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七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七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住金陵天界禅寺语录

金刚殿拈香。三门高耸临霄汉。廓尔方知祖道玄。今日脚跟亲蹋着。优昙花影遍三千。

天王殿拈香。从来愿力展慈威。烁破虚空毫相辉。依正报中谁辩得。山头多见紫云飞。

大雄殿拈香。黄金殿上三尊佛。白玉光中一个僧。正恁么时何所据。香云旋结万千层。

振宗堂据坐。宝镜当台验正邪。阿谁独蹈大方家。博山手段从来辣。客到蒿汤便当茶。

开堂。此一瓣香。弥天亘地。耀古辉今。太极锺祥。乾元衍庆。爇向炉中。端为供养我明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建立三宝。弘通大乘。广化众生。同圆圣智。山僧某今日在此法莚。一言一句。皆从圣恩中流出。以海水为墨。书其赞辞。不能尽其万一也伏愿皇极御天遍。大千而广被圣灵奕世昭。万古以常明此一瓣香。灵苗含润。宝树敷荣。景星聚以沐清庥。祥云凝而乘嘉运。爇向炉中。端为祝延。当今皇帝圣寿万安皇后偕圣寿以无疆太子懋元良而永泰。伏愿金轮永镇日。新鹫岭之风。宝位增辉时。迈唐虞之治。此一瓣香。万物毓以生成。阴阳恊而秀发。为霖现瑞。裕国佑民。爇向炉中。用酬檀护。

满朝合郡。宰官。护法大居士。福基禄位。咸增性种。灵根并茂。

此一瓣香。龙宫涌出。鹫岭拈来。辉宝镜而利益群生。彻重玄而全该正命。爇向炉中。端申供养。

先本师寿昌大和尚。用酬法乳之恩。敛衣就座。白椎竟。师乃卓拄杖云诸昆仲。达磨大师航海而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虽则门庭万仞。壁立千层。祇演一心之法。更无余事。乃至六祖传衣。五宗竞出。运无碍轮化无缘众。祇演一心之法。更无余事。沩山大师敲唱同时。暗机圆合。倾瓶以辩超方。撼茶而彰妙用。祇演一心之法。更无余事。云门大师箭锋相拄。函盖乾坤。扬眉落臼。顾盼犹迟。如流云翔鹤。湛水晴空。祇演一心之法。更无余事。法眼大师。拈现前石。塞虚空口。一切处现成。六根互用。六用齐施。祇演一心之法。更无余事。临济大师一语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驱耕夫牛。夺饥人食。电光石火。开眼犹迷。祇演一心之法。更无余事。洞山大师混不得。类不齐。立宝镜三昧。照学者肺肝。分五湖玉石。雪盛银碗。月照金沙。祇演一心之法。更无余事。乃至博山。今日远承诸祖慈荫。循规蹈矩。借路还家。驾轻就熟。祇演一心之法。更无余事。诸昆仲含灵具此一心之法。学人欲明此一心之法。三世诸佛。历代祖师。示此一心之法故。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诸昆仲大地没遮拦。要行行不去。要住住不得。且道。向甚么处出气。还知么。鸟鸣云树。声声唤游子归家。鱼跃烟波。色色翻志公陈案。漩澓空中梵字。刮开眼底重朦。且道。向甚么处。认取自家心地。卓拄杖云。鼻根浮面上。更不用踌蹰。珍重。

当晚小参。南岳大师云。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能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诸昆仲心无所生。山河大地。从甚么处得来。法无能住。终日着衣吃饭。因甚么只认定着个自己。去此二途。作么生折合。诸人分上。也须自看。有人通得消息。博山将袈裟。以覆之。

魏国徐六翁居士诞日。请上堂。因缘所生法。庄严世间相。了彼性空者。斯人具正眼。诸昆仲心本无生。从缘有生。生缘胜故。佛种亦胜。法华经云。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作么生是说一乘底道理。诸昆仲毫端敛法界之方。滴水含沧海之阔。无明全诸佛之智。藏识潜增上之缘。理应箭锋。事存函盖。不可以思议而得之者也。诸昆仲兹因魏国六翁老居士华筵大诞之辰。合郡众居士。於济生庵中。设此无遮大会。为六翁居士祝寿。且道。将何为祝耶。须弥耶。沧海耶。大地耶。草木丛林耶。若以须弥为寿。须弥高而有顶。若以沧海为寿。沧海深而有源。若以大地为寿。大地厚而有轮。若以草木丛林为寿。草木丛林多而有尽。惟以吾大圆觉中。华藏界内。香云。花云。幢幡云。音乐云。宝盖云。若举一。若举二。若举百。若举千。乃至百千万亿数中。随拈一微尘许。皆与有情无情等。与毗卢遮那等。皆可为居士祝寿也。虽然如是。不免为居士傍通个消息。作么是傍通底消息。华藏界中才一念。阎浮早已万千年。珍重。僧问。如何是无量寿。师云。乌龙潭上浪滔天。进云。恁么则有量也。师云。天池一滴水。怎与众同流。茹居士问。向上一着如何道。师云石头城外垂杨柳。进云。者是众生眼。如何是和尚眼。师云。吹尽残花色愈鲜。进云。某甲参学二十年。今日学得一拜。师云。三十棒。且待别时。

皖上吴盛二居士。就济生庵请。上堂。博山三年前。回桑梓为桑梓。诸亲友演个还乡曲子。众中有闻名者。听音声者。见形影者。摩皮肤者。契心髓者。复有进其门。升其堂。入其室者。倐忽三载。若剎那际。今众居士。复以币帛见召。博山虽在他方千万里外。其实寸步。未曾离故乡田地。诸昆仲。龙眠霭霭。紫金足下。云生浮渡。滔滔锺阜。山中水溢。析毫端而含剎土。悬慧镜以辩方来。志公剪尺尚存。投子油瓶现在。然虽如是。也要众居士见其面孔。听其法句始得。且道。是何法句。卓拄杖云。谛听谛听。

余集生任文升二居士请。上堂。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只饶坐断两头。更须知有向上事始得。诸昆仲若论向上事。诸人分上。一一天真。一一灵明。一一具足。上至诸佛。下至含灵。各各不欠缺纤毫。是以余集生任文升二居士。同合郡大居士。向者里设无上妙供。运同体大悲。救砧几众生。解笼槛囚絷。飞者适霄汉。走者纵山林。潜者跃深渊。以无功之功。无行之行。於无众生界中。解脱镜像有情。诸昆仲青山挺秀。流莺啭树里之声。绿水弥漫。跃鲤现波中之色。昧真常於山水。迷现量於飞潜。大似阳焰翻波。浑成戏论。诸昆仲还识得么。若能返照。直下逢渠。举措施为。无亏实相。卓拄杖。下座。

上堂。洞山大师悟道偈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疎。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若能如是会。方得契如如。此是洞山宗旨。绵密回互。皆从此偈中流出。不可不理会。诸昆仲此偈中有二句最严。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渠者何物也。而正是我。我者复何物也。而不是渠。且道。是一个是两个。若向者里会去。始可有参学分。须知。此偈岂但曹洞宗旨。即五家应机接物。皆当向此句中印过始得。不然。在一机一境上。得些子解路。尽是掠虚头汉。有甚么话会处。所以曹洞有三种渗漏。一者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此不离即毒海也。二者情渗漏。情存向背。见处偏枯。此向背即偏枯也。三者语渗漏。体妙失宗。机昧终始。此体妙即机昧也。若据此三种渗漏。学者明晦。如见肺肝。所以博山举眼无人。非敢以生灭。勘验诸方。若见彻此偈。洞山大师未曾入灭。博山虽在今时。亦不谙今时事。祇与诸人。二时逐队。诸昆仲古木丛中踯躅。漏逗法身。大洋海底翻腾。侵损渔父。彻见本来面目。野云散而天青。掀开烦热胸襟。衣线绽而体露。还有与洞山大师共出一只手者么。卓拄杖云。举头天外看。谁似我般人。僧问。如何是和尚底具眼处。师云。善世桥边逢 圣主。进云。未是和尚具眼处。师云。三十棒趂出。僧一喝。师云者一喝落在甚处。僧无语。师直打。出法堂。

上堂。如何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如何是法。古路迢迢苔藓滑。仍将佛法问根源。云散长空鹤唳天。纤尘不立清如洗。三个猢狲夜簸钱。诸昆仲宗门中事。岂同容易一言一句。一大藏教注不破。历代祖师机深智广。潜兴密运须弥倒。卓拄杖横趋。绘彩色於空中。掷大千於方外。且道向甚么处扪摸。所以云。罗笼不肯住。呼唤不回头。古圣不安排。至今无处所。玄沙大师恁么老婆心切。也只要诸人知个落处始得。诸昆仲青黯黯处。樵子不借路以还家。绵密密时。机妇罢金针而夜织。香销锦帐。露浥芙蓉。发清啸於深闺。吐微言於连枕。情浓意洽。试问。诸昆仲还知得也无。良久云。分明一段风流事。不与诸人较短长。

上堂。南阳忠国师云。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淡泞。出没太虚之中。万法本闲。而人自闹。诸昆仲作么生说。个本闲底法。若会得本闲法。则大千世界有情无情等。无纤毫闹相。若有纤毫闹相者。则不得本闲法也。何以故。闹即法故。所以道。静则埋根千尺。动则当处生苗。只饶不动不静。未免飘飘摇摇。博山则不然。动则寒氷凝结。静则白浪滔天。直下了无动静。红炉片雪如绵。若於此二偈中会去。始明得本闲法也。诸昆仲动非动相。虽动极以恒安。静复静元。总静机而常运。秉常运之枢机。履恒安之玄轨。宝镜悬而无隐慝。珠帘卷以纳方来。不涉呼吸之离微。宁有去来之踪迹。诸昆仲顺则吉也。逆则忤也。肯则自许也。若於静闹亲疎。而较其优劣者。尽其恒沙思量分别。莫能得其量也。卓拄杖。下座。

上堂。僧问。古德拨尘见佛时如何。直须挥剑。若不挥剑。渔父栖巢。又僧问。古德拨尘见佛时如何。渠无国土。何处逢渠。二大老各道得一边。一个则门庭施设。辉煌掌上之珠。一个则入理深谈。击碎秦时之镜。若是博山则不然。有问。拨尘见佛时如何。绀发旋螺髻兜绵。印手文学人不会。意旨如何。青莲捧双足。赤肉挂金襕。且道。与古人是同是别。若说是同。作么生说个同底道理。若说是别。作么生说个别底道理。若向者里融会得去。博山与汝结个同参。诸昆仲。居正而不立正位。泥牛吼海岸之风。垂偏而不住偏方。石女弄珊瑚之影。乞食於三家村里。讴歌於万仞峰头。借松镜以泻清光。拾苔钱而严富态。有人向三种问答上彻去。洞上宗风。於斯有赖矣。僧问。学人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师云毗卢阁后凤凰山。

真州海吉禅人。率众道侣请。上堂。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红尘堆里露全身。了知万象空无物。那见山河碍眼睛。三岁孩儿头似雪。神光万里一条铁。底事分明说与知。当户连山也太奇。兼带位中亲迸出。岩前石虎夜生儿。生儿则且置。且道。是甚么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屈指颠倒。数来依旧。寸长尺短。珍重。

余集生居士诞日请。上堂。佛於无量劫。广行无量行。度脱无量众。是名无量寿。诸昆仲我等同世尊。因地以来至於今日。而世尊成道已经无量恒沙劫数。我等轮回生死六道。往还亦经无量恒沙劫数。世界成住坏空。亦经无量恒沙劫数。毗岚风起。金藏云成。而虚空之性。湛然不动。亦经无量恒沙劫数。以此则知诸佛寿命亦无量。众生寿命亦无量。世界寿命亦无量。虚空寿命亦无量。今日集生余居士华筵大诞。而一切人。皆以世礼年月为居士寿。博山则不然。但愿居士寿同善财。菩提心解脱海亦无量。愿居士寿同弥勒。成佛度生海亦无量。愿居士寿同普贤。行愿庄严海亦无量。愿居士寿同观音。大悲示现海亦无量。愿居士寿同文殊。般舟智慧海亦无量。愿居士禄位亦无量。眷属亦无量。亲受用亦无量。三三昧亦无量。岂但居士如是。即现前大众。亲受用三三昧等。寿命亦无量。博山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且更将何物为居士寿耶。良久云。珍重。

解制上堂。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博山从广信登舟。过鄱阳。出湖口。跨长江。登石头城江岸。从济生庵。至天界寺。安置水月道场。修习空花万行。降伏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事。岂但博山。遡自释迦大师开场。四十九年。末后拈花示众。正法眼藏涅盘妙心。付嘱摩诃迦叶。亦是梦中佛事。达磨大师航海而来少林。面壁九载。雪庭深夜。断臂酬心。亦是梦中佛事。乃至执役负舂。传衣半夜。亦是梦中佛事。至使五家竞出。千灯列焰。吹箫打鼓。舞剑挥叉。棒喝交驰。语言游戏。亦是梦中佛事。即今博山同。诸昆仲结制解制。升堂入室。问答机缘。劳彼列众监院及天界方丈十位首领道人并诸执事。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吃尽艰辛。护扬大法。亦是梦中佛事。诸昆仲博山恁么举似。正是好肉剜疮。梦中说梦。假如有一汉子大喝一声。诸人睡梦醒时。却又作么生道。良久云。毫光直徧三千界。永祝皇图亿万年。僧问。上根人来如何接。师云。此去祖堂三十里。进云。中根人来如何接。师云。献花岩畔古今闻。进云。下根人来如何接。师云。门外好与三十棒。进云。不落阶级人来如何接。师云。阇黎只今。在第几位。僧礼拜。

小参

小参。腊尽逢春事事奇。海风吹动碧玻璃。昨宵偶得家乡信。破院荒村绝所依。诸昆仲博山家乡。是破院耶。是荒村耶。有人简点得出。博山与彼携手同归。其或未然。法华且谩添尘点。数尽阎浮又一年。

小参。僧问竟。师乃云。时名五浊。世曰娑婆。地面丘墟。人心荆棘。青林掌中毒气。破驴脊上来蝇。蹈水火以修行。逐腥膻而喘息。胸中无半点禅气。强作机锋肚里怀。一块骯[骨*(廿/(歹*巳)/土)]。伸为问答。鬼见拍手而笑。人逢侧目而嗔。埋没己灵。辜负先圣。洗心改过。莫逐妄缘。不悛前愆。果从因坠。岂不见。灵山会上知音少。长者园中木耳多。卓拄杖。下座。

生生社小参。宗门中事。难以措词。尽力道不得底句。作么生开口。三乘十二分教。有人说去了也。即心即佛。有人说去了也。非心非佛。有人说去了也。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亦有人说去了也。且道。与诸昆仲分析个甚么即得。良久云。黄金自有黄金价。肯为和沙卖与人。珍重。

月上庵小参。忠国师云。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淡泞。出没太虚之中。万法本闲。而人自闹。诸昆仲即今山河大地。万象森罗。水鸟树林。人丛马蹋。唤作万法。作么生说个本闲底道理。舍万法而求本闲。未之有也。即万法而求本闲。须要衣线下迸开始得。所以博山。教人将一句话头。置在八识田中。眉毛与大地厮结。只教自悟自肯。其或未然。听取一偈。诸佛依何住。灵山问意新。心宗为社主。金粟作檀人。一雨滋春国。千灯薄暮云。须知尘界里。真俗未容分。珍重。

浮山华严寺立新住持请。小参。一大圆觉。为我伽蓝。又当知。以我伽蓝。为一大圆觉。互摄互融。无二无别。然后应事接物。始无障碍。夫善住持者。先得根本不动智。然后得差别智。根本不动智中容不得丝毫动念处。差别智者。应事接物。头头合辙。若有丝毫念虑可动。未免有生灭去来之相。不名智也。得此智者。以理应事。事事全理。如其不然。不名住持。不见。僧问。云门不起一念时如何。门云。须弥山天童颂云。不起一念须弥山。云门法施。亦非悭。肯来两手相分付。拟去千寻不可攀。山海阔白云闲。莫将毫发着其间。假鸡声韵难瞒我。未肯模糊放过关。天童大师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匙钥在手。防御甚严。昔兹山住持远录公。棋无敌手。固是夺角冲关。祇是博山今日。要问伊黑白未分以前。者一着子。毕竟如何下手。从来十九路。迷悟几多人。且道。迷个甚么。悟个甚么。良久云。珍重大龙山中方寺小参。若欲说法。无法可说。无可说者。始名说法。有法可说。恐辱大法。昔世尊升座。文殊白槌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诸昆仲且道。世尊有法可说耶无法可说耶。诸人也须向者里开眼始得。文殊恁么道。在甚么处。见世尊说法。世尊便下座。是许文殊。是不许文殊。诸昆仲还简点得出么。其或未然。听取一偈。白云山顶中方寺。清梵无停僧自闲。只恐溪深流水急。剩分花雨落人间。

宫谕吴观我居士请。小参。若欲究宗门中事。须正信因果。熟烂教乘。思地狱苦。发菩提心。古德云。禅律并行。不相留碍。若论净白心地。人人具足。只因妄兴一念起贪嗔痴。有贪嗔痴之因。便感三恶道之果。教中谓。纵而为贪。地狱有不息之机。抑而为嗔。饿鬼有肢节火然之苦。合而为痴。畜生道中。但念水草。余无所知。若无贪嗔痴。则三恶道何有。博山所以教列位。向净白地上。发起一念。肯心单提。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切不得起思惟度量。思惟度量。谓之药忌。云栖大师云。狮子之乳。非瑠璃瓶贮之则裂。无上妙道。非净法之器。莫能载也。寿昌和尚云。醍醐上味出乎乳。滴水搀中总不成。谓滴水者。正思惟度量也。若无思惟度量。便能单刀直入。力破重围。如吴太史发大乘心。受大乘戒。正所谓净法之器。但未知有向上事。今日缘会。勉起信向。偈曰。江北有居士。天人兴仰止。传闻金粟来。缘境颇相似。论心秋月皎。谈教春云起。机感得相符。令予特来此。勉究向上事。向上何深旨。踢破指头时。舒州吴太史。

洪涛山毗尼庵。小参。诸昆仲生不知何来。不得不疑来处。死不知何去。不得不疑去处。大丈夫儿。岂肯甘心随业受报。若欲究竟此事。贵在纯真一念。不得草草。如香林四十年。始打成一片。灵云三十载。见桃花始悟。所以博山教人看一句话头。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行里坐里。着衣吃饭里。毕竟一口气不来。向甚么处去。慎勿思量分别。思量分别。与究竟此事大不相应。若果能真参实究。一朝洗面。摸着鼻孔。却也太近。

小参。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尽在诸人心意识中。悉皆具足。汝若认着心意识。便昧却百千法门。汝若体会得百千法门。何处有心意识来者。些子关窍。亦能杀人。亦能活人。诸禅者各各在衣线下开眼。拌此一生。讨个着落。

小参。长庆道。万象之中独露身。惟人自肯乃相亲。即今山河大地。楼台池馆。满目青黄。是万象。唤甚么作独露底身。拈拄杖云。莫祇图他山色好。须知。别有故园春。卓拄杖一下。

为刘和鹤居士对灵。小参。公生耶。死耶。谁道。虚空有变迁。公死耶。生耶。谁道。沧溟有倾覆。公生死洞然。也虽劫风。而莫能吹。公慧光浑圆。也纵劫火。而莫能移。公之趣向。也肉眼罔窥。公之行业。也孰不称奇。公之见地。也住向莫齐。公之受用。也惟圣乃知。霞坊山色空今古。静听玄猿彻夜啼。

因事晚参

今晚好月。大众见么。可谓。玉鉴光辉触处周。几多盲瞽黑漫头。可怜不受金錍者。头白终归暗里休。此月古今评论者不少。自世尊以来。迨於今日。千贤万圣。莫不尽力提携。老婆心切。简点将来。祇说得月影边事。要见真月么。须是自己开眼始得。所谓灵山话曹溪。指南泉玩寒山。比说得彷彷佛佛。依依稀稀。纵然道得十成。博山未敢相许。何以故。肘后不具灵符。尽在是非窝里。大众直须努力跳出是非关。若不跳出是非关。三途黑暗将何抵。珍重。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七

 

猜你喜欢
  大宋僧史略卷上·赞宁
  卷九十·佚名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二·智旭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一卷·宝亮
  等行品第十四·佚名
  卷二十·佚名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一·三峰法藏
  卷第二·永觉元贤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佚名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全文·佚名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述记·太虚
  戒杀放生文序(附)·周梦颜
  拈八方珠玉集序·佚名
  佛说四谛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五出 习战·李渔

    〖北粉蝶儿〗(净蛮装,引众上)七尺昂藏,不枉了七尺昂藏。盖乾坤,气雄心壮。天铸就铁胆铜肠,眼重瞳,眉八彩,帝王奇相。割中原,几处强梁,都随咱一声雄唱。据地称雄积有年,那堪久戴洞中天?时人莫笑蛮靴弱,一踢能教万国穿。自家洞蛮雄长

  • 第五十四回 真女儿时时装假·陈端生

    第五十四回真女儿时时装假郭沫若评:其实作者的反封建是有条件的。她是挟封建道德以反封建秩序,挟爵禄名位以反男尊女卑,挟君威而不认父母,挟师道而不认丈夫,挟贞操节烈而违抗朝廷,挟孝悌力行而犯上作乱。她的以封建而反封

  • 卷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七七言律中宗皇帝立春日逰苑迎春【礼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后汉书礼仪志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离录太极宫北冇内苑有禁苑宫居都城之北内苑又居宫北禁苑

  • 诗女史纂卷之二·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戚夫人戚姬、汉高帝夫人也、帝爱幸姬、生赵隐王如意、先是数欲易太子、及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夫人、髠钳、衣赭衣、令春、夫人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

  • 刘永迎亲·佚名

    (外)中秋佳节奇清凉,嫁取婚姻合不将;洞房花烛皆喜事,谁知喜底又悲伤。自做只亲情,忽了老妻意思。古人□『好言好语解人金腰带』,不免叫出老婆来劝解。??间子,请恁阿妈出来。(婆)早起落床心未安,终日怨恨有千般;好怯都是恁主意,夭有

  • 列传卷第四 高丽史九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宗室二。○神宗二子。 宣靖太后金氏生熙宗襄阳公恕。 襄阳公恕神宗三年封德阳侯后封襄阳公。 崔忠献废熙宗迁于江华放恕于乔桐县。 恕子玮*

  • 原道觉世训·洪秀全

    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何也?自人肉身论,各有父母姓氏,似有此疆彼界之分,而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其原亦未始不同。若自人灵魂论,其各灵魂从何以生?从何以出?皆禀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孔

  • 卷十三下 尽心章句上·孙奭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已说于上篇。)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天下有能若文王者,仁人呼复归之矣

  • ·一草一木皆有理··王守仁

    黄以方·录黄以方,生平不详。【原文】黄以方问:“‘博学于文’为随事学存此天理,然则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说似不相合。”先生曰:“《诗》、《书》六艺皆是天理之发见,文字

  • 外内第二十二·商鞅

    题记:作者阐述了对外重战,对内重农的思想。人民的境外之事,没有比战争更危险的了。所以朝廷用轻法就不能驱使他们去作战。什么叫轻法呢?即奖赏不多、刑罚不重,淫逸的路没有堵住。什么淫逸的道路呢?即是能言善道之人得到尊贵

  • 爱欲品第二·佚名

    欲我知汝根,意以思想生。我不思惟汝,则汝欲不有。因欲生烦恼,因欲生怖畏。离欲得解脱,无怖无烦恼。从爱生烦恼,从爱生怖畏。离爱得解脱,无怖无烦恼。果先甜後苦,爱欲亦如斯。後受地狱苦,烧煮无数劫。愚迷贪爱欲,恋著於妻子。为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九·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處[一]地品第三   如前所說十三住中應知隨彼建立七地.[二]前之六種唯菩薩地.第七一種菩薩如來雜   立爲地。何等爲七。一種姓地

  •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梵志品第二(有一十经)(第三念诵)雨势.歌罗.数瞿默.象迹喻闻德.何苦.欲郁瘦.阿摄和(一四二)中阿含梵志品雨势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在鹫岩山中。尔时。摩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与跋耆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九·佚名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善生王品第二十一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王法正论已。复告大众。汝等应听。我今为汝说其往昔奉法因缘。即于是时。说伽他曰。  我昔曾为转轮王  舍此大地并大海  四洲珍宝皆充

  • 卷一·野竹福慧

    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卷一鄂 州参同门人宗宏 录鄂 州龙光门人宗上 潞南州兜率门人宗坚 同编住云南府慈云禅院语录据室云祇者个十笏所在自我灵山以还下逮开圣老师六十九番莫不都向者个所在亲行此令山僧虽是他儿孙决不

  •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悬疑小说。“因为我看见的时候并不知道是谋杀。我是说,过了好久之后我才意识到是谋杀。还是两三个月以前谁说了句什么话才让我想起来。我见到的的确是一场谋杀案。”  当这句话从乔伊斯嘴里说出来时,在场准备万圣节前

  • 梼杌闲评·佚名

    明代长篇白话历史小说,五十卷五十回。不题作者姓名,论者以为是李清的作品, 比较可信。成书于明亡之前,有康熙以后木刻坊刊小本,后又有翻刻本,易其名为《明珠缘》。《梼杌闲评》是以明末太监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擅权

  • 清文宗实录选辑·佚名

    本书(一册六八面四○、八○○字)选自「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咸豊朝对台湾所作设施之纪录。在此一朝(一八五○~六一)中,内有咸豊三年太平天国事变,外有八年英法联军入侵之役。当时台湾所受内战影响甚少,而在外患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