳一百石准小麦一十石

南京库丝绵折绢一千二百一十四疋一尺六寸九分二厘八毫

南京仓小麦六千二百石

南京光禄寺小麦六百石

南京库农桑丝折绢一百四十三疋二尺七寸三分四厘四毫

南京内府供用库黄白蜡二千斤蘱草二千斤蒲杖二千斤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斤

孝陵神宫监细稻草一万包

南京定塲草五万一千二百九十二包

徽州府

南京光禄寺小麦六百石

南京仓小麦二千三百石每石折银四钱南京承运库人丁丝折绢八千七百七十九疋四尺三分三厘二毫农桑丝折生绢一十五疋一丈四尺七寸

南京内府供用库芝麻八百石黄蜡二千斤白蜡三百五十斤芽茶四千斤叶茶四千斤南京各卫仓米三万二千石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二百斤

淮安府

南京各卫仓米六百二十五石

南京定塲细稻草一十六万五千包

松江府

南京公侯驸马伯并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米共五万七千石

南京光禄寺次等白粳米七千石准糙粳米七千七百石白熟糯米一千石准糙粳米一千一百石

南京神乐观糙粳米七百石

南京仓小麦一万五千石每石折银四钱南京库丝绵折绢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一尺五寸七分农桑丝折绢一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厘

南京各卫仓米九千五十八石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五百斤

南京定塲草六万三千包

凤阳府

南京定塲草九万包

扬州府

京库折银草二十二万包每包折银三分南京定塲草一十万七千八十包

南京锦衣卫驯象千户所

南京光禄寺夏税番麦六十石四斗八升四合五勺九抄五撮九圭二粟四微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

南京光禄寺样盐二千斤青白盐四万斤孝陵神宫监白盐三千斤

南京内府供用库青白盐二万斤

池州府

南京御马监豆五百石

南京长安等四门仓米四千二百七十六石南京各卫仓米一万五千石黑豆一万四千五百二十四石

南京神乐观小麦六百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芽茶一千斤黄蜡五百七十五斤

南京光禄寺蜂蜜三百斤

南京定塲细稻草三万包

和州

南京牺牲所糙粳米七百二十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黄蜡一百七十斤叶茶二百斤

南京神乐观细稻草一千四百四十包

鱼课钞四千一百一十三锭四贯六百文

龙江盐仓每年进纳南京各衙门盐数

南京内官监青盐三千五百斤盐包三千五百个

南京太常寺祭祀洁净白盐一百九十斤六两南京神乐观青盐三千斤

凡各卫所马草每年二月本部查勘会计该用数目五月咨户部定夺

凡年例钱粮每年五月本部差监生赴内府供用库会计移咨户部定夺

凡各处兑运粮每岁本部选差员外郎或主事南直隶一员浙江一员湖广一员江西一员督同各司府州县掌印官并分巡分守管粮官员依限徵兑

凡南京锦衣卫驯象所养象芦根茭草令应天等府於岁粮额内改拨大小麦随粮运赴本卫象房与稻草相兼支用

度支科

事例

凡赏赐京卫军士夏冬布钞每年行移该卫造册缴报径赴内府该库於四月关支夏布八月关支布钞本部委官一员管理年终赴京复命

凡月粮留守五卫入伍恩军及种苜蓿豌豆并看船恩军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无家小者四斗牧马千户所养马恩军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只身四斗留守左卫看守朝阳门桐树椶树恩军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只身五斗留守左等五卫入伍恩军照旗军例支月粮操练守城旗军力士校尉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无家小者六斗锦衣等卫屯军不论新旧选操备者每年十月至三月赴操支与食米五斗四月至九月下屯住支选去运粮者二月至七月各支行粮其月粮住支锦衣卫舍人余丁选操备者月支米三斗看仓余丁月支口粮三斗操备舍余月支粮四斗巡江官军口粮沿途支给马快船军行粮六个月共三石六斗余丁行粮共一石八斗俱於南京仓支给各卫所运粮军余全支本色米一石宝钞提举司钞纸匠月支米五斗

凡各卫所官吏旗军月支俸粮本部每岁选委员外郎或主事一员南京吏部选拨能书筭办事吏十名每月先取各营操守运粮修仓送船及监局当匠等项各衙门将见在食粮并事故扣除月日数目开造小册本送委官处与卫所造到文册查对磨筭如有侵冒等项情弊具呈总督衙门先将识字军吏提问委官掌印官参奏究治

凡各处运到河下粮米每年以三十万石令就船兑支每米一石带耗并席竹脚钱准折平米三斗作正放支凡南京旗军人等户口食盐免纳钞候盐课有积纳钞关支南京官吏食盐减半关支不得过十五口之数凡文武官吏户口食盐本部先期行各该衙门取勘口数造册缴报合用引目依数预发运司收掌遇有差委官吏賫到勘合文册印信领状即行二所放支俱限本年十二月以里关尽如有过限者照在京官军关支月粮例扣除

金科

事例

凡应天府所属龙江关石灰关江东巡检司瓜埠巡检司大胜关三山门水关上方门水关驯象门水关每岁共收船料钞七十四万一千三百一十八贯解部转送南京内府天财库交纳

凡上新河钞关船料钞按月解部转送南京内府天财库交纳

凡各处额办商税鱼茶课钞解部转送南京宝钞广惠库交纳

凡各处额办南京一应钱帛物料俱送甲乙丙丁等库差御史主事各一员公同内官库官人等验收

凡本部收受各布政司盐粮钞遇有生钞开数进库准作新钞支销其摺过盐钞与上新河船料好钞开作一等旧钞入库如五城兵马司宣课司税课司局河泊所及各关钞并各衙门户口食盐钞俱作二等钞入库自後应天府买办并各衙门关支折色等项明开合支新钞若干或一等二等旧钞若干以便稽考

凡南京内府库内官家人不许在内宿歇因而偷盗财物夹带出外其把门官军并巡视官校容留故纵者一体究问

凡两京甲字等九库季报文册每季本部咨缴户部查照

凡南京甲字等九库库官考满本部差办事官交盘径自赴京复命

凡本部盐引匠三十九名户科盐引匠三十九名每遇户部咨到开中某运司盐粮若干该用勘合若干进纸南京户科刷印完领回本部用印勘合仍付原差官员賫至中盐官处交割底簿及流通文簿印封径发运司收掌候领到勘合比号相同????塲支盐

凡应天府批验茶引所每年茶引十万道宜兴县张渚批验茶引所每年茶引八千二百五十八道

凡南京大小衙门官吏户口食盐钞解赴宝钞广惠库交收类行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照例关盐给散

凡南京五城兵马司原额房钞

东城兵马司二十二万九千七百六十四贯南城兵马司七万八千二百九十八贯

西城兵马司二十二万九千七百二十贯北城兵马司五万七千六百四十八贯

中城兵马司一百一十三万三千二百一十八贯八百文

凡南京各衙门原额课钞

都税司七十二万七百六十四贯八百文聚宝门宣课司七十二万七百六十四贯八百文

龙江宣课司五十七万二千六百六贯五百文江东宣课司九十五万三千七百二十贯二百文

太平门税课司一十七万七百一十八贯八百文

聚宝门朝阳门分司三十五万三百六十六贯龙江税课局二十二万九千三百九十贯八百文

龙江里外河泊所三万六千七百八十贯龙潭税课局三万三千七十九贯三百二十八文

批验茶引所一十万贯

仓科

事例

凡各处粮长勘合本部每岁先於上年十二月终咨户部并具本差官賫缴勑谕

凡南京各卫屯粮

水军左卫屯粮八千四百八十九石一升九合三勺三抄五撮五圭

留守左卫屯粮一千六百三十石七斗六升二合二勺六抄一撮九圭

龙虎左卫屯粮二千八百四石四斗七升一合一勺七抄六撮

龙骧卫屯粮三千五百三十四石九斗四升五合四抄二撮五圭

龙虎卫屯粮八百一十石五斗五合六勺二抄二撮五圭

应天卫屯粮三千四百一十石五斗三升七合八勺二抄二撮五圭

府军卫屯粮四百二十一石九斗八升五合六撮五圭

府军左卫屯粮二千三百四石七斗九合一勺一抄

府军右卫屯粮五百八十六石四斗六升四合七勺三抄六撮五圭

虎贲左卫屯粮一千七百三十七石一斗九升六合三勺九抄一撮

羽林左卫屯粮七百四十五石一斗六升八合五勺五抄九撮五圭

鹰扬卫屯粮三千二百四十八石四升五合二勺九抄五撮

广洋卫屯粮七千三百六十三石八斗四升六勺二抄五撮二圭八粟

留守中卫屯粮一千二百九十五石一斗九升六合六勺二抄

虎贲右卫屯粮三千七百六十七石七升二合五勺

水军右卫屯粮五千五百八十石七斗二升八合七勺

龙江右卫屯粮一千一百九十二石五斗一升八合七勺

骁骑右卫屯粮一千六百六十一石四斗四升二合四勺

留守後卫屯粮九百九十八石五斗五合九勺四抄二撮五圭

羽林右卫屯粮一千一百六十五石五斗八合六勺七抄五撮

留守右卫屯粮二千九石四斗七升五合八勺八抄五撮

横海卫屯粮七千二百九十五石二斗四升四合一抄二撮三圭三粟

豹韬左卫屯粮一千八百七十二石

豹韬卫屯粮一千七百四石四斗六升三合八勺四抄四撮五圭

和阳卫屯粮六千七百五十二石六升三合八勺七抄三撮五圭

龙江左卫屯粮一万七百七十六石二升三合五勺三抄二撮七圭二粟

兴武卫屯粮四千五百八十五石二斗三升二合九抄一撮

镇南卫屯粮七千四百二十三石一斗四升八勺一抄八撮五圭

江阴卫屯粮五千二十一石七斗二升九合金吾前卫屯粮四百四十八石四斗七升五勺四抄五撮

旗手卫屯粮八百九十八石九斗七升四合金吾後卫屯粮三百七十四石六斗二升四合五勺六抄四撮七圭

渖阳右卫屯粮三千二百二十二石五斗四升九合六勺五抄

留守前卫屯粮三千四十三石七斗五升七合一抄六撮八圭五粟

锦衣卫水军亲军驯象千户三所屯粮八千一百九十九石四斗九合五勺六抄三撮

神策卫屯粮八百八十六石五斗七升一合五勺八抄二撮五圭

天策卫屯粮四千四百五十九石八斗九升四合八勺三抄七撮五圭

府军後卫屯粮一千一百一十三石八斗二升五合七勺九抄六撮

武德卫屯粮六百四十八石九斗二升一合六勺三抄

飞熊卫屯粮五千二百九石四升二勺八抄三撮

广武卫屯粮二千三百四十六石四斗四升九合一勺五抄八撮

英武卫屯粮四千五百六十四石一斗五升三合八勺四抄九撮五圭

明会典卷四十一

猜你喜欢
  卷十一·王夫之
  ●卷二·王世贞
  卷之六·佚名
  卷十·陈均
  一三七九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第三章 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金毓黻
  蔡廓传·沈约
  萧渊明传·李延寿
  迭里弥实、获独步丁、吕复传·宋濂
  五三、吴起为魏将拔秦五城考·钱穆
  七、孙武辨·钱穆
  ●皇朝通典卷之六十八·佚名
  卷八十三·赵汝愚
  卷第五·太安万侣
  颜惠庆·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出 大意·李渔

    (末上)〔西江月〕才子缘悭夙世,佳人饮恨重泉。黄衫豪客代称冤,笔侠吟髭奋拈。追取月中簿改,重将足上丝牵。戏场配合不由天,别有风流掌院。〔前词〕试考《会真》本记,崔张未偶当年。《西厢》也属意中缘,死后别开生面!作者明言虚

  • 第一折·佚名

    (老旦扮卜儿引旦贺怜怜、梅香盼儿上,诗云)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身洛阳人氏,姓贺,人都唤我做贺妈妈。生下这女孩贺怜怜,做着个上厅行首。我那孩儿生的十分聪明智慧,谈谐歌舞,挡筝

  • 后 记·李玉

    李玉,字玄玉,江苏吴县人。他同吴地戏曲家结侣啸歌,因此别号“苏门啸侣”。关于他的材料较少,生卒年月都不易确定,只能大约推定他生卒年是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左右到清康熙二六年(1677)以后。《剧说》记载:“玄玉系申相国家人,

  • 北郭集卷四·徐贲

    (明)徐贲 撰○五言律雨后过桃花坞林晚带城阴斜光里巷深过时思燕赏感物废行吟暂岀畦间蝶将栖桞外禽乱离虽有恨能到亦娯心咏邻家桃花绮树隔园邻墙阴得见春艶香还可挹芳质未容亲頼有情勾蝶羞无语向人灵源纔咫尺不用觅通津

  • 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诸王三·张廷玉

        ◎诸王三   ○太祖诸子三   岷王梗 谷王橞 韩王松 渖王模安王楹 唐王桱郢王栋 伊王〈木彝〉 皇子楠 靖江王守谦   兴宗诸子   虞王雄英 吴王允熥 衡王允熞 徐王允熙   惠帝诸子   太子

  • 卷七十六·元·蒋一葵

    【潘纯】 〔字子素,庐州人。少有俊才。游京师,一时文学贵介争延致之。每宴集,辄云:“潘君不在,令人无欢。”至正丙申中,御史大夫纳开行台于绍兴,其子安安绐执同知秃坚,其谋出于子素。子素亦为安安缢诸

  • 四五二 谕内阁《宗泽集》等书内「夷」「狄」二字毋庸改易并将其总裁等交部分别议处·佚名

    四五二 谕内阁《宗泽集》等书内「夷」「狄」二字毋庸改易并将其总裁等交部分别议处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内阁奉上谕:前日披览四库全书馆所进《宗泽集》,内将「夷」字改写「彝」字、「狄」

  • 卷之十七·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囘部王公表传卷之十七传第一科尔沁部总传科尔沁部在喜峯口外至京师千二百八十里东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有百里东界扎赉特西界扎噜特南界盛京边墙北界索伦元太祖起和林削平西北诸国建王驸

  • 申徽传·令狐德棻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六世祖申钟,曾任后赵司徒。后赵被冉闵取代后的冉魏末年,中原战乱,申钟之子避居江东。曾祖申爽在宋国做官,当过雍州刺史。祖父隆道,任宋国北兖州刺史。父亲申明仁,曾任郡功曹,很早去世。申徽小时候同母亲住

  • 崔颢、王昌龄、孟浩然传·刘昫

    开元、天宝年间,文士中知名的,汴州的崔颢、京兆(今陕西西安)的王昌龄、高适,襄阳的孟浩然,名声地位都不振,惟有高适仕途显达,另外有传。崔颢,进士及第,有卓越的才智,却没有士大夫的操行,喜欢赌博饮酒。到客游京城时,娶妻要选择貌

  • 提要·陈祥道

    【臣】等謹案禮書一百五十卷宋陳祥道撰祥道字用之福州人李廌師友談記稱其許少張榜登科又稱其元祐七年進禮圖儀禮注除館閣校勘明年用為太常博士賜緋衣不旬餘而卒又稱其仕宦二十七年止於宣義郎宋史則作官至秘書省正字然

  • 卷十二·陈傅良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後传卷十二    宋 陈傅良 撰哀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郑灭许矣其再见何复正也复正有三辞莫善於自尅复者也是故襄王尝书出已而书王【事在僖二十八年】则

  •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学·冯友兰

    第十二章 说过,《易经》本来是一部占卜的书。到后来,儒家为它作出了宇宙论的、形上学的、伦理学的解释,构成了"易传",附在现在通行的《易经》后面。"易传"的宇宙论学说已经在第十二章 讲到了。往后在第二十三章 还要讲

  • 题诸祖道影后·德清

    题诸祖道影后诸祖乃传佛心印之宗师也。忆昔世尊说法灵山。尝随弟子千二百五十人。及佛末后拈花。迦叶破颜微笑。遂传心印。为教外别传之旨。是为禅宗。二十八代。至达磨大师。远来东土。六传而至曹溪。下有南岳青原。

  • 晓庵新法·王锡阐

    清朝初年王锡阐所著。成书于康熙三年(1664),是清初国人独立撰述的一部重要的天文著作。王锡阐创作本书的目的,是想拿它与“专用西法”的官历一较长短。全书共分为六篇。第一篇是数学基础知识,主要叙述了勾股定理与三角函

  • 歙州砚谱·唐积

    一卷。宋唐积撰。书为记述歙州砚台种类、制作的专书。全书分采发、石坑、攻取、品目、修斫、名状、石病、道路、匠手、攻器十部分。所记开凿制造之法十分详尽,以端样最为珍贵。《书录解题》称该书为《歙砚图谱》,米芾称

  • 上清河图内玄经·佚名

    《上清河图内玄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真诰》卷十一、《无上秘要》卷四引《河图内元经》,当即此书。今本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五篇,其中第一篇(序文)已残缺。第二篇《太一秘讳》,言存思人首太

  • 西村诗集·朱朴

    明诗别集。朱朴(字元素)著。朱朴诗稿甚多,但大部亡佚。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其孙朱彩才搜诸散逸,梓刻之。《西村诗集》凡上下2卷,下卷并附集句、诗余。另别辑《补遗》1卷。前有许云村序。四库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