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阿弥陀佛经序

宋 王日休校辑

大藏经中。有十余经。言阿弥陀佛济度众生。其间四经本为一种。译者不同。故有四名。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乃后汉月支三藏支娄加谶译。二曰无量寿经。乃曹魏康僧铠译。三曰阿弥陀过度人道经。乃吴月支支谦译。四曰无量寿庄严经。乃本朝西天三藏法贤译。其大略虽同。然其中甚有差互。若不观省者。又其文或失于太繁。而使人厌观。或失于太严。而丧其本真。或其文适中。而其意则失之。由是释迦文佛所以说经。阿弥陀佛所以度人之旨。紊而无序。郁而不章。予深惜之。故熟读而精考。叙为一经。盖欲复其本也。其校正之法。若言一事。抂此本为安。彼本为杌陧。则取其安者。或此本为要。彼本为泛滥。则取其要者。或此本为近。彼本为迂。则取其近者。或彼本有之。而此本阙。则取其所有。或彼本彰明。而此本隐晦。则取其明者。大概乃取其所优。去其所劣。又有其文碎杂而失统。错乱而不伦者。则用其意。以修其辞。删其重以畅其义。其或可疑者。则阙焉而不敢取。若此之类。皆欲订正圣言。发明本旨。使不惑于四种之异。而知其指归也。又各从其事类。析为五十六分。欲观者易见。而喜于读诵。庶几流传之广。而一切众生。皆受济度也。予每校正。必祷于观音菩萨求冥助。以开悟识性。使无舛误。始末三年而后毕。既毕乃拜而自喜。目之曰大阿弥陀经。盖佛与舍利弗说者。亦阿弥陀经。彼则其文少。故此言大以别之。然佛说经。非若吾圣人所说也。吾圣人所说。或深其文而丛其意。使人索之而愈见其多。或简其文而晦其意。使人思而后得。佛则不然。必欲详陈曲布。使人人可晓。虽至愚下者。亦知其意焉。然而有辞直而意愈深者。经所谓须信佛语深是也。切不可以轻其辞而忽其意。诏兴壬午秋。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谨序。

礼祝仪式。

诵净口业真言。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娑婆诃

次诵五净真言。

唵尾鼠提娑婆诃

净身器神咒。

唵秫殿都戌陀那耶娑婆诃

次向西顶礼祝云。

弟子(某甲)谨为尽虚空界一切众生。归依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切正法一切圣僧。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切菩萨。声闻诸上善人。(某甲)今为尽虚空界一切众生。持诵大阿弥陀经。及赞佛忏罪回向发愿。愿如此等众生各各自诵经。赞佛忏罪回向发愿。愿尽拔济生于极乐世界。乃念大慈菩萨。赞佛忏罪回向发愿。偈云。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归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善福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尽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如为荐亡。或禳灾或保安。则随意祝愿不须如前祈祷。亦须诵真言。先归依三宝及西方四圣。然后祝愿。若为自身往生。则宜一一如前。其功德甚大矣。

猜你喜欢
  卷第五·如卺
  卷四百三十二·佚名
  对于中央民训部修订中国佛教会章程草案之商榷·太虚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四·明雪
  卷之八·纪荫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佚名
  父子合集经卷第四·佚名
  大乘中观释论 第二卷·安慧
  刻指月录发愿偈(有述)·瞿汝稷
  卷第十六·佚名
  卷八·道世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二卷·宗赜慈觉
  《全唐文》里的禅宗假史料·胡适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费隐通容
  宗教答响序·元来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五·柯劭忞

      郝和尚拔都 天挺 何伯祥 玮 王善 庆端 梁瑛 天翔 杜丰 思明思忠 思敬 王玉 忱   郝和尚拔都,安肃人,出于朵鲁别族,以小字行。幼为国兵所掠,长通译语,善骑射。太祖遣使宋,往返再四,以辨称。授太原府行军元帅,佩金符。

  • 卷二 杂事第二·刘向

    昔者,唐虞崇举九贤,布之于位,而海内大康,要荒来宾,麟凤在郊。商汤用伊尹,而文武用太公闳夭,成王任周召,而海内大治,越裳重译,祥瑞并降,遂安千载。皆由任贤之功也。无贤臣,虽五帝三王,不能以兴。齐桓公得管仲,有霸诸侯之荣;失管仲,而有

  •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五·徐乾学

    违礼二居丧释服曲礼席盖重素不入公门苞屦极衽厌冠不入公门【防席盖者丧车盖也重素衣裳皆素遭丧之服也苞屦藨蒯之草所为齐衰屦也扱衽者亲始死则扱上衽也厌伏也丧冠厌帖无梁五服丧所着也熊氏云父之丧唯扱上衽不入公门冠

  • 宋史全文卷三·佚名

    宋太宗一丁丑太平兴国二年春正月丙寅,命礼部员外郎贾黄中、左补阙程能、左赞善大夫冯瓒分掌左藏三库。先是,货泉与金帛通掌,岁久储蓄盈羡,始命分之。黄中寻出知升州,尝案行府廨,见一室扃鐍甚固。命发钥视之,得金宝数十匱,计其

  • ◎东三省之马贼·李定夷

    东三省为马贼出没之区,而又当日俄之冲,往往有马贼与外人勾结情事,扰害边圉,良非浅鲜。兹将其着名悍匪头目,调查如左: 头目名 出没地方 延度 奉天西南约八十里邵尔台附近 万老 通江口之南雄子附近 马老疙 本在清河沟附近

  • 西汉年纪卷三·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惠帝孝惠皇帝讳盈高祖太子也母曰吕皇后帝年五嵗高祖初为汉王二年立为太子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汉书纪】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帝兄也异母肥为齐王余皆帝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恒为

  • 卷一百十三·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学校汉武帝时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欝滞与太常博士孔臧等上议曰臣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徵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

  • 卷八·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八兴宗神圣孝章皇帝兴宗皇帝讳宗真圣宗长子母曰钦哀皇后萧氏帝生於显州东锥子河始封梁王後立为皇太子圣宗崩帝即位改元景福军国事皆嫡母齐天皇后主之【辛未】景福元年【按隆礼误以兴

  • (二)·钱穆

    第二目为学大要。紧接上目,可知人之为学,主要即在学道。古今天下人,同生此大道中。道同,斯学亦同,而人与人乃能和合成群而无争。故中国得成为广土众民一统之大国,又绵延五千年迄今,为并世其他诸民族所无有。此皆由学统政统道

  • 蔡声子论晋用楚村(襄公二十六年)·佚名

    ——人才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原文】 初,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①,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2)。伍举娶于王子牟③。王子牟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④,而言复故

  •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佚名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①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②,是名须陀洹。”&ldq

  • 卷三·佚名

    △三律仪会第一之三尔时尊者摩诃迦叶白佛言:甚奇世尊,如是人等闻此等经不生厌离。佛告大迦叶言:若有众生成就四法。闻说此经不生厌离。云何为四。多放逸故不能深信。业异熟故亦不深信。大地狱故不能审信。我当死故。若人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三·圆仁

    开成五年五月十七日,将延历寺未决三十条呈上志远知尚,请决释。志远和尚云:「见说天台山已决此疑,不合更决。」不肯通矣。晚际,与数僧上菩萨堂院,见持念和尚,年七十,适见可卌来也。人云:「年高色壮,得持念之力。」开堂礼拜大圣文

  • 卷第五·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五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神足品第八之余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心。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此中心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

  • 卷第十七·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七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五世(临济十一世杨岐四世) 开福道宁禅师法嗣 潭州大沩月庵善果禅师 信之铅山人。族余氏。幼孤。依七宝元浃下发。游方至鹅湖。闻二童子戏语。师有

  • 卷第十三(本末合)(尽出现品)·慧苑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卷第十三(本末合)(尽出现品)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释此品文。四门同前初释名者。按梵本。名如来十身相海。如来之名。广如前释。十身者。如上文第八地中两种说十身。一众生身国土身等。二菩提身

  • 目次·佚名

    月幢了禅师语录目次卷一上堂卷二小参广录入室机缘勘验机缘问答机缘法语行实卷三颂古分灯书问诸赞卷四偈歌目录(终)

  • 瓜分危言·梁启超

    近人梁启超撰。四章。详述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掠夺铁路权、内河航运权、财权、兵权、用人权等中国主权的情况。成书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梁氏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出发,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