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六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菩提道品第六

佛告寂慧菩萨言。若诸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者。当学彼诸大士所行。非但以其语言得最胜道。要当真实修行。乃得菩提正道。此中云何名菩提道。谓于一切众生无诸损害。随起慈心勤修波罗蜜多。以四摄法普摄一切。修四梵行。勤行三十七品菩提道法。圆满六种神通事业。以善方便摄化众生。长养一切善根法行。此说是名大菩提道。

复次寂慧。菩提道者。所谓意乐信重深心。清净正直无谄心平等故。行平等法不作诸罪故。无诸怖畏。彼菩提道增长法故。即是布施波罗蜜多。彼菩提道向安乐道故。即是持戒波罗蜜多。彼菩提道无损害故。即是忍辱波罗蜜多。彼菩提道建立诸法故。即是精进波罗蜜多。彼菩提道无杂乱故。即是禅定波罗蜜多。彼菩提道善了知故。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彼菩提道通达出生无碍智故。即是大慈。彼菩提道无退转故。即是大悲。彼菩提道作欢喜故。即是大喜。彼菩提道随入真实故。即是大舍。彼菩提道去除荆棘故。即能远离贪嗔害疑等染法。彼菩提道顺安乐法故。即心无障碍。彼菩提道离险恶故。即不著色声香味触。彼菩提道离邪外法故。即善观蕴处界。彼菩提道能降诸魔故。即能除去一切烦恼。彼菩提道是广大法故。即能远离声闻缘觉作意。彼菩提道顺正法故。即能随顺先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彼菩提道广能积集大法宝故。即善随顺一切智宝。彼菩提道常开明故。即能显发无碍智光。彼菩提道为善说者故。即得诸善知识共所摄受。彼菩提道离高下想故。即无违顺。彼菩提道离尘暗故。即无嗔忿疲懈。彼菩提道向善趣故。即能远离诸不善法。彼菩提道善住安乐方故。毕竟趣证大涅槃法。寂慧。当知此如是等。皆是菩萨所行大菩提道。若非趣非道者。所谓一切声闻缘觉此中真实建立菩萨摩诃萨。悉令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如来身密不思议品第七之一

尔时寂慧菩萨摩诃萨。前白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言。大秘密主。为我略说如来秘密。此中云何。是为如来秘密之法。金刚手菩萨告寂慧菩萨言。善男子谛听谛听。我今承佛威神。为汝宣说如来秘密。有其三种。何等为三。一者身密。二者语密。三者心密。云何名为如来身密。寂慧。当知所谓如来于无思惟无分别中。而能示现诸威仪相。善男子。若天若人或有见如来坐生尊重者。即令彼等见如来坐。或有天人乐见行者。即令彼等见如来行。或有天人乐见住者。即令彼等见如来住。或有天人乐见卧者。即令彼等见如来卧。或有天人乐闻说法生尊重者。即令彼等见佛说法。或有天人乐见寂默者。即令彼等见佛寂默。或有天人乐禅定者。即令彼等见佛在定。或有天人乐出定者。即令彼等见佛出定。或有天人乐见不瞬观视者。即令彼等见佛不瞬观视。或有天人乐神变者。即令彼等见佛神变。或有天人乐欲观佛金色相者。即令彼等见金色身。或有乐见白银色者。水精色者。琉璃色者。玛瑙色者。珊瑚色者。琥珀色者。赤珠色者。白珠色者。青黄赤白等诸色者。如月色者。如日色者。如火色者。如光聚色者。如帝释色者。如梵王色者。如雪色者。如雌黄色者。如朱砂色者如水色者。如无忧树花色者。如瞻波迦花色者。如苏摩那花色者。如婆师迦花色者。如俱母陀花色者。如钵讷摩花色者。如奔拿利迦花色者。如众妙花色者。如毗沙门天王色者。如持国天王色者。如初开莲花色者。如吉祥藏宝色者。如摩尼宝色者。如帝青宝色者。如虚空净光色者。此如是等种种色相。乃至无边功德色相。随诸信乐。如来各各皆令彼等悉得见佛诸色相身。

复次寂慧。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如殑伽沙数等一切众生。皆得人身。彼彼众生。各于如来形显色相及威仪事。随所思惟信解。皆得成办。如一众生。如是信解亦然。彼彼一切众生。皆于如来形显色相及威仪事。思惟信解皆得成办。又复众生心所信解。而各差别。寂慧。以是缘故。如来普令一切众生各随信解威仪事等。心生欢喜随信解已。令诸众生了知如来威仪事等。亦非如来若身若心有所动乱。亦无发悟而能善知一切众生。往昔行业心意差别。是故如来随应普现威仪事等。譬如清净圆镜置诸方所光照众色。随安挂处一切影像悉于中现。所照平等无增无减。而是圆镜无所思惟亦无分别。寂慧。如来亦复如是。了知一切众生心意。随所现相悉令欢喜。而佛如来无所思惟。亦无分别复无发悟。此即是名如来身密。复次寂慧。如来身者。非蕴处界之所成立。非业所成非烦恼生。不从父母胞胎所生。非羯逻蓝等大种所生。非血肉染污筋骨联续出入息等资养所生。

复次寂慧。如来身者即非身也。所谓法身如虚空身。非色相身。离诸戏论无所行身。若诸众生乐见色相。而生信重所应度者。如来乃现色身诸对碍境。若诸众生乐法离相生信重者。于一切处一切种类无对碍境。天眼亦复不能观见。寂慧。当知一佛会中所有大众其见各异。或有众生见佛身者或不见者。或远处即见近处不见。或近处即见远处不见。或远处亦不见近处亦不见。或专注心见散乱心不见。或散乱心见专注心不见。或他观即见自观不见。或自观即见他观不见。或梦境中见寤已不见。或觉寤已见梦中不见。或定中见出定不见。或出定见定中不见。或善相即见不善相不见。或不善相见善相不见。或发悟心见无发悟心不见。或无发悟心见发悟心不见。或加行心见无加行心不见。或无加行心见加行心不见。此如是等。及余无量种相观如来身。彼色界天子。身相寂静所行寂静。善威仪道住等引心。善寂善调然目睢动。亦复不能观如来身分量色相。何以故。如来身者具无量种庄严色相。与虚空等。以其法身所成性故。譬如虚空广大无际。如来身相广大亦然。又如虚空遍入一切处一切处通达。如来身相亦复如是。遍入一切处一切处通达。又如虚空离诸戏论。如来身相亦复如是离诸戏论。又如虚空普能滋养一切众生。如来身相亦复如是。普能滋养一切众生。又如虚空无其种类亦无分别。如来身相亦复如是。无其种类亦无分别。又如虚空随入一切色相光明。如来身相亦复如是。随入一切色相光明。又如虚空所有一切色相光明悉住其中。如来身相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色相光明住佛身中。又如虚空一切药草树林悉依止故而得滋长。如来身相亦复如是。悉能滋长一切众生所有善根。又如虚空非常非无常。而不可以语言宣说。如来身相亦复如是。非常非无常。而不可以语言宣说。亦复不能观其顶相。

复次寂慧。我不见有世间一切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而能观见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最胜顶相。所以者何。寂慧。当知我念一时世尊如来成道未久。在波罗奈国仙人堕处鹿野苑中。转妙法轮。是时东方有佛世尊。号瞻波迦花色世界名如幻。国名调冤。彼有菩萨名曰风持。来此娑婆世界。瞻礼亲近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到已头面顶礼佛足。右绕七匝住立佛前。尔时风持菩萨。承佛威神即作是念。今佛世尊身相广大无量无边。不能观其顶相。我今或可于佛世尊身量边际求以度量。风持菩萨作是念已。自见其身长六万八千由旬。见佛身相长八百四十万由旬。复作是念。我今或以自所得者游戏神力。而可度量如来身相分量边际邪。作是念已。即时菩萨承佛威神。以自通力乃往上方。过百俱胝殑伽沙数等佛土。有世界。名大莲华。佛号莲华吉祥藏王如来。现住说法教化众生。菩萨到已审谛观察。不能得见如来顶相。亦复不能度量佛身分量边际。时风持菩萨。前诣世尊莲华吉祥藏王如来所。头面礼足右绕七匝住立佛前。白佛言。世尊。我所来此其远近邪。彼佛告言。善男子。过百俱胝殑伽沙数等佛国土已到此世界。风持菩萨白彼佛言。世尊。我为不能观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顶相。亦复不能观彼佛身分量边际。故远来此而伸请问。彼佛答言。善男子。假使汝今尽其神力。极尽上方一切世界。经于殑伽沙数等劫。亦复不能知彼佛身分量边际。又善男子。假使尽诸喻法不能譬喻。彼佛如来。所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种种功德。若身语心若色若相。一切喻法皆不能喻。以彼如来超数法故。唯除虚空而可喻之。所谓如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悉如虚空故。若身语心若色若相。此说一切皆如虚空。是故应知。虚空无量故。如来身相亦复无量。寂慧。彼风持菩萨于彼佛所。闻是说已发希有心。踊跃欢喜适悦庆快。即时头面礼彼佛足。右绕七匝承佛威神。于刹那间隐彼佛土。还复至此娑婆世界。住立世尊释迦牟尼佛前。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合掌谛诚向佛世尊。说伽陀曰。

一切佛法极广大与虚空等无边际

若人意欲度其边彼即自招于损害

我过百俱胝数量殑伽沙等佛刹土

往一如来刹土中欲观如来身分量

我既至彼佛刹已世界名曰大莲华

不能观佛顶相高亦复不知身分量

化主世尊居彼刹其名吉祥藏王尊

彼佛知我意所思发如是言为我说

若人欲以譬喻法喻其无边诸佛法

彼佛不可随相知是人返招谤佛罪

唯其一法可为喻与诸佛法等无异

所谓周广太虚空分量边际不可得

如其虚空广大故佛功德聚亦复然

谓戒定慧解脱门及彼解脱知见等

如其虚空无分量佛色相等亦复然

顶相高广不能观与彼虚空界无异

如其虚空广大故佛身广大亦复然

由身广大量无边光明广大亦如是

由其光明广大故语密广大亦复然

语密广大量无边心密广大亦如是

由其心密广大故佛慈广大亦复然

佛慈广大量无边佛智广大亦如是

由其佛智广大故佛身广大亦复然

菩提出生胜福门广大无际亦如是

由菩提心所生福胜相从彼福门生

圆满虚空界无边出生胜上诸功德

所有一切众生类普摄一切诸福蕴

一切菩萨亦复然皆从菩提心所出

所有一切菩萨众宣说福蕴极广大

若能护持正法门所获福聚多于彼

假使诸佛加行智经俱胝劫共宣扬

护持正法福无边毕竟不知其边际

大菩提心所生福护持正法福无边

空解脱门若校量十六分中不及一

空解脱门此所摄亦复不离菩提心

护持正法诸福门一切皆同此中摄

若能了此妙法趣是即菩萨大名称

菩提功德获无边此乃是修菩萨行

我今说是伽陀时俱胝刹土皆震动

有千俱胝众天人鼓吹歌音俱胝数

有千俱胝众生数悉发广大菩提心

闻佛如是大威神风持我今如实说

佛有如是不思议无量无边复无上

诸佛普现众相门即自然智真秘密

寂慧当知如是等说。是即名为如来秘密。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六

猜你喜欢
  人生佛学的说明·太虚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欧阳竟无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佚名
  阿閦佛国经弟子学成品第三·佚名
  卷五·佚名
  卷五十·佚名
  比丘尼之责任·太虚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一卷·佚名
  焦山学教与金山研禅·太虚
  卷二十三·佚名
  辩正论卷第六·法琳
  佛教之新认识·太虚
  卷第二十一(第四诵之一)·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五卷·宝亮
  卷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林逋

    钦定四库全书林和靖集巻二宋 林逋 撰七言律诗湖上隐居湖水入篱山绕舍隐居应与世相违闲门自掩苍苔色过客时惊白鸟飞卖药比尝嫌有价灌园终亦爱无机如何天竺林间路犹到秋深梦翠微湖山小隐二首道著权名便绝交一峰春翠湿

  • 卷三十五·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三十五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还朝集【起戊子正月尽五月】家居一年展限已满州县敦迫就道势难逡巡一术士语余曰君欲赋遂初其在壬癸之交乎余笑而颔之既至都仍内直昔杨

  • 列传第二十一 张裕·李延寿

    茂度仕爲宋武帝太尉主簿、扬州中从事,累迁别驾。武帝西伐刘毅,北伐关洛,皆居守留任州事。出爲都督、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绥静百越,岭外安之。元嘉元年,爲侍中、都督、益州刺史。帝讨荆州刺史谢晦,诏益州遣军袭江陵。晦平,西

  • 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欧阳修

    玄宗三十子:刘华妃生琮、第六子琬、第十二子璲,赵丽妃生瑛,元献皇后生肃宗皇帝,钱妃生琰,皇甫德仪生瑶,刘才人生琚,武惠妃生一、第十五子敏、第十八子瑁、第二十一子琦,高婕妤生璬,郭顺仪生璘,柳婕妤生玢,钟美人生环,卢美人生瑝,阎

  • 國語卷第五·韦昭

      魯語下   1 叔孫穆子聘於晉〔一〕,晉悼公饗之〔二〕,樂及鹿鳴之三,而後拜樂三〔三〕。晉侯使行人問焉〔四〕,曰:「子以君命鎮撫弊邑〔五〕,不腆先君之禮,以辱從者〔六〕,不腆之樂以節之〔七〕。吾子舍其大而加禮於其細,

  • ●卷四·刘体智

    庆邸当国,项城遥执朝权,与政府沆瀣一气,所不能达者,惟善化瞿相一人。顾雅蘧侍御慨然以疏通自任,令善化、项城结为异姓兄弟。先以项城命,请于善化。善化以生平未有兰谱辞,而语东海徐相,请婉为之复。项城闻之曰:&ldquo;善化视学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纪昀

    列女传 【五】元○元周珠赫妻崔氏 李伯通妻周氏郭三妻杨氏刘平妻胡氏【建德王氏女】阚文兴妻王氏朱进士妻郎 氏【东平郑氏 太宁杜氏 安西杨氏】秦氏二女【河闲孙氏女 安丰许氏女 庐州张氏女】袁天佑妻焦氏【张兴

  •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二十·王顼龄

    康王之诰集传今文古文皆有但今文合于顾命集说【孔氏颖达曰康王既受顾命主天子之位羣臣进戒于王王遂报诰诸侯史叙其事作康王之诰○朱子曰伏生以康王之诰合于顾命今除却序文读着则文势自相接连】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

  • 卷一下·王应电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传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传卷一下    明 王应电 撰天官下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掌酒而曰正王以灋正王及后世子与夫百官使之刚制于酒若酒人浆人则有司之事而

  • 附录一 各本序跋·颜之推

    宋本序跋颜氏家训序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学优才赡,山高海深。常雌黄朝廷,品藻人物,为书七卷,式范千叶,号曰颜氏家训。虽非子史同波,抑是王言盖代。其中破疑遣惑,在广雅之右;镜贤烛愚,出世说之左。唯较量佛事一篇,穷理尽性也。余曾

  • 守空品第十七·佚名

    善业白佛言:闿士大士行明度无极。何等为入空为空定。佛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空观。一心作是观不见法。於法中不作证。佛所说不於空中作证。云何闿士於定中立而不得证。佛言:是闿士悉具足念空不得证。作是观不取证。观入处

  • 空品第十八·佚名

    色受想行识甚深,本来寂静而无相。如海之深杖莫测,得般若蕴亦如是,菩萨知此甚深法,住真如乘不可染。六尘十二界体空,无蕴宁有所得福。如人思彼染欲境,心著女色如目见。乃至日日心所行,菩萨思觉亦如是,若多俱胝劫布施,罗汉缘觉持

  • 卷第三十一·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著无缚解脱回向?“佛子!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善根,心生尊重。所谓:于出生死,心生尊重;于摄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于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于悔诸过业,心生尊重;于随喜善根,心生尊重;于礼

  • 卷第二十五·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尽功德藏回向?“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忏除一切诸业重障所起善根;礼敬三世一切诸佛所起善根;劝请一切诸佛说法所起善根;闻佛说法精勤修习,悟不思议广大境界所起善根;于去、来、今

  • 宝持总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参学门人明英记住禾城妙湛禅院语开堂日。升座拈香云。大众见么。秪这些子减牛头之价。夺龙脑之香。觑着底眼睛卓竖。嗅着底鼻孔昂藏。多少人不知落处。要听山僧表彰分明。记取举似诸方爇向炉中。供养灵岩堂上。本师退

  • 奔跑吧,梅勒斯·太宰治

    短篇小说集,作者太宰治,包括《奔跑吧,梅勒斯!》、《富岳百景》、《故乡》、《满愿》、《女生徒》,其中被由神话故事改编的《奔跑吧,梅勒斯》、《富岳百景》、《女生徒》均是太宰治的名篇。《奔跑吧,梅勒斯》该小说讲述了梅勒

  • 欧游杂记·朱自清

    朱自清著。开明书店1934年9月初版。本书为作者1932年5月至6月游历欧洲5国12处名胜的纪行文集,除《序》之外,收入《威尼斯》、《罗马》、《莱茵河》、《巴黎》等游记10篇,附录《西行通讯》2篇。《威尼斯》、《佛罗伦司

  • 入楞伽心玄义·法藏

    全一卷。又作入楞伽经心玄义。唐代僧法藏(643~712)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乃注解入楞伽经之著作。分为十门,即:教起所因、藏部所摄、显教差别、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释经题目、部类传译、义理分齐、随文