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七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七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五世(临济十一世杨岐四世)

开福道宁禅师法嗣

潭州大沩月庵善果禅师

信之铅山人。族余氏。幼孤。依七宝元浃下发。游方至鹅湖。闻二童子戏语。师有省。遂至云居。一日。有僧自黄龙来。问。死心室中如何为人。云。每举云门话堕因缘问学者。子那里是话堕处。师闻。心大庆快。即趋黄龙。蒙印可。死心谢事。乃往开福。语尤契。命分座。福垂入寂。以麈尾授师。师力辞。福曰。大法末运。赖汝以兴。无拒。福殁。师憩湘西。会佛果禅师住道林。命典藏。为众秉拂。师提纲罢。举。乾峰示众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云门出众云。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峰云。典座来日不得普请。师曰。乾峰平地生堆。韶石因风起浪。虽然合水和泥。千古丛林榜样。既是丛林榜样。为甚么合水和泥。要会么。不入洪波里。争见弄潮人。佛果为击节。自尔有闻。郡守曾公孝序以上封请师出世。继补道吾.福严。徙闽中黄檗及东.西禅。晚居大沩(两住福严)。 上堂曰。奚仲造车一百辐。拈却两头除却轴。以拄杖打一圆相。曰。且莫错认定盘星。卓一卓。下座。 上堂。八月秋。何处热。向上事。时时说。拨转天关。放回地轴即不问。且道黄金为地。白银为屋。是甚么人居止。良久。曰。巍巍圣德遇三皇。历历清光吞二曜。 上堂。言语道断。物我皆如。义路不生。风云会合。直得玄关大启。正眼流通。匝地光辉。呈祥显瑞。然虽恁么。且应物无私一句作么生道。喝一喝。曰。头头无取舍。处处绝亲踈。 上堂。是法不可示。言词相寂灭。击破太虚空。万里一条铁。诸禅德。适来话头道甚么。若也见得。功不浪施。其或未然。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真秘诀。击禅床。下座。 谢供头上堂。解猛虎颔下金铃。惊群动众。取苍龙冗里明珠。光天照地。山僧今日到此赞叹不及。汝等诸人合作么生。竖起拂子曰。眨上眉毛。速须荐取。掷拂子。下座。 僧问。达磨九年面壁时如何。曰。鱼行水浊。云。二祖礼三拜。为甚么却得其髓。曰。地肥茄子大。云。只如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明甚么边事。曰。贼以赃为验。云。有时乘好月。不觉过沧洲。曰。阇梨无分。 问。如何是月庵。曰。丹青画不成。云。如何是月庵家风。曰。生铁铸就。 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时如何。曰。验尽当行家。云。树倒藤枯。句归何处。又作么生。曰。风吹日炙。云。沩山呵呵大笑聻。曰。波斯读梵字。云。道吾推倒泥里。沩山不管。此意又且如何。曰。有理不在高声。云。罗山道。道吾是撮马粪汉。又作么生。曰。多口阿师。云。今日足见老师七通八达。曰。仰面哭苍天。僧礼拜。师曰。过。 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曰。乾坤无异色。云。出水后如何。曰。徧界有清香。绍兴壬申正月十三。寝疾。书别知旧。十九。集大众。勉令进道。书偈已。谈笑而逝。二月八日。奉全身塔于寺之西峰。寿七十四。腊五十八。

五祖表自禅师法嗣

蕲州龙华高禅师

上堂曰。象王行。师子住。赤脚昆仑眉卓竖。寒山拾得笑呵呵。指点门前老松树。且道他指点个甚么。忽然风吹倒时。好一堆柴。

大随南堂元静禅师法嗣

简州南岩胜禅师

上堂。举拂子示众曰。识取钩头意。莫认定盘星。会么。即心即佛几人知。立雪齐腰只得皮。四海浪平龙玩宝。尽他蝼蚁撼须弥。非佛非心绝谓情。玄途鸟道急回程。烁迦罗眼存机变。莫守寒岩异草青。心佛物兮俱不是。坐断舌头除药忌。横拈倒用总由他。活捉魔群穿却鼻。掷拂子。下座。 上堂。召大众曰。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会得个中意。分明在半途。且道到家一句又作么生。释迦弥勒没量大。看来犹只是他奴。 僧问。放行五位即不问。把定三关事若何。曰。横按镆铘全正令。云。把定三关蒙指示。放行五位又如何。曰。太平寰宇斩痴顽。云。恁么则南岩门下。土旷人稀。曰。灵利衲僧。只消一点。云。自古自今。同生同死时如何。曰。家贼难防。云。今日学人小出大遇去也。师便打曰。须是老僧打你始得。僧礼拜。师曰。切忌诈明头。

常德府梁山廓庵师远禅师

合川鲁氏子。 上堂曰。今朝二月半。百华开烂熳。云绕翠峰头。莺啼杨柳岸。观音借路行。文殊分主伴。独有解空人。支筇浑不管。直饶天外雨华飞。翻覆都来是这汉。且道如何是这汉。吃茶去。 上堂。举达磨见武帝。师曰。尧风舜日两依依。一片虚凝截万机。何必胡僧亲付嘱。如人饮水自家知。 上堂。五日一番升座。拈出现成行货。大众普请商量。恰是老僧罪过。既是大众商量。因甚么恰成老僧罪过。不见道。常在於其中。经行及坐卧。 上堂。举杨歧三脚驴子话。师召大众曰。扬其汤者。莫若扑其火。壅其流者。莫若杜其源。此乃智人之明鉴。佛法之至论。正在斯焉。这因缘。如今丛林中提唱者甚多。商量者不少。有般底。只道宗师家无必固。凡有所问。随口便答。似则也似。是则未是。若恁么。只作得个乾无事会。不见杨歧用处。乃至祖师。千差万别。方便门庭。如何消遣。又有般底。只向佛边会。却与自己没交涉。古人道。凡有言句。须是一一销归自己。又作么生。又有般底。一向只作自己会。弃却古人用处。唯知道明自己事。古人方便却如何消遣。既消遣不下。却似抱桥柱澡洗。要且放手不得。此亦是一病。又有般底。却去脚多少处会。若恁么会。此病最难医也。所以他语有巧妙处。参学人卒难摸索。才拟心则差了也。前辈谓之杨歧宗旨。须是他屋里人到恁么田地。方堪传授。若不然者。则守死善道之谓也。这公案直须还他透顶彻底汉。方能了得。此非止禅和子会不得。而今天下丛林中出世为人底。亦少有会得者。若要会么。直向威音那畔空劫已前轻轻觑着。提起便行。捺着便转。却向万仞峰前进一步。可以宠罩古今。坐断天下人舌头。如今还有恁么者么。有则出来道看。如无。更听一颂。三脚驴子弄蹄行。直透威音万丈坑。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大忙生。湖南长老谁能会。行人更在青山外。

嘉州能仁默堂悟禅师

上堂。举赵州访二庵主。师曰。一重山尽一重山。坐断孤峰子细看。雾卷云收山岳静。楚天空阔月轮寒。

合州钩鱼台石头自回庵主

郡之石照人。世为石工。尝参礼报恩琏禅师。求安心法。琏谕之。因弃家为道人。一日。於大随出石次。心光顿发。往见南堂。蒙印可。堂授以僧服后庵居。学者从之。 示众曰。参禅学道。大似井底叫渴相似。殊不知塞耳塞眼。回避不及。且如十二时中行住坐卧。动转施为。是甚么人使作。眼见耳闻何处不是路头。若识得路头。便是大解脱路。方知老汉与你证明。山河大地与你证明。所以道。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诸仁者。大凡有一物当途。要见一物之根源。一物无处。要见一物之根源。见得源源。源无所源。所源既非。何处不圆。诸禅德。你看老汉有甚么胜你处。诸人有甚么不如老汉处。还会么。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

彭州士溪智陀子言庵主

绵之彰明人。初至大随。闻举石头和尚示众偈。倐然领旨。归隐士溪。悬崖绝岳间有石若蹲异兽。言凿以为室。中发异泉。无涸溢。四众讶之。居三十年。化风盛播。室成日。作偈曰。一击石庵全。纵横得自然。清凉无暑气。涓洁有甘泉。宽廓含沙界。寂寥绝众缘。个中无限意。风月一床眠。

剑门南修造者

淳厚之士。自大随一语契投。服勤不怠。归谒崇化赟禅师。坐次。赟以宗门三印问之。南曰。印空印泥印水。平地寒涛竞起。假饶去就十分。也是灵龟曳尾。

净因蹒庵继成禅师法嗣

台州瑞岩佛灯如胜禅师

上堂曰。人人领略释迦。个个平欺达磨。及乎问着宗纲。束手尽云放过。放过即不无。只如女子出定。赵州洗钵盂。又作么生话会。鹤有九皋难翥翼。马无千里谩追风。

无为军冶父实际道川禅师

姑苏玉峰人。为悬之弓级。闻东齐谦首座为道俗演法。遂从之。习坐不倦。一日。因是不职。尉笞之。师於杖下大悟。辞依谦。谦为改名道川。且曰。汝旧呼狄三。今名道川。川即三耳。此去能竖起脊梁。了辨个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则依旧狄三也。师铭於心。建炎初圆顶。游方至天峰。蹒庵与语锋投。庵称善。归憩东齐。道俗愈敬。有以金刚般若经请问者。师为颂之。今盛行於世。隆兴改元。殿撰郑公乔年漕淮西。适冶又虚席。迎开法。 上堂曰。群阴剥尽一阳生。草木园林尽发萠。唯有衲僧无底钵。依前盛饭又盛羹。 上堂。举。雪峰一日登座召众云。看看东边底。又云。看看西边底。汝若要会。拈拄杖掷下云。向这里会取。师曰。东边觑了复西观。拄杖重重话岁寒。带雨一枝华落尽。不烦公子倚阑干。

青原第十五世(云门九世)

雪窦明禅师法嗣

密州耆山宁禅师

上堂曰。有时孤峰顶上啸月眠云。有时大洋海中翻波走浪。有时十字街头七穿八穴。诸人还相委悉么。樟树华开盛。芭蕉叶最多。 僧问。全身放下时如何。曰。既是全身。何消放下。云。直是步步不将来。心心无处所。曰。亦无步步。云。不见道。直须步步踏着。曰。落在功勋。云。不涉功勋。争得到这里。曰。庭前树子。一任风吹。云。而今四海清如镜。畅快渔翁把钩轮。曰。不见鲸鲵上玉钩。

净慈月堂佛行昌禅师法嗣

临安府五云悟禅师

苕溪人。谒月堂於何山。入室次。堂举云门须弥山问之。拟对。堂以拂子击其口。师即契悟。命为侍者。后谒诸方。皆蒙许可。月堂被 旨居灵隐。师归省。堂延为座元。未几。出住五云。宿衲所向。 上堂。谓众曰。月堂老汉道。行不见行。是个甚么。坐不见坐。是个甚么。着衣时不见着衣。是个甚么。吃饭时不见吃饭。是个甚么。山野虽与他同床打睡。要且各自做梦。何故。行见行。坐见坐。着衣时见着衣。吃饭时见吃饭。无有不见底道理。亦无个是甚么。诸人且道老汉底是。五云底是。拈拄杖。卓一下。曰。桃红李白蔷薇紫。问着春风总不知。乾道戊子秋。回冷泉。为西堂。十二月望。示微疾。至二十四夜。请堂头首座龙华本禅师为众普说。叙师出处及得法(师未开堂故也)。躬起爇香。至四鼓。危坐不动。侍僧清隐请偃息。师曰。更少时。钟鸣报我。钟既鸣。书三偈付隐。一遗龙华。以二别月堂。顾隐曰。更写一纸辞众。如何。隐曰。诺。复大书曰。倒跨杨歧三脚驴。拗折云门一条杖。禅流更拟问如何。江西十八滩俱涨。隐曰。莫更有在。师敛手而逝。龛留五日。颜如生。目微开。时国使入山。观者如市。火浴。目睛舌本身根不坏。

瑞岩寂室惠光禅师法嗣

临安府中天竺痴禅元妙禅师

双溪东阳人。族王氏。年十二。去家圆具。习台教。去依寂室於国清。闻举索命话。师有省。抚屏大笑。辞谒西禅净禅师。净使职堂司。一日。举兴化打克宾公案问师。师曰。知恩方解报恩。净打曰。多人作此见解。师顿领。及寂室 诏补灵隐。擢为第一座。自开法灵石。凡四坐道场。 上堂曰。灵石说禅粗操。动着七颠八倒。观妙理玄言。恰似屎坑。视诸佛祖师。犹如粪埽。骂詈懵懂禅和。排斥杜撰长老。有时赞叹。使一一人人面前喜欢。有时耻剥。教一一人人肚里烦恼。虽然九凸十凹。斗凑将来恰好。敢问大众。且道那里是恰好处。提拄杖曰。还见么。直饶向这里见得倜傥分明。须知更有一处。未免殽讹。遂横按曰。还委悉么。东篱绽黄菊。秋雨滴青莎。 上堂。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上堂。去年梅。今岁柳。颜色馨香。喝一喝。良久。曰。若不得这一喝。几乎道着依旧。且道道着后如何。眼睛突出。 上堂。举南泉吃油餈。师曰。南泉肚里饱齁齁。庄主虽饥解点头。侍者只闻歌乐响。不知洪饮在高楼。 僧问。如何是截断众流句。曰。佛祖开口无分。云。如何是函盖乾坤句。曰。匝地普天。云。如何是随波逐浪句。曰。有时入荒草。有时上孤峰。隆兴改元。师以足疾。退藏檇李李氏庵。明年七月。作书偈。别参政周公葵及道俗。问侍者立秋近远。以十一日对。至期。书偈而逝。火浴。舌睛齿颅不化。设利璨然。归塔于寺之稽留峰。寿五十有四。

岳麓海禅师法嗣

荆门军玉泉思达禅师

僧问。如何是一印印空。曰。万象收归古鉴中。云。如何是一印印水。曰。秋蟾影落千江里。云。如何是一印印泥。曰。细观文彩未生时。

圆觉昙禅师法嗣

抚州灵岩圆日禅师

嘉兴崇德人。年二十六。投千金妙冲为头陀。数暮落发。不善书。唯务宴寂。夜设香鼎於前。昏睡即引指爇之。不两月。尽一指。后闻维那白犍椎发明。往依圆觉有年。辞扣诸方。归侍次。问云。文殊与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维摩默然。叙语未终。觉喝曰。你拟向驮然处垛根那。所疑冰释。命分座。隆兴初。住灵岩。后居圆觉。 上堂曰。悟无不悟。得无不得。九年面壁空劳力。三脚驴儿跳上天。泥牛入海无踪迹。为甚么如此。九九八十一。 上堂。举。南泉示众曰。马大师说即心即佛。王老师不恁么。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师曰。倒腹倾肠几个知。更无丝发可相依。直饶彻底承当去。也落他家第二机。

青原第十五世(洞山十一世)

天童大休宗珏禅师法嗣

庆元府雪窦足庵智鉴禅师

上堂曰。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一夜落华雨。满城流水香。

雪窦闻庵嗣宗禅师法嗣

泰州如皋广福微庵道勒禅师

邑之俞氏子。 上堂曰。祖师正令。不通水泄。放一线开。露柱饶舌。寒时须寒。热时须热。无欠无余。应时应节。一切成现。休强分别。才入思惟。便成剩说。不入思惟。只得一橛。是则金刚眼睛。不是则黄泥土捏。 上堂。举。僧问同安。如何是和尚家风。曰。金鸡抱子归霄汉。玉兔怀胎向紫微。云。忽遇客来。将何祗待。曰。金果早朝猿摘至。玉华晚后凤衔来。师曰。广福即不然。有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只向道。翠竹丛边歌款乃。碧岩深处卧烟萝。忽遇客来。将何祗待。没底篮儿盛白月。无心碗子贮清风。

善权法智禅师法嗣

绍兴府超化藻禅师

开炉日。上堂曰。雪满寒窗。烧尽丹霞木佛。冰交野渡。冻杀陕府铁牛。直得寒灰发焰。片雪不留。任运纵横。现成受用。诸禅德要会么。衲帔蒙头坐。冷暖了无知。

南岳第十六世(临济十二世黄龙五世)

光孝果慜禅师法嗣

广德军光孝初首座

分座日示众。举风幡话。至仁者心动处。乃曰。祖师恁么道。赚杀一船人。今时衲僧不可也恁么会。既不恁么会。毕竟作么生。良久。曰。六月好合酱。切忌着盐多。

祥符立禅师法嗣

湖南报慈淳禅师

上堂曰。青瞵一瞬。金色知归。授手而来。如王宝剑。而今开张门户。各说异端。可谓古路坦而荆棘生。法眼正而还自翳。辜负乃祖。埋没己灵。且道不埋没。不辜负。正法眼藏毕竟如何话会。有吐露得底。试出来道看。如无。担取诗书归旧隐。野华啼鸟一般春。

育王无示介谌禅师法嗣

南剑州西岩宗回禅师

双溪人。久依无示。深得法忍。绍兴己巳春。寺僧以茶禁闻有司。吏捕知事。师谓众曰。此事不直之。则罪坐於我。若自直。彼复得罪。不忍为也。令击鼓升堂。师遂登座说偈曰。县吏追呼不暂停。争如长往事分明。从前有个无生曲。且喜今朝调已成。言讫。瞑目而逝。余语未见。

台州万年心闻昙贲禅师

永嘉人。 上堂曰。一见便见。八角磨盘空里转。一得永得。辰锦朱砂如墨黑。秋风吹渭水。已落云门三句里。落叶满长安。几个而今被眼瞒。竖拂子曰。瞒得瞒不得。总在万年手里。还见么。华顶月笼招手石。断桥水落舍身岩。 僧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曰。贼过后张弓。

高丽国坥然国师

少嗣王位。钦乡宗乘。因海商方景仁抵四明。录无示语归。师阅之。启悟。即弃位圆颅。作书以语要及四威仪偈。令景仁呈无示。示答曰。佛祖出兴於世。无一法与人。实使其自信.自悟.自证.自到。具大知见。如所见而说。如所说而行。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相与证明。其来久矣。后复通嗣书。献其国所赐磨衲袈裟.山锦拜褥.青磁香炉等。洎开堂语录。其书略曰。生死海广。劫殚罔通。得遇本分宗师。以三要印子。验定其法。实谓龟盲值浮木孔耳。

庆元府天童慧航了朴禅师

七闽人(行实未详)。 上堂曰。酷暑如焚不易禁。炎炎赫赫欲流金。夜明帘外无人到。灵木迢然博绿阴。 上堂。久雨不晴。半睡半醒。可谓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遂喝曰。住。住。内卦已成。更求外象。卓拄杖曰。适来掷得雷天大壮。如今变作地火明夷。 上堂。牛皮鞔露柱。露柱啾啾叫。灯笼佯不知。虚明还自照。殿脊老蚩刎。闻得呵呵笑。三门侧耳听。就上打之绕。譬如十日菊。开彻阿谁要。阿呵呵。未必秋香一夜衰。熨斗煎茶不同铫。 室中问僧。贼来须打。客来须看。只如三更夜半。人面似贼。贼面似人。作么生辨。

临安府龙华无住本禅师

广德人。 上堂。举。云门大师拈起胡饼云。我只供养两浙人。不供养向北人。众无语。自代云。天寒日短。两人共一椀。师曰。韶阳老汉。言中有响。痛处着锥。检点将来。翻成毒药。诸人要会么。半在河南半河北。一片虚疑如墨黑。冷地思量愁杀人。叵耐云门这老贼。老贼。下座。更不巡堂。

道场普明慧琳嗣师法嗣

临江军东山吉禅师

因李朝请与甥芗林居士向公子諲访之。遂问。家贼恼人时如何。师曰。谁是家贼。李竖拳。师曰。贼身已露。云。和尚莫诬罔人好。曰。赃证现在。李无语。师示以偈曰。家贼恼人孰柰何。千圣回机只为他。徧界徧空无影迹。无依无倚绝笼罗。贼。贼。猛将雄兵收不得。疑杀天下老禅和。笑翻闹市古弥勒。休。休。不用将心向外求。回头瞥尔贼身露。并赃捉获世无俦。世无俦。真可仰。从兹不复夸伎俩。贴贴安邦立业时。万象森罗齐拊掌。后首众於闽之开元。食时停筯而化。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七

音释

昕许斤切 [工*(老/目)]音耆 谌时壬切 浃即恊切 辐音福 颔尸感切 眨音札 [(冰-水+斩)/耳]足止切 镆音莫 铘音耶 捺女点切 罩陟教切 琏力展切 涸曷各切 溢音逸 赟於伦切 翥章庶切 蹒谟官切 漕在到切 勋音熏 鲵音倪 爇儒劣切 歧音祁 拗於绞切 懵毋总切 懂行董 凑千候切 倜他力切 殽何交切 瞠抽庚切 餈才咨切 齁呼[仁-二+(亡/大)]切 颅音卢 [怡-台+建]居言切 欵音[示*(由/大)] 乃音蔼 闽音民 鞔摸官切 啾即由切 刎音吻 芗音香 諲音因 诬音巫

 

猜你喜欢
  缘起·聂先
  一集·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义疏下·智旭
  魔境胜境之分别·印光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六卷·湛然
  大乘起信论广释卷第四·昙旷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卷·李通玄
  万法归心录卷中·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九·佚名
  卷三十六·佚名
  卷之十八·即非如一
  卷十二·佚名
  卷下·佚名
  卷八(西晋三藏竺法护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白居易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

  • 第五十八回 钦使迭亡太平建国 悍徒狡脱都统丧躯·蔡东藩

      却说洪秀全杨秀清等,蟠踞了金田村,气焰日盛,桂平知县差了几十皂班快班,前往缉捕,不是被杀,就是被逐;而且风声日紧,有戕官据城的谣传。桂平县官,连忙申详府道,府道又申详巡抚。郑抚台祖琛,杜门不出,方喜盗案渐稀,清闲度日,忽接

  • 鸦片战争之结果·佚名

    鸦片战争既告终,于是中国与欧美大国先后订约者凡三,清廷已确认诸国为平等敌体之友邦,公文照会,禁用夷字。而其时所谓清议者之势力,尚于尔后数十年间,左右一世之舆论,虽清廷亦时为其所劫持焉。独其为战争原因者之鸦片之禁令,清

  • 第十一册 天聪二年毛文龙等处来文六件·佚名

    第十一册 天聪二年毛文龙等处来文六件天聪二年正月,毛文龙来书云:昔先汗之所以侵犯辽东之地,皆我国文武官员,未奉帝命,任意妄为,致使先汗恼怒,遂起衅端也。时先汗致书於岛云:偏助金泰希(金泰希乃叶赫国主)又夺取哈拉章嘉地方等

  • 卷三十二·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三十二雍正十年冬十月丙辰命顺承亲王锡保等预备勦贼事宜上谕办理军机大臣等曰防天眷佑我国家大军在额尔得尼招地方大败贼人追奔逐北凡我将士不

  • 牌示南巡日期·佚名

    为晓谕事:照得本镇定于十月□日自郡起程,前往南路一带巡查地方营伍及考阅官兵技艺,查验仓库、钱粮、军装、器械、马匹、银两等项,合行遣牌知。为此,牌仰沿途经过营汛庄社人等知悉:凡官兵各守汛地,不许远离迎送。本镇所带随从

  • 第十一节 加富尔改革内政·梁启超

    加富尔既相,君臣一心,锐意改革。其改革奈何?加富尔以为欲强国必先富民,于是第一,奖厉殖产兴业,采自由贸易政策(即免出入口税之政策)。是彼游历英国时,受哥布丁(英国名士,主张自由贸易政策,舌战于议院卒达其志者也)之感化者也。第二

  •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八人物志七十八大臣传六十四【汉军正白旗三 徐治都 王国昌 费雅逹 偏图 黄国材宜兆熊 石文焯】徐治都徐治都汉军正白旗人二等男徐大贵子初任佐领兼参领康熙七年擢直隶天津总

  • 官箴·扬雄

    普彼坤灵,侔天作则。分制五服,划为万国。乃立地官,空惟是职。茫茫九州,都鄙盈区。纲以群牧,缀以方侯。烈烈隽乂,翼翼王臣。臣当其官,官当【初学记、古文苑作宜。】其人。九十之政,七赋以均。昔在季叶,班禄遗贤。掊克充朝,而象恭

  • 158.马嵬驿兵变·林汉达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

  • ·致其良知··王守仁

    此信为阳明先生与聂文蔚的第二封论学书信。 此书于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写于广西,为王阳明的绝笔书信。【原文】得书,见近来所学之骤进,喜慰不可言。谛视数过,其间虽亦有一二未莹彻处,却是致良知之功尚未纯熟,到纯熟时自无此

  •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嗔恚有薄厚。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何谓五道。一谓天道。二谓人道。三谓饿鬼道。四

  •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七·佚名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合北凉三藏昙无谶译  善集品第十七  于是如来复为地神说往因缘而作偈言。  我昔曾为  转轮圣王  舍四大地  及以大海  又于是时  以四天下  满中珍宝  奉上诸佛  凡所布施

  • 第十七卷·佚名

    根本莲华顶陀罗尼真言品第三十尔时执金刚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惟忖。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说此不空罥索心王陀罗尼真言广大解脱莲花坛印三昧耶。极为甚深广大无量。难解难入难得成就。观是法中。

  • 弟子规·李毓秀

    初名《训蒙文》。传统蒙学读本。清代李毓秀编撰。后由儒生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是一部对学童进行封建伦理教育和学习指导的蒙学教材。全书共1080字,以孔子《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一作《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简称《服内元气诀》。作者及写作年代不详,一卷。《通志·艺文略》道家吐纳类著录五代时烟萝子《服内元气诀》一卷,不知是否本书。书首序文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之《序》大体

  • 浮邱子·汤鹏

    哲学、政治著作。清汤鹏撰,12卷91篇。约作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树文》篇作者自述撰写宗旨: “其旨务在剖析天人王霸,发抒体用本末,原于经训,证于史策,切于家国、天下,施于无穷。其心务在琢磨主术臣道,护持国势

  • 续清凉传·张商英

    佛教史志。北宋张商英撰。二卷。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四川新津人。参与王安石变法,后与蔡京不合,被贬。大观四年(1110)为相,次年罢。商英广泛涉览儒、道、释之书。而最后归心于佛。元祐二年(1087)出任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