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弥陀佛经序
宋 王日休校辑
大藏经中。有十余经。言阿弥陀佛济度众生。其间四经本为一种。译者不同。故有四名。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乃后汉月支三藏支娄加谶译。二曰无量寿经。乃曹魏康僧铠译。三曰阿弥陀过度人道经。乃吴月支支谦译。四曰无量寿庄严经。乃本朝西天三藏法贤译。其大略虽同。然其中甚有差互。若不观省者。又其文或失于太繁。而使人厌观。或失于太严。而丧其本真。或其文适中。而其意则失之。由是释迦文佛所以说经。阿弥陀佛所以度人之旨。紊而无序。郁而不章。予深惜之。故熟读而精考。叙为一经。盖欲复其本也。其校正之法。若言一事。抂此本为安。彼本为杌陧。则取其安者。或此本为要。彼本为泛滥。则取其要者。或此本为近。彼本为迂。则取其近者。或彼本有之。而此本阙。则取其所有。或彼本彰明。而此本隐晦。则取其明者。大概乃取其所优。去其所劣。又有其文碎杂而失统。错乱而不伦者。则用其意。以修其辞。删其重以畅其义。其或可疑者。则阙焉而不敢取。若此之类。皆欲订正圣言。发明本旨。使不惑于四种之异。而知其指归也。又各从其事类。析为五十六分。欲观者易见。而喜于读诵。庶几流传之广。而一切众生。皆受济度也。予每校正。必祷于观音菩萨求冥助。以开悟识性。使无舛误。始末三年而后毕。既毕乃拜而自喜。目之曰大阿弥陀经。盖佛与舍利弗说者。亦阿弥陀经。彼则其文少。故此言大以别之。然佛说经。非若吾圣人所说也。吾圣人所说。或深其文而丛其意。使人索之而愈见其多。或简其文而晦其意。使人思而后得。佛则不然。必欲详陈曲布。使人人可晓。虽至愚下者。亦知其意焉。然而有辞直而意愈深者。经所谓须信佛语深是也。切不可以轻其辞而忽其意。诏兴壬午秋。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谨序。
礼祝仪式。
诵净口业真言。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娑婆诃
次诵五净真言。
唵尾鼠提娑婆诃
净身器神咒。
唵秫殿都戌陀那耶娑婆诃
次向西顶礼祝云。
弟子(某甲)谨为尽虚空界一切众生。归依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切正法一切圣僧。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切菩萨。声闻诸上善人。(某甲)今为尽虚空界一切众生。持诵大阿弥陀经。及赞佛忏罪回向发愿。愿如此等众生各各自诵经。赞佛忏罪回向发愿。愿尽拔济生于极乐世界。乃念大慈菩萨。赞佛忏罪回向发愿。偈云。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归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善福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尽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如为荐亡。或禳灾或保安。则随意祝愿不须如前祈祷。亦须诵真言。先归依三宝及西方四圣。然后祝愿。若为自身往生。则宜一一如前。其功德甚大矣。
猜你喜欢 卷第五·如卺 卷四百三十二·佚名 对于中央民训部修订中国佛教会章程草案之商榷·太虚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四·明雪 卷之八·纪荫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佚名 父子合集经卷第四·佚名 大乘中观释论 第二卷·安慧 刻指月录发愿偈(有述)·瞿汝稷 卷第十六·佚名 卷八·道世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二卷·宗赜慈觉 《全唐文》里的禅宗假史料·胡适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费隐通容 宗教答响序·元来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